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直面金融海啸:全球金融危机及中国应对
43688400000033

第33章 英国经济进入60年来最低迷时期

美国前总统罗纳德·里根说:“英语里最可怕的9个单词是:我是政府派来帮你的。”现在,在金融海啸冲击下,英国政府越来越多地介入经济活动,处处可见政府干预之手,以试图帮助英国尽快渡过难关。

英国受这次金融海啸的影响究竟有多大?全球著名投资家乔治·索罗斯2008年9月16日接受英国广播公司记者采访时认为:英国可能成为近一段时期以来华尔街金融地震除美国以外“最受伤”的经济体。

究其原因在于,英国经济对金融行业的依赖,使得它在这次金融海啸中显得尤为脆弱。也正因如此,所以他认为,“英国在这次金融危机中受到的冲击,远比其他绝大多数国家更严重。”

关于这一点,英国财政大臣阿利斯泰尔·达林2008年8月末就一不小心露出了口风。他说,英国经济状况已经陷入60年来的最低迷时期。不过在媒体广泛报道他的观点后,他又改口说,他针对的只是全球经济前景而不是特别针对英国。

财政大臣这样说了,于是作为发达国家智囊团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马上针对全球7个经济大国的经济前景作了一番预估。报告表明,英国将是这7个国家中唯一在2008年就面临经济衰退的国家,至少要连续2个季度实现经济负增长,并且负增长率高达25%。

这下子英国人全都看清楚了,不但财政大臣越描越黑,而且坏消息一个接一个。英国中央银行行长表示,2008年的英国经济不会明显好转,货币贸易加权值已经同比下降15%,失业率又飙升到了新高。

金融海啸对英国经济的冲击,主要表现在银行倒闭、股票下跌、英镑贬值,并且触角已经伸向实体经济,表现为房地产市场低迷、汽车销量下滑、零售业销售疲软、2008年第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下降等等。

在这其中,尤其是房地产价格出现了大幅度下滑,而且成交量稀少。迫于经济压力,许多英国人不得不低价抛售房产。权威预测表明,2009年英国将会有20%的业主不得不低价出让手中的房产。

2008年9月2日,英国政府公布了拯救英国房市计划。为了收拾这个4万亿英镑(相当于6.8万亿美元)的烂摊子,政府投入了16亿英镑(相当于27亿美元)的援助计划,用来帮助第一次购房者、中产阶级购房者、住房拥有者摆脱次贷危机。

从数字对比的巨大悬殊看,后者只不过是杯水车薪罢了。

当然,除了房产以外,汽车、零售业的市场萎缩也非常明显。2008年7-9月,英国的汽车销量下降了18.8%,许多生产厂商包括日本在英国的日产、本田、丰田汽车厂以及英国的一些汽车公司纷纷削减产量,甚至推出了1973、1974年经济萧条时实行过的每星期3天工作、2天业务培训制,以推迟裁员造成的风波。

英国商品的主要出口对象是欧洲,而欧洲国家在这方面的反应通常比较迟钝,所以金融海啸对外贸出口的影响在欧洲并不是那么灵敏。这表明,英国的商品出口贸易也会在一段时间后相应回落,从而使得形势变得更加严峻。

正因如此,英国中央银行副行长毕恩才说:这次金融海啸对英国实体经济的影响尚处在初级阶段,损失究竟有多大还不明朗。

在金融海啸影响下,许多公司纷纷暂停或削减招聘计划,让那些大学期间贷款上学的应届毕业生措手不及,尤其是想进入银行、建筑行业的毕业生希望更渺茫,他们不得不争夺日益减少的实习机会。

金融海啸压垮了英国居民。2008年10月初以来,平均每5分钟就有一位英国人宣布破产;平均每天有104户人家被迫变卖房产还债。所有英国人,平均每人包括按揭贷款在内的债务高达9500英镑(相当于1.6万美元)。

2008年11月11日,负责奥运事务的英国国务大臣懊悔说,如果2005年就知道现在发生金融海啸,英国再也不会申办2012年奥运会。

2008年10月13日,英国政府宣布向三家银行注资370亿英镑,将其部分实现国有化,其中包括拥有一家银行60%的股份;将另外两家银行合并,政府拥有合并后的新银行40%的股份。

在英国银行发展史上,这是一项史无前例的注资方案,评论认为这是对这些银行“彻底的羞辱”。因为这3家银行在接受政府注资后,总裁和董事会主席必须辞职;其按揭贷款和小企业贷款规模必须恢复到2007年水平;银行高级管理人员2008年度只能取得股票而不是现金奖励。

英国首相戈登·布朗表示,这一“史无前例的行动对所有人至关重要”,政府的目的是重新制定金融秩序,并不会成为永久投资人。

经济和政治是联系在一起的。2008年10月29日,正当达赖喇嘛的私人代表在北京与中国政府进行第8轮谈判之际,英国外交大臣戴维·米利班德重申,英国政府明确承认西藏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部分。

这一积极表态,与过去将近一个世纪英国只承认中国对西藏的统治、从来不提“西藏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部分”形成了鲜明对比,在西方主要国家中引起较大反响。美国《华尔街日报》对此的解读是,这表明英国已经顶不住这次金融海啸了,是在“向中国磕头认错”!

“金融海啸给我们的警告”

英国正在前所未有地遭受金融海啸的冲击。不过由于它的劳动力市场和商品市场比邻国更具灵活性,并且更重要的是,英国过去的财政制度比较谨慎,所以相对来说它的受害程度还在可控范围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