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子鲶,隶属于鲶形目、胡子鲶科、胡子鲶属。其肉质幼滑,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深受群众喜爱的水产品。胡子鲶具有滋补功效和对手术后伤口愈合有辅助治疗作用;还可治哮喘、小儿疳积、鼻出血等;年迈体衰、病后康复、产妇、贫血者时常食用,有益于身体健康。因此,市场上胡子鲶销量好,售价高,还是出售到港澳的主要淡水产品。
目前,我国养殖的胡子鲶主要有四种:
本地胡子鲶
本地胡子鲶,常称胡子鲶,俗称塘虱鱼、塘角鱼。
胡子鲶体延长,后部侧扁,背面斜平。头大、尾小,口稍下位。触须四对,颇发达。体表裸露无鳞,褐黄色,体侧有细白点,背部有浅色的蚀状纹,其腹下部淡灰色或白色。
胡子鲶为底栖鱼类,对环境适应性很强,在各类淡水水域中都能生存。有隐匿于洞穴中聚居的习性,因其惧强光,常几十尾乃至更多聚集在一个洞穴中,形成所谓“塘虱洞”,夜间四出活动觅食。鳃上辅助呼吸器官发达,在湿润环境中利用空气中的氧气。其体表粘液丰富,皮肤也有呼吸功能,只要体表保持湿润,离开水几天仍能生存。在我国南方,胡子鲶的分布极为广泛。
胡子鲶是以动物性食物为主的杂食性鱼类。人工养殖,可以利用小杂鱼、畜禽尸体以及肉类加工厂的下脚料,也可投喂豆饼、花生饼等植物性饲料。人工养蚯蚓、蝇蛆也是解决胡子鲶饲料的途径。胡子鲶对养殖条件要求很低,凡是有水的地方,不论面积大小,就连房前屋后的小坑,甚至于用水缸瓦盆也能饲养。本地胡子鲶个体较小,一般当年鱼苗养殖3~4个月,可长至100克。由于能密养,所以产量很高。
蟾胡子鲶
蟾胡子鲶,又称泰国胡子鲶、两栖胡子鲶。
品种来源:蟾胡子鲶主要分布在泰国及其邻近国家。1978年7月,从泰国引入我国大陆,分别在广东省多处试养获得成功,并逐步推广。
特征特性:蟾胡子鲶体较长,前部扁平,后部侧扁。头宽阔、平扁。口端位,鳃孔宽阔。前鼻孔具短管、后鼻孔具鼻须,长达头的一半。上颌须超过胸鳍基部,下颌须2对,较上颌须略短。体暗褐色,偶鳍色较深黑,体下部由腹至尾鳍有不规则的灰褐色图斑。腹部灰白色。
蟾胡子鲶对环境的适应性很强,在雨天,具有特殊的逃跑能力,一夜之间可爬行500米。鳃腔内有树枝状的辅助呼吸器官,离水后仍能存活几十个小时。从鱼苗到成鱼,都存在互相残食的现象。其生长适温为18~32℃,最适温度为24~28℃。临界温度为12℃和38℃,致死温度为8℃和41℃,当水温下降到15℃时,则停止摄食。蟾胡子鲶生长很快,饲养4个月当年鱼苗可长到250~400克,一年可长到750克以上。
蟾胡子鲶是以肉食性为主的杂食性鱼类。在自然环境条件下,捕食小鱼、小虾、辅以水生植物种子和嫩茎。人工饲养时,可投喂废弃的动物内脏、蚕蛹、水蚯蚓等,也可投喂商品饲料,如花生饼、豆饼、麦麸、糠饼、鱼粉等。
