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教男孩学会更好地做人。
对男孩进行吃苦教育,也是教他更好地做人。实际上,吃苦教育正是对男孩进行的一种做人教育。当他学会吃苦的时候,他就会真正感受到父母的不容易和艰辛,就会更加珍惜现在拥有的一切,就会自觉地去努力生活和学习,真正能够感恩父母,为社会作出贡献。
当然,妈妈也应该认识一点,教男孩学会做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但是,也要知道,对男孩的吃苦教育恰恰是历练他做人的一个过程!这正如北宋著名文学家张载所说的:“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面对今天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男孩只有学会做人,才能在竞争中游刃有余。所以,妈妈一定要让男孩上好吃苦教育这一课,这对他的成长帮助极大。一句话,吃苦教育将会直接影响着孩子更好地做人!
第五,妈妈要舍得让男孩吃苦。
要想让男孩踏上人生的光明大道,父母一定要舍得让他吃点苦,让他体验一下生活的磨难,这是为了磨砺他的坚强意志,陶冶他的高尚情操,丰富他的人生阅历。当然,这种吃苦教育更有利于培养他的自立能力,锤炼他的独立人格。
那些成功的强者都是磨炼出来的。奥运冠军们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成绩也与“吃苦教育”分不开。不能吃苦的民族是孱弱无力的民族,害怕吃苦的孩子是没有希望的孩子。为了让孩子能够健康成长,妈妈应该“狠”下心来,加强对孩子的吃苦教育,鼓励他从小不怕吃苦,树立敢于吃苦的坚定信念,用智慧和双手去创造美好的未来。
由此,妈妈要注意从成功父母教育孩子的方法上吸取经验,敢于让男孩去吃苦,学着做一回“狠心”的父母。这一点,日本的父母就做得很好。日本的幼儿园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每逢冬天,幼儿都要赤身裸体在风雪中摸爬滚打一定的时间。虽然天寒地冻,很多孩子的嘴唇冻得发紫,浑身发抖,但在一旁的父母们却个个硬着心肠,没有一个上前搂住自己的孩子。因为他们知道,只有这样,才能换来孩子真正的幸福人生。
第六,有意识地让男孩吃苦。
作为妈妈,要经常有意识地为男孩创造一个吃苦的环境,以此来培养他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的意志。
吴章鸿女士是全国优秀家长,是感动中国的十大杰出母亲之一、家庭教育专家、全国家庭教育讲师团的成员、少先队全国工作委员会特聘志愿辅导员。在教育孩子方面,她就特别有意识地让孩子吃苦,她这样自述:
“我有意识地让儿子去打工,有意识地让他去吃苦。举个例子说:小学生放了暑假,孩子们都在家休息,我却领上儿子,戴上草帽和我一起去采购所需的东西。我们住在郊区,要走很长一段路,再坐两次公交汽车,才能到闹市区。我们所采购的东西有玻璃棒、漆包线、绝缘线、电阻、电容等,出去一次不容易,就希望把所有的东西都买齐,东西是越买越多,越来越重。我和儿子是肩杠手提,汗流浃背,冒着40℃的高温,走在滚烫的柏油马路上。很多妈妈也许会说,坐不起出租车,打个三轮车也行。我就是不坐,为什么?苦难磨炼,要让儿子懂得赚钱的艰辛,让他知道生活费来之不易,让他懂得生活并不容易。所以我坚持和儿子步行到车站。到了吃中午饭的时候,我们俩就找一个有树阴的地方蹲下来,拿出自己在家里准备好的干粮,就着白开水吃。为什么?省钱哪,我对儿子永远的理念是什么?粗茶淡饭,衣着朴实。回到家吃晚饭的时候,我问儿子:‘今天和妈妈出来打工,感觉怎么样?’儿子就说:‘太苦了,又饿又累,这比我在家里吹电扇、看电视、做作业辛苦一百倍。妈妈,这真是太受罪了。’我马上接过儿子的话说:‘你说得对,但是为了让你接受好的教育,妈妈必须长年累月地这样干下去,也让你从妈妈身上学会坚毅,学会坚强地面对困难。’”
优秀妈妈就是这样教育自己孩子的。可是在今天,多数妈妈宁愿自己吃苦,也不愿意让孩子吃苦,更不用说有意识地让孩子吃苦了。其实,这种做法是完全错误的,看似爱孩子,实则是害了孩子。
男孩时期是男人一生的基础,妈妈要在这个人生的基础阶段,有意识地为男孩创造一些条件,让他吃点苦。否则,他就会因为缺乏吃苦的锻炼而无法拥有生活的本领,难以立足社会!
