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点:
1、借局布势,显示强大。
2、和而不同,优势互补。
原文:
借局布势,力小势大。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也。
古人按:此树本无花,而树则可以有花,剪彩贴之,不细察者不易发,使花与树交相辉映,而成玲珑全局也。此盖布精兵于友军之阵,完其势以威敌也。
注释:
1、借局布势,力小势大:句意为借助某种局面(或手段)布成有利的阵势,兵力弱小但可使阵势显出强大的样子。
2、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语出《易经渐》卦。渐,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艮下巽上),上卦为巽为木,下卦为艮为山。卦象为木植长于山上,不断生长,也喻人培养自己的德性,进而影响他人,渐,即渐进。本卦上九说“鸿渐于陆,其羽可为仪,吉利。”是说鸿雁走到山头,它的羽毛可用来编织舞具这是吉利之兆。
古文今解:
树上开花,是让原本没有花或不能开花的树上“开”出花(人工制作的)来,或借树开花,或在别人的树上开自己的花(乃至于结自己的果),以混淆观树者的视听,或达到其他目的。总之这个花开得很有学问。树上开花,是从“铁树开花”转化而来,铁树开花那可是千古难遇的奇迹,而谋略家们就是善于创造奇迹的。
原文中说,借助某种因素布局造势,弱小的可以显得威猛强大。就像鸿鹄以山为王,还需借助礼仪,它的羽毛可用以作为礼仪,象征吉祥。
胶漆够粘的吧,但它自己不能把相隔很远的东西粘合在一起,而必须借助于外界的力量;羽毛,够轻的吧,但它自己不能把自己举起来,而只有借助于轻风才能飘行四海。
古人按:树上本来没有开花,但可以做到让其杂花满树,为什么呢?可不是变戏法,是以假充真,用彩色的绸子剪成花朵粘在树上,做得和真花一样,不仔细去看,还是感觉很逼真的。布阵的道理也是这样:把精锐部队布置在友军的阵地上,造成巨大的声势以威慑敌人。
简评:
“树上开花”之计,借助某种因素布局造势,弱小可以显示强大。用意在强调一定的礼仪之权与政治体制的作用。这在战略兼并和政治冲突中,是非常需要的。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就能够:一,安内;二,攘外。
用于军事上,树上开花是一种并战计。和偷梁换柱一样,都是和友军作战时控制友军并歼击敌军的战略。偷梁换柱是以自己的精锐之师安插在友军的梁柱部位,以操纵友军,并兼吞友军。树上开花,是“布精兵于友军之阵,完其势以威敌也”,是以友军为树为枝,以我军为花朵,即以友军为粱为柱,我军为辅为助,以友军之主力破敌,消耗友军实力,而保存了我军实力,是一箭双雕之计。
“树上开花”的第一个要点,是“布势”。这种“布势”是对形式的重视。形式为内容服务,内容需要形式为其服务,这是一种规律;管仲向齐桓公要“三权”(政权、财权、法权),有了三权的配合,管仲的才能才得以施展,齐国才内部大治,并顺势而称霸了天下。这就达到了形式为内容服务的目的。
“树上开花”的第二个要点,是“剪粘”。树上本来没有“花”;但是,树上需要“花”,可以人为地剪彩花以粘贴在树上。不仔细观察,是难以分辨其真实的。军事上运用此法,可以有效地迷惑对手,力小势大、以弱胜强。田单利用“剪粘”迷惑对手,因此破燕。
“树上开花”的第三个要点,是“威敌”。“树上开花”作为《三十六计·并战》中的一计,主要强调于联军作战。配合慑敌,是此计的主要目的。
要点解析:
1、借局布势,显示强大。
树上本来没有“花”;但是,树上需要“花”,可以人为地剪彩花以粘贴在树上。不以仔细观察,是难以分辨其真实的。”军事上运用此法,可以有效地造势威慑,以弱胜强。
事例一:田单破燕。
公元前284年,归顺于燕昭王的名将乐毅统帅秦、魏、韩、赵、燕五军,连攻下齐国七十余座城,最后只剩下可怜的莒与即墨两座城池。齐国百姓都是硬骨头,决心抵抗到底,他们拥立田单为将,拼死抵抗,燕军久攻不下。
