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生物进化密码
43646500000006

第6章 蜻蜓

蜻蜓

蜻蜓经常出现的地方就是世界各地的淡水生境附近。当然,它们还常出现在国画、油画、散文、电影、医药和动漫等领域,为我们熟知的昆虫。

外形特征

蜻蜓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昆虫,成虫有两对等长的窄而透明的翅,脉序网状,翅前缘近翅顶处常有翅痣。胸部斜列,前胸小,能活动。足接近头部(以便于捕食)。腹部细长。复眼突出,触角小而不明显。幼虫称为稚虫,完全水生,形态与习性与成虫完全不同。蜻蜓成虫与其幼虫的构造颇为一致,但大小差别却有悬殊,翅展从最小的1.8公分到最大的19.3公分。

分布

我们在生活中经常见到的蜻蜓:如蓝面蜓多分布于浙江、四川等省;长痣绿蜓分布在华北一带;黄蜻全国多省有分布;玉带蜻仅产于我国,主要分布于北京、江苏和福建等省市。

生活习性

蜻蜓通常生活在池塘或河边,幼虫在水中发育。成虫在飞行中捕食飞虫,食蚊及其他对人有害的昆虫,但食性广,所以不能靠它专门防治某种虫害。已知蜻蜓种类不超过5000种。

蜻蜓还处在幼虫时期是以鳃呼吸。常静息不动,猎物靠近时方射出能缠卷的唇以捕捉之。发育过程中蜕皮8~15次,蜕皮次数在种内与种间均有所不同,无蛹期。从卵孵出后数分钟,第一龄稚虫的鞘状表皮即裂开,释出蜘蛛状的第二龄稚虫,早龄稚虫取食小甲壳动物和原生动物等水生动物;后期稚虫食摇蚊幼虫、水生甲虫和螺类,甚至小鱼。翅芽在早期出现,随着蜕皮次数的增多而长大。蜻蜓幼虫成长到最后一龄时,体内的器官也已经发育成熟,几天后爬出水面,蜕皮而露出成体,由于蜻蜓“日落后离水,日出前起飞”,所以很少见到其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