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点:
1、伪作不知而实知。
2、假作不为而实不可为,或将有所为。
原文:
宁伪作不知不为,不伪作假知妄为。静不露机,云雪屯也。
古人按:假作不知而实知,假作不为而实不可为,或将有所为:司马懿之假病昏以珠曹爽,受巾帼假请命以老蜀兵,所以成功;姜维九伐中原,明知不可为而妄为之,则似痴矣,所以破灭。兵书曰:“故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当其机变未发时,静屯似痴;若假癫,则不但露机,则乱动而群疑:故假痴者胜,假癫者败。
注释:
1、宁伪作不知不为,不伪作假知妄为:宁可假装着无知而不行动,不可以假装假知而去轻举妄动。
2、静不露机,云雷屯也:语出《易经屯》卦。屯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震下坎上),震为雷,坎为雨,此卦象为雷雨并作,环境险恶,为事困难。“屯,难也”。《屯卦》的《彖》辞又说“云雷,屯。”坎为雨,又为云,震为雷。这是说,云行于上,雷动于下,云在上有压抑雷之象征,这是屯卦之卦象。
古文今解:
“假痴不癫”一词原是指人假装痴呆,实则很清醒,主要体现的是人外在的精神状态。
《三十六计》的“假痴不癫”较该词原意又有较大的拓展和延伸:一是这里“假痴不癫”的主体,主要是指国家和军队的决策者;二是这里的“假痴不癫”主要讲的是韬光养晦的谋略。
此计正文大意是:宁可假装成不知道而不采取行动,也不可伪装成知道而去乱作妄为。《易经》上说:“静如深渊,不显露动机,就像迅猛激烈的雷云,入冬后顿聚隐藏。”这跟我们平时说的大智若愚有异曲同工之妙,表面有多白痴并不重要,关键要像哑巴吃饺子——心里有数。
古人按:假装成不知道,而其实心里洞察秋毫,明明白白。假装成无所作为,实际上是因为不能有所作为,或者将要有所大作为。司马懿假装成衰病昏沉而最终杀了曹爽;五丈原之战,接受诸葛亮送来的女人衣服,假装什么也不知道,并声称要报告朝廷才能决定是否出兵,最终把绝顶聪明的诸葛亮的军队拖垮了,所以他成功了。姜维九次北伐,想占据中原,明明知道实力不如魏国,无法北上,偏偏要妄作非为,这就是实际上的愚蠢了,所以最终落得个身死国破的下场。兵书上说:“善于打仗的人,他们之所以是胜利,就是因为他们不图机智的声誉,也不图功劳。”当时机未到,安静如聋哑之人。如果他们假装癫狂,这就不但暴露了目标,而且他们的轻举妄动还会引起众人的猜疑。所以,假装成白痴的人会取得胜利,假装成癫狂的人必败无疑。
简评:
假痴不癫,重点在一个“假”字。这里的“假”,能够假到以假乱真的程度算是最高境界。这就看谁最能演,最能装,装聋作哑也好,痴痴呆呆也好,只要内心清醒,就能把对手或敌人蒙骗过去。
用于政治谋略,就是韬晦之术,形势不利的时候,显得自己越无能越没用才好,否则被政敌发觉,一颗前途无量的幼苗就会被扼杀了。要等着自己茁壮了,时机也成熟了,再把自己的真本事拿出来,实现自己的抱负。三国时期的刘备就是装傻充愣把曹操给忽悠过去了。刘备很早也有夺取天下的抱负,只是他在曹操手下的时候力量太弱,根本无法与曹操抗衡。所以刘备干脆装作不问世事,每日只是饮酒种菜。一日曹操请他喝酒,席上曹操问刘备谁是天下英雄,刘备列了几个名字,都被曹操否定了。忽然,曹操说道:“天下的英雄,只有我和你两个人!”一句话说得刘备惊慌失措,深怕曹操了解自己的政治抱负,吓得手中的筷子掉在地下。幸好此时一阵炸雷,刘备急忙遮掩,说自己被雷声吓掉了筷子。曹操见状,大笑不止,认为刘备连打雷都害怕,成不了大事,对刘备放松了警觉。后来刘备摆脱了曹操的控制,终于在中国历史上干出了一番事业。
