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哪些药物会加重肝炎患者的肝脏损害?
肝脏是进行药物生物转化和代谢的最重要器官之一。肝炎患者的肝脏都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各种进入肝脏的药物,常造成肝代谢负荷过重,发生内环境紊乱,加重肝脏损害。常见的会加重肝炎患者的肝脏损害的药物有:
(1)磺胺类、对氨水杨酸、非那西汀、含碘的造影剂、新生霉素、蛋白合成激素以及避孕药,在一定程度上可引起胆红素代谢紊乱,从而引起黄疸和转氨酶升高。
(2)缓解炎性疼痛的药物消炎痛、治疗血吸虫的药物硝硫氰胺,治疗慢性肝炎的药物硫唑嘌呤,抗肿瘤的药物光辉霉素、丝裂霉素、自力霉素、争光霉素、放线霉素等,治疗皮肤病的药物氨甲蝶啶以及中药跌打丸等,都可因剂量大而引起肝细胞坏死,有时候甚至小剂量也可引起变态反应,而发生转氨酶升高、黄疸,亦有死亡的报告。
(3)常用的有效抗结核的药物利福平和异烟肼,往往引起过敏性肝炎和胆汁淤积。
(4)治疗糖尿病的药物甲磺丁脲极易引起肝损害。
(5)红霉素丙酸酯会引起黄疸,氯丙嗪、普马嗪、丙氯拉嗪、三氟拉嗪等均可引起胆汁淤积性黄疸。
(6)部分急性肝炎和慢性活动性肝炎患者,因大量长期应用皮质激素,造成脂肪代谢紊乱而出现肥胖、免疫功能抑制和继发细菌、霉菌感染。
(7)部分进食良好的慢性肝炎患者,因长期大量应用葡萄糖液静滴,引起脂肪肝,以致肝功长期不良。
(8)部分重症肝炎伴有腹水或尿少的患者,因不适当地应用强效利尿药,易引起大量水电解质丢失,诱发肝昏迷。
(9)滥用改变血液动力学的血管收缩药、抗高血压药、全身麻醉药、部分镇静安眠药和神经阻断药,长期采用活血化淤的中西药物等,都有可能引起肝脏血液循环功能障碍,产生新陈代谢功能紊乱,造成肝功障碍,迟迟不愈。
任何药物几乎都要经过肝脏代谢,不管中药西药都有它能治疗疾病的一面,也有它产生副作用的一面。由此可见,肝炎患者用药过多、用药不合理或盲目用药,容易弄巧成拙,影响病情甚至加重肝损害。所以肝炎患者在自我疗养中,在治疗肝炎及其合并症或治疗同时存在的其他疾病时,应注意慎重地、合理地选择用药。
42.如何防止肝炎反复发作?
一般情况下,甲、戊型肝炎大多能在3~6个月内获得根治,很少转为慢性者;而乙、丙、丁型肝炎转为慢性的可能性较大(由于丁肝的发生是建立在乙肝的基础上,故不单独发病),尤其是乙肝患者和乙型肝炎病毒无症状携带者,在我国竟多达1亿人以上。在数以千万计的现症患者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慢性患者,其与肝硬变和肝癌的发生有着密切的联系。故防止肝炎的反复发作,是防止肝炎慢性化和向肝硬变发展的关键,具体措施有:
(1)及时治疗。一旦发现感染肝炎,应积极配合治疗,坚持长期服药,并定期检查肝功能及病毒指标,争取肝功能在3个月至半年内稳定在正常范围内,以利于根治。常用的有抗病毒及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类药物。
(2)合理饮食。提倡饮食合理有节,应安排高蛋白、低脂肪、热量适当和富含维生素及各种微量元素的饮食。
(3)注意休息。患者要保证充足的睡眠,起居有常,保持精神愉快。
(4)适当运动。患者切忌过度劳累,可适当进行一些适当的体育运动,如散步、打太极拳等。
(5)其他。禁烟禁酒,讲究卫生,并注意消毒隔离等,避免传染。
做到以上几点,就可能控制慢性肝炎的反复发作,也就有可能控制肝硬变、肝癌的发生。
43.哪些因素容易促成转为慢性肝炎?
