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处世的艺术(智慧生存丛书)
4319100000038

第38章 如何提升你的社交深度(12)

郑板桥以个性"落拓不羁"闻于史,心地却十分善良。他曾给其堂弟写过一封信,信中说:"愚兄平生谩骂无札,然人有一才一技之长,一行一言为美,未尝不被喷啧称道。家中数千金,随手散尽,爱人故也。"以仁者爱人之心处世,必不肯事事与人过于认真,因而"难得糊涂"确实是郑板桥襟怀坦荡无私的:真实写照,并非一般人所理解的那种毫无原则稀里湖涂之人。糊涂难,难在于人私心太重,自我一热,陡觉世界太小,跟前只有名利,不免去斤斤计较。《列子》中有齐人攫金的故事,齐人被抓住时官吏问他:"市场上这么多人,你怎敢抢金子?"齐人坦言陈辞:"拿金子时,看不见人,只看见金子。"可见,人性确有这种弱点,一旦迷恋私利,心中便别无他物在,惟利是图,掉进钱眼里去了!

聪明与糊涂是人际关系范畴内必不可少的技巧和艺术,其本身并无优劣之分。只不过太聪明的人,学点"糊涂学"中的妙处,于己大有益处。古人云:"心底无私天地宽。"天地一宽,对一些琐碎小事,就不会太认真,苦恼也不来了,怨恨更谈不上。得糊涂时且糊涂,是"屈伸学"的真谛,聪明人不妨试一试。

在吕坤的《呻吟语》中有这样一句话:"迷人之迷,其觉也易;明人之迷,其觉也难。"意思是说:糊涂人不明事理,但经过开导使他明白过来,还比较容易;明白人若是犯起糊涂来,要使他醒悟过来,那就很难了。糊涂人之所以容易开导,是因为他较谦虚,对人不存成见,容易接受别人的帮助,从而明白一些道理。聪明的人却不同,这种人大多自恃聪明,固执己见,当然不容易接受别人的意见,一旦思想上误入偏歧,那就只能是迷上加迷了。也有俗语云,"明白人好惹,糊涂人难缠"。此处的糊涂与吕坤所说的糊涂大相径庭,是一种真糊涂,即愚笨。每个人都是有缺陷的,为了自身的长进,还是"糊涂"一点较好。

勤俭是伸之德

生命的延续是艰难的,为了活下去,人必须辛勤地工作。为了发展和成长,必须努力克服挑战,设法解决许多难题。所以勤奋肯吃苦的人,不但精神生活充沛,福报也多。勤奋的人健康有活力,前程乐观。反之,好逸恶劳的人,会逐渐消沉、堕落。勤奋代表一个人肯为自己的生活负责,是一位肯担当、不敷衍塞责的务实者,他们肯在失败中寻找教训和经验,肯在顺遂中打下更广的根基,更重要的是他们有一种锲而不舍的乐观和冲劲。当别人笑他们不懂得享受时,他们却暗暗地告诉自己:劳动本身就是一种享受。这些人的干劲是多方面的,他们不但工作得好,家居和教育子女都很成功。

勤俭的生活方式,使一个人内心感到充实。我们常说知足常乐,有恬淡修养的人,他在物质上永远会满足、喜悦;而物欲愈多,想要享受租占有的也越多,他的内心会感到越空虚。一个内心有空虚感的人,就是一个贫穷的人。所以富有或贫穷,并不是看他拥有多少财富,而在于是否有节俭的习惯。一个节俭的人,他是富有丰足的;一个浪费的人,他永远不富有,而且会慢慢走向贫穷,内心常有贫穷匮乏的感觉。

勤俭的人,生活单纯,懂得集中心力,他们不奢侈浪费,深知无欲则刚的道理。勤俭使一个人能集合心力和财力,去创造更多有益于社会大众的事业。无论是企业家或慈善家,他们都深谙此道。作为一个普通的人,勤俭更是知足常乐之道。所以勤俭是我们中国人一向重视的生活智慧。