此计用在军事上也是同样的道理,即使自己实力强大,但也不急着显示,还故意弄得像乌合之众,麻痹敌人,骄纵敌人,最后再找机会痛痛快快地给敌人以彻底的打击。
此计除了用于政治、军事领域,也常见于外交、商业等领域。如斯大林、邱吉尔在外交谈判时,有时以“装聋作哑”为手段与对手周旋:有时假作没有听见对方的话,马虎过去;或“顾左右而言他”,回避要害问题等。在商业谈判中,类似现象也是屡见不鲜的。
要点解析:
1、伪作不知而实知。
此法一是作为一种谋略来使用,运用于军事和政治领域。一般在我方处于不利的境况下,即使是拥有一定的实力,也需要把实力隐藏,以麻痹对方,己方好伺机而起。我们平常说的“深藏不露”可以用来形容此法。二是在商业领域也可以运用,有时候,有些商家虽然是以相对廉价的价格出售商品,其实还是有一定的利润在,但为了让消费者多买,并让其感觉占了便宜,故意对消费者造成自己是平价出售或是亏本出售的感觉。像商家的“赔本买卖”、“跳楼价”都有这个原理在。
事例一:孙膑装疯卖痴脱险境。
战国时,孙膑与庞涓同为魏王效力,但那时庞涓已是魏国的大红人,被魏王拜为军师。孙膑虽然兵法才学出众,因是新去没有立下战功,被安排在没有什么实权的客卿职位上。众所周知庞涓是个心思狭隘善妒之人,他怕有朝一日,孙膑得宠压倒自己,所以他找机会要除掉孙膑。但还有一样东西让他牵肠挂肚,就是孙膑身上的祖传兵法“孙子十三篇”。
一次,他跑到魏惠王面前说孙膑身在魏国,却心怀齐国,有里通外国之嫌。为了证据确凿,他骗孙膑请假回齐省墓。惠王大怒,取消了孙膑的官位,并把他交给庞涓约束监视。
庞涓又到魏王面前谄言,说孙膑虽然有私通齐国之罪,但罪不至死,不如砍掉他的双脚,使他终身不能回齐国,留下他又能发挥所长,又没了后患。魏王听了他的话,庞涓就当晚下毒手,派人将孙膑一对膝盖削去,又用针在孙膑的脸上刻了“叛徒”两字。庞涓还猫哭老鼠一般,哭说没想到魏王这么不留情面,还假心假意让人给他敷药,抬到书馆修养,临走前还一番好言好语的安慰。
孙膑对这一切都蒙在鼓里,因此还对庞涓感激万分。庞涓旁敲侧击地说起想看看《孙子兵法》,孙膑痛快地答应以木简刻写出来。
服侍孙膑的仆人诚儿很同情孙膑。一天,庞涓召见诚儿,问孙膑每天刻写多少,诚儿如实说孙膑因两腿不便,每天只写两三策。庞涓恨不得孙膑早死,狂暴地让诚儿催孙膑快写。诚儿诚惶诚恐地退出,他很不理解庞涓对孙膑的态度怎么落差这么大,他正好遇到庞涓一近侍,问道:“军师要孙将军写书,为什么催得那么紧呢?”那近侍小声说:“你不知道,军师对孙公,表面上是好,但心里却很忌妒,目前留他一条性命,其实就是为了得到这本兵书,等他刻写完,不把他杀死也要把他饿死了,这话你可千万不要泄漏了风声!”
诚儿一听大吃一惊,连忙回去将此话密告孙膑,孙膑才知底细,心想怎么能把兵法传给这样的白眼狼?转过头又一想,自己要是不写,庞涓一发怒,自己的命哪里还保得住。左思右想,想找一计脱身,忽然想起教师鬼谷子在他临行前给的锦囊及吩咐过的话,“到紧急时方可拆看。”遂将锦囊打开,一黄绢上写“诈疯魔”三字,“哦,原来如此!”孙膑叹了一声,有了主意。
晚上,饭送来了,孙膑正举着,忽然扑倒在地,呕吐起来,一会儿又大声叫喊:“你何以要害我?”跟着将饭盒推倒落地,把写过的木简向火焚烧,口里喃喃谩骂,语无伦次。