蟾胡子鲶繁殖季节一般为4~9月,旺季为5~7月。当雌鱼成熟时,会自然引诱雄鱼来到周围,产卵繁殖时严格按雌雄1:1配对,不允许有第三者。雌雄鱼一道寻找适合的场所筑巢繁殖。产卵水温为18~32℃,最适水温为24~28℃。雌鱼产完卵,在巢附近游弋及摄取食物,然后游到巢内供雄鱼摄食。巢内的卵由雄鱼照顾,寸步不离。水温在26℃时,约36小时可孵化。刚孵出的鱼苗50小时后卵黄囊消失,方具游泳能力。与一般鱼类不同的是:鱼苗孵出约10天内,与雄鱼一起不离开鱼巢,全靠雄亲鱼哺喂,即雄鱼把平时积蓄在体内的营养分泌为体液喂苗。待鱼苗约长至2.5厘米后,雄、雌亲鱼带着小鱼离开鱼巢到附近游泳,以适应周围环境。随后稚鱼便开始独立生活。
蟾胡子鲶繁殖技术
1.亲鱼培育
(1)亲鱼的成熟年龄:1冬龄,即达性成熟,能够自然和人工产卵、受精、孵化。在饲养条件良好的情况下,体长27~30厘米,体重250~300克的5月龄也能顺利产卵。亲鱼选择,要求个体重400克以上,年龄1龄以上。
(2)亲鱼池:亲鱼池靠近水源,排灌方便。池子面积200~300平方米,池底平坦少污泥,水深1.5米左右。为使鲶鱼有安静的栖息环境和便于捕获,可在池边设窝或用竹筒、塑料粗管敷于池中,划分部分水面栽培水浮莲或青萍,为鲶鱼遮荫。池壁用水泥或砖砌,要求质地坚固无漏洞。
(3)亲鱼放养密度:在催产前3~4个月把亲鱼转入亲鱼池,最好雌雄分池饲养,以免成熟早的雌鱼流产。适宜的放养密度5~7尾/平方米。
(4)饲料:经越冬后的亲鱼必须采取强化培育,最好投喂颗粒饲料(鱼粉60%,麸皮20%,米糠20%)。投饵量为亲鱼总量的3%~8%。水质变化或水温下降,投饵量减少。
(5)冲水刺激:在亲鱼培育过程中,每周冲水1次,对亲鱼的性腺发育有促进作用。
2.亲鱼性别及其成熟度
蟾胡子鲶的雌雄区别,幼鱼阶段用肉眼很难区分,体长达15厘米,体重25克左右。根据生殖孔的形状可以区别。生殖孔圆为雌鱼,生殖孔狭小而延长者为雄鱼。性成熟的个体,雌鱼体色呈灰色,略带淡黄。雄鱼灰黑色,有黑斑。此外,成熟的雌鱼头部较窄而高,胸鳍较雄鱼圆。成熟的雄鱼头部较宽而扁,胸鳍略尖而稍长于雌鱼。
达到催情标准的成熟雌鱼腹部膨大而柔软,生殖孔圆形,红肿,用手轻压腹部,会有淡黄色的卵粒流出,卵核偏位的比例在15%以上,即可进行催产。卵核偏位的比例在30%左右,成熟度较好,催产效果较佳。成熟的雄鱼肛门凹入,生殖突狭小延长,体表粘液较少,稍感粗糙。精液为透明水样,不易挤出,只有成熟较好的雄鱼,能挤出1毫升左右水样精液。
3.催产方法
生产实践中,人工催产一般采用2次注射。亲鱼鱼体重200~500克,雌鱼第一针注射鲤鱼脑垂体1个或绒毛膜促性腺激素200国际单位,雄鱼可不注射。雌鱼第二针注射1.5~3个鲤鱼垂体或绒毛膜促性腺激素400~600国际单位,雄鱼注射垂体0.5~1个或激素200~400国际单位。
一般采用胸腔和肌肉两种注射法。分次注射,间隔时间为8~10小时。产卵的效应时间在第二针注射后12~14小时。
人工授精比四大家鱼要麻烦些,因为蟾胡子鲶雄鱼精液不易挤出,必须剖腹取精巢。雄鱼精巢成对,一条精巢可配3~5尾雌鱼。人工授精方法同于家鱼。受精率和孵化率都很高,一般在90%以上,最低也有30%~40%。
4.孵化技术
孵化池用小型水泥池或砖池,水深60厘米左右,受精卵平置于尼龙孵化箱中,受精卵吸水后成粘性,贴在网箱上,粘附卵子密度一般为每平方米为5万粒,也可进行脱粘孵化。孵化时,尽可能使卵在水中接近水面处孵化,卵下沉于底层或水位太深,胚胎得不到充足的氧气,影响孵化效果,严重时会大批死亡。孵化水流、水温要求稳定,变化无常亦对孵化有影响。
