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学谈判必读的95个中外案例
43664900000077

第77章 触袮说服赵太后

每一位谈判者在谈判开始之前,总是抱有一定的目的、立场和观点,为了达到改变对方观点和立场的目的,谈判者不惜采用威胁、让步、干扰等软硬兼施的方法进行谈判。除了这些,运用劝导法也是一种不错的谈判技巧,这种方法是谈判者依靠翔实的资料,向对手摆事实讲道理,从对方的立场出发,劝说并引导谈判对手改变原有的观点和立场,以达到己方或者双方都受益的目的。

战国时期各国之间战争不断。公元前265年,赵太后刚刚统治赵国不久,就遭到了秦国的猛烈进攻。被迫无奈,赵国只有向齐国求救。齐国国王尽管答应出兵相救,但是要求必须以赵太后的小儿子长安君做人质。赵太后非常疼爱自己的小儿子,所以严词拒绝,并且发出命令,不准任何人再去劝谏。

一天,左师触袮求见太后,太后知道他又是来劝说她用长安君做人质的,所以非常不高兴。触袮步履艰难地进入宫内,走到太后跟前,对太后说:"老臣的脚有些毛病,行动不便,因此好久没能够来见您。我担心太后的身体不舒适,今天特地来看望。怎么样?您的饭量还行吧?"太后回答说:"我每天只能吃粥过活。"触袮又说:"我近来食欲也不大好,但我每天坚持散步,饭量才有所增加,身体也渐好。"听到触袮闭口不提人质的事情,赵太后的怒气和戒备心也就渐渐地消失了,两位老人便亲切地攀谈起来。

聊了一会儿,触袮又对太后说:"我有个小儿子,最不成才,可是我偏偏最疼爱这个小儿子,恳求太后允许他到宫里当一名卫士。"太后赶紧问道:"他几岁啦?"触袮回答说:"今年15岁。年纪虽然不大,可我想趁我还活着时托付给您。"太后听到触袮这些爱怜小儿子的话,似乎找到了感情上的慰藉,对触袮说:"真想不到你们男人也爱怜小儿子呀!"触袮说:"恐怕比你们女人还要更胜一筹呢!"太后不服气地说:"不会吧,还是女人更爱孩子。"

君臣二人谈到这里,触袮见时机已到,于是将话题慢慢地转到劝太后以儿子做人质,以挽救赵国的命运这个主要话题上去。他对太后说:"老臣以为您爱小儿子爱得还不够啊,远不如您爱女儿那样深。"太后并没有同意左师的看法。左师又继续解释说:"父母爱孩子,必须为孩子作长远的打算。想当初,您送别您女儿嫁到燕国去的时候,虽然为她的远离而伤心,您抱着她痛哭,但是又祷祝她不要返回来,希望她的子子孙孙相继在燕国当国王。您为她想得这么长远,这才是真正的爱啊。"然后触袮又接着往下说:"您如今尽管赐给长安君好多土地、珠宝,如果不使他有功于赵国,您百年之后,长安君又将依靠谁呢?所以说,您对长安君并不是真正的爱护啊。"

左师触袮的一席话,至情至理,说得太后心服口服。太后心想,我现在可以给小儿子很多的土地和财富,但是这些并不他自己挣来的,等以后我不在了,他对赵国没有任何功劳,那个时候可就真的会有麻烦了。想到这里,赵太后立即吩咐给长安君准备车马礼物,送他到齐国作为人质,催促齐国马上出兵帮助赵国解围。齐国国王看到长安君果然作为人质来到自己这里,于是马上派兵援助赵国,两国共同联手击退了秦国的兵马,赵国的危难终于得以解救。

赵太后之所以被左师触袮说服,舍得送自己的小儿子去齐国做人质,从而为赵国解了围,其根本原因就在于触袮从太后的利益出发,从太后爱儿子的角度,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劝说太后放弃眼前的利益,着眼于长远利益和赵国的根本利益,引导太后主动让长安君为赵国立功,而后自立于赵国。太后正是被触袮的一番言论和良苦用心所感动,为了自己儿子的前程,同时也为了赵国的危难得以解救,就按照齐国的要求将长安君送到齐国,最终击退了来犯之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