诚儿不知是诈,慌忙跑去告诉庞涓。第二天庞涓来看,孙膑脸上除了眼睛还在眨巴眨巴,五官已被痰和口水糊住,还趴在地是一会儿哈哈大笑,一会儿大哭。庞涓还是没有完全相信,他又命令随从把孙膑拖进猪栏。猪栏里臭不可闻,但孙膑却若无其事地在屎尿中倒头就睡。有人送来酒食,说是偷偷瞒过军师送来的,还说很同情他。孙膑知道这是庞涓玩的把戏,故意开口大骂:“你又要来毒我吗?”将酒食掀翻在地。使者顺手拾起猪屎及臭泥块给他,他却拿着就吃,使者将情形回报庞涓。庞涓说:“看来他已真狂了。”从此对孙膑不再防范,随便他进进出出,只是派人跟踪而已。
这时墨翟云游到了齐国,住在大臣田忌家里,墨翟将孙膑之才及庞涓妒忌之事,转告于田忌,田忌又转奏齐威王。齐王认为本国有如是之将才,见辱于别国,不只丢面子而且是损失,便说:“寡人即刻发兵迎孙膑回国!”田忌却说:“投鼠须忌器,魏国虽然没有用孙膑,但他们又怎么会让孙膑这样的人才为齐国所有呢?此事只可以智取,不可以硬碰,须如此如此,这般这般……”
威王采纳了田忌的谋略,派遣客卿淳于髡为使,禽滑装作随从,假以进茶为名,到魏国去相机行事。
淳于髡到了魏国见过惠王,呈上了齐王的问候信,惠王很高兴,安顿淳于髡在宾馆住下,随从禽滑私下去找孙膑。孙膑靠坐在猪栏边,瞪着眼睛对着禽滑,也不说话。禽滑走到跟前,流着眼泪轻声说:“我是墨子的学生禽滑。老师已把你的冤屈告之齐王,齐王命我偷载你回齐国去,为你报仇,你不必见疑。”好一会儿,孙膑才点头,流着泪说:“唉,我以为今世永无此日了,今有此机会,敢不掏心相告。但庞涓疑虑太深了,恐怕不方便与您一起回去!”禽滑连忙说:“这一点你可放心,我已计划好了。到起程时我会亲自相迎。”同时约好第二天碰头地点及时间才离开。第二天,淳于髡一行要回国了,魏王执酒相待,庞涓亦在长亭置酒饯行,但禽滑已先一步把孙膑藏在温车里,叫随从王义穿起孙膑的衣服,披头散发,以稀泥涂面,装作孙膑模样在街上疯疯癫癫的,瞒过了盯梢,也瞒过了庞涓。
禽滑驱车速行,淳于髡押后,很快就把孙膑载回了齐国。过了几天,那位假孙膑亦脱身回来。跟踪的人见孙膑的脏衣服散在河边,报告庞涓,都认为孙膑已投水死了,根本不怀疑他会偷回齐国去。
孙膑秘密回国后仍然保密,不出名不露面。后来赵魏交战,孙膑以“围魏救赵”之计,大败庞涓。韩魏之役,孙膑再以“增兵减灶”之计,诱敌深入,把庞涓射死于马陵道。
画龙点睛:
庞涓忌恨孙膑的才学,欲害之,但碍于孙膑没有写完鬼谷子注解兵法,只等一写完就下手。怎样才能避免被害呢?孙膑就采用了“假痴”的方法,使庞涓认为他已无用,放松了对他的监管,使他有机会逃离虎口。
事例二:兄弟俩变相降价得人心。
大林、小林姐妹俩在某个大城市开了一家鞋店,她们的店看起来也没有很特别的地方,但生意却是一天比一天红火,馋得同行们眼睛里直冒金星。每天,妹妹都站在鞋店的门口,热情地招徕顾客,姐姐在店里张罗买卖。
走到店里,才会发现,原来姐妹二人都有些“聋”,还经常闹出聋子乱作对子的荒唐事。一天,妹妹热情地引一位顾客到店中选购,她的姐姐则不厌其烦地向客人介绍哪款鞋物美价廉,哪款是最新流行,哪款配什么衣服高贵华丽。经过这样一番猛灌迷魂汤,本来不是很想买东西的顾客又不好意思马上走,只好试着问:“这双鞋多少钱?”“耳聋”的姐姐把手放在耳朵上大声地问道:“你说什么?”
顾客高声重复问了一遍。
“噢,你问多少钱呀,等我问一下老板。十分抱歉,我的耳朵不好。”她转过身去向那边的妹妹大声喊道:“喂,这双全牛皮的红色单皮鞋卖多少钱?”