水温27~29℃,孵化需要时间为27~30小时。3天后卵黄吸收消失,鱼苗很活跃,开始摄食。
鱼苗鱼种培育
1.水泥池育苗
刚孵出的仔鱼全长3.4毫米左右,静卧于孵化箱内,2日龄仔鱼全长为4.9~5.5毫米,群集于阴暗的角落,能自由游泳,此时可以下塘。约3平方米的水泥池,放仔鱼5万尾。2~3日以内不必投饵。3天后开始投喂蛋黄、猪血、水蚤、卤虫无节幼体等。以喂卤虫无节幼体最好,鱼苗成活率可达80%以上。6日龄仔鱼,全长8~10毫米,游泳能力强,摄食强度增加。8日龄苗全长11~13毫米,可投喂水蚯蚓、鱼肉等。鱼苗池水深15~30厘米,日投喂4次,白天、晚上各2次,投饵要均匀,使每尾鱼都能吃饱,不然会造成互相残食。鱼苗培育过程中,保持水质良好,溶氧量低于2毫克/升,鱼苗开始浮头,严重进会死亡。11日龄鱼全长14~16毫米,此时可以分塘培育5厘米以上的鱼种。
2.土池培育
土池面积0.5~1亩为宜,水深1米以内,鱼苗入池前10~15天进行清塘消毒,然后施肥培育浮游生物,待池水蚤类大量繁殖时,投放规格整齐的2厘米鱼苗。放养密度为每亩10万~15万尾。在饵料条件较好的情况下,经半个月左右的时间,鱼苗可长至3.3厘米左右的规格,此时,即可进入成鱼养殖阶段。
养殖技术
1.单养
蟾胡子鲶在泰国1年饲养2次,亩产3000~4000千克。采用配合饲料,其中90%为杂鱼肉,10%的米糠。我国华南地区,蟾胡子鲶1年可养2次,第一次3月下旬至7月中旬,投放隔年鱼种。第二次从7月中旬至11月中旬,放养当年鱼种。放养规格及成活率,据珠江水产研究所试验,放养规格0.3克/尾,成活率37.7%;1~18.3克/尾,成活率为81.1%;19.2克/尾,成活率为93.2%。因此,成鱼养殖应提倡放养大规格鱼种。放养密度,视生产周期的长短,水源水质的不同而有所改变,一般以每平方米放养体长4~5厘米的幼鲶30~60尾,折合每亩2万~4万尾。
2.混养
在一般饲养家鱼的成鱼池均可套养蟾胡子鲶,每亩混养密度500~800尾,规格3.3厘米左右。只要适当增加一些饲料,每亩可增收鲶鱼50~75千克。但套养鲶鱼的池塘,要求年底能够干池起水,否则,不宜套养。
斑点胡子鲶
品种来源:斑点胡子鲶主要分布在泰国,是泰国极为名贵的鱼类。它具有体色鲜艳、肉质细嫩、味道鲜美的特点。1982年7月由中国水产科学院珠江水产研究所从泰国引进该种鱼,经过三年的试验研究,人工繁殖及养殖技术都获得了成功。已在我国南方推广养殖。
特征特性:斑点胡子鲶头部较大、枕骨较宽。体延长型,前半部平扁,后半部侧扁。口稍下位,上颌和犁骨上密生绒毛状牙齿,形成齿带。触须发达,胸鳍棘特别发达,起御敌和支撑行动的作用。鱼体呈土黄色或金黄色,有的个体还微带古铜色,体侧有较大的斑点。
斑点胡子鲶多喜隐居于洞穴中,白天惧强光,夜间出穴活动和觅食。具有形似树枝状的鳃口辅助呼吸器,皮肤亦有呼吸作用。其迁徒能力强,利用强壮的胸鳍硬棘,在陆地上支撑身体爬行,可越过许多障碍物,去寻找新的生活环境。斑点胡子鲶也属热带、亚热带鱼类,耐低温能力较差,在我国不能自然越冬。其适宜水温为25~33℃,水温上升到18℃以上时才开始大量摄食,在11℃以下时,持续2~3天会死亡。
