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玩转三十六计
43320100000026

第26章 偷梁换柱

要点:

1、频更其阵,抽其劲旅。

2、质变形不变。

原文:

频更其阵,抽其劲旅,待其自败,而后乘之,曳其轮也。

古人按:阵有纵横,天衡为梁,地轴为柱。梁柱以精兵为之,故观其阵,则知精兵之所有。共战他敌时,频更其阵,暗中抽换其精兵,或竟代其为梁柱,势成阵塌,遂兼其兵。并此敌以击他敌之首策也。

注释:

1、句中的几个“其”字,均指盟友、盟军言之。

2、曳其轮也:“语出《易经既济》纷。既济,龄名,本卦为异卦相叠(离下坎上)。上卦为坎为水,下卦为离为火。水处火上,水势压倒火势,救火之事,大告成功,故卦名“即济”。既,已经;济,成功。“曳其轮,义无咎也。”意为,拖住了车轮,车子就不能运行了。此计运用此象理,是说好比拖住了车轮,车子就不能运行了。己方抽其友方劲旅,如同抽出梁木,房屋就会坍塌,于是己方就可以控制他了。

古文今解:

偷梁换柱,这一成语基本含义是指用偷换的办法,暗中改换事物的本质和内容,以达蒙混欺骗的目的。通俗地说是换药不换汤,“偷天换日”、“偷龙换凤”、“调包计”,都是同样的意思。

当偷梁换柱作为军事计谋来使用时,就不能理解成偷一房梁换一柱子那么简单了。本计正文说,用计谋频繁调动敌人改变阵势,把他的主力引开,等待它自趋于失败(的时机),然后再乘机战胜它,这与《易·未济》卦辞中所说的“曳其轮,义无咎”(控制住了车轮子,也就控制住了车的行动)原理相符。但我们不要以此类比,认为留住一个人拽住他的腿就行了,这可是太费力又不讨好的办法,留住心才是重要的。

古人按:这则按语,主要是从军事部署的角度讲的。古代作战,双方要摆开阵式。列阵都要按东、西、南、北方位部署。阵中有“天横”,首尾相对,是阵的大梁;“地轴”在阵中央,是阵的支枕。梁和柱的位置都是部署主力部队的地方。因此,观察敌阵,就能发现敌军的主力的位置。如果与友军联合作战,应设法多次变动友军的阵容,暗中更换它的主力,派自己的部队去代替它的梁柱,这样一定使它的阵地无法由它自己控制,这时,立即吞并友军的部队。这是吞并这一股敌人再去攻击另一股敌人的首要战略。

以上的这段按语,反映了封建社会里,军阀割据,所谓“友军”,不过只是暂时的“露水姻缘”而已,所以“兼并盟友”是家常便饭。

简评:

偷梁换柱之计在军事上常被用于对付敌人或可能成为敌人的对手。此计归于第五套“并战计”中,本意是乘友军作战不利,借机兼并他的主力为己方所用。此计中包含尔虞我诈、乘机控制别人的权术,所以也往往用于政治谋略和外交谋略,如政治斗争、外交斗争等;在论战中,人们也会经常碰到这种现象,如偷换概念进行诡辩等;就是在日常生活中,此计也被派上了用场,如一些常用的成语中的字被改成了同音不同形的字,以表达不同的意思,这种情况多出现在幽默、讽刺性、暗示性的生活语言或是一些广告词中。

此计应用范围比较广泛,所以,掌握此计原理,对于战胜敌人或防止在日常生活中受骗上当,均有好处。

要点解析:

1、频更其阵,抽其劲旅。

从军事谋略上去理解本计,重点可以放在对敌军“频更其阵,抽其劲旅”上。也就是多次佯攻,促使敌人变换阵容,然后伺机攻其弱点,等待友军有机可乘、一败涂地之时,将其全部控制。这种调动敌人的谋略,也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事例一:李晟偷梁换柱“回敬”李怀光。

唐建中四年(783年),唐德宗被造反的乱兵从长安逼到了奉天。留居长安的前太尉朱泚爬上了皇帝的宝座,自称是大秦皇帝,并发兵包围奉天,要把他的老主子干掉。唐朔方、邠宁节度使李怀光从魏县、神策河北行营节度使李晟从定州分别率兵赴奉天救驾,迫使朱泚解奉天之围,退守长安。唐德宗命李怀光、李晟等限期克复长安。李怀光因对宰相卢杞不满,以为自己受奸臣排挤,于是不想好好为唐德宗打工了,他屯兵咸阳故意逗留不前,并与朱泚暗中勾结。

