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点:
1、因势借力,乘乱而起。
2、引起混乱,借势而起。
原文:
乘其阴乱,利其弱而无主。随,以向晦入宴息。
古人按:动荡之际,数力冲撞,弱者依违无主,敌蔽而不察,我随而取之。《六韬》曰:“三军数惊,士卒不齐,相恐以敌强,相语以不利;耳目相属,妖言不止,众口相惑,不畏法令,不重其将:此弱征也。”是鱼,混战之际,择此而取之。如刘备之得荆州、取西川,皆此计也。
注释:
1、乘其阴乱:阴,内部。意为乘敌人内部发生混乱。
2、航,以向晦入宴息:语出《易经随》卦。随,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震下兑上)。本卦上卦为兑为泽;下卦为震为雷。言雷入泽中,大地寒凝,万物蛰伏,故如象名“随”。随,顺从之意。《随卦》的《象》辞说:“泽中有雷,随。君子以向晦入宴息。”意为人要随应天时去作息,向晚就当入室休息。
古文今解:
混水摸鱼,原意是,在混浊的水中,鱼晕头转向,乘机摸鱼,可以得到意外的好处。
此计用于军事,是指当敌人混乱无主时,乘机夺取胜利的谋略。在混浊的水中,鱼儿辨不清方向,在复杂的战争中,弱小的一方经常会动摇不定,这里就有可乘之机。更多的时候,这个可乘之机不能只靠等待,而应主动去制造这种可乘之机。一方主动去把水搅浑,一切情况开始复杂起来,然后可借机行事。
此计原文中说:敌人内部发生混乱,因内讧而削弱实力,缺乏强有力的主导者,我应善用此一有利条件,乘机渔利。《易经·随卦》的卦象是“震下兑上”,兑为泽,震为雷,雷入泽中,正是大地寒凝,万物蛰伏之际,所以卦象名为“随”,是顺其自然之意。也就是要顺应天时,日入而息,随机而起。
古人按:在局势动荡之际,会有数股力量乘乱而起,相互激荡、竞逐,一些相对弱势者无所依归,无所适从,我必须顺应天时,在敌人尚未洞察这些状况时,便主动出击,将这些弱势者争取过来。
兵书《六韬》上说:“三军多次受到冲击而发生军心不稳,士兵们相互以强敌逼境来吓唬自己,以颓丧、不利的话来相互泄气,耳语频传,谣言不断;众口铄金,人人惶惑,成了无政府状态,不畏法令,不听从将命,这些都是力量衰弱的征兆。”对于这种处境下的“鱼”,我应利用混乱的局势,予以夺取。像刘备乘势得荆州、取四川,都是用了“混水摸鱼”之计。
简评:
此计与第五计“趁火打劫”有相似之处:都强调乘敌不利时(一为“敌之害大”,一为“乘其阴乱”)取利。其不同点在于取利的手段有所区别。“趁火打劫”更强调取利的强势性、进攻性(“刚决柔”);而“混水摸鱼”则更强调取利的隐蔽性和随机性。具体的区别会在要点二中给予说明。
“混水摸鱼”不但被应用于战场上,在现代国际斗争中,“混水摸水“者也大有人在,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南斯拉夫走上民族分裂,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就趁水混,对“不听话”的塞族及同情塞族的俄罗斯人“修理”了一番,显示、提高了其主宰世界的霸主地位,可谓是混水“得”鱼者。
“混水摸水”应着眼于长远,取利,而不应该搞小动作、取小利,这一点在经济领域尤为重要。而在商战中也经常有假冒的伪劣商品蒙骗消费者,虽然他们的手段有可能一时的会得逞,可消费者的眼睛是雪亮的,蒙混终究是不能过关的,最终他们是会被人们所发觉和唾弃的!运用此计的关键,是指挥员一定要正确分析形势,发挥主观能动性,千方百计把水搅浑,主动权就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了。
要点解析:
1、因势借力,乘乱而起。
这种情况是敌人内部矛盾尖锐、出现混乱时,我乘此“天赐良机”,“混水摸鱼”。应用在军事上,只需要指挥员具备敏锐的观察力,能在最混乱的时候乘机行事即可。
事例一:诸葛亮乘乱取南郡。
赤壁大战,曹操大败。为了防止孙权北进,曹操派大将曹仁驻守南郡(今湖北公安县)。这时,孙权、刘备都在打南郡的主意。周瑜因赤壁大战,气势如虹,下令进兵,攻取南郡。刘备也把部队调来,眼睛死死地盯住南郡。周瑜说:“为了攻打南郡,俺们家花了那么大的代价,南郡唾手可得。刘备休想做夺取南郡的美梦!”刘备为了稳住周瑜,首先派人到周瑜营中祝贺。周瑜心想,我一定要见见刘备,看他有何打算。第二天,周瑜亲自到刘备营中回谢,在酒席之中,周瑜单刀直入问刘备驻扎油江口,是不是要取南郡?
