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 第2章第6节为什么人会被催眠
在一间幽暗的屋子里,医生正在对他的病人进行催眠,只见他轻轻地抚摸了几下病人的肩膀,拍拍病人的后背,不停地说着“你现在正畅游在宁静的大海上”,“你心情平静,内心放松”,“你做得很好,你告诉自己你要睡一会儿”这样的话,没多久,这个病人真的睡着了。随后,病人按照医生原先所希望的那样,毫无隐瞒地道出了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
也许你会发出这样的疑问:催眠真的这么神吗?不妨回想一下生活中的一些事情。
比如你生病去医院,医生给你开了药方后如果对你说:“没什么大问题,吃两天药就好了!”那么你原先紧张惶恐的心就会立刻轻松起来,相信自己的身体很快就会恢复健康;如果医生皱着眉头递给你一个药方,什么话也没对你说,那么你的心情可能会很沉重,即便得的只是小病,你也会悲观地认为自己“时日无多”。
这就是暗示的心理作用,催眠其实也是运用了同样的心理原理。暗示是解释催眠实质最重要的概念。暗示要达到预期效果,取决于被催眠者的个人特质,一般说来,缺乏自信、容易忧虑、性格胆怯、犹豫自卑、敏感和缺乏逻辑分析能力的人最容易被以暗示的方式进行催眠。
催眠时的暗示方式运用最多的是语言暗示。暗示不仅对人们的心理或行为发生影响,还会引起人们的生理变化。心理学家做过一项实验,他们反复给被试者喝大量的糖水,可以发现其血糖升高,出现糖尿并且尿量增多等生理变化。后来,不给糖水,实验者用语言暗示,同样会发生上述生理变化。
这项实验表明,语言暗示可以代替实物,给人的大脑以强烈而持久的刺激。比如医生对病人说的那几句话就是典型的语言暗示。随着语言暗示的持续深入,被催眠者所能感知的意识范围变得越来越狭窄,感觉、知觉逐渐发生歪曲,直至丧失,对事物的判断力也在这一过程中慢慢消失,除了能听到催眠者讲话的声音外,听不见其他任何声音。
一个人受到暗示,不管这种暗示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都是人的心理特征的基本表现。它是人类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无意识的自我保护能力,从这一意义上来说,它是人的一种本能反应。此类本能反应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有些是你不曾注意到的,比如当你面临困难的时候,你可能会听到朋友的安慰“没事的,很快就会过去的”,此时,你也会对自己说“是的,快过去了,快过去了”。这就是一种暗示行为,它包含了外部暗示和自我暗示,从而减少了困难带给你的痛苦,也使得你对克服困难有了更大的信心。
当然,如果你主观上不想被催眠,也可以运用心理暗示来提高自己对外界的抗拒能力。当有人试图对你催眠时,你可以进行自我暗示,对自己说:“那都是假的,那不是真的,克制克制,睁大眼睛,睁大眼睛。”不断地提醒自己,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警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