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勇往“职”前Ⅰ
43620400000006

第6章 择业时的懵懵懂懂

一、微博上发现的困惑

在微博上,总有许多即将毕业的同学问我类似下面的问题:

“勇哥,我学的专业我不喜欢,我喜欢的专业我又没学,您能给我一些建议吗?”

“勇哥,您能告诉我中国未来5~10年,最容易就业的专业吗?”

“勇哥,您能告诉我如何挑选好的公司吗?”

“勇哥,您能告诉我到底适合什么工作吗?”

“勇哥,我现在做的是销售工作,可是我不喜欢,我想做人力资源,我该做哪方面的准备呀?”

二、这项工作适合我吗?

Joy大学的专业是市场营销,在三年前毕业后成功应聘为一家跨国制药公司负责销售数据统计分析的销售助理,直接主管是销售总监Fiona,主要工作是负责公司在中国的一千多名销售人员定期的销售收入、回款、客户数等各项指标达成率的计算及分析。虽然数据分析是个要求细致、耐心、准确的工作,但是Joy认为凭借她的良好数学功底一定能够迅速上手并适应这个工作。

但刚刚上班后的第二个月上旬她就委屈地跑过来和我说:“勇哥,这活儿没法儿干了,每天加班不算,领导要求实在太高,而且十分不通情达理,简直就是冷血动物。实在没有想到,我的第一份工作就让我的职业生涯这么悲摧。”听到这儿,我忙问事情的原委。她委屈地和我说就在前几天计算上个月相关销售数据的时候,发现自己用excel做的每个销售人员的销售回款汇总额,与财务的实际回款额相差一分钱,经过反复核对后仍然没有查出来到底是遗漏在哪,Joy深感自责,独自在座位上自我检讨。最后实在没办法,在销售总监Fiona的反复催促下,Joy才说出自己遇到的问题并且强调一直在努力寻找答案和方法。听完Joy汇报后,Fiona不但批评她不够仔细,而且还要求不核对清楚就一直加班直至清楚为止。后来Joy实在找不出问题在哪,就又去向Fiona请教,结果又遭到Fiona的批评。Fiona的答复是,如果这么简单的问题都解决不了,真不知道她以后还能承担什么其他更重要的工作。

当遇到这种情况时,大多数身为领导的人都会责怪下属确实太马虎;但身为助理也会埋怨领导确实有些不尽人情。但是我却没有简单地这么想,因为人的不同性格会导致做事风格的不同。在这个案例中,Joy是个典型的“猫头鹰型”的人,平日里喜欢独自工作和解决问题。“猫头鹰型”的人通常在遇到问题时总是爱钻死胡同,不善于向周围的人寻求帮助。而那个销售总监,从描述中可以判断是个“老虎型”的人,“老虎型”的人通常是结果导向、理性驱动,不问过程、不讲感情。

三、不同性格类型偏好的人在择业时的区别

1.直接型(Direct)和间接型(Indirect)在择业时的区别

由于D型(Direct)和I型(Indirect)本身具有的行为偏好,D型更喜欢什么事情都讲出来、和周围的人互动、通过表达来思考,而I型的人更喜欢什么事情都埋在心里、独自守在自己的内心世界里、通过自省来思考,因此导致了他们在择业时的不同职业发展方向。而两者的风格却是完全相反的,如果任何一方所选择的工作性质与自身性格偏好相反,均会由此导致在工作中的不顺畅及工作效率的降低。

在选择职业发展目标时,D型的人往往喜欢选择与人打交道比较多的工作,因为他们觉得只有在工作中通过和别人的不断交流和互动才能让自己对工作充满乐趣。D型的人喜欢如下的工作内容和环境:

★可以通过工作不断认识新的朋友,并且通过和这些朋友的互动来获取更多的信息、自信心和能量。

★喜欢和陌生人打交道,并且能够把陌生人也变成朋友,在与朋友的交流中,自己希望能够成为沟通的主角。

★希望通过自己的言谈举止给周围的人带来影响,让大家接受自己的观点。

★在工作中希望能够得到别人的认可,并且这种认可一定也是直接表达的。

在选择职业目标时,I型的人往往喜欢能够独处和思考的工作,因为他们认为只有经过自己独立思考、不受外界环境干扰的想法才能真正给工作带来帮助,同时让自己在思考中不断成长。I型的人喜欢如下的工作内容和环境:

★喜欢安静的工作氛围和自己能够拥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和余地。

★喜欢倾听周围人的想法,同时更喜欢周围人倾听自己的想法,否则就会认为自己没有受到尊重。

★喜欢工作中不需要和过多的人接触,尤其是陌生人。

★与其每天面对不同的人,他们更愿面对不同的事。

综上,对于D型的人和I型的人,他们对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都有不同的想法。一个做工作是为了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一个做工作是为了安静做事情本身。