斑点胡子鲶满8~10月龄,体重在100克以上时,便性成熟。正常情况下,一年可产卵4~5次,每次间隔时间为30~45天,产卵盛期为5~7月。为营巢性产卵鱼类,雌鱼产卵后在鱼巢附近觅食,供雄鱼食用,雄鱼看守鱼巢。
斑点胡子鲶的人工养殖
鱼苗培育一般在水泥池中进行,水深25~30厘米,放养密度每平方米1万尾左右,早期主要投喂丰年虫无节幼体或经过滤的小水蚤或轮虫。几天后就可投喂一般水蚤或鱼肉浆。视水质情况换水或冲水,每天排污1次。当长至体长1.5厘米以后,可转人士池培育。成鱼养殖既可进行高密度单养,又可与其他鱼类混养,特别适宜于山区和居民家庭养鱼。斑点胡子鲶性情温驯,互相残食力低,单养能高产,每平方米放养20尾,亩产可达1000~l500千克。与其他鱼类混养,增加投喂配合饲料,每亩可增收胡子鲶250千克。进行家庭养殖,每平方米放种40~50尾,可收鱼5~10千克。但不能自然越冬,需要保温保种。养殖过程中亦要特别注意防逃。
革胡子鲶
革胡子鲶,又称埃及塘虱,埃及胡子鲶,其个体肥大,生长快,肉质鲜美。鱼纲,胡子鲶科,为养殖品种的总称,体长从20厘米到50厘米枝状辅呼吸器,能直接呼吸空气,使鱼体离开水在空气中能存活2~5个小时。主产于我国长江水系淡水中。我州人工养殖胡子鲶较多,该鱼野生种为肉食性鱼,但家养种多为杂食性,生长快,由于有特殊的辅呼吸器,所以该鱼耐高密度池塘养殖。肉质细嫩,肥美,为优良食用鱼类。
品种来源:革胡子鲶原是非洲尼罗河流域的野生鱼类。1981年,从埃及引入我国大陆在广东试养和研究。1983年开始推广,现已有十几个省市养殖,尤其在南方各省区及大中城市养殖较为普遍。其鱼肉蛋白质含量高,营养丰富,是优质高产高效的养殖品种之一。
特征特性:革胡子鲶头部扁平,后部侧扁。颅顶骨中部有大小两个微凹,头背部有许多放射状排列的骨质突起。有须4对,其中颌须1对,位于口角,长度超过胸鳍基部;颐须2对,鼻须1对,均短于颌须。体表裸露无鳞,体色灰青,背部及体侧有不规则苍灰色和黑色斑块。胸腹部为白色。
革胡子鲶属于底层鱼类,性情温驯,在池塘中不打洞筑巢,夜间活动频繁,常成群结队索饵。其食性是以动物性饵料为主的杂食性,在天然水域中,主要摄食小鱼虾、水生昆虫、底栖生物等,也摄食浮萍等水生植物。在人工饲养条件下,既摄食动物性饲料,也摄食配合饲料。其适应温度范围为8~38℃,生长适温为13.5~35℃。鳃上器官发育完善后,能在低氧环境中生存,离水后在保持体表湿润的情况下,可存活3天左右。
革胡子鲶是一种以动物性饵料为主的杂食性鱼类,其食量大,日食量为自身体重的5~8%,最大可达15%以上,如投饲过量,会产生摄食过多而胀死现象。革胡子鲶耐饥能力强,鱼种或亲鱼在人工越冬期间,4~5个月不投饲也不会死亡,当水温升到15℃以上时开始正常摄食,温度在20~35℃时摄食旺盛。一般5~9月为摄食盛期,此时生长速度最快。
在天然水体中,鱼苗主要摄食轮虫、水蚤、孑孓、枝角类、桡足类等。摄食后的4~7天,完全靠捕食获得营养。适口的对象逐渐由小变大,以捕食较大型的枝角类为主,在枝角类不足时,也采食水中的有机碎屑、水生昆虫、蠕虫等。成鱼阶段主要捕食水体中的蠕虫,水生昆虫、底栖动物、小鱼、小虾及动物尸体、有机碎屑、植物的嫩茎叶。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可投喂禽畜的血、内脏、鱼粉、蚕蛹、螺蚬肉、蚯蚓、蝇蛆等动物性饲料;也可投喂米糠、花生饼、麦麸、豆饼和玉米粉等植物性饲料。
