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直面金融海啸:全球金融危机及中国应对
43688400000043

第43章 金融监管游戏规则被改写

这次金融海啸的一大起因是金融监管失误,而这次金融海啸的爆发,为美国政府改写华尔街游戏规则创造了良好契机。

200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之一埃里克·马斯金教授认为:“美国次贷危机爆发的主要责任在政府的监管失误。”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和美国财政部显然也都意识到了这一点。它们在痛定思痛之后,由于一系列放松流动性措施和注资失灵,不得不果断地接管房利美和房地美,然后又在对雷曼兄弟控股公司申请破产保护置之不理后,再次全盘托底接管美国国际集团。

这一连串动作表明,美国政府已经改变了金融监管思路和措施——华尔街游戏规则要变一变了。

美国《金融时报》在社论“美国政府重写华尔街游戏规则”中认为:“更具潜在重要意义的是,政府的手伸得更长、权力也大幅延伸了”。

有人认为,从金融监管教学案例角度看,尽管这次金融海啸的损失惨重,可是与1997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相比,它所造成的深远影响会更大,研究价值也更大。

以房利美和房地美为例。在2000年新经济泡沫破灭后,房地产市场成为美国政府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可这时遇到的问题是,有钱的人都已经买了房,剩下的那些还没买房的人都是些收入偏低、收入不稳定甚至没有收入者。他们原本是不应该买房或者根本就买不起房的,而现在,是次级抵押贷款让他们圆了梦想,继而成为房地产市场消费主力军。

这种红极一时的次级抵押贷款,促使成千上万个房屋抵押贷款公司和商业银行,把各自放出去的次级抵押贷款打包销售给房利美和房地美。它们在转移风险的同时,又重新获得了放贷资金;而房利美和房地美积聚了这些风险后,总有一天要以某种方式释放的,而什么时候释放、什么时候就要出现危机,哪怕它们是以美国的国家信用作担保。

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说美国政府的金融监管注定要失控,这主要体现在以下4方面:

①从次级抵押贷款的发放源头看,金融机构为了更多更快地发放贷款,就必然会放松对贷款条件的基本审查,这里就已经埋下将来还不起贷款的风险了。

②发放次级抵押贷款的金融机构心里明白,自己只要把这只“烫手山芋”扔给房利美和房地美,就可以高枕无忧了,至于房利美和房地美将来的风险有多大,就“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了。

③次级抵押贷款在转化为次级抵押债务的过程中,一方面存在着担保过度问题,另一方面又存在着信用手段过于单一的问题。也就是说,它们主要是依靠房利美和房地美背后的政府担保背景来开展业务的,这种依靠其实很不牢靠。

④围绕次级抵押贷款、次级抵押债务,各种令人眼花缭乱的金融衍生产品在每个环节上的信用评估是相互脱节的。这样做的结果是,许多人乃至许多金融机构甚至都不知道自己买的究竟是什么,就把口袋里的钱乖乖地交给那些西装革履的来客。

这次金融海啸爆发后,美国政府终于意识到这种局面再也不能进行下去了,否则美国的金融体系和经济体系要毁在这里。

2008年4月,美国财政部长亨利·保尔森公布了一份对美国金融监管体系进行结构性改革的计划,该计划包括以下3大重点:

①扩大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的权力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的监管权力扩大到整个金融系统,并可以在必要时采取相关行动,以确保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健发展。请注意,这是美国联邦政府监管部门首次对非银行金融机构提出实行监管,以前在这方面一直是个空白。

②对相应监管机构进行整合

主要是把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合并为一个机构;把美国储蓄管理局并入美国财政部金融局。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加强管理,避免相互扯皮、推诿。

③建立新的美国联邦监管机构

主要是在美国财政部成立一个全国性的保险业监管办公室,改变过去保险业由各州政府自行监管的局面。

容易看出,上述措施都与这次金融海啸爆发后弥补金融监管缝隙相吻合。并且读者容易看出,在美国政府区别对待房利美和房地美、雷曼兄弟控股公司、美国国际集团的背后,已经显示出美国现代金融监管的基本理念,那就是:美国政府今后只对金融市场的系统性风险负责,至于某个具体金融机构,不管它的规模多大、资格多老、名气多响,通通按照市场规律办事。用中国话来说这就叫“对事不对人”。

而贯彻这一基本理念的根本措施,就是依法办事,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决策。这从这次金融海啸爆发后,美国财政部通过的《抵押贷款债务减免的税收豁免法案》、美国国会通过的《住房和经济恢复法案》等中能够很清晰地看出脉络来。

“金融海啸给我们的警告”

现代金融的高杠杆率、高关联度、高不对称性,决定了无论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手段多么完善,都无法避免金融机构内部原因或金融市场外部变化遭受风险事件的影响。为此,有必要改革金融监管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