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直面金融海啸:全球金融危机及中国应对
43688400000068

第68章 增强金融系统的排毒功能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刘明康认为,这次金融海啸给中国的一大警示,就是要增强金融系统排毒功能。如果自身经营机体不健康,有毒素在里面,一旦碰到外部感染、冲击,这些毒素就容易发生病变甚至癌变。美国五大投资银行多是一些百年老店,它们几乎在一夜之间倒闭或转型,让世人感到震惊,实际上就是这样造成的。

中国受这次金融海啸的影响不大,经济形势基本面向好,但仍然非常有必要增强金融系统的排毒功能。

这是因为,一方面,目前的国际金融环境比较复杂。这次金融海啸至今仍在延续中,究竟会持续多久谁也说不清,但是读者容易看到,无论国内还是国外舆论、学术界,都有太多的人对中国金融业及经济发展持乐观态度。其中一部分观点是为了增强投资者对资本市场的信心,有些是发自内心的感受,也有相当一部分是别有用心。

例如,美国7000亿美元紧急经济稳定法案一通过,“欧元之父”罗伯特·蒙代尔就兴奋地说:“随着救市方案的通过,金融危机两周内就会结束”;美国华尔街第一投资策略师巴顿·比格斯则预言,美国经济复苏就在2009年春。

有理由怀疑,有些人是在利用权威身份制造舆论,无论中国政府还是中国人民,都不要因为过于大意而轻视了这次金融海啸的影响力,最终贻误战机。

另一方面,中国金融业的抗打击力与当年的日本相比还有不小差距。随着金融海啸进程的不断演进,不断有学者预言,美国有11.3万亿美元负债,只要它想转嫁金融海啸,美元崩溃就只是时间问题。而美元一旦崩溃,持有巨额美元储备、高度依赖对外经济的中国就会陷入被动。这样的预言虽然有些危言耸听,但保持一分警惕则是必需的。

客观地说,占据全球统治地位的美国金融秩序及其经济模式的溃败,对中国这样在全球化中的主要受益国来说,负面冲击是很大的。而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一直以投资及出口为导向,内外需供求不平衡的经济增长模式也容易受金融海啸冲击,所以千万不能上了别人的当。

那么,怎样才能增强中国金融系统的排毒功能呢?主要措施有:

①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经济发展之路,一步步开放,而不是全盘西化。如果中国过去30年的改革开放不是一直强调有“中国特色”,中国在这次金融海啸中的下场就可能和欧洲国家一样凄惨。

②实现外汇储备的合理配置,适当增加其他货币品种和黄金储备,谨慎增持美国国债,降低美元资产所占比例。

③实施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警惕货币市场投机性,尤其是要加强对跨国资本、短期流动资本的监督和管理。

④金融开放要与国内金融体系相适应,实行渐进式开放,把改革开放进程和内部改革进程有效结合起来。

⑤加快推动经济转型,通过大力刺激内需让国内消费带动经济增长。这一措施从根本上看是最有效的。

⑥加强农业发展,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促进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这是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⑦好好总结一下过去两次避开金融危机的经验,提出一整套具体方案,积极参与国际市场规则制定。中国过去防范金融危机成功了,所以完全有资格提出金融游戏规则,而不是继续延续华盛顿共识。

当然,增强中国金融系统的排毒功能,这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因为许多决策都是左右为难。

以上述第②点为例,目前中国持有1.8万亿美元外汇储备,已经被美国资本市场深度套牢,全身而退的机会几乎为0.

可是如果中国政府不这样做,又能怎么样呢?如果购买更多的美国国债,收益率会下降;购买更多的企业债,外汇储备风险会上升;购买更多的欧元资产,价格太高;购买更多的日元资产,收益率太低。总之,购买其他任何国家的资本,其交易成本都要高于美国;而购买美国资本,又面临着类似于这次金融海啸的风险。

如此看来,就真的没有规避风险的好办法了吗?有,那就是中国要下决心纠正国际收支双顺差格局。

所谓国际收支双顺差,是指经常项目顺差和资本项目顺差。经常项目顺差是指进出口贸易中出口大于进口,从而出现顺差;资本项目顺差是指入出境投资中外资流入大于本国资本输出,从而出现顺差。

从理论上看,经常项目顺差和资本项目顺差是互补的,因为你只有出现经常项目顺差,手中才会有外汇用于本国资本输出;反之亦然。所以,一般不会同时出现这两种顺差,可是这种情形在中国偏偏出现了。

国际收支双顺差格局会出现什么后果呢?当国际收支顺差来自中国大量的实际资源输出时,必然会影响中国长期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招致其他国家的经济制裁。当国外投资净流入中国时,必然会增加对远期利润、利息支出的资金需求,同时还会对国内资金产生挤出效应;如果这种净流入中包含大量游资,那么很容易对中国的金融稳定、经济安全造成威胁。

“金融海啸给我们的警告”

排除毒素,一身轻松。中国金融系统的排毒功能一方面在于扩大开放、加强监管,另一方面在于纠正国际收支双顺差格局。国际收支双顺差,无论对中国宏观经济还是外汇储备资产的安全性都构成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