"历览前贤家与国,成自勤俭败由奢。"无论是繁荣富强的国家,还是家存万贯的富户,如果平日不注意节俭,一味地挥霍浪费,长此下去,只能是毁了自己,祸及家庭。晋朝时期的石崇,做荆州刺史,使人航海而获得了大量的财富。从此他就无节制地挥霍奢侈。与朝中的张凯做奢华比赛,张凯做40里锦幛,他就做50里紫锦幛。并用珠宝买了一个爱妾,名叫绿珠,美艳异常。石崇另外设置了一个住处称金谷园。每日和她们歌舞吃喝,欣赏享乐。当时的孙秀是赵王伦的宠人,听说绿珠绝美,就派人去讨取。石崇把他的歌妓都叫出来,说:"任你挑选吧。"来的人说:"我是奉命要绿珠的。"石崇说:"绿珠是我的爱妾,不能给。"后来孙秀向赵王伦诬告石崇说:"石崇和淮南王允要叛乱。"赵王伦大怒,于是把石崇抓起来并腰斩了,还杀了他的三代亲属。美人绿珠跳楼而死。

有人会说,都21世纪了,还提勤俭,是否显得不合时宜,不入潮流?未必如此。勤俭是我们亟待恢复的生活智慧。近几年来,大家是辛苦的,我们胼手胝足地努力创造,才有今日的成就。我们用了数十年的时间,在田里、在工厂、在海边、在山中努力工作,造就了今天的经济奇迹。过去的生活水准是比较低的,现在提高了;过去的建设是简陋的,现在不论在软件、硬件建设都相当的进步。

今天,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应该让自己更勤奋。不只要恢复劳动上的努力,更要在科技上去发挥;不只是回到田里去工作,更要在多元化的社会中,在各自工作岗位上努力;不只是像过去那样,单打独斗地"打拼",更要群策群力地合作;不只是在科技硬件上建设,更要在软件、文化上下功夫;我们不只是寻回过去的朴实之风,更要有博雅的风气。总之,不只是要恢复勤俭的习惯,更要有勤俭的新价值观念。

勤俭是一种人生哲学,也是一种智慧和能力。勤俭是由勤奋与俭朴二者组成,如何培养俭朴的智慧呢?

要培养单纯的生活态度。一个人年纪越大,越会懂得单纯的思想和言行,懂得用简单的方法去处理复杂的事情,于是会显得很自然、很开朗。"万事都以单纯为美德";"天下所有的事情,都以简易为最好的境界"。历史上许多成功的人,都雍容肃穆,沉静温良,朴质无华,简易单纯。例如。思想的简易单纯,欲望的简易单纯,心性的简易单纯,理论的简易单纯。生活的简易单纯等等,这些都是成功的主要方面。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太多的奢靡与享受,以致沉沦为物欲的奴隶,容易受外物引诱,因而常会判断错误,甚至一失足成千古恨。勤俭的人,才能内心平静、恬淡。单纯的生活习惯,使我们能集中精力思考,智慧、精力不会分散,做事情才容易成功。

柔是屈,刚是伸

为人处世应有个准则,应遵循一定的规矩,如果脱离了这些准则、规矩,就无法办事,无法为人。然而,一个人如果处处抱守着这些准则和规矩,毫无变通,不懂得根据具体的情况灵活掌握,不知道随弯就弯,就会流于野蛮和粗俗,走向另一个极端。曾国藩说:"做人的道理,刚柔互用,不可偏废。太柔就会萎靡,太刚就会折断。刚不是残暴,而是正直;柔不是软弱,而是谦退。趋事赴公,需要正直;争名逐利,需要谦退。"刚中有柔,柔中带刚,就会处处得心应手,获得别人的支持与帮助。

曾国藩是一位后世评价不一而且具备极大影响的清代人物。对他褒奖的人把他捧得比天还高;贬斥他的人又把他看得一文不值、不足称道。曾国藩一生历尽周折,走出湘江大地成为中兴名臣,他熟练地驾驭着各种权力,深藏不露,随机应变,最终取得了成功。他的成功取决于剐中有柔,柔中带刚的性格。

