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金融海啸爆发后,全球各国更清楚地看到了中国是如何处理危机、如何在这其中发挥作用的,这会有助于中国金融走向世界。
2008年10月8日,全球六国中央银行联合推出降息50个基点、联合发表降息声明,共同为国际金融市场注资2740亿美元。中国作为其中之一参与联合救市行动,标志着中国金融开始真正走向世界。
中国金融市场尽管还没有完全对外开放,但它早就是全球金融市场的一部分。全球金融市场不稳定,同样会影响中国金融市场的稳定性。关于这一点,读者从中国股市与全球股市的联动效应中就能看出来。
中国金融市场的特点是,商业银行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存贷款利差,外币资产比例很小。2008年上半年,中国商业银行净利润增长率超过60%,主要商业银行的利差水平都很高,在4个百分点左右,远远高于1.5-2个百分点的全球平均水平。中国的储蓄率高,并且年平均增长速度达到17%,这给中国商业银行提供了充足流动性。
但即使如此,中国和全球各国统一行动,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不仅仅是救美国、救美国金融市场,也是在救自己、稳定中国金融市场。因为中国拥有全球最多的美元外汇储备,如果全球金融市场恶化,中国在国外的那些金融资产同样会面临巨大风险。
再说了,中国毕竟拥有全球最多的美元外汇储备,如果在这次金融海啸面前一点无所作为,而是和美元一起沉下去,是怎么也不会心甘情愿的。
当然,中国参与全球联合救市主要是一种象征意义。不论联合救市行动将来能够产生多大效果,各国之所以会主动邀请中国一起加入联合救市队伍、作为它们之间的一分子,这本身就说明中国地位的提高,说穿了是中国拥有全球最多的美元外汇储备。甚至有人说,全球唯一有能力搞垮美国金融市场的国家就是中国。
相反,如果中国在这方面无足轻重,它们才懒得理你呢,更不可能和你进行什么大规模、全方位的谈判。
美国财政部2008年11月18日公布的数据表明,9月末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已经高达5850亿美元,超过连续8年稳居第一的日本,从而取代日本成为美国第一大债权人。
2008年9月,中国增持美国国债将近436亿美元,而当月日本则减持了128亿美元。在金融海啸刮得正猛的时候,中国究竟是增持还是减持美国国债为好,争论一度十分激烈。
认为应当减持美国国债的观点认为,美国经济正在走下坡路,必然会导致外汇资产缩水。在这种情况下,美元贬值、商品价格上涨将会使中国购买力大大缩水。
而认为应当增持美国国债的观点认为,欧洲联盟在这次金融海啸中比美国遭受的损失更大,黄金、石油等商品的价格波动又很大,无法满足国家安全性需要。相对而言,购买美国国债是降低中国外汇储备和风险的最好方式。
除此以外,美国的国债市场是相对垄断的,稍有抛售就会引发汇率剧烈变动。而美元贬值将使中国通过贸易顺差积累起来的财富迅速缩水。所以,中国保持一定量的美元国债、积极维持美元本位的稳定,对中国是有益的。
更何况,中国的外汇储备中必须保持3个月的进口支付额度,以便用来随时干预汇率市场,应付人民币贬值引发的资本外逃,仅此一项中国就需要经常保持3000亿~4000亿美元储备。
从上容易看出,中国在多方面用实际行动来稳定美国市场,拿出了与国力相适应的具体措施。中国与各国联合救市,为未来与各国中央银行更加深入地进行交流、交往迈出了重要一步。
金融是经济的先导。中国金融市场迈出的这一步,也必将是中国将来迈向世界经济大国的重要一步。
当然,中国采取的一系列救市行动,虽然需要考虑国际联动效应,但显然主要考虑的还是国内的经济发展、提高市场货币流动性、刺激银行储蓄资金流入市场、改变市场对宏观调控预期、提升投资者信心等因素,并且在这些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中国金融开始真正走向世界,现在还只是迈出了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以后的路还很长,要做的事情还很多。正如中国建设银行董事长郭树清所说,“总体上我们与世界先进银行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对此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
中国的外汇储备虽然多,可是平均摊到每个人头上就很少了。完全可以说,中国是一个资本相对短缺的国家,人均资本还没有多到可以输入到像美国这样资本丰富国家的地步。现在的问题是,首先要考虑如何有效利用外汇资源,让国内经济得到更好的发展。
所以,即使在美国发生金融海啸、金融资产价格低廉时,也不要轻言抄底。一方面,中国对华尔街金融市场的信息掌握得并不充分,难以准确评估风险收益;另一方面,美国政府对中国采取的行动都非常忌讳,中国如果单独购买美国大型金融机构股权,很容易激化矛盾。如果真的有必要,也以选择与其他国家联合收购更稳妥一些。
“金融海啸给我们的警告”
中国政府在这次金融海啸危机处理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有目共睹,让世界各国更清楚地看到了中国在世界经济体系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中国金融已经真正开始走向世界,但愿这一步走得稳一些。
§§第八章 中国经济转型势在必行
全球金融海啸让美国和欧洲经济进入了寒冬季节,却给中国创造了一个实施经济转型的最佳时机。大力扩大内需、藏富于民,加强金融开放、严格控制风险,坚定地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之路,水到渠成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