3.男孩为什么要“穷”着养
“男孩穷着养,女孩富着养”是在中国流传很久的一句教子格言,之所以根深蒂固一定有它的道理。那么,男孩为什么要“穷”养呢,对这种传统的教育理念我们该如何理解,“穷”养男孩又有何深刻的道理和内涵?这无疑是每个男孩的妈妈应该仔细思量的事。
对于男孩子来说,无论是成长还是成熟,都需要自立自强,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需要面对更大的困难,需要不懈地自我奋斗,可以说,成功男人的成长和成熟是一个不断挑战自我艰苦奋斗的过程。也许,好多人认为“穷”养男孩,就是控制孩子的花销,不要给他太多的享受,以免惯坏他,这样的理解较为片面,和我们所说的“穷”养有一定的区别,我们认为“穷”养男孩更重要的意义在于通过对“穷困”和“艰苦”的切身感受,对孩子意志、品质、性格、心态的磨砺、锻炼和培养给孩子带来的价值。
如果没有这样一个过程,男孩极易养成挥霍的习惯,贪图享受,脆弱无能,不负责任,不知人间真情。就像有的城市小学生听说农村有孩子吃不饱饭,竟吃惊地问:“饿了为什么不吃巧克力?”这不禁让人想起历史上的痴呆皇帝晋惠帝,天下荒乱,百姓饥饿,他说的话就是:“何不食肉糜?”这样的男孩日后怎能面对生活的考验。他们迟早会被社会所淘汰。
古话说:“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男孩要成才,不回避“艰难困苦”,方能“玉汝于成”。让男孩过早地亲近“富”,远避“穷”,看似爱之,实则害之。所以,一定要让男孩在必要的“穷”和“苦”中得到锤炼,懂得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当然,我们这里所说的“穷”养男孩,并非是要男孩吃糠咽菜,忆苦思甜,让男孩承受不必要的非人折磨和痛苦,而是让父母减少对男孩的娇生惯养、包办代替,让男孩从小多一些经历、多一些锻炼,培养他们坚韧、顽强的性格。
第一,让男孩过点“苦日子”。
优裕的物质生活和给孩子大量的金钱,是葬送孩子的第一杀手。有人戏称,孩子拥有大量的钱财,除了购回享乐、好逸恶劳、攀比之心外,还买回了囚车和监牢。经济腾飞了,腰包鼓起来的家长们将钱用在培养子女上,这本无可厚非,可以给他们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环境,但绝不能给他们太过奢侈的物质享受。要不然,就把钱存起来,等儿子长大,有了正常的金钱观后再给他也不迟。为了儿子的积极奋进,为了儿子养成勤俭节约的美德,为了儿子不饱暖思坏,还是让他过点“穷日子”为好。
第二,让男孩体验挫折感。
温室里的花朵承受不了狂风暴雨的侵袭。含在嘴里怕化,捧在手里怕疼的爱子观,会促使男孩意志不坚强,心理承受力差,稍遇不顺心或挫折就走极端。挫折会激发男孩勇敢无畏的精神,积极面对遇到的困难。作为男孩的妈妈,就必须让儿子遭遇“挫折”,鼓励其克服并战胜它。
第三,让男孩学会独立生活。
“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万事包办”,这是育子大忌。很多大学生不会做饭、不会洗衣、不会叠被,这简直不可思议。这样的男人能接受社会的各种挑战吗?能有创造力吗?所以,父母要尽快从儿童时起,就教会并让他们独立承担力所能及的事。生活自理、会做家务、做饭、独立办事是人之必然!