得了急性病毒性肝炎后,有下列因素容易促成转为慢性肝炎:
(1)病原类型。一般来讲,甲型、戊型肝炎不会变成慢性,而乙型、丙型肝炎均可变成慢性。急性乙型肝炎约有10%左右可能慢性化,尤其是母婴传播的乙型肝炎更易慢性化。急性丙型肝炎大约50%~70%可转为慢性。
(2)年龄和性别。年龄较大者易发展成慢性肝炎,尤其是老年人慢性化较多,如急性乙型肝炎慢性率可达25%左右。男性患者慢性化数量比女性患者多。
(3)临床类型。急性黄疸型患者的慢性率低于无黄疸型患者。丙型肝炎易于慢性化可能是由于它表现为无黄疸型的患者多。
(4)临床过程。如临床和实验室的指标持续改善,病期超过6个月也可完全恢复。反之,即使病期未超过6个月,但肝功能试验表明病变继续进展,就很可能慢性化。在急性肝炎发病早期,病毒复制标志的血清水平很高的患者或病程中这些指标水平持续不降者,预示可能发展成慢性肝炎。
(5)免疫功能状态。当急性肝炎患者合并慢性肾炎、肿瘤、白血病等,或应用免疫抑制剂治疗时,均因机体免疫功能低下而易于转变成慢性肝炎。
(6)情绪因素。得了肝炎后,有的患者思想负担过重,情绪不稳定,甚至影响睡眠,也是促进慢性化的因素之一。
(7)其他因素。未及时诊断和治疗急性肝炎、过度劳累、酗酒、服用损肝药物、手术感染、营养不良等以及合并血吸虫病、华枝睾吸虫病、糖尿病、胆道感染、结石、结核等疾病,均易使肝炎慢性化。
44.慢性肝炎患者应该如何运动?
运动可增加食欲,使人精神饱满、心情舒畅,有利于肝炎的恢复,但要掌握方法合理运动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患有慢性肝炎或肝炎综合征(肝炎已痊愈,只遗下若干轻微症状)的人,只要肝功能正常或接近正常,且经一段时间观察较稳定,自觉症状不明显,就可以参加体育锻炼。锻炼方法以按摩、打太极拳和其他运动为宜。
当症状缓解,黄疸消退,疾病进入恢复期时,此时转氨酶虽仍未完全恢复正常也不必继续卧床了,要“动静结合”,逐渐开始散步、做操,进而做些家务劳动等,以活动后不出现疲劳,微微出汗为标准,要循序渐进地增加运动量。
慢性肝炎患者不宜做双杠、单杠、举重等运动,因为做这些运动需要屏气用力,会使腹肌过分紧张。至于普通放松性的腰腹运动,如站立位做转体运动、侧体运动等是可以的,但要做得轻松,呼吸自然,幅度不要太大。
肝炎患者每次运动时间不宜过长,不能过分强调运动量,而应在感到疲劳前就结束运动。每天运动的时间最好不要超过半小时(气功和散步时间不包括在内),可在上、下午各进行1次适当的运动。同时要注意从小量开始,循序渐进,在逐渐适应的基础上逐步增加活动量,注意不要在饭后或饥饿时进行运动。
肝炎痊愈后一年,如没有任何症状,肝功能正常,能适应日常活动,就可以根据体力情况,逐渐恢复原来运动量的锻炼。如在身体检查时发现肝脏肿大,但没有肝炎临床表现和其他症状,应在一个月内暂停剧烈运动,只做较轻的运动,如做广播操、打羽毛球、打太极拳等,同时密切观察健康情况和运动后的反应。经过一个月的观察并经复查,如果一切良好,其肝脏恢复到正常范围,运动量可稍增加。如果连小的运动量都不适应,有肝区疼痛、容易疲劳的身体反应,就应该减少运动量,甚至暂停体育运动,进一步明确诊断。
45.肝炎患者出院后应注意什么?
肝炎患者出院后应注意以下问题:
(1)确定是否要服药。急性肝炎患者治愈后,只需注意适当的补充营养及休息,可不必继续服药。病情可以控制的慢性肝炎出院后,为巩固疗效和防止病情反复,应适当服用些中、西药。但品种不宜太多,否则会增加肝脏的负担。
乙肝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应用一些抗病毒药物,用药具体问题,应根据病史、体征以及现用药的情况加以选择,切不可擅自滥用药物,以防肝脏损害。
(2)营养要丰富。出院后为促进肝脏早日完全恢复正常,饮食上应选择易消化,富于营养的食物。适当多吃些富含蛋白质的食物(瘦肉、鱼、蛋、奶、豆制品)、糖(米面、食用糖)、维生素(新鲜蔬菜,水果)。成人每日保证蛋白质70~80克、糖300~400克、脂肪50~60克即可。但需要注意的是,长期的高脂肪、高糖饮食,有可能引起脂肪肝,并可能出现肝肿大、肝区不适、血清转氨酶升高等征象,故饮食上应避免营养过剩。
另外应禁酒,因为酒精可直接损害肝细胞,促进脂肪在肝细胞中沉积,并可引起肝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