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熟悉的朋友之间表达谢意太过生分,也有的说受人滴水之恩,就当涌泉相报。对于孩子来讲,最终他会不会向别人表达自己的谢意,关键就在于小的时候养成了怎样的习惯。如果从小时候开始就懂得感激,并用语言表达出来,那么长大后他就不会认为感激的话藏在心里即可,而不用说出来。
实际上,是否表达感激之情对给予自己帮助的人是会产生不一样的感受的。我们的感激能让对方感觉自己的付出得到了认可和尊重,否则就会觉得这人真不懂礼貌,帮助他连个谢意都不懂得表示。
两相比较,哪种情况会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显而易见了吧。再者说,表达谢意体现的是孩子的一种感恩之心,一个不懂得感恩的孩子也很难有美好的未来。
著名教育家卡尔?威特先生在他的著作中曾提到一件培养儿子小卡尔感恩之心的事,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一所在当地颇有名气的学校校长在得知小卡尔的才华后,就向他周围很多有身份、有地位的人们推荐,这为小卡尔将来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对于这位校长的厚爱,卡尔?威特感激不尽,但由于平时没有私交,也就没有登门致谢。
一次特殊的机会,卡尔?威特因为工作要到该学校附近去,于是他趁此机会带着儿子小卡尔去拜见这位校长,表达他们的谢意。
卡尔?威特和儿子商量,他们该给这位校长带点儿什么礼物。小卡尔听了很惊讶地问道:“为什么要带礼物呢?”
卡尔?威特告诉他,带礼物是对别人的一种尊敬,一种表达感激的方式。
可是,小卡尔认为这太拘泥于形式了,对他人的感激之情珍藏在心里就好了,干嘛要表达出来?
但是卡尔?威特不这么认为,他告诉儿子:“我们要这样想,带礼物是对别人的尊重和重视,即使他不在乎我们带不带礼物,可他还有家人,比如校长夫人或者孩子,等等。人的心理是很复杂的,我们如果不妥善处理这些关系,将来很可能会因此而碰壁。”
小卡尔若有所悟,他明白了父亲的意思,对方在乎的不见得是礼物,而是自己表现出来的一种感激之情。
感激需要表达,这会让被感激者体会到自己付出后的回报,也会让对方更乐于在需要自己付出的时候伸出援手。实际上,表达谢意体现出来的既是一种感激的心态,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情感的表达。
因此,日常生活中,家长朋友们要教育孩子多说“谢谢”二字,谢谢是一句看似单纯、平实的话,但实际上有些时候却又是撼天摇地的话。有时候,一句“谢谢”是说不尽的情谊、道不完的感恩。例如,当老师为孩子口干舌燥地讲解完一道习题的时候,孩子应该感激地说声谢谢;当爸爸妈妈为孩子送来洗好的衣服时,要教育孩子说声谢谢;当同学帮忙递过一杯水的时候,要教育孩子说声谢谢;当出租车司机将孩子送到家门口时,要教育孩子说声谢谢;当乘坐地铁,叔叔或阿姨主动为孩子让座的时候,要教育孩子说声谢谢……当我们的孩子学会了发自内心地对身边所有人表示感谢时,感恩的心态已经渗入了他的每一个细胞。
1.家长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榜样
对孩子来说,家长是他们的影子和最初的偶像,通俗点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因此,作为家长,想要孩子成为一个懂得表达谢意的人,自己先要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
2.通过生动的故事来培养孩子的感激之情
家长可以利用孩子喜欢听故事这一特点,为他讲述一些体现表达谢意及感激之情的有趣故事。孩子会从中受到启发,或者对里面人物的对话进行效仿。长此以往,孩子就会养成表达谢意的好习惯了。
3.培养孩子的感恩意识
家长可以通过一些与家庭或孩子有关的事例来启发孩子,让他知道人的成长除了父母外,还离不开社会和他人的帮助。通过这种方式来培养孩子热爱社会、乐于助人的品质。同时,家长还可以多让孩子去参与做一些有利于社会和他人的具体事情,从中感受帮助别人的乐趣和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