这时,有人(这人十有八九被齐国收买了)在燕昭王面前放冷箭:“乐毅不是燕国人,不会真心为燕;否则,这么多人给他领着,两座城池还久拿不下。他是想自己当齐王。”幸亏燕昭王是个明白人,他没有多说什么,而是大方地要立乐毅为齐王,但是,乐毅不愿做趁人之危之事,坚决推辞不接受。不久,燕昭王去世,燕惠王继位,他可没他爹英明,他一上马就用没有什么名气和建树的骑劫取代了乐毅。
乐毅失宠,去投奔了赵国。这无疑给齐国制造了喘口气的机会。
当时,燕军强、齐国弱。田单便决定用“树上开花”之计,来搞定骑劫。第一,田单利用当时的迷信心理,自称有“神师”相助,他让军中一个聪明的士兵充当“神师”,随后要求齐国军每天饭前要拿食物到门前空地上祭祀祖先。这样,成群的乌鸦、麻雀都飞来抢食;田单每次发号施令,也要称是奉“神师”之命。搞得很有“神师相助,飞鸟朝拜”的感觉,连齐国人都相信了,燕军听说后更是惶恐不安。第二,田单故意散布流言,说:如果燕军割下齐军俘虏的鼻子,以割下鼻子的齐军俘虏当作“盾牌”来推进,齐人定会破胆而即墨可下。白痴骑劫果然命人割下齐国俘虏的鼻子。然而,骑劫的愚蠢行为,激起了齐国军民的义愤,他们坚决抵抗,不愿被俘。田单又故意传言,说:我就担心燕军挖掘我们城外的祖坟,这样会让我们寒心而放弃希望。燕军果然又挖坟焚尸,骑劫的又一愚蠢行为,进一步激起了齐国军民的斗志,他们个个咬紧牙关,流着眼泪要去作战。第三,田单命令即墨的富豪带着财宝偷偷出城“投降”燕军、“贿赂”燕国将领,要求对方在进城时,不要掠夺自己。使得骑劫确信:齐国已经失去作战能力,只有投降。第四,田单知道齐军人数太少,于是,一方面,妻妾编伍、老弱守城;另一方面,把城中的一千多头牛集中起来,角上绑以尖刀,牛尾上系以大把浸了油的麻苇。另外,还选了五千壮士随于牛后。
夜晚,齐军点燃麻苇,牛被尾巴上的火弄得又惊又燥,直冲燕国军营。燕军根本没有防备,一个个魂飞魄散,哪里还能还手;骑劫在乱军中被杀,燕军一败涂地。于是,齐军乘胜追击,把原先丢失的七十多座城也收回来了。
画龙点睛:
田单这一“树上开花”之计,准备充分、周到,声势该强时强,该弱时弱,“花”开满“树”,不但所以很好地迷惑了敌方,也为最终的胜利作好了铺垫。
事例二:利用总统大作广告的书商。
有一个郁闷的出版商,为躺在仓库里快堆成小山的图书苦恼着。有一天,他看到电视里总统先生在讲话,他突然灵光一闪,计上心来。他想,总统不是最好的活广告吗?他的号召力该是有多大啊,再说让他作广告说不定还不用掏钱呢。
不过这个免费的广告模特也不是那么容易搞定的。出版商经过明查暗方,估摸了总统的读书爱好,寄给总统一本样书。总统看到这本书之后,给面子地翻了翻,漫不经心地说了一句:“嗯,这本书不错!”出版商闻讯,利用总统这句话大作广告,广告词是:“总统先生认为这是一本不错的书。”从此,仓库里的存货一抢而光。
过了一段时间,又一批图书被积压了。出版商又打总统的主意了。他给总统寄了一本样书。这一回,总统想:我可不能再给你免费做广告了,他翻了鄱,顺口说了句:“这本书糟透了!”出版商于是在广告里说道:“总统先生认为这是一本糟糕透了的书!”不久仓库里的存货也被疯抢一空。
几个月后,这个出版商的仓库里又积压了一批图书,他对总统依然不死心,他像依旧像上两次一样,仍旧寄给总统一本样书。这一回总统采取顽抗到底的政策,对他的书一言不发。可是,狡猾的出版商还是能吹出花来,他在广告里写道:“这是一本总统难以评价的书!”结果,这引起了读者更大的兴趣,剩下的图书被抢购完之后,还有读者排队要买,出版商那个美,在家数了好几天钞票。
画龙点睛:
这说明,实施借局布势策略并非一定要凭借有利的因素,有些不利的因素也可利用。如总统对书商的书评价是“糟糕透了”,书商却利用消费者的好奇心理大卖其图书,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变坏事为好事”,关键要看具体情形来定。
2、和而不同,优势互补。
一切事物的配合,都是取长补短以求完善。“和而不同,优势互补”就是主张在差异中进行优势互补,求得和谐。
这一点主要体现在合作、管理层面。
不管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合作、企业间的合作,还是国与国之间的合作,都需要借助对方的优势补充自己的不足,达到互惠互利的目的。在美国发动对阿富汗战争期间,争取到了很多国家和国际组织各方面的支持,而这些国家凭自己的影响力根本无法发动对阿战争,它们要么是在别的地方需要美国的支持,要么是想在战后分得一杯羹。
