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绘制理想蓝图
43668100000001

第1章 绘制理想蓝图——人生理想的追求(1)

(一)金羊毛的故事

人生是追求理想的一种运动。古希腊神话中有个金羊毛的故事:一群英雄告别熟悉的故土,驾着船,战胜大海的暴虐以及自己内心的胆怯,去寻找传说中的金羊毛。人生便是一次航行,每个有追求的人最终都会超越故土般的现实,去追寻金羊毛式的美好理想,哪怕生活的海洋中风暴不断。

在人生的道路上,每个人对未来都充满憧憬、向往和追求,都有自己的奋斗目标。当某个追求的目标实现以后,又会有更新、更高的追求,这种追求就是理想。所谓理想,就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和政治立场在人生奋斗目标上的表现。理想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现象,人们总是以理想为中心构成自己全部精神生活。因此,理想也被人们称为“人生的支柱”。

理想不同于空想,也不同于幻想。它不是虚无缥缈的梦幻仙境,也不是可望不可及的海市蜃楼,而是符合客观发展规律、经过努力能够实现的想象与目标。人生理想具备以下特征:

第一,人生理想包含着人们对社会发展前景的构想,具有超前性的特征。人生理想来源于社会现实,又高于社会现实,是对已有社会现实的一种超前性的认识和预见。因此,理想不是眼前的现实,而是未来的现实,是可以通过艰苦努力展现出来的现实。

第二,人生理想包含着人们的愿望、要求和奋斗目标,具有时代性、阶级性的特征。人生理想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同一定时代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相联系,是一定社会的历史条件和经济政治关系的产物,因而具有历史性、时代性的特征。在阶级社会里,人生理想具有阶级性的特征。人们的愿望,要求和奋斗目标,都是从他们所处的阶级地位和阶级利益出发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社会实践的广度和深度不同,人们的愿望、要求和追求目标——人生理想就不一样。因此,不同时代、不同阶级、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理想。

第三,人生理想包含着人生奋斗目标的实现可能性,具有合理性、科学性的特征。科学理想是建立在对客观规律的正确认识的基础上的。没有实现可能性的东西不能称为理想。能够实现的东西具有合理性、科学性,才能称之为理想。18世纪末19世纪初,空想社会主义者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仅仅局限于感情的、伦理的批判,没有能够揭示出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没有找到在现实生活中实现其“理想社会”的道路,欧文本人曾在美国的印第安州亲自进行过社会主义的试验,但由于其没有现实的可能性,最终不得不草草收场。相反,马恩在认识资本主义发展必然规律的基础上,找到了通向社会主义的钥匙——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及无产阶级的崛起,从而为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创造了条件。今天,在我们纪念《共产党宣言》发表150周年之际,对于宣言中阐述的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人类社会远大理想我们更加充满信心。社会主义事业虽然经历了一些挫折,但在占世界人口1/5的中国大地上,社会主义建设正蓬勃开展。这足以让人们坚信社会主义理想实现的可能性。

(二)人生理想的分类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人们对现实的认识和对未来的想象,也是形形色色的。因此,人生的理想也是多层次、多方面、多视角的。如有科学的理想和非科学的理想;有崇高的理想和平庸的理想;有全人类理想,阶级、民族理想和个人理想;有长远理想和近期阶段理想等。

人生理想从内容划分,可以概括为四大类,即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和社会理想。

生活理想是指人们对未来的物质、精神、文化方面的消费性生活的向往,它包括人们对吃穿住用的构想以及对爱情婚姻家庭方面的追求目标。它涉及人生过程的各个阶段、各个方面,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由于人们对生活意义的理解不同,会导致不同层次和水平的生活理想。张闻天同志曾经说过:“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理想的生活不仅包括良好的物质生活,而且包括充实的精神生活。高层次、高水平的生活理想,应能够正确认识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关系,摆正劳动创造与生活享受的位置。青少年学生应树立美好向上的生活理想,追求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培养健康、丰富的生活情趣,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为社会作贡献,实现自己所向往的理想生活。

