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心理宝典
43711800000205

第205章 怎样对待有猜疑症状的患者?

患者的猜疑是一种病态的精神活动,不能用常理说服,不能像正常人一样对待。患者是多疑的,与他们谈话时态度应和蔼、诚恳、坦率,这样比较容易取得患者的信任。家属之间的谈话尽量做到落落大方,不要躲躲闪闪,以免患者生疑。可以向患者做一些简单明了的解释说明,告诉他们要尊重事实,他们的想法与事实不相符合。如果患者不接受这样的现实,不要同他们争辩,也不要责怪、训斥,以免造成情绪对立,更难以接触。不要轻易对患者许下诺言,不能随便答应他们实际上办不到的事,日后诺言不能兑现反而使患者的猜疑对象和内容扩大,甚至会使家属本身也卷入患者的妄想对象范围内。要关心患者,多与他们谈心,同时要注意他们的言行,防止发生意外。

精神疾病患者违法负法律责任吗?

精神疾病患者出现违法行为是否负法律责任?根据我国《刑法》第十八条规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这是我国目前司法精神病学中评定责任能力的唯一法律依据。在具体评定时,不但要考虑行为人是否患有精神病、严重程度如何、行为当时是否处于发病状态,而且要考虑行为人所作的违法行为是否由于精神障碍的影响而导致实质性辨认或控制行为能力的损害,其损害的程度如何(是丧失还是削弱)等。前者为医学标准,后者为法学标准,两者结合起来,才能判断有无责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