从管理层面来说,“树上开花”主张广揽人才、“和而不同”,调动各种积极因素、配合壮势;无数历史事实证明,它是有效的。从我国古代,就存在“宽严”相因相革之论,即要根据实际情况,宽严相济。比如一个领导班子内,对待下属,既要有唱“红脸”的,也要有唱“黑脸”的,否则要么是一片死水,就是松散一片。
事例一:服装行业的三强联手、优势互补。
2005年,中国雅戈尔集团公司、日本伊藤忠商社与意大利玛佐多(Marzotto)公司三家国际著名的纺织服装企业,来了个令国内外业界瞩目的强强联手,三方将在技术、资金、人力培训和营销渠道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组建全球最大的纺织服装联盟,共同应对贸易壁垒,拓展世界高端纺织品服装市场。
三家公司采取的合作方式也是很到位的,在雅戈尔与伊藤忠原来合资的基础上,玛佐多将以新的注资、技术转让和提供营销渠道的方式,为伊藤忠、雅戈尔毛纺企业提供玛佐多的独家技术与工艺,提升三家公司拓展市场的竞争力。这可以说是全球纺织服装行业强强联手、优势互补的典范之作。
意大利是世界纺织服装王国,拥有历史悠久的国际品牌,拥有成熟的生产流程、工艺、车间管理,以及科学的营销模式和遍布全球的营销渠道,市场系统相对比较完善。而中国公司成本较低,员工勤奋努力,企业充满活力。日本也有丰富的国际化运作经验,三国企业联手合作,可以把各自优势充分利用起来。三个臭皮匠还顶个诸葛亮,何况这三家企业的水平都不臭,如此看来,三家企业联手后可以说是整个一服装界的航母。
画龙点睛:
企业间的合作需要优势互补,才能取得双赢甚至多赢,雅戈尔找的合作方正好弥补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同时,它自己也有一定的优势,达到了互相协调和进步的效果。
事例二:秦王“树上开花”统天下。
公元前237年,一桩重大的间谍案被披露。这就是:韩国水工郑国主动帮助秦国兴修水利,但是,这后面却有个惊天大阴谋,郑国的真正使命原来是受韩国朝廷的派遣,通过大量耗费秦国的人力物力,阻止秦国对外用兵。
此案曝光后,秦国的保守派政客们纷纷要求秦王驱逐外来务工人员;于是,秦王颁令逐客。当时,客卿李斯也在被逐之列,他可不想放弃自己在秦国的大好前途。于是,李斯从治国的长远角度出发,给秦王写了一篇说理透彻、文采飞扬的谏书,这就是《谏逐客书》。该文可视为“树上开花”的经典说明之一。其精华部分今译如下:
以往,穆公(秦穆公,春秋五霸之一)求贤,由余、百里奚、蹇叔、丕豹、公孙支,这些人才,没有一位生于秦国,秦穆公用了他们,兼并二十个国家,称霸于西戎;秦孝公用商鞅,民殷国富,诸侯亲服;秦惠王用张仪而散六国之纵;秦昭王得范雎而成帝王之业。以上四位君主,都是借助客卿之力而成其功。如果四位君主必定坚持“却客不纳、疏士不用”,哪里会有秦国的富利之实和强大之名啊!
现在,大王罗致昆山之玉、随和之宝、明月之珠、太阿之剑、纤离之马、翠凤之旗、灵鼍之鼓,这些珍宝,没有一样产于秦,但是陛下喜欢,为什么呢?如果秦国必定要坚持土产为用,那么,只有“击瓮叩缶、弹筝搏髀”是秦国的民族正宗啊!
用人不问可否、不论曲直,不是秦国人,便一律驱逐;这种重视色、乐、珠、玉,而轻视天下人民的方式,不是跨海内统一天下、制服诸侯的良策啊!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拒绝群众与庶民,所以能够成其道德。因此,地不分东西南北,民没有异国他乡;然后才有四季之充盈、鬼神之保佑啊!这就是五帝、三王为什么无敌于天下的原因。
秦王读完《谏逐客书》,立即收回成命,重用李斯。此后,秦王对各国知名人士,都用重金收买,为“树上开花”之势;不愿受贿的,便“利剑刺之”。数年之后,秦国统一了天下。
画龙点睛:
秦王听从李斯的建议,在收罗人才方面做到了“和而不同,优势互补”,形成“树上开花”之势,这对他统一天下无疑起了很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