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马云向左,史玉柱向右
43741900000025

第25章 融资手段(2)

俗话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东,相隔几年之后,马云和阿里巴巴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阿里巴巴的发展势头不可阻挡。在2005年,杨致远就感到了阿里巴巴的力量。这次轮到了杨致远给马云写邮件了,他在信里含蓄地希望与马云“坐下来聊聊互联网”。

一个月后,马云飞赴美国。在卵石滩高尔夫球场,三个在IT世界里的著名华人:吴鹰、杨致远和马云一起打起了高尔夫球。而其结果,就在2005年的8月11日出现了所谓的雅虎和阿里巴巴的并购。

其实,我们很难单纯地把阿里巴巴与雅虎的合作称之为投资、并购或者是战略合作,可能把这些全加起来更为贴近这宗并购案的本质。只不过碰巧的是因为马云与杨致远的相识和惺惺相惜.使得阿里巴巴同时得到了两样东西——一个搜索引擎和一笔10亿美元的投资。而雅虎中国与阿里巴巴的这场恋爱,因为远远没有结束。

被称为“雅巴合作”的这一宗并购,因为其数额的庞大而引起了巨大的震动。其震动效应甚至已经影响到了并购本身,10亿美元的背后,到底是阿里巴巴成为了雅虎中国的新老板,还是杨致远拿下了一个很有希望的中国互联网公司几乎一半的控制权?这是所有人都想知道的答案。

世界上没有白吃的午餐,阿里巴巴想要拿到搜索引擎品牌雅虎,想要与世界上最老牌的互联网公司达成战略合作,那同时它就必须付出代价——它可以给雅虎的,就是阿里巴巴好不容易聚集起来的“最富的互联网民”中的一部分。

在这个合作中,杨致远得到的,更多是建立在他对阿里巴巴管理团队的信任这样一个基础上,他投入了10亿美元和雅虎中国,得到了40%的股权分配权。由此,我们首先可以来估算一下阿里巴巴现时的总值,这个总值对于阿里巴巴来说一直是保密的数据。

这是一个公平合理、双方共赢的交易。而当雅虎与阿里巴巴的交易发生以后,阿里巴巴董事会的构成发生了变化。在董事会中,孙正义作为一名战略投资者,除了股权之外并无其他利益。而杨致远和他代表的雅虎除了股权利益之外,还有一个品牌利益,因为在这宗交易中,拿下雅虎中国的阿里巴巴除了获得雅虎中国的资产以外,还获得了雅虎品牌在中国的使用权。

这宗交易之所以能够发生,日本软银的董事长孙正义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这个被马云敬重为极有战略眼光的投资者不仅是阿里巴巴的股东,还是雅虎的战略投资者。在“雅巴合作”中,他的存在为“雅巴合作”打开了通道,而交易的达成,则为当时资金紧张的孙正义提供了退出的通道。雅虎当时投入阿里巴巴的10亿美元资金中,有相当一部分是购买了孙正义在阿里巴巴的股份。

虽然从形式上看,并购后,独立的雅虎中国将不复存在,而是将成为阿里巴巴的4大核心之一。但从某个角度说,雅虎中国并未消失,只是换了一个存在和发展的形式。马云认为,并购后,雅虎中国不是一个合资企业,而是一种新的模式,那就是雅虎把它在中国的业务交给阿里巴巴来经营。以前马云对员工的承诺是要把阿里巴巴和淘宝做好,从那时起,马云又增加了一个承诺,那就是一定要把雅虎做好。从这个意义上说,雅虎是在中国找到了一个可靠的管家,今后雅虎与阿里巴巴的利益维系将更为紧密。

这次并购对于雅虎来说也是件非常好的事情。过去几年中,雅虎在中国都没太多出色的表现,无论是做门户还是收购3721,无论是收入还是其他合作,都差强人意。实际上雅虎以前一直没有为其找到一个合适的发射平台,依靠其在欧美的成功来华推出符合中国特点的业务。通过这次并购,雅虎控制了阿里巴巴这个比较有竞争力的公司的运营,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基础,从而借助这个交易从中国这个庞大的市场中获益。

雅虎此举证明了国外互联网巨头要进入中国,都绕不开本土的企业,雅虎近6年经营的雅虎中国并未达到其最初的期望。而这次雅虎与阿里巴巴的联手,相当于把中国个人消费者与企业的两个互联网力量结合在一起。这将会改变中国互联网的地图。

4.马云要当杨致远的老板

“我是董事长,杨致远是董事,杨致远应该向我报告。”

——马云

自从,阿里巴巴与雅虎并购之后,很多人认为马云今后自身难保,担心马云会因此变成一个职业经纪人。对此,马云给予了明确的答复:“今天已经不是“王志东”的时代了,我认为资本永远是听你的。6年来每一次董事会有争论时,我只说一句最简单的话,如果你认为应该这么做,那你来做吧。资本家要投资20家甚至更多的公司,而我一天24小时除了睡觉之外都在想这一件事,我一定比你懂。”

自从并购以后,马云是怎么向远在美国的杨致远回报工作的,马云说:“杨致远应该向我报告,我是董事长,他是董事,我是他老板,他不是我老板。阿里巴巴并不是雅虎的中国分公司。”