刘备说:听说都督要攻打南郡,我特率兄弟们前来助阵。如果都督不取,那我就去占领。
周瑜大笑,说南郡指日可下,如何不取?
刘备说:都督不可轻敌,曹仁勇不可挡,能不能攻下南郡,话还不敢说。
周瑜一贯骄傲自负,听刘备这么一说,很不高兴,他脱口而出:“我若拿不下南郡,就听任你去取。”
刘备盼的就是这句话,马上说:“都督说得好,子敬(即鲁肃)、孔明都在场作证。我先让你去取南郡,如果取不下,我就去取。你可千万不能反悔啊!”
周瑜一笑,哪里会把刘备放在心上。周瑜走后,诸葛亮建议按兵不动,让周瑜先去与曹兵厮杀。
周瑜发兵,首先攻下彝陵(今湖北宜昌)。然后乘胜攻打南郡,却中了曹仁诱敌之计,自己中箭而返。曹仁见周瑜中了毒箭受伤,非常高兴,每日派人到周瑜营前叫战。周瑜只是坚守营门,不肯出战。一天,曹仁亲自带领大军,前来挑战。周瑜带领数百骑兵冲出营门大战曹军。开战不多时,忽听周瑜大叫一声,口吐鲜血,坠于马下,被众将救回营中,原来这是周瑜定下的欺骗敌人的计谋,一时传出周瑜箭疮大发而死的消息。周瑜营中奏起哀乐,士兵们都戴了孝,曹仁闻讯,大喜过望,决定趁周瑜刚死,东吴没有准备的时机前去劫营,割下周瑜的首级,到曹操那里去领赏。
当天晚上,曹仁亲率大军去劫营,城中只留下陈矫带少数士兵护城。曹仁大军趁着黑夜冲进周瑜大营,只见营中寂静无声,空无一人。曹仁情知中计,急忙退兵,但是已经来不及了。只听一声炮响,周瑜率兵从四面八方杀出。曹仁好不容易从包围中冲出,退返南郡,又遇东吴伏兵阻截,只得往北逃去。
周瑜大胜曹仁,立即率兵直奔南郡。等周瑜率部赶到南郡,只见南郡城头布满旌旗。原来赵云已奉诸慕亮之命,乘周瑜、曹仁激战正酣之时,轻易地攻取了南郡。诸葛亮利用搜得的兵符,又连夜派人冒充曹仁救援,轻易地诈取了荆州、襄阳。周瑜这一回自知上了诸葛亮的大当,气得昏了过去。
画龙点睛:
刘备取南郡,共用了二步:第一步是激周瑜先攻南郡;第二步,静观其变,在双方厮杀得最激烈时趁机占南郡。他激周瑜就是“因势”,他静观周瑜与曹仁厮杀,自己趁乱轻取,就是“借力”。
事例二:李渊趁乱而起夺天下。
唐朝末年,出身于关陇贵族集团的太原留守李渊早就与隋朝廷离心离德,想要自己单独撑起一片天空。当时民间有“李氏当天子”的传言,说来话去时间久了,李渊也觉得他自己大有帝王之相了。隋炀帝对他也一直怀有猜忌之心。
李渊为了保护自己,就每日纵酒行乐,大肆收受贿赂,以表示自己胸无大志;另一方面,他静观天下大势,积极做举兵起事的准备。到大业十二年(616年)年底,全国各地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已成不可阻遏之势。李密领导的瓦岗军成为河南地区最强大的反隋武装力量;河北起义军在窦建德的领导下发展到10多万人;杜伏威、辅公祏领导的江淮起义军迅猛发展;林士弘则在江西不断扩大地盘。一些军阀也乘机起事。萧铣占据江陵,有兵40余万;王世充盘踞洛阳,成为中原地区最大的政治势力;薜举、薜仁杲父子割据金城;李轨拥兵于凉州;刘武周、梁师都等雄据北方等等。而隋炀帝则坐困江都,不能西返。当时真可以说是天下大乱,“弱而无主”,隋朝灭亡已成定局。李渊集团正是在这样混乱的形势下,决定在晋阳起兵,乘关中空虚之机,南下攻占长安,开始了他夺取天下的战争。
