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金融海啸的主要根源是次贷危机,而次贷危机的主要根源在于美国人寅吃卯粮的超前消费观念。因为从根本上说,任何寅吃卯粮将来总是要还的。
从历史上看,1997年7月2日泰国中央银行宣布放弃实行了14年之久的美元联系汇率制度,改为自由浮动汇率制度,从而引发整个亚洲金融危机,根本原因也是因为寅吃卯粮。
时隔整整10年后的2007年4月2日,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机构新世纪金融公司向政府申请破产保护,标志着美国次贷危机的正式爆发,其根本原因也在于寅吃卯粮。
所不同的是,虽然同样是寅吃卯粮,其性质和表现方式各有特点。爆发亚洲金融危机的原因很复杂,既有国内经济发展的内在基础因素,又有世界因数、外力推动因素。
从内在因素看,当时的几个亚洲发展中国家出口替代型增长模式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生产成本提高了,出口却受到抑制,从而导致国际收支不平衡。为了继续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这时唯一的办法就是利用外债来维护经济增长。可是在经济发展并不顺利的宏观背景下,这种局面又怎么能顺利继续下去呢?
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许多亚洲国家已经不具备外债偿还能力,表现为整个国家的寅吃卯粮。再加上当时国内资本市场管制宽松、市场经济体制发育不成熟,国际游资进出畅通无阻,一旦这些游资迅速撤离,金融危机就不可避免。
从中容易看出,在亚洲金融危机中,银行把存款过度借贷给企业发展经济,企业一旦出现危机就会连累银行也出现危机。亚洲金融危机爆发的主要原因是透支性经济高增长、不良资产的膨胀,而其导火线是国际游资的介入。
而引发这次金融海啸爆发的次贷危机,也是因为美国人寅吃卯粮的结果。银行把房屋抵押贷款批发出去让另外的金融机构承担,这种负债发展模式把一系列金融机构牵涉其中,当有朝一日信用体系链条绷得太紧、无法继续支撑这种经济增长泡沫时,金融海啸就必然爆发了。
金融海啸爆发以前,华尔街上的交易已经看不到债权人、债务人双方之间见面,而是双方的代表,以及代表的代表,彼此在交易平台上进行交易。这样,也就造成了债权人和债务人义务和责任之间的分离。这些交易品种最主要的是信贷违约掉期、担保债务债券等。真正买到这些债权债务的人,根本就不知道债权债务究竟在哪里。资料表明,2007年美国在这方面的交易量高达46万亿美元,相当于美国所有个人家庭金融资产的总和,也大大超过了实际需求。
如果你在美国华尔街上问那些投资银行、商业银行都在做什么?对方很清楚地告诉你,他们是在“出售风险”。请注意,出售风险和出售债券、出售货币、出售信贷贷款是不同的,风险大小各不相同,可是即使风险越来越大、利率越来越高,也照样有人要买。因为每个人对风险的理解不一样,对风险投资回报的要求也不一样,有人就是喜欢高风险、高回报的投资,这也是很正常的。
据美国波士顿咨询公司全球资深合伙人兼董事总经理大卫·罗兹介绍,美国人的消费水平远远超出他们的存款,他们在用非常低的融资成本获得贷款进行消费。以1973-2008年为例,在此期间美国的消费贷款包括住房贷款、汽车贷款达到GDP的120%。这表明,其中有相当一部分贷款贷给了那些根本没有偿付能力的人。
他认为,除了流动性、信用问题外,有很多金融机构本身缺乏资金偿还能力,这也是雷曼兄弟控股公司所遇到的问题。
具体数据是,2007年中期至2008年中期,这些银行在全球融到4000亿美元新资本,但与此同时的损失却高达5600亿美元。入不敷出的结果,是必然导致信贷萎缩。
他估计,未来全球还会有1万亿到2万亿美元损失,而1万亿美元损失会导致信用额度减少12万亿美元,相当于全球信贷规模减少6%。
那么,为什么美国人会有寅吃卯粮的消费习惯呢?归根到底,这是美国总统理查德·尼克松1971年8月下令停止美元兑换黄金,从此把美国引进一个美元纸币本位时代,确立了美元在国际上作为主要清算货币的地位所引起的。
尤其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期,美国通过将石油与美元捆绑,通过巨额贸易赤字向全球大量输出美元纸钞,美国凭借其雄厚国力为信用,用未来的承诺向全球借钱消费、借钱投资,用负债发展模式维持经济繁荣;进而导致美国国内也是奉行借贷消费、信用大行其道。
显而易见,当各种无节制的金融创新不加限制地扩张信用时,危机也就潜伏在其中了。
“金融海啸给我们的警告”
美国次贷危机爆发的原因,正如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刘明康在第15届国际银行监督官大会上所说,是高负债率和不当利用资本市场过度融资造成了金融系统与实体经济的深度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