其实,这件事对美国人的冲击更大。美国媒体对此事的报道超过了2000篇。马云说,以前跨国公司的想法,80%都是全资子公司,还有合资企业,但领导者必须是美国派来的,或者是从中国台湾和香港派来的,但这次等于把品牌和技术彻底给一个本土公司了,干脆连面子也不要了,所以这件事对外国人是一个彻底的改变。如果马云成功,很多跨国公司在未来两三年内都会考虑这样的模式,中国人有能力来管理跨国公司。所谓真正的本土化就是相信本土的人,否则没办法做到。

其实,对于人们的担心,马云也是有所预防。他认为,阿里巴巴绝对不能因为谁投资多就随便得交给谁掌管。在阿里巴巴的董事会中,马云有绝对的个人权威和决策权。基于马云的这个想法,他在阿里巴巴内部建立一个“小董事会”制度。在这个制度下,阿里巴巴董事会只设4席:马云、蔡崇信、高盛、孙正义。对此马云说:“董事会是用来做事情的,不是用来吵架的。”

比如,与软银合作的融资事宜和董事会改组完成以后,每次马云和孙正义见面,也就是“谈谈高尔夫球,喝喝咖啡”,就是不谈业务。马云说,即使在全球互联网业最萧条的2000年~2001年,孙正义从来没有干涉过马云的任何决策。对于孙正义的明理与宽宏,马云也是感激不尽。

阿里巴巴与雅虎并购之后,马云依然对董事会进行了新的改组。这一次,马云还是坚持“小董事会”制。当时马云对杨致远、孙正义等人说,这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其他人只好同意。在改组后的阿里巴巴董事会仍设4席:马云、蔡崇信、孙正义、杨致远。

另外,董事长的马云还跟其他两位董事“约法三章”:尽管在董事会中占有一半的席位,但杨致远和孙正义在阿里巴巴只能关注经济回报,不能干涉公司的决策和经营管理。在后来的行动中,马云要对雅虎中国改革,甚至到后来“雅虎中国”更名为“中国雅虎”,马云没有事先并没正确杨致远的意见而是独自决定的。

于是,杨致远、孙正义、马云形成了这样一种关系:美国以杨致远为主,日本是孙正义为主,中国则是马云做主。

5.香港上市马云身价倍增

“上市只是一个加油站,目的是为了走得更远。投资者其实没有人关心去年的市盈率问题,现在已经是年底了,他们更多是去思考未来。中国有4200万中小企业,投资阿里巴巴事实上就是投资中国的中小企业,是在投资中国的未来。”

——马云

2007年11月6日,马云终于把阿里巴巴将把自己的B2B业务拆分并在香港上市。首日阿里巴巴宣布发行价为13.5港元,总融资额15亿美元。阿里巴巴股票香港公开发售部分共有56.62万人申请,分为A、B两组。其中A组有55.55万人,为申购金额500万港元以下的投资者,B组1.07万人,为申购金额500万港元以上的投资者。此次阿里巴巴上市共冻结资金4475.18亿港元,超过了今年5月刚刚上市的百丽国际的4463.5亿港元,成为了香港有史以来冻资规模最大的IPO。而以一星期拆息3.02厘计算,阿里巴巴仅冻资所获利息就达到3.7亿港元。

从阿里巴巴上市那一刻起,马云及其团队,以及阿里巴巴近5000名员工在阿里巴巴所拥有的财富也开始渐渐变得清晰。中国互联网有史以来最大的富人帮也由此诞生。

以这个发行价计算,阿里巴巴B2B公司的总市值将超过680亿港元;马云直接持有上市公司股份的价值超过25亿港元;蔡崇信、卫哲等高管都将成为千万乃至数亿级别的超级富豪,按平均计算,阿里巴巴的每个员工都成了百万富翁,有超过1000人成了实际意义上的百万富翁。

过去8年,马云一直称自己是丐帮帮主。那时,阿里巴巴还没有上市,当百度等互联网上市公司员工以百万论身家时,阿里巴巴的员工只有羡慕的份。“百度上市之后,我就一直期望自己的公司能够早日上市,因为相对于百度,我们员工在阿里巴巴有着更多的股份。”一位阿里巴巴的员工这样说。

如今,对于阿里巴巴的员工来说,这一天终于来了。上千人将一夜间成为百万富翁。阿里巴巴的上市创造了中国互联网有史以来最大的富人帮,也让阿里巴巴公司俨然成了一个富人俱乐部。因此,今后你走进阿里巴巴,随便在楼梯口或者卫生间见到一个员工,说不定就是一个百万富翁。

对于阿里巴巴的上市成功,马云说,其中的成绩是阿里巴巴整个团队的功劳。阿里巴巴退队为此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付出了8年的艰辛。马云认为,这一切是因为自己的时机很好,有时候运气也很重要。阿里巴巴公司是一家运气很好的公司。

马云曾在阿里巴巴创立之初说过要在3年之内冲到纳斯达克。但是直到2006年,虽然阿里巴巴已经走在了整个行业的前头;虽然国内很多网络公司都已纷纷上市,马云却一直以“阿里巴巴的潜力才刚刚释放,整体规模还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为理由拒绝上市。2003年,马云说,阿里巴巴公司不会在国际上丢脸,他自己本人希望大家早些上市。但阿里巴巴在近期没有打算上市,阿里巴巴太年轻,才4岁,员工平均年龄只有27岁,对一个年轻公司上市,马云没有太大的把握,而且阿里巴巴现在赢利非常好。那么,为什么在2007年阿里巴巴又决定上市了呢?