2.理性型(Rational)和感性型(Emotional)在择业时的区别

对于R型(Rational)的人来说,他们认为制定职业目标必须要经过广泛的调研和分析,通过认真的思考和对比分析才能确认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E型(Emotional)的人则认为将来的事情谁也说不准,最好的方法就是随遇而安,与其花费时间去思考,不如先干再说,因为毕竟是实践出真知。两者的核心区别则导致了这两种类型的人必然会在选择职业目标和喜欢的工作环境时,有着完全不同的方法。

与D型和I型之间的性格类型偏好差异相比较,R型和E型之间的性格类型偏好差异则更加导致了喜欢的工作内容和环境是截然不同的。

R型的人喜欢的工作内容和环境如下:

★公司具有严格的管理规定和工作流程。

★公司在作任何决定时一定是经过诸多客观分析的结果,而不是异想天开。

★同事之间在讨论问题的时候,应该有一说一、坦言相告,而不是为了面子而吞吞吐吐。

★希望周围的人对自己的认可和反对完全是因为自己所做的事情本身,而不是自己的人。

E型的人喜欢的工作内容和环境如下:

★融洽、愉快、宽松的工作环境是最佳的选择。

★在工作中为他人提供支持和帮助,并看到别人由于自己的帮助而获得成长。

★喜欢大家在做事时能够互相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

★喜欢鼓励别人,同时更希望得到别人的鼓励。

基于以上对自身性格的大致判断,然后再结合自己在专业知识和能力两个方面的掌握程度,就可以对自己适合哪方面的工作有了大致的方向。在找到适合自己工作方向的同时,还要注重如何选好行业和企业,因为工作是建立在行业和企业基础上的。对于行业,任谁也没有能力预估未来五年或十年以后发生的事情,也许今日的朝阳行业,十年以后就会变成夕阳行业。鉴于上述原因,大学生们在大学期间,除了必须要学好自己本专业的知识以外,还应更多地通过不同的信息渠道了解世界、了解中国、了解地区经济及行业发展的状况,以开拓自己的眼界。此外还可以通过参加企业的实习工作以更好地了解现实中的工作环境。

四、择业观在不同时期的正确发展

每个人在初入职场时遇到的问题,归根结底就是如何选择一份相对适合自己的职业。在传统的教育体制下,如今大多数学生都面临大学毕业时发现自己以前选择的专业自己不喜欢,而在自己成长过程中发现自己喜欢的专业又没有进行系统的专业知识训练。但在国外却很少存在这种情况,这是因为国外的学生一进入初中就会接受智商、性格及职业兴趣的测试,而且这类测试会一直伴随职业生涯始终。在此过程中,国外的学生可以根据测试的结果逐步清晰自己的性格特征及职业兴趣所在,从而在选择大学专业的时候就已经具备了比较清晰的判断和选择。这也是国外的心理学在多年的应用过程中,通过积累大量长期、有效的数据,可以为求职者提供高参考性建议的根本原因所在。

美国一位著名职业规划专家,通过长期大量的研究,将人的职业发展分成若干阶段。这几个阶段分别是成长期、探索期、建立期、维持期、衰退期。在这几个阶段下又分成了若干个子阶段,不同的阶段所体现出人的特征亦有所不同。根据不同的特征,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关注这一理论并运用在整个人生的职业规划上。而且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印证了我在上文中提到的国外对于职业发展的教育和规划是从初中阶段就开始有意识地培养了。

在上述的不同发展阶段,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共同的特征,即这看似被分割的多个阶段其实是由目标的逐渐建立和清晰并完成的一个完整过程所串联的。因此,我们认为目标在人的职业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个结论亦可以从美国一所著名大学(哈佛大学)在以往所做的一个非常有意义的关于目标对人生影响的跟踪调查中得到。

被调查对象是一群智力、学历、环境等条件差不多的年轻人。调查结果发现,不同的被调查者对于目标的设定差异较大,其后再经过25年的跟踪研究,结果发现他们的生活状况及分布现象有一定规律,并且相互之间差异同样较大。

虽然从上述两个案例中我们看到了职业目标的设立及发展路径的系统规划是多么的重要,但是目前在中国利用心理学作为职业规划的有效工具和手段还不是十分普及,我们今天又该如何是好?没有关系,本书就可以助你一臂之力。

广义来讲,工作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需要在入门时就对专业知识具备比较深厚的研究才可以从事,比如医生、律师、研发工程师等;另一类在入门时不需要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有很高的要求,比如市场、销售、人力资源、行政等。任何人在上述两类工作如果想有所成就,都须付出巨大的努力和投入,这份成就都远在山顶。第一类工作的门槛在山顶上,如果想入门必须先经过漫长而充满挑战的不断攀爬;第二类工作的门槛在山脚下,入门很容易,但是之后同样要历经布满荆棘的攀爬过程。无论做那种工作,如果你能对自己的性格有深入的了解,那么排除你的知识和能力因素以外,你可以根据性格判断自己更适合哪类工作,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读到这里,我想您一定更加清楚如何选择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了吧。带着这些充分的准备向职场出发吧,让你的择业不再懵懵懂懂。

五、各种性格类型偏好的人在择业时的注意事项

从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大致分析一下不同性格类型的人适合做哪方面的工作以及注意事项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