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父母都时刻担心着孩子,这是人之常情,因此我们说,一个孩子能够让父母放心也是孝敬的一种方式。这种放心体现在日常生活中,就是出门或回家的时候要告诉父母,不让他们担心,长大成人后,住所和职业要让父母知道,同时不经常变换,以免让父母感觉自己在外四处漂泊而放心不下。
除了要有固定的场所居住和工作,作为孩子还需具备良好的生活习惯,只有这样,才能拥有健康的身体。不知道如何保养自己的身体、生活不正常,父母难免会担心,这其中最重要一点就是要保证良好的行为和作息习惯。
去年,秦浩以上学方便的名义,从家里搬了出来,住到了舅舅单位的宿舍里。可是有一次晚上,舅舅特意去宿舍看望秦浩,没想到却扑了个空。进屋之后,闻到一股潮湿的发霉味道,一看就是好长时间没人住了。
这下舅舅可急坏了,他担心外甥出什么事,到时候自己怎么向姐姐交代呀!于是,舅舅赶紧下楼去找秦浩,经过两个多小时马不停蹄地寻找和打听,舅舅才从秦浩的一个同学家长那里打听到秦浩和另外几个同学去酒吧喝酒了。
舅舅又顺着线索到县城里仅有的几家酒吧挨个去找,最后在一家酒吧的包厢里找到了秦浩。秦浩看到舅舅一脸的紧张和严肃,吓得不知所措。
舅舅把秦浩叫出来训斥他说:“你出来住本来是为了离学校近,学习更加方便,可你却大晚上的跑到酒吧来鬼混。要是让你爸妈知道了,他们该多担心呢!”
秦浩知道自己错了,忙跟舅舅承认错误,并说以后再也不敢了。
事例中的秦浩打着学习的幌子,却做出了夜不归宿的事,如果不是舅舅发现,说不定还会继续下去。如果长期如此,当他的父母知道儿子这样的情况后,该多么担心和悲伤。
然而好的行为习惯和作息习惯并非天生就有,需要父母从小培养,那么想要让孩子建立良好的作息习惯,父母应如何去做呢?
1.父母要以身作则
孩子最容易受到父母的影响,包括作息习惯。父母健康的行为作息习惯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同时父母的习惯也是孩子健康作息习惯养成的最重要因素,因此为了帮孩子建立良好的行为作息习惯,父母必须要以身作则,从自身做起,多关注自己在生活中的言行举止,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
此外,父母还要注意,在对孩子进行教育的时候,且不可以“特殊情况”为由,随便打乱规定好的作息时间。比如安排孩子9点休息,因为有自己喜欢看的电视节目而答应孩子晚一些休息;原本定在7点起床,因为自己有事就让孩子晚起,这些都不能让孩子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甚至让孩子感觉有些东西是可以任意改变的。
2.多向老师或其他父母请教
平时,父母可以多和老师及其他家长交流,了解一些别的孩子在这方面是如何做的,以便取长补短,这样,就可以将其他父母或老师的良好建议运用在自己的教育当中,以便更加合理地安排孩子学习、娱乐、睡觉的时间,正确处理好各种活动之间的关系,进而帮孩子建立良好的行为和作息习惯。
3.为孩子营造睡觉气氛
如果身体在上床睡觉前处于高度兴奋之中,那么入睡就会比较困难,所以,为了孩子尽快入睡,父母要运用一些小策略,为孩子营造睡前气氛,比如,父母可以让孩子自己做一些准备睡觉的工作:刷牙、洗脸、整理床铺等,用这些暗示性的动作告诉孩子“该睡觉了”。另外,快到睡觉时间的时候,父母应刻意让家里保持温馨、安静的氛围,关上电视,关掉过于明亮的灯,放一些轻柔的晚安曲。还有,在孩子每次上床之后,父母可以为他讲述一个温馨可爱的小故事,这样也能增加他上床睡觉的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