在我国南方,革胡子鲶的性成熟年龄为10月龄,成熟个体小的体重100克。繁殖季节为4~11月,一年多次产卵,繁殖适温为20~32℃,最适水温为25~30℃。革胡子鲶在池养条件下可自然产卵,其产卵行为与鲤鱼相似,而不同于其他胡子鲶有筑巢护苗的习性。雌雄鱼发情后,常于池边水草处产卵、受精,卵子具粘性。鱼卵产出后,不久会被亲鱼吞食,所以原池较难孵出鱼苗。
革胡子鲶成鱼经济养殖技术
革胡子鲶为热带鱼类,性情温驯,底栖生活,最适生长温度为25~30℃,有珊瑚状鳃上器官作辅助呼吸,耐低氧,有很强的适应环境能力,生长速度极快,是一种很好的养殖品种。
1.池塘建设
要求池塘水源充足,无工业废水污染,灌排水方便。池塘面积小些为好,一般200~300平方米至2亩。土地、水泥地均可,但土池的壁一定要垂直向下,不能有缓坡。水深保持在1米左右,为便于换水和成鱼捕捞,池底要略向排水口倾斜。池埂应夯压结实,不漏水,进出水口设拦鱼栅。池角四周种些水生植物,作为鱼类的隐蔽物。
2.鱼种放养
在放苗前半个月用生石灰清塘,25~50公斤/亩,7~8天后向池中施放粪肥,每亩用量为400~500公斤,培养适口的浮游生物,以致鱼苗下塘后即有部分适口饵料。
鱼苗最好投放8~10厘米的大规格鱼种,每亩可放2500尾左右,条件差的鱼池放养密度可酌情减少。
3.成鱼的饲养管理
鱼苗下塘后,随着水温的升高,逐渐增加投喂量。投放的饲料品种有:1.动物性饲料:如小鱼、小虾、食品厂加工的下脚料、蚬、蚌、螺、蚕蛹、蚯蚓、死猪、死鸡、鱼粉、骨粉、鲜猪血粉等等;2.植物性饲料:饼类、麸皮、米糠、碎米、剩饭菜等;3.现成的禽、畜、鱼的人工配合饲料;也可以配制以植物性饲料为主的粗蛋白含量为25%以上的配合饲料,其配方为:各种饼类占70%;动物性饲料占10%;粘合剂用下脚面粉占20%。有条件还可以添加少量的微量元素及复合维生素。应加工成颗粒饲料,也可搅拌成团状饲喂。饲料投喂要搭食台,做到定点、定时、定质、定量。每天投两次,下午多投。每天所喂的饲料占鱼体总重的8~10%,摄食旺盛季节可占15%,投喂的饲料以5~10小时基本吃完为宜。
为了降低饲料成本,可专一培育蝇蛆、蚯蚓喂鱼。
(1)蝇蛆的平地粗放养殖法:用发酵过的鸡粪、猪粪或食品厂的下脚料(如酒糟、酱油渣、醋糟)、屠宰场的下脚料等混合,平摊于地上,诱集自然界的苍蝇在其上产卵。一般每千克料在7天内可收获150左右的蝇蛆。采用此法的关键是要及时收获蝇蛆,否则人工生产的大量苍蝇飞出,给人们带来莫大危害。也可把培养蝇蛆的料放入筛内,将筛放在容器之上,或挂于养鱼池水面30厘米上方,利用蝇蛆的避光性与钻孔性,从筛上钻出,落入容器内或饵料盘上,成为鲶鱼的饵料。