聪明的李晟察觉出李怀光“心有异志”,但他又不想打草惊蛇,假装不知道,于是,两人互相联系,又互相防备,并展开了一场“偷梁换柱”的大比武。

先是李怀光向唐德宗奏请与李晟合军,想以此制约进而吞掉李晟军。李晟心有防备,奉诏合军后马上移军咸阳之西的陈涛斜,以躲开李怀光的控制,并命令部队作好前防朱泚、后备李怀光的双向准备。李怀光见一计不成,又生一计,又要求李晟自己签署命令,减低神策军的待遇,企图以此离间李晟与其部下的关系。李晟巧妙地回答:“您是主帅,一切由您做主。我只是一个方面军的将领,服从命令而已。如何裁减衣食,请您决断。”李怀光自己不愿出头得罪神策军将士,只好作罢。李晟为防备李怀光偷袭,后来又以“奉诏”为名,移军东渭桥,并加强戒备。李怀光见对李晟难以用偷梁换柱之计进行瓦解,就采取行动,偷袭了廊坊节度李建徽、神策将杨惠元部,并兼并了他们的部队。李晟不甘示弱,以“忠义”相号召,争取到了率奉天之众的戴休颜、治邠宁之师的韩游环、守潼关的骆元光、屯七盘的尚可孤的支持,并注意作瓦解李怀光部队的工作,李怀光部将孟涉、段威勇在其感召下率数千人向李晟投降,李晟以偷梁换柱之术“回敬”李怀光,大获成功。李怀光怕受到李晟攻击,又怕为朱泚不容,只好率众逃往河中。李晟于是可以集中力量和精力对付朱泚,一举攻克了长安。

画龙点睛:

李晟能成功,在于他不但能防住李怀光的“偷梁换柱”之计,还在于他能使用比对方更高明、更有效的“偷梁换柱”计,使对方没有还招之力。

事例二:吕后“偷梁换柱”,骗杀韩信。

楚汉相争,刘邦胜出,建立汉朝。这时,在战争中发挥过重要作用的各异姓王拥兵自重,这让刘老大感觉自己的位置很不稳当。刘邦日夜考虑如何消灭异姓王储。异姓诸王中,韩信是最大的刺头儿,刘邦借口韩信袒护一叛将为由,把他由楚王贬为淮阴侯,调到京城居住,实际上有点“软禁”的味道。韩信功高盖世,忠于刘邦。当年楚汉相争,战斗激烈之时,谋士蒯彻曾建议韩信与刘邦分手,使天下三分。韩信拒绝了蒯彻的建议,辅佐刘邦夺得天下。而今却落得这样的下场,心中那个怨恨和后悔呀。

公元前200年,刘邦派陈烯为代相,率军对付匈奴。韩信看翻身的机会来了,便私下里会见陈烯,以自己的遭遇为例,警告陈烯:你虽然拥有重兵,但并不安全,刘邦不会一直信任你,不如乘此机会,带兵反汉,我在京城里接应你。两个人秘密地商量好,决定伺机起事。

公元前197年,陈烯在代郡反汉,自立为代王。刘邦领兵亲自声讨陈烯。韩信与陈烯约定,起事后他在京城诈称奉刘邦密诏,袭击吕后及太子,两面夹击刘邦。可是,韩信的计谋被吕后得知。吕后与丞相陈平设下一计,对付韩信。

吕后派人在京城散布谣言:陈烯已死,皇上得胜,即将凯旋。韩信这个白痴也不给陈烯打个电话,听到这个消息,又看陈烯没有派人来联系,便乱了阵脚。一天,丞相陈平亲自到韩信家中,谎称陈烯已死,叛乱已定,皇上已班师回朝,文武百官都要入朝庆贺,请韩信立即进宫。韩信本来心虚,又没有兵权在手上,不能像往日那样任意妄为,只得与陈平同车进宫。结果被吕后逮捕,囚系在长乐宫之钟室。半夜时分,韩信被杀。后世称“未央官斩韩信”。可惜呀,盖世英名的韩信到死也不知道,陈烯已死的消息,完全是谎言。陈烯叛乱,是在韩信死了两年之后才平定的。

画龙点睛:

韩信就是在刘邦对其实行“频更其阵,抽其劲旅”之法才落了个被斩的悲惨下场。把他由楚王贬为淮阴侯,并调到京城居住,就是“频更其阵”的表现,“陈烯”就是韩信的劲旅,他已死的消息无疑会让韩信失去部分反叛的信心和力量,吕后正是抓住了这两点才擒住了韩信。

