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隔辈亲:爷爷陪伴你成长
43332800000105

第105章 灯

孙女以自己喜欢的小台灯失而复得为内容写了一篇文章,读罢感慨良多。

孙女的台灯不但明亮、护眼,而且小巧玲珑、样式美观,这样的学习用品,我童年时候任凭怎么相像也不可能想得出来。

我读小学正值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那时候学校没有照明灯,晚上的自习课需要学生自己带灯。同学们的灯多数是小玻璃瓶外加一个三分钱的灯头,瓶子里的煤油也只够点个把小时,家长不准许多带煤油——杜绝无谓浪费,更怕路上撒了可惜。一个多小时凑着黄豆粒大小的灯苗读书、写字,等到自习结束,个个鼻孔里黑糊糊。也有的同学连这样的灯也舍不得点,就把平时拣拾的蓖麻子晒干,像串糖葫芦一样用细细的高粱蘼子串起来,不过这玩意儿点起来油烟更浓,味道也远没有糖葫芦好闻。

上中学的几年里,条件好了一些,教室里配备了“泡子灯”。“泡子灯”带有灯罩,底座还高,俗话说“灯高下明”,自然比小煤油灯亮的多,不过人多灯少,一个小组才一盏灯,每到上自习先“对桌子”,把二、三张桌子靠在一起,七、八个同学像“吃桌”一样围在一起分享灯光。为了保持亮度,每天自习前都由值日生把灯罩擦得透亮,点燃后还要时不时清理灯芯燃烧结下的焦垢,有了如此经历,后来读到“话不说不明,灯不拨不亮”的名言警句,自然理解得非常透彻,也由衷地赞成。

一九六五年读高中二年级,“灯棍”代替了“泡子灯”照明,不过那时候用的是“自发电”,记得我还跑到机房,特意看看那个把电造出来的铁家伙,平生第一次享受电灯照明,很自豪,也很兴奋。美中不足的是“自发电”时间控制很严格,不到钟点“灯棍”绝对不亮,说停也毫不客气,时间一到立刻熄灭。

岁月悠悠,照明条件的改善显而易见,读书人再不用为灯光昏暗所累。曾几何时,“楼上楼下、电灯电话”被人们津津乐道,当年梦寐以求的天堂生活,如今已成为再平常不过的现实。

灯具的变迁是社会发展的缩影,而引领社会发展的核心力量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

风风雨雨九十年,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新民主主义革命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使我们的祖国以崭新的面目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人民过上了有尊严的幸福生活。

千盏灯、万盏灯,共产党是指引中华民族崛起的指路明灯;展望未来,党的灯塔照亮新的征程,中国人民将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书写人类历史新的篇章,创造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