作为人际交往中最基本和最常规的形式,拜访是人与人之间获得沟通十分重要的方式,然而拜访有时也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在进入别人家的时候,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内容,古人就曾提到,将要进门的时候,不能不经允许就随便闯入,要问清是否有人在家,进入主人的厅堂时,一定要让主人知道有人来,同时报上自己的准确姓名。
如今,有很多孩子对拜访别人没有概念,去同学家玩的时候,常常会不经大人允许就私自闯入家中,不小心就会碰到尴尬场面,这不仅显得很不礼貌,还会让别人感觉孩子的家教不严谨,因此,父母一定要尽早教给孩子拜访的礼仪,才能避免在拜访过程中出现疏漏,从而让孩子成为一个善解人意的拜访者。
妍妍特别喜欢去姑姑家做客,几乎每个月都要去一次。姑姑与姑父也都很喜欢这个乖巧可爱的侄女,每次妍妍过来,他们都会带着她出去吃好吃的,或者玩好玩的,甚至有时候就陪着她聊天。12岁的妍妍和爸爸妈妈没太多话,可是和姑姑姑父却总有说不完的话。
然而,前不久的暑假里,姑父的妈妈生病了,住进了医院,需要动手术,妍妍妈知道这一情况后,便告诉妍妍暂时别去姑姑家玩了,妍妍点点头说:“我也是这么想的,我现在去姑姑家,会给他们添麻烦的。”妈妈欣慰地点点头。不过,妍妍似乎想起了什么,接着说道:“不行,我还得去。”妈妈很惊讶,便问为什么?妍妍回答说:“姑姑姑父照顾奶奶,肯定没时间做饭。妈妈你不要忘了,我可是从8岁多就开始会做饭了,我要去给他们做饭。”
出于对女儿的信任,妍妍妈答应下来,然后和姑姑沟通了一下,姑姑也正求之不得呢,便爽快地答应了。
正是因为妍妍的到来并及时为他们做好了饭菜,让疲惫了一天的姑姑姑父及时地吃上了家里的热饭,恢复了体力。
看得出,事例中的妍妍的确是个善解人意的好孩子。或许也正是因为这一点,才让姑姑姑父如此喜欢她、信任她。而妍妍的所作所为应该和妈妈的教导也是分不开的。
可是看看现实中很多父母,他们总觉得,孩子出去拜访,有些事情到时候再交代也不晚,因此对拜访礼仪的培养不太重视,其实想让孩子成为一个彬彬有礼、文雅大方的人,拜访的礼仪可是不可或缺的教育内容。
1.让孩子知道拜访中的相邀礼仪
无论是因公还是因私,去别人家拜访都要事先和被访者进行电话联系,提前沟通,让别人做好准备,这主要包括4点:第一,告诉对方自己是谁,第二,询问被访者何时方便,第三,提出拜访的理由,第四,在对方同意的情况下定下具体时间和地点。
在相邀礼仪当中,需要注意拜访别人并非强迫他人接待,而应在别人自愿和统一的情况下进行,同时避开吃饭和休息,特别是午睡时间,并向对方表示感谢。
2.要孩子懂得拜访中的举止礼仪
①要遵守时间,约定的是几点,一定要在约定的时间里到达,有特殊情况要提前告知主人。
②讲究敲门的艺术。带孩子去别人家做客,要教孩子按响门铃或敲门后耐心等待。如果是敲门,要用食指力度适中地敲击三下,等待回音,如无回应,可稍加力度,再敲三下,有人开门则隐立于右门框边,等门开的时候再向前迈步,和主人握手。
③进门后引导孩子主动将鞋子摆放整齐,主人不让座,不要让孩子随便坐下,假如主人是长辈,则必须等其落座后才能坐下,同时称“谢谢”。若主人给孩子糖果,要让孩子说感谢的话,并双手接过,即使是去很熟悉的朋友家,也要让孩子随时注意,以培养良好的习惯。
④和主人谈话时,语言要客气,不要太过随便,同时交代孩子不能随便乱动别人东西,如果想玩玩具或看书,一定要经过主人允许,玩耍时不要打扰大人谈话,玩过后要将东西放回原位。
⑤谈话时间不要过长,告辞时要向主人表示感谢和打扰,出门后说:“请留步”,并告别。
3.其他需要注意的事项
①做客拜访应选择对方方便的时间,一般为假日的下午或平时晚饭之后,同时尽早通知,以免扑空或打乱对方的日程安排。约定时间后,不要轻易失约或迟到,假如确有特殊情况,则一定设法通知对方,并表示歉意,以免耽误别人时间。
②拜访时要先按门铃或轻轻敲门,避免敲门声太重太急,或不停按压门铃,即使主人家的门是敞开的,不经允许也不能进入,必须要得到主人首肯才能进门。
③进门后,要将随身携带的外套等物品放在主人指定的位置,对室内其他人,无论是否认识都要主动打招呼,并教孩子如何称呼。
④告别的时候要提醒孩子对主人的招待表示感谢,并热情地说:“再见”,邀请主人到自己家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