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感谢自己的不完美
4328200000018

第18章 恐惧告诉你什么对你更重要(3)

情绪化和过分自控是一个维度的内容,自卑和追求优秀也是一个维度的内容。自控是为了压制情绪化,追求优秀是为了逃避自卑。然而,这是一回事。

分裂,是客体关系理论的重要概念。这个概念说,分裂是我们心理问题的根源。

罗杰斯说,最好的爱是无条件的爱,即不管你的外在条件如何,我一如既往地爱你,我仅仅因为你是我的孩子,仅仅因为你是我的爱人,于是我这么爱你,我的爱是没有条件的。

一旦爱是有条件的,就制造了分裂。

例如,父母说你听话我们就爱你。那么,这种有条件的爱就制造了分裂。这个孩子会认为,听话的时候,他是好的,不听话的时候,他是坏的。于是,他会渴望做一个听话的好孩子,并把自己的独立意志压抑下去。

然而,如果父母对他的压制太厉害,这个孩子很容易会走向叛逆。他拒绝做一个听话的好孩子,而去做一个非得和父母对着干的坏孩子。但遵从父母的意志,和非得和父母的意志对着干,这仍然都是同一个维度的内容。

分裂总会制造这种结果:你要么居于分裂的这一端,要么居于分裂的那一端。

这种例子在恋爱上最容易看到。最有趣的例子如克林顿,他有过几十个情人,一类是像他妈妈一样的女强人,如希拉里;一类是傻得不行的傻女孩,如莱温斯基。他人生的几十次风流韵事,看起来就是一个不断轮回的肥皂剧。

显然,他对妈妈的爱有执着的地方,也有不满的地方。于是,他要弥补,去找莱温斯基这样的傻女孩。然而,这是一回事。

和希拉里这样的女人在一起,他是个傻男孩;和莱温斯基这样的女人在一起,他是男强人。

这显然是同一种关系。本来,他要寻找不同的感觉,但最后他会发现,这两种看似不同的关系给他的感觉是一样的。

越分裂,问题就越严重。所以,追求优秀并不是克服自卑的良药,特别自控也不是情绪化的良药。

我们还应看到,优秀和自卑其实是一种平衡,所以,越在乎优秀,就势必要有一个越自卑的东西来平衡。

要么,这种平衡在一个人身上体现,于是我们常看到,那些特别要强的人自卑得不得了。

要么,这种平衡在一个关系中体现,于是一个优秀的女子会找一个自卑的男人,或一个优秀的男人找了一个条件远逊于自己的女人。这就是所谓的“鲜花插在牛粪上”。

怎么从这一命运的轮回中得到解脱?

接受与宽容。

接受,即接受自己的命运,承认自己自卑,或承认自己的确有一对很自卑的父母,自己对他们有点瞧不起,甚至非常有意见。当承认了这一事实后,你就会对自己的自卑或对父母的自卑就不那么在乎了。

这时,你内心的“内在的小孩”与“内在的父母”的冲突就减少了,或者说,分裂就减轻了,而开始出现了融合。

你对这一命运和这一事实的认识程度越高,接受程度越深,你就会变得越宽容,于是你对自卑不再那么敏感,对优秀也不再那么执着,这时你就不再被爱人的优秀迷惑,而能很快看到真实的他。

这一点并不容易做到,但起码你要有一个意识:在乎自卑和在乎优秀是一回事。

温柔地对待你的疾病

前不久在北京和一位医生朋友聊天,他讲了很多不良医生的做法。

譬如,小儿发烧,有医生会打一针激素,迅速就可以将体温降到正常,于是被家长奉为“神医”,纷纷送他锦旗。

我们已经知道,抗生素都要慎用,更何况是激素了,这种疗法无异于饮鸩止渴。

这位不良医生之所以这么做,是迎合了家长们的需要。看到幼小的孩子发着可怕的高烧,他们焦虑,当不能克服自己焦虑的时候,就希望立即见效,于是“神医”就此诞生了。

他讲这个故事的时候,我心里不断浮现着一句话:温柔地对待你的疾病。

或者说,温柔地对待你的症状。

太多时候,我们都渴望立即消灭自己的症状,仿佛那样一来,自己就是一个没事人了。

然而,症状多是表面现象,它像一种呼声,源自内在深处的呼声。所以症状常常是一个契机,通过症状可以捕捉到内在的痛楚,从而有机会真正地疗愈你自己。

毕竟,我不是传统医生,所以我上面几段话,主要是对心理疾病说的。

对待心理疾病,耐心很有必要。最近几年,我上了许多课程,试图寻找让自己成为神医的途径,可以神速地帮来访者解决问题。但最后,我还是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申荷永老师那句话的信徒——“心灵的事,要慢慢来。”

