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青春韵语--被风诱惑的蜡烛
43708300000027

第27章 最是那片松林

从高山来到低山的外婆家,就到了上学的年龄。外婆家是在河岸边的坡上,隔河仅一里多远。到学校的路一直向上,先是一面桐子树坡,零零星星的,中途便是一片稠密的松林,稍为平坦,过了松林,再上一二里坡,便到了学校。

那片松林在我的记忆中是永远抹不去的。尽管我说不清对它是喜欢还是厌恶。但在二三年的时间中的几乎每个日子,我都要怀着大致不差的心境穿越它。

林子是异常稠密的,几乎清一色的松树,虽不成排成行,但生长得非常均匀,粗细也差不多,没有特别粗的,也没有太细的,树与树之间相互遮蔽,让人一下无法看透它,使不大的松林显得幽深和神秘,林子中似乎有一种古老的气息,时不时地显出一丝阴森来。林子里的地上积着厚厚一层松毛和松果,显得非常干净。上学的路就从林子中间穿过,路是弯曲的,见头不见尾。一般这林子是相当静谧的,偶尔有几只鸟在林子的深处,独自寻食和散步,似乎天生性情就十分安静,只是见了人才显出几分戒备,但并不飞走,仿佛认定这林子本是它们的天地,走过的人才是侵扰者。晴朗的日子里,林子中偶尔有人默不做声地拣拾松毛,那是一种燃烧性特好的燃料。拣拾松毛的人用竹抓耙把松毛耙成一堆,在我的印象中,这松毛总是拾不完的。那种感觉也难以忘怀,一闭眼就似乎能听见耙松毛的沙沙声,那样轻缓又那样静。

上学第一天第一次穿过这片松林,就印象深刻。以前我从来没到过学校,也不知读书是怎么一回事。那一天,被姐姐哥哥们带到学校,见了老师后,哥哥姐姐都不见了,又寻不着便急了,独自一人往回跑,路不熟,走一程辨一程,好在那林子是记得的,林子这边能看见学校,那边能看见家,一路走回去,竟然未错。逃了学但没走错回家的路,倒受到母亲的表扬,倒是把哥哥姐姐给急坏了找苦了,回家一看,我竟然神态自若地呆在家里,把他们给气坏了,于是我就格格直笑。为了寻回一点面子,他们就说那林子里有狼,独自一人小心喂狼了。

这林子确是静幽得有几许可怕的,特别是在黄昏或阴雨天,独自一人穿越时。路的一边有几座无名的坟包,听人说,深夜经过林子,就有人向你头上撒砂子,狼也会出来寻食。我因而十分害怕独自一人穿过这片林子,但我那时是一个相当顽皮的学生,在学校搞恶作剧是最具小聪明的,往往被老师留下来,黄昏独自一人穿过这片松林便成了常事。一进林子,心便悬了起来,开始自己给自己打气,努力不去想有关林子的那些可怕的传闻,越是强迫自己不去想,那些传闻就越是凸现了出来,努力强迫自己不回头看,就禁不住要回头,一回头就更怕了,便拔腿跑了起来,真像有狼在后面追似的。跑出林子老远,才停下来,望见了家,心便定下来。对穿越林子的怕,并没有促使我做一个好学生。我骨子里总是有一种值得庆幸的勇敢,抑或顽皮。

那时,我们时常夜晚到学校去看露天电影,《渡江侦察记》、《白毛女》、《烽火少年》之类,我总是不丢一场的,由于我小,姐姐哥哥们不愿带我去,我就给他们下保证:回来时自己走。但散场回家时,我就缠着他们要背,他们不干,走到松林里时,我说什么也不走了,他们也怕,又不敢丢下我,就不得不背着我,于是,我就很快在他们的背上睡着了。

那岁月是贫寒的。我们家总是吃一种掺有麦麸或是苕渣的苞谷饭,这已是当时不错的伙食了。肉当时是稀罕物。那些日子,比较现实的愿望便是能够吃上几顿蘑菇或是地衣做的菜汤。雨过天晴,特别是阴雨后,母亲就带着我们提着竹篮到松林里去,林子里这时总会有许许多多的蘑菇,远看星星点点的,近看,像一把把五颜六色的小伞。有些是有毒的,没有人去碰它们,味道最好的就要算松树菌,暗红暗红的,肉质很厚。偶尔也找到几个野竹荪,我们便要喜上一阵子。

到了晚上,等一家人聚齐了,母亲就开始烹饪。其实,也没有什么佐料,无外乎盐、辣椒之类,油是要节约着吃的。松树菌一般是炒食,又脆又鲜,地衣一般是做汤,味淡淡的,回味却是悠长的。母亲总是把采来的菌子分做几顿吃,这样,每次都觉得没吃够,便又把希望寄托在下一顿。因而,直到现在,那种味道还是那么诱人。

在记忆中,我们是在屋旁的溪沟里洗那些蘑菇和地衣,特别是地衣因沾了泥沙是难洗的。有一次,黄昏,洗完那些蘑菇和地衣后,竟把一张遮雨的胶纸弄丢了,母亲知道后,气得不行,便狠狠地打了我一顿,打得我流了许多鼻血。那时,买一张胶纸也是不容易的。那些日子,是艰辛的,也是美丽的。

后来,我们从外婆家搬走了,那片松林也就隐入记忆中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