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圣严法师开释人生
4366400000018

第18章

第一篇智慧禅第三章精进第四节将所学转化成修行

日升月落,春秋代序,世间万物的轮回变化,自有规律。四季轮回冷暖交替悲欢离合,花开花谢云卷云舒缘聚缘散。昨日的因成为今日的果,既是命运的必然,也是行动的必然。

一棵果树,春天发芽长叶抽枝,夏季枝繁叶茂花开似锦,秋天果实累累,冬季汲取养料蓄势待发。在这个成长过程中,既需要阳光雨露的滋润,也离不开果农辛勤的耕耘。“知”如天然的光与水,而“行”就是锄草除虫浇水施肥的过程,两者相辅相成才能换来秋天的满园果香。

禅宗虽不立文字,但是并非漠视经典。对《楞伽经》、《金刚经》、《心经》等禅门经典的学习仍然是修行的日课之一。圣严法师认为,读经是一件自利利人的好事,既能陶冶自己的性情,还能提高他人的觉悟。读经以及其他如静坐、参公案、参话头等禅修方式都是催发“知”之花蕾的重要方法。圣严法师总结了读经的六种功能:读经是为明心;读经是为解义;读经是为禅定;读经是为弘法;读经是为护法;读经是为超度祈福。诵经既能嘉惠生者,又可资益亡人,所以一切未出离三界的众生,都需要读经修行。

读经所得的“知”并不等于智慧,所以,只学习经典并不能实现开悟;只有将知与行结合起来,知行合一,才能真正地将自己的境界提高。修行人中,有些自视甚高之人眼高于顶,满腹经纶却最终也只是沦为了夸夸其谈的资本,而对自己修行没有任何帮助,更不要谈及利他了;还有些人,虽然根基浅、底子薄,但却有一颗矢志不渝地向上寻求光明的心,总是努力地突破一切障碍,这样的人潜心学习,并将所学化为修行,终会有所得。

佛陀在舍卫国的时候,有个比丘名叫槃特,他总是很用功地学习,可是却一点进展也没有,所以大家经常嘲笑他的愚笨。

佛陀怜悯他,于是亲自教他一偈,并且详细解释偈语的意思和内涵。

佛陀对槃特比丘说:“虽然只是一句话,只要你牢牢记住,用心体会,一样可以求得佛道的。”

槃特比丘感恩佛陀的慈悲,每天都苦念这句偈语,用心思考和记忆,终于理解其中隐含的妙法,心中豁然开朗,证得阿罗汉,终成为佛陀的罗汉弟子之一。

有一次,佛陀派槃特罗汉去一座精舍为众僧讲诵经文。消息传来,比丘们笑翻了,七嘴八舌地说:

“哈哈!那个一字半偈都不会的傻瓜居然来给我们上课讲经。”

“我们来想办法嘲笑他,让他出丑!”

“好啊!明天我们等着看笑话吧!”

比丘们边说边想象着槃特的狼狈模样,开心地笑成一团。

第二天,槃特罗汉来到比丘们的精舍,众比丘忍住笑,请槃特罗汉开讲经文。只见槃特往那高位上一坐,双目正视前方,说道:

“说来惭愧,我年纪大了,学的东西却不多,今天来为大家讲经,不过尽力为大家讲解一偈罢了,希望各位静下心来听我说。”

槃特罗汉说这些话时,底下仍然窃窃私语。槃特罗汉也不管底下的反应,便开始讲佛陀亲自教他的那一偈:“守口摄意身莫犯,如是行者得度世。”然后将偈语所说的道理仔细地说明、解释。

槃特罗汉认认真真地讲解着,本来想捉弄他的比丘们听了这样高深的法理,知道他的道行远远超过自己,心里万分懊悔,纷纷跪在槃特罗汉的脚下叩头自责。听完法后,五百比丘杂念顿消,纷纷证得阿罗汉道。

与其他信徒相比,槃特比丘算不得天资聪慧,甚至略显拙笨,但是在求知与修行的路上,他却比嘲笑他的其他比丘都走得更远。他有一种正确的求知态度,他对知识的渴望与对修行的虔诚成为他开悟的助力。“佛不度无缘之人”,无缘之人并不是指根基太浅或者作恶多端的人,而是求佛态度不端正的人,他们就像是拥有一座很大的果园的主人,看着满园盛开的花朵却只顾自己欣赏或向他人炫耀,而停止了一切劳作,荒废了时日,当花朵凋零之后,又怎么能奢望看到累累果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