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世界教育艺术大观·百年教育人物传记第30辑
43703500000011

第11章 教育思想

杨贤江是中国共产党党员、早期杰出的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他著述颇丰,在他短促的一生中,除了参加社会活动和革命斗争外,一心扑在了教育理论的研究上,共撰写了200多万字的论文,还完成了30多篇译文。

求学的目的

学习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求学目的如何关系到学习动力的大小和学习效果的好坏。因此,杨贤江十分重视青年求学目的的确立,他从人类进步和国家强盛的高度出发,立足于青年健康发展的需要,提出求学目的应围绕以下三点:首先,求学的目的应是为人类谋进步、谋幸福。杨贤江说:“我们为什么求学,应该说是为人群生活谋进步。”人不能确立光为自己的私利而学习的目的,而应将着眼点放在全人类,应树立为人类进步而学习的远大目标。因为“人是无法孤存的”,“人是永远而且必然的是个人群中的人,人的生活也是永远而且必然的是个群性的生活。”因此,求学之目的“必须说‘为人群’而不说‘单为己’”。只有为人类进步而学的求学目的才是高尚的,才会产生强大的求学动力,进而学有所成,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相反,那些“为吃饭而求学或为享福而求学的”,以及“‘为学问而学问’,或‘无所为而为’的治学态度,只能成为‘障碍物’”。求学目的是人生目的的子项目,杨贤江曾多次勉励青年学生要树立科学的学习目的和正确的人生目的,他说:“人生的目的,在对于全体人类有贡献,来促进人类的幸福。”求学是青年实现人生目的的必由之路。促进人类进步和幸福,不仅是人生的目的,而且也是求学的目的。对此杨贤江作了明确说明:“我们求学的目的在改良并丰富人类的生活。换句话说,是在获得普遍人群的幸福。”

其次,求学的目的应是为国家和社会服务。杨贤江在《求学与救国》一文中指出:“求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求学。”青年应当将求学与救国紧密结合起来,“因为必须求了学才有能力和方法对付环境,解决问题,担当事情。当社会有了缺陷,国家有了毛病,正须有求学的人出而弥补救济。”在国难当头的20世纪20年代,杨贤江作为爱国的共产党员,他深感救国运动中有学有识的实用人才的奇缺,故而大声疾呼:“求学的目的便是为国家、社会服务”。确定了这样高尚的学习目的,不仅有利于挽救国家与民族的命运,而且也有利于促进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和良好学习效果的获得。他从自身经历出发,深有体会地说:“只有真心努力,肯替社会国家服务的青年学生,才会加倍的发愤为学,才会切实的证验心得,才会更多次的感觉浅学,要求猛进。”相反,“那些没有救国思想的学生,不是荒废岁月,便是为文凭而勉强用功,或是为书本而盲目苦读,最终只能成为‘冷酷无情、自私自利’的呆子。”求学为国家和社会服务,并不单单是为了促进学习,增添动力,更重要的是实实在在能为报国救国出力,而不是挂在口头上。他说:“国家、社会需要你的时候,你不能说:‘我现在学问还没有好,慢慢儿等我学问好了,再替国家社会尽力’,而应当在为国家社会尽力时,‘没有个人的计较’。”

再次,求学的目的应是学做人,学做有效能、有用的人。杨贤江明确指出:求学的目的就是“在学做人,在学做一个更有效能的人。”即“做个有用的人”。这里的“有用的人”,作为求学目的,是一个理想人格,拥有丰富的内涵,他进一步作了解释:“第一要有坚强的身体,能够忍得住辛苦,担得起责任;第二要有灵敏的头脑,能够应付随发的事项,解决疑难的问题;第三要有消闲的能力,能够利用空余的时间,丰富社交的趣味;第四要有文化的修养,能够具备高尚的思想,增进想象的能力;第五要有劳动的习惯,能用自力取得一部分的生活资料;第六要有社会的人格,能有力谋人群幸福、铲除公众祸害的志愿。”杨贤江认为具备以上素质的人,就是一个人格完善的有用的“完人”。成为“完人”的过程,正是学习的过程。只有通过学习,不断完善自我、发展自我,力争成为“有用的人”,方可实现为国家、社会服务,乃至为人类造福的宏愿。因此,杨贤江说:“在我们求学的目的当中,发展自我也是一种”。

读书学习的作用

杨贤江在《学生杂志》上多次发表文章,勉励青年学生要勤奋学习、热爱读书、自动自得、求学报国,为了进一步向青年说明求学的重要意义,他还专门论述了读书的作用。

读书学习可以“增益知识”

杨贤江认为,求取知识的途径很多,“如实验、观察、游历、交友、从师以及读书都是”,但是最简捷的途径是读书学习。读书学习,不仅能明白“齐家治国”、“缝纫烹调”的道理,而且能了解古代的人物典章与远方的风土人情,还可知晓天文地理、草木鸟兽的情形。通过学习百科全书与专业书籍,可以获得古今中外、文学艺术、理工农医、政经文教等百科知识,从而成为博古通今、学贯中西、满腹经纶、学问精深的有用之才。

读书学习可以“修养心身”

现代教育学认为,道德品质的形成是由知到行的转化过程,是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知,即道德认识,是情、意、行的思想基础和内在动力,是道德修养的开端。没有知,也就不会形成良好的品德。因此,杨贤江认为道德认识的形成,有赖于读书学习,特别提出阅读和学习历史人物传记对形成道德认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他说:“读了历史传记一类的书,可以得些鉴戒、鼓舞的资料,这是真的;甚至也许竟有读了一书而定终身的志向的。”因为历史传记中杰出人物的高尚品格与远大抱负,将以榜样示范的力量作用于读者,使读者先形成向榜样人物学习的道德认识,然后身体力行,付之行动,胸怀革命大志,形成高尚品德。他还举例说:“譬如读了各国的革命史,读了《富兰克林自传》……,读了俄国列宁、中国孙中山的生平事迹,我想终能使读者提高些理想,振作些精神罢。”