譬如最常见的睡眠问题,我有许多来访者,最初来找我,都是因为严重的失眠。

对待失眠,最初开安眠药之类的药物会非常有效。但久而久之,药物依赖会变得严重,甚至,安眠药都会失效。我一位朋友,曾一晚吃了六七粒安眠药都睡不着,那一刻,她真想将所有的安眠药都吞下去,就此结束自己的生命。

用安眠药治疗失眠,多少像用激素治疗发烧。

当然,我必须澄清的是,开安眠药治失眠的医生绝对没有不良的意图,与用激素治小儿发烧,不可同日而语。

失眠,看似一个简单的问题,但它背后常藏着很深的心理问题。

为什么会失眠?这首先要解决一个问题:我们怎样才能睡着?

要睡着,你得放松。

然而,一放松,防御机制就会松懈,潜意识藏着的一些东西就会涌出。如果这些即将涌出的东西令你惧怕,你会再次绷紧。身体的绷紧,意味着心理防御机制的再次启用。

一绷紧,就无法睡着了。

和一个吃过多种安眠药物、又做药物代表的朋友谈起我对睡眠与失眠的理解时,她若有所思地问我,那是不是,假若药物能阻断感觉的流动,就可以帮助睡眠了?

我说,我不懂精神类药物的机制,但我想,这应该可以。

她说,难怪,我吃了治失眠的药物后,梦会变得支离破碎。

“梦变得支离破碎”,这或许可以理解为,药物,令她潜意识之流被切割成一段段了。

自然,这是推论,并未进行过验证。

得到验证的是,治疗失眠这个貌似简单的问题,对我而言,真不容易。

一位男性来访者,2008年就开始找我做心理咨询,最初的问题是,他白天总是很辛苦,而晚上很难睡好,他认为白天之所以那么辛苦,就是因为晚上睡眠质量太差。他曾经体验过,偶尔睡好一次,白天精力会好很多。所以,他希望能通过心理咨询改善他的睡眠问题。

他的咨询一直进行到现在,不过是断断续续的,时间也总是隔比较久,一般是一两个月一次。

直到现在,他的睡眠才得以明显改善。

为什么一个睡眠问题这么难解决?谈到现在才清晰地看到,睡眠问题的背后是几种深重而特别的心理。这些特别而又常见的心理,他意识上不能处理,于是压到了潜意识中,但它们又不断向外涌动,所以他要很辛苦地压制它们。其实,他白天的辛苦和晚上的睡眠问题,都是因为内心的这种冲突。内在的强烈冲突,太耗一个人的能量了。

类似这样的故事已有多个,貌似小小的失眠问题,要经过漫长的心理咨询才得以真正改善,而表面的这个似乎波澜不惊的改善,其实是内在翻江倒海的剧变的一个向外的投影。

所以,我想说,对于自己的疾病,无论是身体的还是心理的,有时我们都需要一些耐心。

至少,心灵的事,要慢慢来。

身体是心灵的镜子

在湖南娄底,一位62岁的老人,冬天要穿38件上衣和11条裤子御寒,但还是冷得要生两个炉子烤火。这是湖南媒体报道的一个新闻。

怎么会这样?这位叫王少光的退休教师自己说,他变得特别怕冷是从1992年开始的,当时妻子遭遇车祸去世,此后他的体质开始变差,常感冒,衣服因此越穿越多。近两年,夏天他都要穿10件衣服和多条裤子,而冬天更是要穿几十件衣服,但还是冷。

很可能,这是心冷。最爱的妻子突然过世,丢下自己形单影只度日,这样子心太冷了,任谁都不能替代那个人,令自己的心变暖,心灵的这种状况映照在身体上,便出现了无论穿多少件衣服都不能变暖的怪现象。

