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就是要尊重别人,不要自以为是,自命清高,关心人,爱护人,同情人,体贴人,这是尊重人的思想基础和感情基础。没有这种思想和感情,就不可能在行动上尊重,即便有,也不会持久。尊重人包括尊重他人的人格,尊重他人为所作出的劳动,如果自恃智力、能力或其他某种条件的优势而轻视他们,结果必然由于损害他们的自尊心,而得到他们同你疏远的回报。
“真”就是对人不口是心非,讲话留半句;不当面说人好,背后又说人不好;也不无端猜疑他人,好像他们总是同你过不去。人际相处中,难免发生矛盾,有了矛盾应该开诚布公。交往中,对他们的评价,尤其是赞美之词,应是真实的,不是虚伪或言不由衷的。虚伪的恭维话并不能增进朋友间的友谊甚至会造成不可原谅的恶果。
“诚”,就是对于别人的缺点、短处不讥笑。批评别人时,注意尽可能避免伤害对方的自尊心,同时采用诚恳的态度、平静的语气。
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个人,都要与他人交往,友谊是人际交往的产物,交往在友谊中不断扩大,丰富地充实。如果说交往是人的社会性的直接反映,是社会的人的需要,那么,友谊便是这种交往,这种需要的必然结果。但是,就具体的个人的交往活动来说,并不是任何形式的交往、任何人之间的交往都会产生友谊。友谊需要交往双方通过交往达到心灵的共鸣和思想的沟通,需要彼此的尊重和理解。
美国心理学家戴尔·卡内基曾提供了几条建议或称之为交友秘诀,它们是:
(1)对别人真诚地感兴趣;
(2)经常对别人报以会心的微笑;
(3)做一个好的听众,不当“演说家”;
(4)谈论别人感兴趣的事情;
(5)经常让对方感觉到他自己重要;
(6)避免与对方正面争吵;
(7)不要总显得自己比别人更高明;
(8)勇敢承认错误;
(9)多从别人角度去考虑问题;
(10)永持同情心;
(11)尽可能使彼此的交往有趣味;
(12)以积极的态度开展竞争。
这12条秘诀在我们交友初期很有参考价值。
【事例】
没有阳光的日子
在1998年7月的报纸上有这样一个例子。一个不幸的空白了21年社会交往的女孩于永梅,小时候,她和别的孩子一样活泼、天真,可那年一次偶然的迷路,无情地改变了她的生命轨迹。从此以后,她的母亲决定“不再让女儿离开自己半步”,而断绝了她与外界的一切接触,甚至与父亲的接触也屈指可数。从那时起,她就再也没有“成长”过,21年社会交往的空白,21年不离家半步,这21年没有“阳光”的日子使如今29岁的于永梅看上去就像十四五岁的少女,苍白的脸上毫无表情,孱弱的身体经不住哪怕只是很小的风雨,而她的智力与知识水平更是远远低于她的实际年龄。
从这个真实的故事中我们不难得到结论,没有了“风雨”的日子,离开了社会,空白和社交的生命,会使人的智力心理乃至身体产生“废用性萎缩”而成为毫无用处的废人。
【操练】
更好地适应环境
操作目的:运用脱敏法,解除紧张引起的焦虑,改善对环境的适应。
操作步骤:
1.首先,拿出一些卡片,在第一张上写引起你焦虑的情景或原因。
2.然后,再第二张上写引起你同类焦虑的不同情景或原因。以此类推,写上引起不同程度的焦虑的情景或原因。
3.把这些卡片按照引起焦虑的强弱程度排列,焦虑最强的放在最下面,最弱的放在最上面。
如:
①向一位新认识的高年级同学打招呼。
②在路上向班主任或系主任打招呼。
③在食堂里和任课教师或系主任同桌就餐并聊天。
④班主任或系主任叫我到办公室里去,讨论我的考试成绩。
4.坐在一张舒适的椅子上或躺在床上,使自己完全松弛下来。
5.抽出第一张卡片来看,读完之后,闭上眼睛,假想自己正处在卡片上所描绘的情景中。如果,这时候你感到紧张的焦虑,就马上停止假想,做深呼吸,重新使自己松弛下来。
然后,取出第二张卡片重复上述的步骤。直至最后一张卡片。
第七章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个体审美心理修养一位哲学家曾经说过:“在美的事物中,人将自身树立为完美的标准。”人们对审美意识的加强,对美的理解的深入,对美的事物的追求,其实就是人们对自身完美的追求。因此青少年从小注重加强自身审美的修养,是不断提高自身修养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美、审美意识和审美修养
美的衣饰、美的景色、美的饮食、美的生活……没有人会否认“爱美是人的天性”这一普通的道理。然而这种以天性方式表现出来爱美之心并非一蹴而就的。那么美究竟是什么,人们又是如何感受美的呢?从古至今,不论是苏格拉底的“美就是使感官产生快乐的东西”,还是孔子把美、善等同的尽善尽美,几乎都很难概括美对人类发展的作用及其规律。然而不管美和审美是什么,美的学问就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在对美的探究中逐渐形成了,事实上,人类的爱美意识是经历了漫长的劳动实践而形成的,是在人类自身不断完善中,才得以日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首先,审美活动是人的情感活动的需要。在现实生活中,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人的情感需要就是人渴望获得某种从未有过的,或是曾经有过的想再度获得的情感体验。人的情感需要有许多种,如宗教的、伦理的、审美的等等。审美的情感需要是人渴望在审美对象中寻求情感寄托,或实现体验那种温馨柔美的情感和喜悦。创作或欣赏一幅画都是人期望从中实现情感寄托或共鸣。