(2)蚯蚓的沟式养殖法:挖1条或几条1米宽、0.6米深的饲养沟。沟的长度应根据养蚯蚓多少而定。沟挖好后,底下垫上2厘米厚的黑土,再加1.5厘米厚的灰粪,可保地温。灰粪上面,再加1厘米厚黑土。蚯蚓喜欢吃微生物,微生物在烂草、落叶里繁殖,所以,在第二层黑土上面,放2~2.5厘米厚的烂草或落叶,繁殖微生物,供给蚯蚓做食料。每隔3~4个星期,加一次烂草、落叶。垫好沟后,就可以放近百条发育成熟的种蚯蚓,让它们在沟里繁殖。最后在沟顶上,还要盖上一层黑土和一层灰粪。蚯蚓是用皮肤呼吸的,皮肤干燥了,呼吸就会停止。所以,干旱的时候,沟上要加盖茅草或木板;太干的时候,每天要浇水一次。到了来年春天,就可以挖蚯蚓喂鲶鱼了。挖蚯蚓要从一头挖,这样,等到挖到另一头时,前头的蚯蚓又繁殖起来了,循环往复,源源不断。
(3)在虫蛾较多的季节,也可在晚上大量引诱虫蛾入池供鲶鱼争食,可节省相当数量的饲料。可采取二级诱虫法,本方案比一般直诱法的诱虫量可高出5~6倍,其方法如下:
黑光灯的安装:在每一鱼池上空吊起上下两支电灯,上面一支适当高悬,以招引较远的虫蛾;下面一支要尽量低一些,以距鱼池水面20厘米为宜。两支灯泡均以黑光灯为佳。
使用方法:天刚黑时即打开高空电灯,水面一灯不开。当发现高空灯周围虫蛾成团时即打开水面电灯,并关掉高空灯。此时高空虫蛾很快俯冲而下聚于水面灯光四周,同时由于水中有电灯倒影,不少虫蛾冲水而入,被鲶鱼所食。1~2小时之后,水池上虫蛾稀少时,再打开高空电灯,进行引诱。如此反复,收获甚丰。
胡子鲶池塘养殖技术
随着养殖技术不断提高,养殖户普通采用高产养殖模式,以提高经济效益。
1.池塘条件
池塘东西走向,塘边有小河,排注水方便,土质堤埂坚固,无漏洞,底泥厚度20cm左右,平均水深0.8m,设有投饲台。
2.池塘注水与消毒
在鱼种下塘前15d,抽水入塘,保持水位40cm,用生石灰150kg兑水化浆进行消毒,鳙鱼试水无毒性后方可投放鱼种。
3.鱼种来源及放养
(1)来源及要求:2003年7月从广西玉林市引进胡子鲶鱼种,鱼种体质健壮,无伤无病,规格3~4cm,数量为2万尾。鱼种放养前先把氧气袋放在池塘水面缓苗30min,再用15ppm的K2MnO4浸泡鱼种15min,然后把苗放入塘中。
(2)套养情况:鲢7.5千克(20尾/千克),鳙8千克(6尾/千克),放养前用10%食盐水浸泡消毒8min。
4.饲养管理
(1)投饲技术:鱼种下塘后,选用高蛋白含量的鱼苗开口饵料投喂,早晚2次,投饵量为10%~15%,前一周要求全塘泼洒饲料,尽量使每尾鱼都能吃到饲料。投饵前应用干净的水浸泡饲料,使其变软后方可投喂,以防有些鱼抢食过饱,胀气而死。一周后要慢慢地向投饲台收缩投饲范围,10d左右驯化定点投饲成功。鱼种长至6~8cm,可选用塘虱专用浮性饲料投喂,不用再浸泡饲料,日投饵量降至3%~6%,具体投喂时要根据水温、天气变化、鱼的摄食情况适当增减投饵量,投喂时按“慢~快~慢”的规律进行抛投。随着鱼体不断生长,应选用不同蛋白、不同粒径的饲料进行投喂,泼洒饲料的面积要不断地扩大,以免鱼抢食而受伤。
(2)水质管理:养殖期头一个月,每7d注水1次,每次10~15cm;池塘水满后要视水体的色泽、浓度而采取相应的措施,一般每15d泼洒生石灰25kg/667m3,用于调节水质,使得水体pH值控制在7.5~8.5之间;8、9月份各施1次光合细菌;鱼体规格达到75g左右时,换水1/2,使水色变淡,促进鱼体变黄,以适应市场需求。
(3)日常管理:坚持每日早晚巡塘,了解鱼吃食情况,查水质,看鱼游动是否有异常,在汛期要作好防逃工作,做好日常管理工作记录。