画龙点睛:
李渊此举,就体现了因势借力、乘乱而起的特点,是典型的在战略上的“混水摸鱼”。
2、引起混乱,借势而起。
此法是此计的中心,也是此计与“趁火打劫”计的主要区别所在。趁火打劫讲的是在敌人内部已经发生混乱的情况下怎样去捕捉战机,乘机取胜。而“混水摸鱼”主要讲的是在敌人内部并未发生混乱的情况下,首先是怎么去挑起敌人内乱,创造有利战机;然后再去捕捉战机,乘机取胜。混水摸鱼计要比趁火打劫计具有更深的谋略性。
用“引起混乱,借势而起”之法实施“混水摸鱼”这一计,要分为两步走:第一步,要设法把水搅浑;第二步要设法趁机取利。在实施的过程中,要求指挥员发挥更大的主动性。
事例一:李过折趁乱间敌心。
唐朝开元年间,契丹叛乱,多次侵犯唐朝。朝廷派张守珪为幽州节度使,平定契丹之乱。
契丹大将可突干几次攻幽州,没能攻下。可突干想探听唐军虚实,派使者到幽州,假意表示愿意重新归顺朝廷,永不进犯。张守珪知道契丹势力正旺,主动求和,必定有诈。他将计就计,客气地接待了来使。第二天,他派王悔代表朝廷到可突干营中宣抚,并命王悔一定要探明契丹内部的底细。王悔在契丹营中受到热情接待,他在招待酒宴上仔细观察契丹众将的一举一动。他发现,契丹众将在对朝廷的态度上并不一致。他又从一个小兵口中探听到分掌兵权的李过折一向与可突干有矛盾,两人貌合神离,互不服气。王悔特意去拜访李过折,装作不了解他和可突干之间的矛盾,当着李过折的面,假意大肆夸奖可突干的才干。李过折听罢,怒火中烧,说可突干主张反唐,使契丹陷于战乱,人民十分怨恨。并告诉王悔,契丹这次求和完全是假意,可突干已向突厥借兵,不日就要攻打幽州。王悔乘机劝说李过折,唐军势力浩大,可突汗肯定失败。他如脱离可突汗,建功立业,朝廷保证一定会重用他。李过折果然心动,表示愿意归顺朝廷。
王悔任务完成,立即辞别契丹王返回幽州。第二天晚上,李过折率领本部人马,突袭可突干的中军大帐。可突干毫无防备,被李过折斩于营中,这一下,契丹营大乱。忠于可突干的大将涅礼召集人马,与李过折展开激战,杀了李过折。张守珪探得消息,立即亲率人马赶来接应李过折的部从。唐军火速冲入契丹军营,契丹军内正在火拼,混乱不堪。张守珪乘势发动猛攻,生擒涅礼,大破契丹军。从此,契丹叛乱被平息。
画龙点睛:
王悔之所以能成功地混水摸鱼,在于他过人的观察力和谈话方式,使他很快发现了敌人潜在的内部矛盾,并使其暴发出来,结果敌人内部出现了混乱,唐军借势而起。
事例二:朴正勋搅浑水乱中取利。