对于这样的冷,我也略有体会。

一天,穿得厚厚的出门,发现与天气并不匹配,好像自己到哪里都是穿得最多的一个,但却仍然觉得冷,忍不住还有点发抖。

你病了?朋友问。应该没有!我回答。

我猜我没有病,我想身体的这种冷,源自心冷,源自那一天笼罩在心头的孤独的冷。

┣ 意识上不能沟通,就用身体沟通

身体是心灵的镜子。这个道理,我在太多故事中看到。

一个深圳的男孩,去年高考发挥失常,不能如愿考上北大、清华,最后,被父母送到了东北读书。他想读广州的中山大学、暨南大学或华南理工大学,但父母不同意,他们的理由是,你从来没离开过家,从来没吃过苦,你去东北的冰天雪地里锻炼一下吧。

结果,他在东北那所大学严重不适应。短短的一学期,他瘦了几十斤,经常肚子疼,会疼得流下汗来,还莫名其妙地发生了一次骨折,摔断了腿。妈妈心疼他,去东北带他到当地最好的医院检查,却检查不出肚子疼的缘由来,医生还说,照他当时摔跤的程度,骨折按说也是不该发生的。

在我看来,瘦几十斤、肚子疼和骨折,都是他心灵深处的反映。

因为在东北,不只是天冷,也是心冷。

首先,他的所有好友差不多都在南方读书,仅有的几个在北方的,也全集中在北京,这让他在东北的那所大学感到异常孤独。

其次,他不能接受自己的“失败”。他认为,自己应该去北大、清华的,东北的那所大学尽管也不错,但比北大、清华差了两个档次,他认为配不上自己,所以他根本不愿意去适应这所学校的生活。

再次,他觉得自己被抛弃了。高考报志愿时,他的父母没有征求他的意见,强行给他填报了这所大学,而且明确地对他说,以前我们对你太溺爱,你该去过一下独立的、有挑战的生活。这让他觉得自己既被父母否定了,也被抛弃了。

这3个原因加在一起,令他在那所大学度日如年。他不能接受那所大学的一切,从老师到同学,从宿舍卫生到食堂水平……

于是,他一到那所学校,便对父母说,我在这里待不下去,我想转学,想回到南方去,不行复读也可以。

但是,他的父母丝毫没有理会他的这一呼声,反而嘲讽他说,这么一点儿苦都受不了,你就这么没出息?!

从此以后,他不再对父母讲他想回去的想法,甚至,他可能都不再对自己这样讲。他想强行在这所学校待下去,以做一个父母眼中有出息的孩子。然而,这只是他意识上的努力,但他的潜意识仍然执着于回去的念头,仍然拒绝融入这所学校。

于是,在潜意识的指挥下,他讨厌那所学校的饮食,吃得很少,从而很快瘦了下去。也是在潜意识的指挥下,他莫名其妙地弄断了腿。同样在潜意识的指挥下,他经常肚子疼。

他不再和父母说回去的念头,但他会和父母说这些明显的事实:他瘦了,他骨折了,他肚子疼……

通过这些事实,他在表达一个信息:我都这么惨了,你们还不让我回去,你们还爱不爱我,你们还是称职的父母吗?

本来,他想和父母沟通,用语言来表达这个信息,但父母不允许,无奈之下,他只好改用身体来传递这个信息。

┣ 癌细胞或是被压抑的情绪

这种现象并不罕见,当我们心中生起某种情绪或某种念头时,我们常不愿意接受它们,并试图压制它们,这种压制常常成功,我们果真意识不到它们的存在了。

然而,它们并未消失,只是被压制到潜意识中去了。并且,它们还一定会寻求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而通过身体来表达是最常见的方式。

一个男孩,工作很不顺利,常被人批评,他没学会应对这种批评,也不愿意去直面自己的失败,于是他想逃避,他把工作不顺利的细节和别人批评他的刺耳语言全忘了。

但是,以前从不梦游的他开始了梦游,先是突然从床上坐起,说一些发泄性的话,接着会在宿舍里晃悠,盯着宿舍里的工友看,把他们吓得半死。

意识上,他努力忘记这些不愉快的事,努力压制自己的愤怒,但梦游状态表明这些事他并未忘记,他的愤怒也并未消失。

一位成功人士,具有非凡的控制能力,他会把自己的每一分钟都安排得合情合理、满满当当,每天像钟表一样控制着自己的节奏,但晚上,他也会梦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