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步入青年,青年关注自我的修养和完善,逐步走向成年。对一些人而言,成年意味着“自我”的扩大,活动领域的丰富,自制力和责任心水平的提高,即自我实现;面对另一些人则恰恰相反,他们认为适应新环境是迫不得已的,是往日轻松自如感和自由表现情感的丧失,成年不是有所得,而是有所失,不是自我实现,而是自我物化,即视自己为外力和形势的玩物,而形成一种消极物化的自我。青年自我意识,常面对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冲突,在自我认知过程中形成的自我评价也不同,从而形成不同的自我模式:自我肯定型、自我否定型、自我矛盾型、自我扩张型、自我萎缩型。
(1)自我肯定型
具有自我肯定的青年对“现实的我”认识较客观、全面,他们能清楚地看到现实中我是什么样的,对生活抱积极的态度,乐观向上,正确对待自己的得失,不自妄菲薄,也不妄自负大,这类型的自我是积极的、理想的自我,也是成熟的自我类型。
(2)自我否定型这
类自我与自我肯定型的人恰恰相反,他们对自己持消极否定的态度,自认为能力不如人,常常认为“你好,我不好”,而陷入自卑情感之中。表现为焦虑不安,常有挫败感、失落感,是一种典型的自我评价偏低的类型。
(3)自我矛盾型
这种类型的青年内心冲突大,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都不确定,不稳定,难以产生一个新的统一的自我。
(4)自我扩张型
这类青年以自负为特点,自视过高,自我评价过高,形成虚幻的判定,自以为了不起,盲目自尊,脱离现实。这类人最喜欢埋怨社会,埋怨他人,人际关系欠佳。
(5)自我萎缩型
这类青年对现实的自我极度不满,但又缺乏理想自我设计,往往表现出消极放任,得过且过,或者导致极度自卑,自我拒绝等心理。
(三)青少年自我意识中的偏差与应付
体貌烦恼
成熟的自我首先表现为对生理自我的悦纳。但青年人随着社会交往的扩展,更加关注自己内心修养及外在的穿着打扮。“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在对生理自我悦纳中体现了性别关注的差异。女孩子关心的是自己是否有漂亮的脸蛋,身材是否苗条,皮肤是否白晰光亮;男孩则关注体格是否够棒,身高是否够格,体型是否够壮。一般地,生理自我能否被悦纳,关系到自我评介及自我的情绪体验。相较而言,天生丽质的女孩较容貌不端的人更易为人欢迎,从而在社交场合中表现更高的自信;具有运动员体格的男孩更为异性们喜欢,而在“帅哥”的赞誉中高抬其头。但是,他们应该明白,生理自我如体型身材、容貌等只是自我形象的表层部分,在初次的人际交往中,会有所差别,影响他人对自己的印象,但常言道:“人不可貌相。
”在深入的人际交往中,人们更注意的是诸如诚实、正直、热情等深层次的自我品质。
江西小敏自我评价很低:“我很丑,因为我很胖,大家都不会喜欢我的。”她自认为大家都会关注到她身材不够苗条,大家都会嘲笑她,而不喜欢她。她变得不敢与生人打交道,最后连熟人也不肯见,整天关在屋内,愁苦万分,影响其正常的生活和学习。其实,一般人认为的“别人眼中的自我”,大部分都是出自于自己的想象。小敏主观臆断他人与她交往时主要看到的是她的胖,认为所有人的目光都在注视她,嘲笑她的胖,因而有种众目睽之下有被放大之感,更加深自己对生理自我的排斥和厌恶之感,导致社交恐惧和自卑情绪。
某大学一位男生自诉因为个子太矮,自认为是一等残废,因为在他的生活经历中,身材高大意味着权威,身材高大的父亲是威严的像征,而小学班主任因为个子不高连斥责学生不对的力度都显得苍白无力。他抱怨上苍不公平,因为身材不高是后天所无法弥补的不足,他抱怨母亲的个矮,甚至怀疑自己是否是身材高的父亲的亲生子。个子矮使他自认为阳刚之气不足,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不愿意参加运动,甚至怀疑学习再好又有什么用,因为学习好,但个子矮,今后出国留学会遭人歧视,即使在国内也不会受人欢迎。
这两位对生理自我不能悦纳的青年,都存在一种错误的推断方式,即存在非理性的想法。把身材等同于受人欢迎与否,把个子等同于权威并主观地认为他们关注的就是自己的不足,从而陷入深深的苦恼之中,其实这些苦恼只是你丰富想象力和歪曲推断所导致的。明智的方法是改变角度,如称“胖”为“丰满”,“青春痘”为“可爱的小豆豆”,“个子矮”为“短小精悍”。再想想有比自己更丑更矮更胖的人存在,何况胖人并不等于笨人,如香港著名的主持人沈殿霞就虽胖却坦然接受,并称自已“肥肥”而风靡全香港,邓小平同志个子矮却能为中国谱写出改革开放的伟大乐章,为中国描绘发展的蓝图。对生理的自我悦纳是积极的自我肯定的第一步,即使天生注定的生理自我有所憾,通过内在的自我修养可以弥补此不足。