职业理想是指人们对未来的工作部门、工作种类以及业绩的向往和追求。现实中人们希望成为一名驾驶员、工程师、科学家、教授、歌星等,都属于职业理想的内容。职业理想既反映了社会对个人的普遍要求,又体现了个人的特殊要求,对个人存在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理想的职业,是发挥聪明才智、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手段。当然,由于生产力水平的制约和社会分工的不同,人们在现阶段还不可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职业,这就需要我们按照一定的原则来进行调整。在社会主义条件下,青少年学生应该有自己正确的职业理想,在选择职业时要将自己的个人特点、爱好与社会需要有机地结合起来,并以社会需要为首要前提。

正确而远大的职业理想,是人生事业成功的精神力量和重要保证。

道德理想,是指人们所向往的一种理想人格,是一定社会伦理和道德规范下做人的楷模和标准,是人们在道德生活中所期望达到的目标。道德理想一般包含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指对一定的道德规范和道德原则的概括;二是指在一定社会条件下,一定阶级理想人物的道德品质。人们往往把这种道德上的完善典型称之为理想人格。道德理想受到一定的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的制约,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阶级性。中国封建社会的思想家们,把“至善”和“天下归仁”作为道德理想的最高标准,并把孔孟奉为圣贤,作为理想人格加以神圣化。无产阶级在领导中国革命过程中,把“高尚的人,纯粹的人,有道德的人,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当作道德理想而加以提倡,张思德、白求恩、刘胡兰、雷锋就是这种理想人格的化身。

社会理想是指一定社会的阶级或个人对未来社会制度和政治结构的追求、向往和设想,包括对未来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结构的设想和规划。社会理想是时代的产物,鲜明地反映着时代特征、阶级特征和历史发展的趋势。因此,社会理想的具体内容不是永恒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关系的变革而发生变化。“道不拾遗,夜不闭户”,“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这是古代人的社会理想;资产阶级共和国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的理想;共产主义社会则是共产党人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社会理想。

人生理想这四方面的内容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在人生理想内容的四个方面中,社会理想是最根本、最重要的,它对道德理想、职业理想和生活理想起着支配和主导的作用,决定着理想活动的方向和理想的性质,是人生理想的核心内容。道德理想、职业理想和生活理想则从不同方面体现着社会理想,从属于社会理想。但是,这种决定作用并不是垂直被动的,其他理想的发展亦会反作用于社会理想。

从个体生命的发展来看,人生理想的形成是人走向成熟的标志。人生理想的确立,是人的精神发展的一个界碑,它意味着人开始控制自己的活动,并力图做命运的主人。青少年时期是理想、人生观形成和确立的关键时期。此时,随着自我意识的增强,会不断地审视自己的内心与自己的存在,迫切地关心自己的未来,经常在思考:我能做什么,我为什么活着,我的愿望、我的憧憬、我的追求、我的奋斗目标是什么,从而逐渐产生对理想的追求。理想的形成过程一般由理想的萌芽——我活着要怎么样,到理想的探索——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干一番怎样的事业,到理想的确立——在个人与社会的结合点上确立切实可行的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奋斗。

(三)青少年学生的理想类型及理想发展水平

根据对学生的调查显示,各类学校,各年级男女生的理想总趋势基本一致,但还有差异。

可以归纳为五种类型。

第一类,认识肤浅、模糊、目标不明确。他们对理想提问的回答是:“对未来没有什么想法,只想自由自在地过日子”;“我以后要成为什么样的人,现在还不太清楚。”

第二类,对未来有所向往,但有时动摇。他们对理想观念的认识是:“家长、老师总是鼓励我奋发图强,有所作为,但我一遇到困难,又有点泄气”;“每当我看电影时,就能被先进人物的高尚品质所鼓舞,但做起来又有许多困难。”

第三类,把理想只限于职业。他们日常所想主要是计划将来干什么,是升学还是就业。他们愿意自己有一技之长,以便将来有个称心如意的工作。

第四类,初步树立了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他们在行动中不怕困难,严格要求自己。

第五类,他们认为有无理想对人生没有什么价值,“人是受命运主宰的”,只好随波逐流,听从命运的摆布。

青少年的认识能力一般说是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发展过程。他们的理想也是按照这种规律发生变化的。

我国的心理学工作者(韩进之等)在两次对学生的理想调查的基础上,经分析,把青少年理想的形成概括为三种发展水平。

第一,具体形象理想。即以具体人物的所做所为的外部特征为自己追求的理想,电影、戏剧、文学作品中主人翁的形象,以及家长、教师的示范,都能敲开他们的理想之门。这一年龄段为中学低年级和小学高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