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贷危机的爆发,与国际会计准则中的公允价值核算原则容易产生的桥梁共振效应有关。虽然这不是国际会计准则制定的初衷,但会计准则在这方面无疑起到了推波助澜作用。
众所周知,国际会计准则是国际通用商业语言,它在合理确认和计量金融资产特别是金融债券的价值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在过去,国际会计准则允许对证券投资依据成本或依据成本与市价孰低的原则来计量,可是新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却明确规定: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应当按照公允价值进行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
这是什么意思呢?这实际上就带来了两个问题:一是所谓的公允价值究竟能不能保证公允、合理?二是如果公允价值做不到完全公允、合理,那么它又会给金融市场带来什么影响?应该说,这两个问题都和这次次贷危机的爆发有紧密关系。
毫无疑问,国际会计准则要求以公允价值来计量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完全合理,也完全应该。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避免和减少金融机构及其交易人员故意设下圈套掩盖盈亏业绩。尤其是,当某些金融衍生产品的市场价格已经大幅度下降时,这条原则可以防止投资机构和交易人员用成本价粉饰太平、误导投资者。
例如,某只股票2008年初的买入价如果为10元,年末收盘价为4.5元,按照过去国际会计准则允许对证券投资依据成本或依据成本与市价孰低的原则计量,2008年末的估价依据就是4.5元。这是符合实际的。因为这时候你如果抛出该股票,能够卖得4.5元现金。如果没有这条规定,只是因为该股票还没有卖出、仍然躺在账面上,就按照当初买入的成本价每股10原来核算,就会欺骗公众,也自欺欺人。
而现在新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规定,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应当按照公允价值来计量,那么这时候它又怎么来公允计量呢?国际会计准则虽然对公允价值有定义,甚至明确规定公允价值在实践中应该怎样产生,但这其中仍然带有相当大的主观性,从而偏离真正的公允价值。
例如,国际会计准则规定,在一个活跃的市场中,成交价就是公允价;如果找不到相同产品的成交价,与其相类似产品的近期成交价可以看作是它的公允价。如果市场交易不活跃,上述两个价格都得不到,那就需要通过估值模型来计算相关产品价值了。
初看起来,这样的规定很通情达理,也具有操作性,可是在实践中问题却不是这么简单,最大的问题是容易产生顺周期效应。
所谓顺周期效应,是指当大家都看好这个市场时,这时候的估值会偏高;当大家都不看好这个市场时,这时候的估值会偏低。
虽然某个参数“偏高”“偏低”只是一点点,可是如果这种金融衍生产品的总额非常巨大,将来计算出来的最终结果就会差得很远,这就是古语所说的“差之毫厘,谬之千里”。
这只是一个简单比喻,实际情况比这复杂得多。
以贝尔斯登为例,它的股价最高时为80美元,可是到2008年3月申请破产保护时却跌到了2美元。毫无疑问,这每股2美元的估值必然是过低了。因为仅仅该公司总部的一幢大楼的物业估值就达12亿美元左右。也正因如此,后来该公司的收购方主动把收购价从每股2美元提高到10美元,从而使得协议购并价达到10亿美元。
那么,这10亿美元的收购价是不是就是公允价值呢?也不见得。可以说,要完全求出贝尔斯登被收购时的“公允”价格难于上青天。因为不同投资公司设置的模型参数完全不同,不可避免地带有主观性,这就是业内人士所说的“模型风险”。
在这种情况下,读者不难理解,为什么美国次级抵押债券以及相关担保债务债券的价格,短时间内的暴跌幅度会大大高于房屋贷款了。次级抵押贷款违约率的上升幅度,与此也有很大关系。
除此以外,国际会计准则的顺周期效应,会影响金融机构抵抗和化解投资风险的能力。
例如在市场看好的时候,以公允价值来计量的金融衍生产品必然获利颇丰,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上盈利巨大,从而使得公司管理层盲目乐观,而实际上这时候的盈利并没有变现,是“空”的。
看到账面上有这么多“盈利”,股东要求管理层提高分红比例是很自然的,而这样一来就会削弱金融机构的抗风险能力。因为一旦经济下行,按照国际会计准则的要求,管理层就必须按照资产属性来计提拨备、减少所有者权益,从而导致公司盈利水平下降、资本充足率不够。
而所有这些看起来都是根据公允价值来核算的,一点都“没错”。
有鉴于此,欧洲联盟委员会于2008年11月5日宣布,把2003年9月至2008年10月15日间出台的所有会计准则一共18项规定,汇总成一份统一文本,以欧洲联盟27国所有23种官方语言出版。原因就在于这些会计准则中有关按照市值计算资产价值的规定“放大了金融危机”,新规定则有助于金融机构更好地应对这次金融海啸。
新规定明确要求,银行等金融机构不必再按当前市值来记录资产负债表上的资产价值,并且允许金融机构将违约风险考虑在内,重新对其资本进行估值,避免资产价值在市场动荡中被过于低估。
这次金融海啸爆发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美国也都提出了修改公允价值标准的指导意见,目的也是想在这方面有所改进。
“金融海啸给我们的警告”
国际会计准则中的公允价值计量规则,看起来并没有什么不妥,但它会产生一种顺周期效应,从而在金融市场上出现日常生活中许多人一起过桥时喊“一二一”口令所产生的共振,容易造成桥梁垮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