马云说:“今天阿里巴巴市场占有率越来越大,淘宝占有率越来越大,支付宝占有率也越来越大。”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已初步发展了,阿里巴巴过上了好日子,马云决定开始上市。

面对上市取得的巨大成功,马云头脑很清醒,在他眼里,上市只是一个加油站,目的是为了让阿里巴巴走得更远。马云认为阿里巴巴上市最大意义在于获得一个持续融资的机会,重建一个与投资者、利益相关者分享回报的利益机制。

此次上市不仅为阿里巴巴加满了资本的“油”,而且也为阿里巴巴拉拢了不少将才。阿里巴巴上市前已在全球范围内吸引了不少人才,包括百安居中国区总裁卫哲、沃尔玛全球执行副总裁崔仁甫和长江商学院教授曾鸣等人。如今,外经贸部前副部长龙永图和蒙牛集团董事长牛根生出任阿里巴巴上市公司董事,这也有助于阿里巴巴加速国际化进程。

阿里巴巴这次上市募集到的资金,60%将用于战略收购,主要面向三大方向:第一,用于提高用户价值的新技术;第二,拥有其他客户资源的新平台;第三,能与目前阿里巴巴B2B产生协同效应的电子商务应用,为现有用户提供更多的电子商务应用。

精明的马云通过阿里巴巴成功上市,进一步解决了融资问题,而且将阿里巴巴推到一个崭新的发展平台。

史玉柱向右:

1.整合资本还清巨额债务

“偿还国内债务的最后一步,在这个月底就能完成。这次,我们准备了4000万现金,只要人来我们都还。这样,我就完成了我人生两步走的第一步,之后的路才是重新开始。”

——史玉柱

有人说,史玉柱是最著名的失败者,也是最“负”的人,具体是指史玉柱的惨败,和他背负的2亿元的巨额债务。

1997年初巨人大厦未按期完工,各方债主纷纷上门,巨人现金流彻底断裂,媒体“地毯式”报道巨人财务危机。不久,只完成了相当于三层楼高的首层大堂的巨人大厦停工,直到现在。随着“巨人倒下”,负债2.5亿的史玉柱黯然离开广东,“北上”隐姓埋名了。史玉柱回忆起那时的境地时说:“那时候就是穷,债主逼债,官司缠身,账号全被查封了。穷到什么地步?刚给高管配的手机全都收回变卖,整个公司里只有我一人有手机用,大家很长时间都没有领过一分钱工资。”

痛定思痛,史玉柱陷入苦苦的思索:我究竟错在哪里?他怕自己想不彻底,把报纸上骂他的文章一篇篇接着读,越骂得狠越要读,看看别人对他失败的“诊断”,还专门组织“内部批斗会”,让身边的人一起向他开火。

在各种猛药的“外敷内服”下,史玉柱终于输了个坦然,输了个明白。这个背着2.5亿元巨债的“中国首负”,完成了一生中最重大的转变。这个转变进而成了他再度崛起,成就更大事业的“老本”。

幸运的是,受到重创的史玉柱,除了缺钱外,似乎什么都不缺,公司20多人的管理团队,在最困难的时候依然不离不弃,没有一个人离开。而且史玉柱手上已经有两个项目可供选择,一个是保健品脑白金,另外一个是他赖以起家的软件。此时,史玉柱算了一笔账,软件虽然利润很高,但市场相对有限,如果要还清2亿元,估计要10年,保健品不仅市场大而且刚起步,做脑白金最多5年。1998年,山穷水尽的史玉柱找朋友借了50万元,开始运作脑白金。手中只有区区50万元,已容不得史玉柱再像以往那样高举高打,大鸣大放,最终,他把江阴作为东山再起的根据地。江阴是江苏省的一个县级市,地处苏南,购买力强,离上海、南京都很近。在江阴启动,投入的广告成本不会超过10万元,而10万元在上海不够做一个版的广告费用。这几乎是最后的机会,他别无选择,必须一击中的。

启动江阴市场之前,史玉柱首先做了一次“江阴调查”。那个时候,史玉柱带一副墨镜,走街串巷,走访了逾百位消费者,他在街上主动跟人招呼:“如果有一种药,可以改善你的睡眠,可以通便,价格如何如何,你愿不愿意使用它?”经历一段时间后,他在一个街道搞了一个座谈会,史玉柱以脑白金技术员的身份出现,反馈效果特别好。“有的人甚至说,老人斑都褪了。”史玉柱心想,有这么好的口碑,就一定能够预测全国的市场。到这个时候,史玉柱对中国的保健品市场已经很熟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