第四,让男孩适当受点委屈。
男孩子必须要学会坚强。适当地受点委屈,就会对生活有更深刻的认识。儿子做错了事,家长给予适当的批评和惩罚是必要的,哪怕他受点委屈,也不乏是育人的一种策略。这样的孩子,领略过多种情感体验后,逆反心理少、心理承受力强、心理健康,易成大事。
第五,让男孩多点乐观和爱心。
乐观的心态和善良的爱心,是一个成熟优秀的男人必备的品质。所以,父母要通过不同的方式方法引导孩子,擦去孩子心灵的污垢,消除孩子心中的自私,让孩子成长为一个乐观开朗、善良真诚的人。
每个妈妈都爱自己的儿子,但爱有“小爱”和“大爱”之分。那种一味地宠爱儿子的做法,就是“小爱”;而那种“穷”养儿子的做法,才是真正的“大爱”。大爱无疆,男孩只有在这种教育下,才能成长为健康快乐、优秀卓越的男人!
4.男孩经历磨难才会坚强
古人说:“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这是被历史已经证明了的真理。
汉朝的司马迁因为受到李陵事件牵连而被汉武帝赐以宫刑,可他矢志不渝,笔耕不辍,不分酷暑严寒,发奋著书,并在《报任安书》中写下:“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以此来激励自己向磨难发起挑战,成就一番伟业。他的努力没有白费,炼狱一样的磨难终于让他的人生得到了升华,著成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记》。贝多芬是世界著名的音乐家,可是他的成长经历非常坎坷,可以说是一部磨难史。17岁时患了伤寒和天花,随后其他疾病又接踵而来,爱情也屡次夭折,后来他又失聪,但他战胜了重重的磨难,并最终成为蜚声全球的音乐家。人生是一个不断奋斗的过程,一个人只要有勇于面对生活的磨难并克服它,继续迎接下一个挑战,他才会成为最后的赢家。
有这样一个寓言,说的是深山里的两块石头,第一块石头和第二块石头并肩而立,第一块石头说:“去经一经路途的艰难险阻、磕磕碰碰吧,学会拼搏,也不枉来这个世上走一遭。”
“我不,这是何苦呢?”第二块石头嗤之以鼻,“我在这里生活得挺好,周围花团锦簇,只有你会那么愚蠢地在享乐和磨难之间选择后者。再说了,那路途的艰险会让我粉身碎骨的!”于是,第一块石头顺着山溪滚下,在历尽了风雨和大自然的磨难之后,它依然坚定方向,在路途上奔波。第二块石头也依旧在高山上享受着安逸和幸福,享受着周围花草簇拥的畅意。一晃许多年过去了,历尽尘世之千锤百炼的第一块石头和它的家族已经成了世间的珍品、石艺的奇葩,被千万人赞美称颂。第二块石头得知后,有些后悔当初的决定,它想立刻投入到世间风尘的洗礼中,想和第一块石头一样成功和高贵。可是一想到要经历那么多的坎坷和磨难,甚至还要冒着粉身碎骨的危险,就又退缩了。一天,人们为了更好地珍藏那石艺的奇葩,准备修建一座精美别致、气势雄伟的博物馆,建造材料全部用石头。于是,他们来到高山上,把第二块石头粉碎了,给第一块石头盖起了房子。
其实,人生经常会面临这样的选择:安逸和磨难。选择安逸,也许一生就会碌碌无为,而选择磨难,人生就会熠熠生辉。台湾作家李敖曾说:“怕苦,苦一辈子;不怕苦,苦半辈子。”是的,生命的花朵需要风雨的洗礼才能结出累累硕果。