2、质变形不变。

梁和柱是建筑结构中最关键、最重要、最结实、作用最大、选料最精(通常要粗大结实直畅的木材)的部件。因为梁和柱在房屋建筑中起如此巨大的作用,梁和柱除了用来类比其他事物的关键与精华部件外,还经常用来比喻国家和社团里重要的、关键的、优秀的、起中坚作用的精英人物。

“偷梁换柱”,作为一个比喻,指使用手段,暗中更换事物的关键部分,从而改变事物的性质和内部,而从外在又难以查觉或是抓到把柄,因此能神不知、鬼不觉地达成自己的目标。

事例一:赵高改诏换太子。

秦始皇称帝后,可能一直都没过足瘾,又自以为身体还不错,所以一直没有去立太子,指定接班人,谁知宫庭内,围绕这个太子位置早已作起了斗争,斗争的双方一个是长子扶苏、蒙恬集团,一个是幼子胡亥、赵高集团。这两儿子可以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扶苏恭顺好仁,为人正派,在全国有很高的声誉。泰始皇本意欲立扶苏为太子,为了锻炼他,派他到著名将领蒙恬驻守的北线为监军。幼子胡亥,早被娇宠得不像样,在宦官赵高教唆下,只知提笼架鸟,吃喝玩乐。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第五次南巡,到达平原津,突然一病不起。此时,秦始皇也知道这次是快见阎王爷了。于是,连忙召丞相李斯,要李斯传达秘诏,立扶苏为太子。当时掌管玉玺和起草诏书的是宦官头儿赵高。赵高早有野心,看准了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故意扣压秘诏,等待时机。

几天后,秦始皇在沙丘平召驾崩。李斯怕太子回来之前,政局动荡,所以秘不发丧。赵高特此去找李斯,告诉他,皇上赐给扶苏的信,还扣在我这里。现在,立谁为太子,我和你就可以决定。狡猾的赵高又对李斯讲明利害,说,如果扶苏做了皇帝,一定会重用蒙恬,到那个时候,宰相的位置你能坐得稳吗?一席话,说得李斯果然心动,二人合谋,制造假诏书,赐死扶苏,杀了蒙恬。

赵高未用一兵一卒,只用偷梁换柱的手段,就把昏庸无能的胡亥扶为秦二世,为自己今后的专权打下基础,也为秦朝的灭亡埋下了祸根。

画龙点睛:

赵高之所以选“偷梁换柱”之计改太子,是因为其“质变形不变”的特点能使其阴谋做到人不知鬼不觉,让人抓不着把柄,也就少了危险系数,太子的江山才坐得稳,他的野心也才能得逞。

事例二:哈默偷梁换柱挖人才。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科技人才、管理人才的作用越来越大。一些企业经营者把人才作为偷梁换柱的目标。美国的西方石油公司董事长亚蒙·哈默广罗人才,前约翰逊总统的高级助理,前卡特总统的国家安全会议发言人,英国前首相撒切儿夫人的公关顾问,都被他聘请为负责公关的高级人才,在他们的帮助下哈默的事业久盛不衰。

美国企业家哈默在本世纪20年代初前往苏联,发现那里铅笔奇缺,价格昂贵,于是决定创办铅笔厂。但当时世界铅笔生产由德国法伯公司垄断,他们严格保守制造铅笔的秘密,不准电车、汽车等交通工具在工厂附近行驶,不准外部的任何人进入工厂,只有家庭集团里最受信赖的成员和法伯厂的高层管理人员,才知道制造铅笔的全部工艺流程。哈默通过深入调查,终于找到一个掌握铅笔生产工艺的工程师。哈默毫不犹豫地许以原薪5倍的重金,并允诺年终分红等优厚条件。结果该工程师不但泄露了制造铅笔的全部秘密,还偷偷弄走了大量生产铅笔的原料和机器设备。半年后,哈默铅笔厂投产。五年后,年产量超过一亿支,成为世界最大的铅笔厂之一。

画龙点睛:

偷梁换柱在军事上是设法抽换敌方的主力,变敌之梁柱为我之梁柱,然后趁机将其制服的一种计谋。而在贸易竞争中,则表现为挖取对方的骨干人才,为我所用,从而将对方搞垮!哈默挖人才就达到了此目的。

在我国的商品经济活动中,人才同样是无价之宝,我们重视人才的流动;努力打破人才部门所有制,偷人才的行为只要不构成犯法,就不应该制止。目前,有许多经营单位采用高薪,优厚的生活条件,聘请专家,科技人员,这是政策所允许的、而这些人才因此而跳槽也就无可非议、如果你不想让你的梁柱被人偷,你就应该有一套自己的保护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