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孩子学礼仪的第一本书“小橘灯”亲子学堂丛书
43743100000041

第41章 虚心好问,既体现礼貌又获得“营养”

受好奇心的驱使,孩子们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提出来,比如:“妈妈,你说为什么天是蓝的呢?”“爸爸,我是怎么生出来的呢?你和妈妈结婚的时候,我怎么没去呢?”

诸如此类的问题常常令大人感到不知如何回答。一些深谙教育方法的家长能够根据自己所学到的知识来给予比较合理的答复,而有一些家长则会冷言相告:哪那么多为什么?长大了你就知道了。

其实,后者的做法很容易导致孩子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不再提问,而前者的做法则会让孩子不断地提出问题,获取知识。

所以,在对待孩子提问这个问题上,家长应给予鼓励和配合,只要孩子虚心请教,那么就耐心给他解答,不要冷言冷语。

想想看,如果你的孩子总能够这样虚心向别人请教,那么他就会获取更多的知识,丰富自己的大脑,同时还能让别人感受到这个孩子谦虚、认真的态度,从而对孩子产生好感。相反,如果你的孩子从来不提问或者总是自我感觉良好,认为谁都比不上他,那么这样的孩子又怎么能提升自我并获得他人的尊重和欢迎呢?

10岁的玉玉经常缠着爸爸妈妈问东问西,可是大多数时候得到的都是“闭门羹”,这让玉玉苦恼极了。她有时候都暗暗发誓,再也不问爸爸妈妈任何问题了。

一次家长会后,玉玉的班主任梁老师叫住玉玉的妈妈,她对玉玉的妈妈说:“有一次,我和玉玉谈心,她说你们对于她提出的一些问题总是回避。我知道小孩子可能总是奇思妙想,喜欢问一些大人很难解答的问题。只是我认为,我们应该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玉玉的妈妈听了老师的话,点了点头,她说:“是呀,真不知道她哪里来的那么多为什么?如果是正常的知识,我们就可以为她解答了,可有些问题实在没办法回答,索性我就不爱理她了。”

随后,梁老师给玉玉妈举了个例子,她说:“我们班还有个同学叫王琼,这个孩子脑瓜并不聪明,但是她很喜欢问问题。我听她的妈妈说,不管孩子提出来什么样的问题,他们都不会置之不理,能解答的尽量解答,解答不了的也会用婉转的语气告诉孩子其中的原因。现在,王琼的学习状态非常好,她的成绩一直逐步上升。我想,可能和她虚心好问有一定的关系。”

听了梁老师的话,玉玉妈开始反省自己在这件事上的问题所在,她决定以后也要学习王琼的父母,保护孩子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这样的孩子才能既学到知识,又体现礼貌。

两个同样爱问问题的孩子,两种不同态度的家长,对孩子的成长是有着截然不同的影响的。事实上,孩子从来到这个世界上的那一时刻开始,就充满着对认识世界的满腔热情,表现为对什么都感到好奇,总有问不完的问题:这是什么?那是什么?怎么会这样?为什么那样?

面对诸多的疑问,如果孩子用谦虚的态度提出来的话,就会给人一种这样的感受:这个孩子很好学,这个孩子有礼貌。既如此,我们何不在这方面下一些工夫,让我们的孩子也成为一个虚心好问的人呢?

1.给孩子鼓励,让他自己去寻找答案

有些孩子在面对问题的时候,即使自己不懂,也会羞于去请教别人。如果你发现了这种现象,那就鼓励孩子,告诉他:不懂没有关系,谁都不是天生就什么都会的,明天去学校问一下老师或者同学就懂了。这样一来,孩子或许就能鼓起勇气向老师或同学请教。当然,这一点还需要父母做督察,在孩子放学回家后,你可以再次提到那个问题,如果还没有询问,那你就继续鼓励;如果已经问了,并且懂了,这时候父母千万不要吝啬你的一句“孩子,真棒”。

2.告诉孩子不要骄傲,请教问题一定要谦虚

有的孩子由于从小受到的教育比较多,可能在一些知识的掌握方面比普通的孩子要强。这些孩子因此就喜欢炫耀,当遇到疑问时,也不屑于去请教别人,或者即使请教也是一种傲慢无礼的态度。不难想象,这样的孩子给人的感受必定是高傲自大、不懂礼貌的,所以,父母们要告诉自己的孩子,不管掌握了多少知识,也不管自己面对的是什么水平的人,只要自己有疑问,就要虚心地请教,始终记住“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古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