池塘养殖须知:
1.胡子鲶具有特殊的珊瑚状的辅助呼吸器官,能出水面呼吸,不怕缺氧,适合小水体高密度养殖。
2.夏季气温高要搭建遮阳棚或在池塘一角养一些水葫芦,以降低水温,为鱼创造一个舒适的栖息环境。
3.高密度养殖胡子鲶最大的生产成本是饲料,如能培育蚯蚓、黄粉虫、蝇蛆等动物性食物或利用动物下脚料,辅助投料,降低成本,经济效益会更高。
4.套养的鳙、鲢起净化水质的作用,不影响胡子鲶的生长,笔者认为可加大投放密度。
5.近几年来胡子鲶商品鱼市场价格波动大,要依据市场作好生产计划,不可急于求成。
胡子鲶养殖病病害的防治
1.车轮虫病
病因:由车轮虫寄生引起。
诊断:病鱼体色变黑,触须卷曲,严重者鱼体垂悬浮于水面或静沉于池底。镜检鱼的鳃部、体表,发现有大量车轮虫。车轮虫的感染率很高,严重时致病率可高达100%,并造成大量死亡。此病主要发生于鱼种阶段(体长2.5厘米~10厘米)。
防治方法:
(1)鱼种在2.5厘米~10.0厘米时,每立方米水体用0.5克硫酸铜和0.2克硫酸亚铁合剂全池泼洒。
(2)发病时每米水深用“鱼康”A型杀虫剂25毫升/亩稀释后全池泼洒,或用“鱼虫净”10毫升/亩稀释全池泼洒。
2.三代虫病
病因:因三代虫感染引起。
诊断:三代虫的虫体寄生于鱼体体表或鳃瓣上,病鱼体表粘液增多。轻度感染者,体表有许多充血的红色小点;严重感染者,皮肤及肌肉蚀去,暴露出鳍条或脊椎骨,病鱼外部症状常误认为互相斗殴损伤。三代虫的感染率很高,常造成病鱼大量死亡。
防治方法:用25ppm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洗病鱼15分钟~30分钟。
3.水霉病
病因:因水霉菌感染引起。
诊断:感染水霉菌往往是由于鱼体体表出现创伤或鱼卵感染所致,感染部位出现成丛的菌丝,形成棉絮状,呈白色或灰白色。病鱼食欲减退,运动不正常,常浮游于水面后死亡。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防治方法:
(1)鱼池用生石灰清塘,可以减少此病发生。
(2)在捕捞、搬运和放养过程中要尽量仔细,勿使鱼体受伤,同时注意放养规格一致,密度不宜过大。
(3)用30%~40%的食盐水浸洗病鱼5分钟~30分钟。
4.肠炎病
病因由细菌感染引起。
诊断:此病多发生于鱼种期,原因是由于投饵过多或饵料变质,造成水质污染而引起消化道感染。病鱼发病不久即失去食欲,以后随疾病发展,腹部膨大,体色变黑,离群缓游,不久便死亡。外观肛门外突红肿,严重者腹部半透明,可见内脏,腹腔充积黄水,肠壁微血管充血或破裂,外溢血使肠壁呈红褐色,肠内无食物,含有黄色粘液。
防治方法:
(1)定时定量投饵,注意饵料质量。投喂配合膨化料不可频换品种,避免鱼难于适应饲料,易得病。
(2)1米水深池塘每15天泼洒“水族乐”200克/亩或“鱼菌清”2号200克/亩,发病时加倍,连用2天~3天。
(3)经常在饵料中拌些“鱼必康”“强克99”“鱼菌灵”等抗菌药。发病时每100公斤鱼拌喂“鱼宝康”250克,连喂2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