读书学习“可以增进愉快”

杨贤江认为,读书学习可以愉悦身心,使人心理得到满足,是一种美的享受。他说:“在眼前事实上尝不到、受不到的快感、美味,在书本上也许可以得到。”他还把读书学习看做是人失志寡助、孤独寂寞时的良师益友,他引用别人的话来说明此理:“书籍者,索居者之良友,失志者之慰师,无助者之佳伴。”“读未见书,如得新知。读已见书,如逢故友。然书且胜于友。”“读新书,如交新友;读旧书,若遇老友,而且书籍比朋友更诚恳、更可交。”在杨贤江看来,在读书学习时能获得与挚友交谈的快乐和满足,而且他专门指出这种快乐不同于古代读书人的那种快乐。他甚至对封建社会读书人为追求功名利禄而读书所获取的那种功利满足感,进行了直截了当的批判。他认为“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和书是“艺术之宝、象牙之塔”的说法一文不值,臭不可闻。

读书学习可以传承文化

学习是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如果既不学习先人留下的文化典籍,又不在学习中创造新的东西,就难以实现文化的承前启后和有效传递,更难促进文化的繁荣与发展。杨贤江也有类似的论述,他说:“前人所辛苦经营而得的学术,能不堕落淹没,且得发挥光大,就靠后人读书的工夫。古代学术,好比祖先遗产,后人必须利用,要是不知利用或不善利用,岂但对不住过去的古人,也且对不住后生的小子。”这里的“利用”,是指在学习中创造性地使用,较大程度上有创新的含义,并不是一味照搬、因循沿袭。因此他强调说:“要知我们是讲利用,并不讲因袭。”

读书学习可以提高人的表达能力

表达能力在人的各种能力中是最重要的一条,表达能力的好坏关系到一个人一生的社会活动范围与交际范围。表达能力培养的途径很多,其中读书是重要的一种。杨贤江说过:“多读多看是精通文字、运用文字的要法。”接着他还用了比喻法来阐明此理,“我们平常与身外的人物接近,常常受著感化。读书也有类似的功效。”读书好比与人相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们如果经常阅读语言精练、论述精辟的文章,就容易培养良好的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然读文字不通的书报,也足以妨害我们的作文。”最后,杨贤江告诫青年学生必要拣那思想清楚、文字通顺的书稿去阅读、学习。

青年学习的内容

青年是蓬勃向上与积极进取的象征,是时代前进和社会发展的主力。青年问题是杨贤江倍加关注的焦点,他对青年的人生观、求学、交友、经济、身体、婚姻等作了全方位的深入论及,其中青年学习的内容是一个重要方面。杨贤江认为青年按学业程度可分为初中与高中两个阶段,因此,他在论述青年学习内容时,就分初、高中两部分作了逐层论述。

首先杨贤江谈初中学习内容。他先指明“自十二至十五为入初级中学校时期”。这个年龄段的青年初涉人生,可塑性强,自学能力差,还不是太懂事,“你们中或者有人不大明白初中在学校系统上的位置,也不一定能知晓该学习的内容。”故此,杨贤江作了专门全面的说明。他说:“初级中学课程分为社会科(公民、历史、地理)、言文科(国语、外国语)、算学科、自然科、艺术科(图画、手工、音乐)、体育科(生理、卫生、体育)等六学科。”为了便于自学青年与在职青年的学习,他于1926年专门在《学生杂志》上发表《初中学生适用各科参考书》一文,分学习目的、毕业最低限度的标准和参考书三部分,对公民学、历史、地理、国语、英语、算术、自然、图画、手工、音乐、体育等十一科作了详尽全面的阐述与介绍。特别是每科所列的参考书目种类齐全、层次分明,还详细注明了参考书的作者、出版社和定价,考虑全面、用心良苦、一目了然、适用至极。

其次,杨贤江谈高中学习内容。先对高中生作了年龄界定,“自十五至十八为入高级中学校时期。”高中阶段是形成人生观、修养品德和汲取知识的重要阶段,是向成人发展的关键时期。杨贤江认为,该阶段是青年多向发展时期,青年学生可以学习基础知识,为升大学作准备;也可接受职业教育,毕业后步入工作岗位。职业各科因内容庞杂,无法逐一论述,故杨贤江只能就普通高中学习内容作介绍。他认为,高中学习内容分三大部分:“公共必修、分科专修、纯粹选修”。公共必修课包括:“国语、外国语、人生哲学、社会问题、文化史、科学概念、体育”。分科专修课包括:“特设国文、心理学初步;伦理学、社会科学之一种、自然科学或数学之一种”。同时,他还专门就国语及特设国文、外国语、人生哲学、社会问题及其他社会科学、科学概念、心理学初步、论理学初步、自然科学、数学等科目,列出了许多参考书目,并注明作者、出版社与定价。

除了重点学好上述内容外,青年学生还应广泛阅读“补充读物”。他说:“补充读物的种类甚多”,兹举其重要的六种:“他种教科书”、“百科全书”、“特殊题目的详细报告”、“当前的定期刊物”、“说部、传记的作品”和“供比较及应用的读物”。因为阅读课外读物,不仅可以“搜集补充资料的扩充课文”,而且可以“发展多方面的兴趣”。此外,他还倡导应向社会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力求青年有广泛的学习内容,学以致用,真正成为能为人类造福的全面发展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