开普勒是德国著名的天文学家。他的童年生活多灾多难,在母亲的腹中只呆了7个月就早早地来到了人间。4岁时患上了天花和猩红热,虽侥幸死里逃生,身体却受到了严重的摧残,视力衰弱,一只手半残。但他凭着顽强的毅力发奋读书,学习成绩始终遥遥领先于他的同伴。后好景不长,因父亲欠债,最终他失去了读书的机会,但他毫不气馁,又自学起了天文学。在以后的生活中,不幸又接二连三地降临到他的身上,他又经历了多病、良师去世、妻子去世等一连串的打击。尽管如此,他仍旧没有停下天文学研究,终于在59岁时发现了天体运行的三大定律。他把一切不幸都化作了推动自己前进的动力,以惊人的毅力摘取了科学的桂冠,成为“天空的立法者”。可以这样说,是不幸造就了开普勒。事实上,人们总是害怕不幸会降临在自己头上,然而人生无常,命运多变,谁又能料到不幸什么时候会不期而至呢?其实,不幸与磨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做好改变自己命运的准备。
对于男孩来说,生活的磨难其实是一种财富。正如一位哲人所说:“如果你受苦了,感谢生活,那是它给你的一份感觉;如果你受苦了,感谢上帝,说明你还活着。人们的灾祸往往会成为他们的学问。”所以,妈妈要让男孩经历一些生活磨难,让他勇敢坚定地走好他生命的每一步。磨难本身并不可怕,关键是是否敢于向其发起挑战,法国大作家巴尔扎克曾说:“世界上的事物永远都不是绝对的,结果完全因人而异。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弱者却是一个万丈深渊。”
洪占辉,一个出生于农村贫困家庭的男孩,在家庭屡遭变故、生活艰辛的情况下,他用强烈的责任感挑起了家庭的重担,用顽强的毅力克服了种种困难。他一边照顾生病的父亲,一边抚养一个毫无血缘关系的弃婴妹妹。从读高中起,洪占辉一直把这个年幼的妹妹带在身边,一边读书一边照顾她,靠做点小生意和打零工维持生活,如今已经整整十几年。艰难困苦并没有把他稚嫩的脊梁压弯,反而磨砺了他乐观坚强的生活态度,不但他自己考上了大学,也把妹妹送进了学校。尽管生活非常拮据,但他却从来没有申请过特殊补助,还资助其他困难同学。在被评选为“CCTV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时,他说:“苦难和痛苦的经历并不是我接受捐助的资本,一个人通过自己的奋斗改变自己处于劣势的状态才是最重要的!我现在已经具备生存和发展的能力!这个社会上还有很多处于艰难中而又无力挣扎出来的人们!他们才是我们现在需要帮助的!”洪占辉很有骨气,是新时代敢于挑战磨难的典范。
妈妈应该让儿子知道,一个人经历磨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在磨难中丧失战胜磨难的斗志和决心,自暴自弃。
第一,让男孩经历人生的风雨。
美国成功学大师拿破仑·希尔的祖父是一个农民,以制作马车为生。每次耕地播种时,他总会留下几棵橡树,任凭它们在空旷的田地里承受着风吹雨打。他这样告诫希尔:“那些在大自然中努力求生存的橡树,比在森林里受到保护的那些同伴更坚实,更具有韧性。祖父用那些饱经风霜的橡木制作马车的车轮,弯成弧形的部件,不必担心它们会断裂。因为它们受过磨难,有足够的力量承受最沉重的负担。”
其实,妈妈也应该让男孩经历一番人生的风雨,这样,他才会拥有人生的彩虹。妈妈不应该再抱着“怕孩子受苦、怕孩子受委屈”的心态,在物质上一概都给予男孩满足,在精神上对他百般呵护,更不应该去迁就他的不合理要求,而是应该让他去经历生活的风吹雨打。
妈妈只有把原来给男孩搭建的挡风遮雨的“温室”拆掉,让他体验真实的风雨人生,他才会在以后的挫折和困难的现实面前,学会自如地应对和处理,从而能够从容地面对他未来的人生。妈妈要知道,男孩的成长是一个不断认知、不断体验的过程,而生活的磨难是这个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素材。
第二,在艰苦的环境中锻炼男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