某贸易公司是一家刚成立不久的小公司,主要经营山东生产的罐装蔬菜。有一天,公司的李经理在某大型贸易网站认识了一个叫朴正勋的韩国客户,他对他们的产品很感兴趣,并决定亲自到他们公司来洽谈,如果对产品和价格都满意可能会大量采购。
几天后,朴正勋来了。李经理自走马上任以来,可是第一次遇到这样一位大买主,自然不肯轻易放过。鞍前马后地热情招待不说,还要对朴正勋表达出殷切合作的诚意。朴正勋在与李经理交谈多次后,又看了样品后表示满意,问王某以什么价格成交。李经理报了一个当时的市场价每箱150美元。没想到朴正勋听后立马翻脸了:“李经理,想不到你还是没有诚意,居然要这么高的价,我看这笔买卖就不要谈了。”说罢拍屁股走人了。
李经理还是不想放弃,虽然见不到朴正勋的面,但还是打电话给朴正勋说价格的事好商量,朴正勋那边却仍然保持沉默,弄得李经理一头雾水。一天,李经理接到当地另一家贸易公司的电话:“请问韩国的朴正勋先生是否与你公司商谈过进口罐装蔬菜的事宜?”“是的,”李经理回答。“你们出什么价?”“每箱150美元。”
挂断电话,李经理坐不住了,心想,我一定要搞定朴正勋,否则他要另找合作伙伴了。李经理夜里驱车赶到朴正勋下榻的宾馆,表示愿意每吨降价5美元成交。朴正勋却还是不置可否地摇头。李经理没辙了,因为再降价就基本没利润了。过了几天,李经理又接到了来自国内两家同类企业的电话,内容还是询问与朴正勋谈判的价格。
李经理心想:这个朴正勋还真是狡兔三窟。这笔生意做下去吧,真要不赚钱了;罢手吧,又太不甘心了,白白浪费了这么多时间和精力。不行,我一定要把这笔买卖做成!
他又去找朴正勋,把价格压到了每箱142美元,这已经是价格最低点了。即以此价格成交,几乎已没有什么利润可言了。但朴正勋狡猾地一笑道:“李经理,实不相瞒,我也与外地几家公司洽谈过,他们的最低报价是每箱140美元。”
李经理心中一打算盘:妈呀,这人太鬼精了,140美元一吨,正是进货价。不过如果他要的量大,进货时还可以压压价,多少能赚点。李经理一咬牙答应了:“好吧,以140成交”
朴正勋的脸上总算阴转晴,笑着说:“这样吧,我马上与公司联系,待请示后,后天一早签协议。”
李经理这才如卸了石头般松了口气,但到了签合同的那天,朴正勋连个人影也没有。李经理跑到宾馆去找,服务人员说朴正勋昨天就已退房了。
李经理一下子懵了,想不到他又上套了。
这场闹剧结束几个月之后,李经理在一次洽谈会上,见到了另一家贸易公司的经理。谈到此事,才明白真相。原来朴正勋在与李经理周旋的同时,他的助手正在另一家食品公司那里讨价还价。因为他知道那家公司有现货,为了用最低价格购进,他精心设计了与数家公司联系讨价还价,借助各公司之间没有什么联系来相互压价,最后坐收渔翁之利。
画龙点睛:
朴正勋通过市场竞争规律让出价方竞相压价,不但达到了搅浑水的作用,还达到了以最低价进货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