因此,人的审美活动是人的情感对对象进行认识、评价、创造和能动的反映过程。在审美过程中人们倾注了情感,投射了自己丰富的想象和创造。使他对审美对象的观察、创造成为对自身的塑造和观察。所以我们说审美其实就是从对象直观自身,因而审美活动过程、审美修养过程对青少年人格塑造意义重大。
其次,审美品味反映了一个人的价值观。审美活动和哲学、科学不同,不完全是理性认识。
它不是主要关心对象“是什么”,它只是关心着对象与主体人的关系,主体对对象满意不满意,有否共鸣。对象能满足主体人的情感需要,主体就判断其有审美价值,所以审美判断是一种价值判断。
同时人的情感需要有高低、粗雅之分。有些人囿于粗陋的需要,如饮食男女,对世上事情,都视满足其自己这方面需要而定。有些人则追求精神的享受,如艺术欣赏、创作需求,例如,同样的人体艺术,不同的人欣赏心理完全不同,评价也不尽相同。显而易见,一个人的审美品味反映了一个人的审美价值观,真正的属于人的高雅的审美品味,标志着人不是单纯以人的自然属性的角度,而是以人的社会性、人类的角度来对待世界,他们审美活动也就是一种自觉的创造活动,他的人格也是真善美的统一。审美品味至高是人格的真善美的统一。
最后,审美修养是人的自我发展的需要。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为五级,第一级是生理需要,第二级是安全需要,第三级是交往需要,第四级对知识和审美的精神需要,第五级自我实现需要,不同的需求具有不同的动和优势,第一级最低,第五级最高。审美需要属于较高的人的需求。我国曾对青少年中较为优秀的大学生群体的调查表明,大多数需要态势分布在社会需要、尊重需要、审美需要及成就需要优势中,这些需求优势与审美修养有着密切的关系。审美能培养人的想象力,激发人的创造力,能塑造人的本身。歌德曾说:“谁掌握了知识和艺术,谁也就有了信仰。”
(二)审美的心理要素及其修养
当你攀上泰山顶峰,俯视迷人的云海和层峦的山峰,当你漫步苏州园林,目睹精致的亭台楼阁,体味着琳珑剔透,幽经通幽的妙境时,你油然而起一种雄壮、宁静、幽静的美。那么这种美感是如何产生的,是什么因素引起了人们的美感,通过什么途径提高美感,明白了这些无疑有益于提高青少年的审美修养。
1.感知和审美感受能力的培养
感知包括感觉和知觉。感觉是指人的大脑神经对人感官的刺激的一种反应,这种反应是直观的,而知觉则是在感觉基础上进行的,是对感觉进行综合而形成的对事物的整体印象。感觉是人对客观世界联系的直接渠道,它包括视、听、味、嗅、触觉,审美活动主要是听和视觉。因为听、视所带来的精神享受远高于味、嗅所带来的物质享受。车尔尼雪夫斯基曾说:“美感是和听觉、视觉不可分离地结合在一起的,离开了听觉,视觉是不可想象的。”但是审美中的感觉是包含一定审美经验和情感的。例如,对绿色的刺激,它决不会只留下“这是绿色”一个单纯的概念,而总是与平和、宁静等情感相联系。同样感知中的知觉也不是简单地对感觉信息的叠加,而是强烈地带有主观个人的情绪理解。比如,在窗口,审视窗外绵绵的细雨,当你心情很好时,就会忽略细雨给你带来生活的不便,而更侧重享受细雨的柔情蜜语。因此审美的感知和一般的感知是不同的,审美感知的重点不在实用性,而在于感知背后所隐含的情感表现,当看到一条奔腾而泻的飞瀑时,他看到的不单是湍急的水流、冰凉的世界,而是一种一往无前的回肠荡气的气概。
感知是审美的基础,一个人感知力的高低直接影响了其审美。所以审美修养的提高首先是提高感知力,也就是加强审美感受力的培养。
审美感受力是指人们的听觉和视觉对美的事物的感知能力,它包括两方面,一是对审美对象的外在形式(如色彩、声音、形状等)的感知能力,二是对审美对象情感表现和象征意义的表现能力。例如,电影《红河谷》有众多的写景画面表现了西藏高原的荒凉,宁静的自然风光,这些自然现象通过摄影师的取景、排列,显示出一种博大、粗犷的美,形成了一幅令人神往的画面。但是随着情节的发展,人们在最初形式美的基础上,感知到了其深邃的象征意义,使人感受到一种西藏人民质朴、善良、博大的胸怀。它就是审美感受的两个方面。反之,对于不能欣赏形式美,不能感受到审美对象的情感表现和象征意义的人来说,这些画面显然是不能产生共鸣的。
审美感知能力的培养,可以丰富内在情感,提高人的审美能力,所进入到更高的审美境界。
而要培养自己敏锐的感受力,首先就应该学习,因为如果你没有关于生命的知识,你就无法从花草树木、飞禽走兽中感知生命的气息;同时你还要不厌其烦地去观察自然、理解人生、把握艺术,因为同是细雨,春雨绵绵和秋风萧萧给人的感受是大不一样的。总之,只要你有意识地去学习,去了解,你的感情世界就会丰富起来,敏锐的审美感受力也会随之而来。
2.想象和形象思维的培养
也许大家都有这样的感受,当你聆听圣桑的《动物狂欢节》乐曲时,眼前会出现这样的情景:辽阔而宁静的森林,动物在欢唱、跳舞……你会感受到宁静生活下潜伏的危机……一曲旋律,会给你带来无限遐想,这就是想象的魅力,通过想象,使你美感体验更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