“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冲突
青年期自我意识分化为“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并逐步趋向统一。“理想自我”犹如弗洛伊德所谓的“超我”,遵循的是理想的原则,而“现实的自我”则是弗洛伊德所谓的“自我”,遵循的是现实的原则。青年时期,个体开始追求自己所期望的未来的自我形象,并把它作为自己毕生努力的方向。他们开始考虑“我今后要成为什么样的一个人”。
青年人的共性是喜欢幻想遥远的未来,他们往往把一些极其模糊的、与他们的实际生活毫不沾边的目标和理想叫做生活的计划,试图提早预见自己的未来,却不去考虑用什么手段来创造它。他们对未来充满各种设想,却只关注了结果,忽视了获得结果的方法和条件,生活显得取向不明,具有散漫性。
好高鹜远的生活态度使青年人常表现出“浮躁”性。作为长期目标的“理想的自我”与近期的现实的目标“现实的自我”如何达到有效地统一是青年人所面临的重要问题。有的人只有“理想的自我”,对它极尽描绘和想象,但真正如何充分利用“现实的自我”去追求和趋向“理想的自我”时,却常表现出茫然与困惑。失败时,则寄希望于未来,并沉溺于未来,总在幻想地平线上盛开的玫瑰花园,却无法欣赏到眼前怒放的杜鹃花,行动上表现出拖延和迟疑,甚至否定“现实的自我”。“我想当一名居里夫人,但我现在发现我笨极了,什么都不是。”一位女大学生曾这么苦恼过。
有位哲人讲过:“人不应该幻想遥远无极的未来,而应该把握具体可见的现在。”“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学习如何有效地操纵自己,控制自己,使自己不回想过去的事情,因为过去已经消逝,追悔也无济于事;不幻想未来,因为明天尚未来临,一切都在虚无缥缈之中;唯有今天,把握现在才能发挥自己的才能,创造具体的成就。”“唯有此时此刻,才是属于我们的。”“理想的自我”作为人生蓝图,要得到实践的最佳方法是集中精力和智慧,专注于“现实的自我”并在此基础之上不断扩展和丰富它,为“理想的自我”的追求奠定基础,切实可行的办法是把“理想”分划成一个个切实可行的小目标,在今天、在现在就完成它。生命的过程就像一个沙漏,成千上万颗沙粒从沙漏的顶端缓慢而又有序地通过中央瓶颈的部位。没有人能够让沙粒一起通过瓶颈(也没有人能使理想的自我一下子得到实现),也没有人能帮助沙漏,在沙子通过时不磨损自己。人也和沙漏一样,每天睁开眼,就会发现有许多事情等待着我们立即完成。但是,如果我们不将这些事安排得妥当,使它们缓慢而有秩地逐步完成,就会像众多的沙粒一样涌向沙漏的瓶颈,在相互推挤和摩擦中,挤破了瓶颈,就会造成情绪上的紧张,甚至使生理、心理同处在紧张状态之中,必然会形成人的自我崩溃。
青年人要驱逐心中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之间的冲突,获得自我统一的途径有三:一是努力改善现实自我,使之逐渐接近理想自我;二是修正理想自我中某些不切实际的过高标准,使之与现实自我趋近;三是放弃理想自我而迁就现实自我。不管哪种途径要使人达到自我意识统一,有利于青年个体的心理健康和发展,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和文明,我们的座右铭是“抓住今天,把握现在,追求更高”。
【事例】
镜子,我美吗
小王是个小个子男生,一直为身高而自卑。从小学到中学,他学习成绩总是班上的佼佼者。在小学,优异的成绩弥补了他的自卑。但到了中学,有人背后称他为“书呆子”。
他变得很古怪,不愿参加任何集体活动。
小张姑娘,脸有点扁平,眼睛不大,相貌一般,她常为自己长得不美而烦恼,没事总爱掏出一面小镜子照照。越照越觉得自己丑,连出门都不好意思。
心理学实验证实,自信是使自己美丽的重要精神力量,自信将使人增添风采。
喜欢照镜子的人,是否问过自己:我有比外貌更重要的东西吗?
【操练】
自画像
操作目的:强化自我认识,促进自觉
操作过程:指导者要求每位成员画出自己,可以有标题,也可以无标题。如画一颗树,或一块石头,以此代表自己,而后在画旁边写上说明文字。这种方法可以使成员发现隐藏在潜意识层面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