妹妹回过头,看了顾客一眼,又看了看鞋:“那款呀,95美元。”
“多少?”姐姐又大声地问了一遍。
“95美元。”“老板”高声喊道。
姐姐转过身来,微笑着向顾客说:“小姐,55美元一双。”
顾客一听,随即赶紧掏钱买下了这双“便宜的”鞋,溜之大吉。
朋友们,大林、小林姐妹两人的耳朵真聋吗?其实一点也不聋,她们只是借装“聋”给想占小便宜的人造成一种错觉,达到了促销的目的。
画龙点睛:
姐妹俩抓住了一些顾客爱占便宜的心理,用“伪作不知而实知”的手法达到了变相降价的目的,既讨好了顾客,又带火了生意。
2、假作不为而实不可为,或将有所为。
《孙子兵法》上说:“善于作战而取得胜利的人,并不显示自己的智谋而争着出名,也不炫耀自己的勇敢与战功。”作战如此,做任何事都应如此,这是一种成大事者都应当具备的修为。“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说的也是这个意思,笑到最后的才是最好的。
事例一:铜钱的妙用。
在宋代,南方少数民族比较相信迷信鬼神。狄青征伐侬智高时,就利用这一点作了大文章。他的大军到桂林以南后,他一边拜神一边假装说:“这次打仗还不知道能不能赢。”于是从随身口袋里拿了一百文铜钱向神许愿:“如果能战胜敌人,请让丢在地上的这些钱不铸文字的那一面都朝上。”
左右随从部将劝他说不要这样做:“如果弄不好,恐怕会影响全军的士气。”
狄青仍然不听从。在千万双眼睛的注视之下,他大手一抛,百个铜钱落在地上全是面朝上!这时,全军举手欢呼,声音响彻山林和矿野。狄青也很兴奋,并命令左右随从把铜钱闭封在原地,说等到得胜后再回来酬谢神灵,取回铜钱。
一路上,这个消息被迅速传到了邕州城,从统领到将士内心都担心不已,后来,果然没打几下就被狄青平定了,狄青率军回去的时候,按原先说的那样派人把钱取回,他的幕僚属下们一看,那些铜钱原来两面都是一样的。原来他们都被晃点了!
画龙点睛:
狄青明明是要自己通过鼓舞士气来打胜仗,却假装没有把握,通过抛铜钱来让军士认为上天注定他们要赢,事实证明,他收到了成效,这就是他“假作不为而将有所为”的结果。这也同时说明:假装成白痴既可以用来对付敌人,也可以用来带兵。
事例二:司马懿装病诈曹爽。
三国时期,魏国的魏明帝去世,继位的曹芳年仅八岁,朝政由太尉司马懿和大将军曹爽共同执掌,曹爽是宗亲贵胄,飞扬拔扈,怎能让异姓的司马氏分享权力。他三下五除二就剥夺了司马懿的兵权。
司马懿立过赫赫战功,如今却大权旁落,心中十分怨恨,但他看到曹爽现在势力强大,一时恐怕斗他不过。在人屋檐下,不得不低头,毕竟现在是曹家当道。于是,司马懿干脆玩起了隐退,他称病不再上朝,这自然十分合曹爽的意。但他也没有完全放松警惕,这个对手一天不彻夜作废,他是一天也不会放心。一次,他派亲信李胜去司马家探听虚实。
其实,司马懿看破曹爽的心事,早有准备,李胜被引到司马懿的卧室,只见司马懿病恹恹地躺在床上,披头散发,由两名侍女服侍。李胜说:“好久没来拜望,不知您病得这么严重。现在我被命为荆州刺史,特来向您辞行。”司马懿假装听错了,说道:“哦,并州是近境要地,一定要抓好防务。”李胜忙说:“是荆州,不是并州。”司马懿还是装作听不明白,在那胡乱地对答。这时,两个侍女给他喂药,他吞得很艰难,汤水还从口中流出。他装作有气无力地说:“我已命在旦夕,我死之后,请你转告大将军,一定要多多照顾我的孩子们。”
李胜回去向曹爽作了汇报,曹爽喜不自胜,说道:“只要这老头一死,我就没有什么好担心的了。”过了不久,公元249年2月15日,天子曹芳要去济阳城北扫墓,祭祀祖先。曹爽带着他的三个兄弟和亲信等护驾出行。司马懿听到这个消息,认为时机已到。马上“病”好了,调集家将,召集过去的老部下,迅速占据了曹氏兵营,然后进宫威逼太后,历数曹爽罪过,要求废黜这个奸贼。太后无奈,只得同意。司马懿又派人占据了武库。
等到曹爽闻讯回城,大势已去。司马懿以篡逆的罪名,诛杀曹爽一家,终于独揽大权,曹魏政权实际上已是有名无实。
画龙点睛:
司马懿的成功得力于他在对手面前装弱、病,通过一系列病弱的假象诈骗曹爽,为自己出击制造了机会。要做大事的人一般都能做到能屈能伸,也只有能屈能伸的人才能在自己处于弱势的时候实施“假痴不癫”之计迷惑敌人,到了成熟的时机再给敌痛击,还自己本来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