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孩子学礼仪的第一本书“小橘灯”亲子学堂丛书
43743100000016

第16章 良好的时间概念也是孩子应具备的礼仪规范

看到这个题目,也许你会错愕:良好的时间概念,也是孩子需要具备的礼仪规范吗?

没错。想想看,如果一个孩子对于时间毫无概念,那么他就会没有生活规律,作息、做事、学习、活动等都会杂乱无章、拖拖拉拉,或者眉毛胡子一把抓。这样的孩子,又怎么能体现出礼仪修养呢?

所以说,若想培养出一个真正有修养的好孩子,那么对于时间的珍惜和善于利用这一点是必不可少的。

5岁多的颦颦每天上幼儿园之前,都要和妈妈进行一场“内战”。妈妈催促她赶紧刷牙洗脸、换衣服和鞋子,颦颦则慢慢腾腾,注意力也经常被转移到别处。妈妈就冲着颦颦大喊,颦颦要么气鼓鼓地不予理睬,要么和妈妈对抗。如果妈妈再严厉一点儿,颦颦就会很不情愿地表面上答应,而行动并没有跟上,依然是磨磨蹭蹭的。每一件事情都要进行这样一番“较量”,结果经常是颦颦上幼儿园迟到,颦颦妈上班迟到。对此,颦颦妈很无奈,她不知道怎样才能改变现在的状况。

拖拉、磨蹭等行为习惯,是世界性的儿童行为问题。针对这样的情况,家长需要有耐心和方法,逐步使孩子树立时间观念。除了前面已经提到的几点方法,家长还可以采取正反两方面的比较法,例如,在孩子磨蹭的时候,家长可以说:“你的好朋友琳琳现在已经到幼儿园了吧,她今天洗脸刷牙肯定都比较快”,或者“昨天遇到鹏鹏的妈妈,她说鹏鹏上幼儿园迟到了,就是因为没有快点儿换衣服和鞋子。”

诚然,“时间”这个看不见、摸不着却又相当重要的概念较难通过口头告知的方式让孩子从中得到启发。父母只得多费点儿心,配合孩子的成长,利用他所熟知的事物联结时间观念,帮助他了解时间的意义。

1.教育孩子学会集中精力做事

有的孩子做事情时三心二意,甚至边玩边干,这是最浪费时间的。家长应教育孩子明白,做事就做事,玩就是玩,而且事情要一件一件地做,不可一心二用,为此,家长要指导孩子养成做事有头有尾、善始善终的习惯。

2.让孩子品尝耽误时间的苦果

现在很多孩子做事磨蹭拖拉,不珍惜时间,这些毛病与家长的娇惯有很大的关系。为此,家长可以试着让孩子自己承担某些消极的后果,一旦孩子亲自品尝到耽误时间的苦果,心里自然会不舒服,自然会汲取教训,今后重犯的可能性就少了。这种教育方法叫做“自然后果惩罚”法。

3.善用计时器,让孩子告别拖拖拉拉

假如需要特别强调时间的段落性,家长可选用孩子较感兴趣的计时物品,如小闹钟、手机等设定游戏的时间,让孩子知道当铃声响起的那一刻,就要进行其他的活动。选用这些计时器,一方面可以帮孩子建立时间观念,另一方面孩子配合度较高,而在孩子表现良好或主动准备或收拾物品时,家长别忘了给予肯定,鼓励他保持下来。

4.父母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榜样

父母是孩子学习及模仿的范本,因此家长的生活安排对孩子必定有很大的影响。父母如果作息混乱,没有时间观念,那么孩子自然会效仿父母,因此若要培养孩子珍惜和合理利用时间的习惯,父母首先得做好表率,以身作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