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直面金融海啸:全球金融危机及中国应对
43688400000083

第83章 保存实力,避免被裸捐出去

金融海啸势如破竹,让大多数人财富缩水、不少人就业困难,甚至还有部分人会被迫“裸捐”(除了个人的简单生活开支,其它一切都捐献出去),一无所有。所以,面对金融海啸首先要保存实力,至少不被“裸捐”出去,这样才谈得上有下一步的理财和投资。

回顾历史上发生的每一次金融危机,都有无数投资者被深套,从而成为赤贫者。正可谓:“辛辛苦苦多少年,一夜回到解放前。”

现代金融史上第一次投机泡沫当数1637年发生在荷兰的郁金香热。当时的郁金香还长在地里时价格就上涨了几百几千倍,一棵郁金香的价格相当于熟练工人年收入2倍。泡沫破灭后,无数人倾家荡产。

第二次泡沫是1720年发生在英国的南海公司泡沫。当时该公司采用接受投资者分期付款买新股的方式发行股票,由于股票供不应求,股票价格从每股129英镑涨到1000英镑以上。后来英国国会通过了《反金融诈骗和投机法》(民间俗称“泡沫法”,今天的“泡沫”一词由此而来),政府官员和内幕人士利用内幕大肆抛售,股价最终跌回124英镑。

第三次泡沫是1837年发生在美国的银行业收缩。经济恐慌导致储户到银行挤兑,而银行缺乏足够的贵金属无法兑现货币,只好一再拖延,结果引发更大的恐慌,导致经济萧条一直持续到1843年。

第四次泡沫是1907年发生在美国的银行危机。当时纽约有一半银行贷款被信托投资公司抵押在风险极高的股票和债券上,导致整个金融市场陷入极度投机状态。

第五次泡沫是1929年12月24日爆发的“黑色星期四”,美国股市两个半月内暴跌50%,上市公司80%以上赤字(其中20%破产),成千上万的美国人眼睁睁看着一生的积蓄在几天内烟消云散。

第六次泡沫是1987年10月19日发生在美国的“黑色星期一”,全球股市在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的带头暴跌下全面下泻,从而引发了20世纪80年代末的经济衰退。

第七次泡沫是1997年发生在亚洲地区的金融风暴。最早是泰铢贬值,随后影响到马来西亚、新加坡、日本、韩国等地,打破了亚洲经济快速发展局面。亚洲国家经济一片混乱,一些国家政局发生动荡。

这次金融海啸还刚刚开始,就已经有不少人苦不堪言了。

据韩国《朝鲜日报》2008年11月1日报道,受这次金融海啸冲击,中国富豪们的财产几乎有一半已经不翼而飞。该报引用美国《福布斯》杂志公布的2008年中国富豪排行榜资料说,从总体上看,400名大富豪的总财产2007年还有2.1577万亿元人民币,一年过后只剩下了1.1744万亿元人民币,下跌幅度高达45.6%。

这样一来,原来的富豪排名顺序有了大幅度改变,原来排列最前的10名富豪中,有7人被排挤出局,其中有6人是从事房地产开发的。2007年获得中国首富称号的房地产开发企业继承人杨惠妍,原来的财富超过1200亿元人民币,现在只剩下151亿,缩水率87.5%。

2008年10月1日公布的美国AP-GfK民意调查表明,美国人也对未来不乐观。80%的美国人担心这次金融海啸会直接影响自己的工作、家庭财富、退休养老、子女前途等因素;超过50%的美国人担心家庭财富缩水,从而自己将不得不推迟退休年龄,并且认为从长期看,房屋价值必将缩水;30%的美国人认为自己的饭碗即将不保,而如此大规模的紧急经济稳定法案,必定会给儿孙辈带来更大压力。

那么,作为中国投资者,面对这次金融海啸又该怎么办呢?简简单单一句话:多看少动,保守为主。

在这方面,香港富豪李嘉诚的态度值得借鉴。2008年10月,李嘉诚的旗舰公司和记黄埔有限公司,决定暂时停止全球57个国家新的业务投资,并且准备在2009年6月末以前冻结所有还没有落实、没有承担的费用支出,重新检讨现在的全部投资项目。

面对金融海啸,和记黄埔有限公司认为投资风险正在不断增大,因而相应采取了非常保守的理财手法。2008年10月,该公司持有221亿美元资金,其中69%即152.5亿美元是现金,其余的是收益稳定的政府债券,股票投资只占一个很小比重,完全没有企业债券、结构性投资工具、累计期权产品项目。

李嘉诚的理财方式显示了“中国老太太”式的智慧,而不是“美国老太太”式的模式。中美两国在消费模式、民族传统方面的差异,决定了他们在许多方面的思维方式是根本不一样的。

2008年10月2日美国《侨报》社论说,在这次金融海啸中,美国华人比美国人遭受的直接损失要小。究其原因在于,这些中国人依然坚持传统的量入为出观念,“借钱过日子”是很多人认为难以接受的。即使生活在美国这样的环境中,他们依然自我控制着对未来风险的把握。这种中国式的谨慎理财作风再次显现出它的价值来;相比之下,过度超前消费的美国模式难以为继。

看看,中国人无论走到哪里都会谨记这一点:多看少动,保存实力。

“金融海啸给我们的警告”

面对金融海啸,学会怎样保存实力、不被海啸卷走是最重要的。如果湮没在滔天巨浪之中挣扎,到最后连老本也没有了,就失去了东山再起的资格。越是经济不景气的时候创业,越是要考虑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