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下一个保险精英就是你
43617800000003

第3章 绝不被“热”保险打昏

Mr .保险精英

如果在外界环境最热的时候,你能够冷静下来思考问题,就一定会成为笑到最后的那个人。

“热”保险假象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网站2008年的一项调查结果表明:

截至2008年年底,我国累计个人长期保单已突破2亿大关;

我国个人短期险累计保单也已突破5亿大关;

我国2008年年保费累计已高达9000多亿元;

这些数据和保险业恢复初期的数据相比,增长了2000多倍!

于是,那一年,我们又看到这样的景象:很多抱着发财梦的人一窝蜂地开始从事起了保险事业!

但问题是,他们并没有想清楚:

我真的适合做保险这一行吗?

入行时我需要做哪些功课呢?

我加入这一行的目标、愿景和前景是什么?

这一行真的有那么大的利润空间吗?

有太多的人只是带着一颗急功近利的心,并且在没有做任何考量的情况下就闯进了这一行,以为只要做保险就能赚钱,即使推销不出去还能捞个本钱。殊不知,这样的想法既影响了个人能力水平的提高和发展,也影响了我国保险业整体水平的提高,这群人已经被一时间的“保险热”冲昏了头脑。

“冷”保险真相

根据二八定律,如果我国有20%的客户拥有80%的储蓄结余,以我国居民的储蓄余额大于10万元为例。那么这就意味着我们2亿多人拥有8万亿元左右的储蓄,人均为4万元左右。针对这一数字,我国的富裕阶层在用这些钱解决了住房、子女教育等一系列问题后,其余额能产生的有效保险需求实在少得可怜。相反,如果80%的人拥有20%的储蓄,就意味着十几亿的人人均拥有2000多块钱的存款余额,很显然,在经济实力不济的条件下,我国的保险业务并非想象中的那么乐观。

所以,如果你一开始就抱着“发大财”的态度步入这一行,那我现在劝你还不如早早撤退。当然,我并不是说保险业里没有“金矿”。客观地说,在开采金矿前,我们要全力以赴,抱着必胜的信念,做好万全的准备,并不畏惧路途上的艰难险阻,才能品尝到胜利的果实,这就是“热”保险下“冷”思考的真相。

“参透保险业三步走”

以上这些冷峻的事实,看似是在为带着一腔热血与激情加入这个行业的朋友们“泼冷水”,其实不然。知道真相的目的是为了觉醒,而只有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保证在接下来的行业浪潮中有厚积薄发的勇气和力量,不至于迷失方向。那么,除了以上的真相,我们还应面对行业里的哪些现实呢?

第一个现实:愈演愈烈的各种灾害永远是保险业的大敌。

虽然,从某种意义而言,灾难既是让人们提高投保意识的催化剂,也是保险公司的头号大敌。特别是近几年我国自然灾害频发,导致很多保险公司资金受到重创,总体实力滑落,保障能力也因此降低,这无疑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由此,一些保险公司为了保障运营的稳定性,由推销员到业务流程,开始不断地进行人员、战略的调整和改革。但无论怎么改革,其结果都是秉着“节约成本”的原则,很多甘于维持现状的保险公司也因此停滞不前,限制了自己的发展。

第二个现实:提升空间有限,面临并购风险。

没有哪家公司不想“独门独户”、“自立牌坊”,但现实是残酷的,特别是保险这一行业。我国保险业登上世界舞台之后,各个公司之间的竞争,以及和国际同行的竞争也日趋激烈。优胜劣汰的生存法则使得国内的一些保险公司不得不“强强联合”,共同对外抗衡以获得持久的发展。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保险业的并购之风盛行一时,除了几个世界级的跨国保险集团,几乎全球的保险公司都面临着重新洗牌。可见,推销员要想突出重围,必须付出巨大的努力。

第三个现实:混业经营的格局是保险业最大的“意外”。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日益提高,购买保险的人群也在不断发生着改变,客户的需求也不断增加。而保险业竞争的加剧也使得很多公司不得不选择混业经营的模式。毕竟,客户资源是公司赖以生存的根本,只有不断地满足客户的需求,保险公司才有发展的资本。但是,一旦混业经营就必然要压缩保险业务的成本和市场份额,这对于想要“自力更生”的保险公司而言是十分不利的。推出的产品越杂,就越难在某一专属领域树立口碑,所以,这也是保险精英们要面对和解决的一大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