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隔辈亲:爷爷陪伴你成长
43332800000104

第104章 网里“捞”个“姑奶奶”

潇潇问我给“小姑奶奶”的贺卡寄走没有,我说已经寄走了,潇潇一脸遗憾,她说还想为“小姑奶奶”画幅画,我告诉她没关系,以后还有机会。

“小姑奶奶”给我的孙女潇潇和歌平寄来礼物,还写给姐妹俩一封长长的信,这让孩子们兴奋不已。为了感谢“小姑奶奶”,姐俩让我陪着辗转几个礼品店精心挑选贺卡,又跑了半个县城才买到彩纸。潇潇说用鲜艳的彩纸写信更能代表郑重心情。

为了配合“小姑奶奶”给孩子们一个惊喜,那天我把邮包取回之后放进了汽车后备箱,即使孩子们坐在车上我也只字未提,直到车子停到潇潇住的宿舍楼前,我才把这个消息透露给她们。

歌平抢了抱包裹的差事。她知道姐姐潇潇早就是网络小名人了,已经有过几次得到网络论坛叔叔阿姨褒奖的经历,歌平一直羡慕着,现在终于跟姐姐平起平坐享受“小姑奶奶”的礼物,这让她很长面子。第一时间打开包裹,读信的任务还是潇潇比较胜任。“小姑奶奶”说她们可爱懂事,姐俩都很得意,读到“小姑奶奶”夸她们学习好这段的时候,潇潇立即翘起大拇指,大言不惭地说:“小姑奶奶是夸我的!”一句话引得哄堂大笑。

我对潇潇的爸爸妈妈简略介绍了孩子们与“小姑奶奶”相识的来龙去脉,他们都很高兴。但那天晚上,歌平打电话给远在外地的妈妈报告喜讯,却遇到了麻烦。我听到歌平先是说“小姑奶奶”送给她礼物,接着对着话筒大声重复“小姑奶奶”,“小姑奶奶,就是小姑奶奶,大小的小,姑姑的姑,还有就是奶奶,哎呀,不是小姑和奶奶,哎呀,你不明白,我不跟你说了……”

也难怪歌平的妈妈听不明白,这位“小姑奶奶”的来历确实一两句话说不清楚。

“小姑奶奶”不是凭空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真真切切“网”来的。

她是我网络论坛认识的一位朋友。论坛嘛,无非是看帖、跟帖而已,多年来虽然互有所知,不过也就那么平平淡淡、客客气气。五年前,她作为论坛版主,邀请我担任征文活动的评委,由此联络多了一些,之后第三年春天,她介绍我参加论坛举办的全国散文大奖赛,我的文章虽然没有得奖,却被一家文学杂志刊发,这件事情成为我网络生活内容的转折点,由此一改过去纯粹随心所欲消遣的目的,转而有意识地尝试为报纸和杂志撰稿,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竟然也有长长短短百多篇文章被报纸、杂志刊发。在这期间,朋友的点拨至关重要。我自认为有点儿分量的文章,都会请她给“高瞻远瞩”一下——我知道她工作繁忙,能够给从大的方面提点意见、建议也就可以了。但是朋友总是很认真地读过,然后坦率地从文章立意、段落结构、语言风格方面表明自己的看法,有时候还会直接对文章的部分段落、语言进行改动。这样的帮助,提升了文章质量,更提高了我的写作能力。

偶有闲暇,也跟朋友聊会儿天,彼此了解更多了一些,我甚至得天独厚地得知她的一些生活趣事:老公眼里,她是美丽的“孔雀”;女儿视妈妈为榜样,却戏称她为“老巫婆”;跟婆婆亲密无间,名副其实感情甚笃的“黄金搭档”。当然,我的情况她也知道很多,孙女轶事常常成为话题,潇潇和歌平在视频中为她唱歌跳舞,更让她喜欢上了这姐俩。

与朋友交往之初,我是称她为老师的,那是我发自内心的尊重和感谢之情,但没多久便遭受到朋友的严厉抵制,不得已我改称她为老乡,这么说本也靠谱,我曾在河南服役六年,一向自称为河南老乡,可后来朋友依然不乐意,她说这么称呼有点见外,就喊我老妹吧,于是,这位老妹也就顺理成章成了孙女的“小姑奶奶”。

潇潇对半路杀出个“小姑奶奶”还有异议,她见过“小姑奶奶”的照片,还那么年轻,又那么漂亮,就在回信里说:“本想叫你阿姨的,为了不乱辈分,只好叫小姑奶奶了。”当然潇潇没有忘记对“小姑奶奶”表示感谢,她说:“正好我的水杯坏了,小姑奶奶真是雪中送炭呀,谁叫咱们心心相通呢!”最后还祝“小姑奶奶”:“百事可乐、万事芬达、天天娃哈哈、月月高乐高,年年乐百事!”歌平尚且没有姐姐的文采,不过也很认真地给“小姑奶奶”写了回信,并且在贺卡上写了祝福语。相对于朋友写满三页的勉励信,孩子们的回信简短了些,但总也算代表了孩子们的心情。

为孙女“网”来一个“小姑奶奶”,孩子们有缘,我也有缘。

撩起网络的虚拟面纱,人间的真善美自在其中,这缘分,值得好好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