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早晚都得刷牙,太麻烦了;夏天的时候可以勤换衣服勤洗澡,冬天就没必要了;衣服脏了没关系,反正妈妈会帮着洗;偶尔往地上扔点儿垃圾没什么,又没人看见,再说还有环卫工人打扫呢……
如果你的孩子也是这样的想法,那我们只能说简直太糟糕了。其实,一个人要养成某种习惯,越小的时候往往越容易,讲究卫生也不例外。如果我们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像本节内容一开头描述的这样,那么就请家长们帮孩子从小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吧!
只有讲卫生的孩子才会让人看着干净清爽,也会显得孩子很有修养。这样的孩子相对于那些脏兮兮的孩子来讲,肯定更受别人欢迎。
露露是个8岁的小女生,在某小学读一年级,她的表现很让老师们头痛,比如上课折纸,折完后往地上乱丢;课间玩耍的时候,常常去招惹其他同学,还故意擤鼻涕擦到人家衣服上,有时候也往教室的墙上抹。
前段时间,同学们都不约而同地闻到一股怪怪的味道,像是土泥巴的气味儿,有同学怀疑是从露露那里发出来的,就找了个机会一探究竟。果然,同学们悄悄走近以后发现,在露露的课桌抽屉里放着一个装儿童鞋子用的小盒子,小盒子里居然有几只蜗牛,而且里面塞满了用过的废纸和零食包装等。
见到这一情景,同学们有的嬉笑着,有的则赶紧捂上鼻子,也有的同学撇撇嘴,大家一致的反映就是露露太不讲卫生了。
由于大家都嫌露露太脏,都不愿和她打交道,因此,她在班里基本上是孤家寡人,没有朋友。
或许露露这个孩子的表现有点儿极端,但是也足以让家长们警觉,为了自己的孩子懂得礼仪规范,能够受人欢迎,能够拥有健康的身体和整洁的环境,那么我们极有必要让孩子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千万不要像事例中的露露这样。
可以肯定,没有谁会喜欢一个邋里邋遢的孩子。一个有修养的孩子一定是讲卫生的,而那些缺乏修养的孩子在个人的卫生习惯方面往往都存在着一些小问题。比如,他们不爱洗澡,不爱换衣服,饭前、便后不洗手,腰带、鞋带松了不赶紧整理等,因此,为了让我们的孩子成为一个懂得礼仪的小标兵,家长一定要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1.引导孩子明确讲卫生的重要性
从生活起居上,家长要及时引导孩子注重卫生。对此,我们可以通过和孩子共同制定具体的卫生规则的方式来进行。比如,在“规则”中写明:不撒饭粒、饭前便后要洗手、吃水果要洗净,等等。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及时帮孩子纠正不讲卫生的行为,使其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这样做,不但能让孩子保持干净、整洁的外在状态,而且有利于他的身体少被病菌侵扰。
2.从细节入手,引导孩子讲卫生
一个真正讲卫生的人会注重各种小细节,能够做到防微杜渐。我们会看到有些孩子虽然在家里扔垃圾很规范,但一到外边就忘了,垃圾随手就丢。对此,父母们是否想过,是不是因为孩子身边缺少丢垃圾的设备呢?因此,我们不妨在带孩子出门的时候准备好一个盛垃圾的塑料袋,以备孩子使用。再比如,我们应及时帮助孩子修剪指甲,剪完后要将手洗净并冲洗剪刀。另外,家长们还需要告诉孩子要随时备着纸巾,以备不时之需。
3.家长言传身教,做讲卫生的好榜样
人们常说,孩子是父母的镜子。的确,父母有什么表现,将直接反映到“镜子”里去,因此,为了孩子能够养成讲卫生的习惯,那么我们首先得做讲卫生的父母。只有家长以身作则,让良好的卫生习惯成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孩子才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从而成为一个讲卫生的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