"刚"是曾国藩性格的本色。曾国藩刚练水勇时,水陆两军约有万余人,这时若和太平天国的百万之师相抗衡,无异是以卵击石。因此曾国藩为保护他的起家资本,曾一度对抗朝廷的调遣,令咸丰奈何不得。

1853年,曾国藩把练勇万人的计划告诉了爱将江忠源。江忠源鲁莽无知,向朝廷合盘奏出,结果船炮未齐就招来咸丰皇帝的一连串征调(即将湘军调出去支援外省)谕旨。曾国藩深知太平军兵多将广,训练有素,绝非普通农民起义队伍可比。况且与太平军争雄首先是在水上而不能在陆地,没有一支得力的炮船和熟练的水勇,是吃力不讨好的。曾国藩为此打定主意:船要精工良木,坚固耐用!炮要不惜重金,全购洋炮。船炮不齐,决不出征。正如他所说的:"敛戟不利不可以断割,毛羽不丰不可以高飞。"因而,当咸丰皇帝催促其"赶紧赴援",并以严厉的口吻对曾国藩说:"你能自担重任,当然不能与畏葸者比,言既出诸你口,必须尽如所言,办与朕看。"曾国藩接到谕旨后便拒绝出征。他在奏折中陈述船炮未备、兵勇不齐的情况之后,激昂慷慨地表示:"我知道自己才智浅薄,只有忠心耿耿,万死不辞,但是否能够成功,却毫无把握。皇上责备我,我实在无地自容,但我深知此时出兵,毫无取胜的可能,与其失败犯欺君之罪,不如现在具实陈述,宁可承受畏首畏尾的罪名。"他进一步倾诉说:"我对军事不太娴熟,既不能在家乡服丧守孝,使读书人笑话,又以狂言大话办事,让天下人见笑,我还有何脸面立于天地之间呢!每天深夜,想起这些,痛哭不已。我恳请皇上垂鉴,体怜我进退两难的处境,诫臣以敬慎,不要再责成我出兵。我一定殚尽血诚,断不敢妄自矜诩,也不敢稍有退缩。"咸丰皇帝看到这封语气刚中有柔,柔中又带刚的奏折,深为曾国藩的一片"血诚"所感动,从此不再催其赴援外省,并安慰他说:"成败利钝固不可逆睹,然汝之心可鉴天日,非独朕舌。"曾国藩"闻命感激,至于泣下"。

正是曾国藩这种刚硬的性格让他保存了湘军的力量,为湘军的发展壮大提供了条件,也为大清江山积蓄了后备力量。且不说他的这种违抗君命的做法是否正确,但是抗旨的勇气和强硬,是让人刮目相看的。

曾国藩在他一生之中,并不是处处推崇"刚",他也重"柔"。因为他知道,柔代表弱小,却是成长中的事物,充满了强大的生命力;而至"刚"则已到了顶,达到了极限,比起"柔"来,它暂时是占有优势,但长久的优势不在它一方。一根草、一条线,是"至柔",但许多根、许多条结合起来,则是"至刚"的刀也难以斩断。曾国藩相信,强大处下,柔弱处上;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奠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所以,在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之后,曾国藩决定改变自己原来过刚的性格。曾国藩号涤生,涤生就是洗涤性格中不好的东西,锤炼出理想性格。他在给弟弟曾图荃的信中说:"近岁在外,恶人以自服藐视京官,又因本性倔强,渐近于愎,不知不觉做出许多不恕之事,说出许多不恕之话,至今愧耻无已。"曾国藩年轻时性格刚而倔强,几乎到了刚愎自用的地步,以致碰过不少壁。

曾国藩通过不断的锤炼逐渐改变了自己倔强而近于刚愎的性格,从而使他具备了刚柔并济的性格特征。特别能显示曾国藩刚中有柔性格的地方,是他和左宗棠的交往。曾国藩为人拙诚,语言迟讷,而左宗棠恃才傲物,语言尖锐,锋芒毕露。曾国藩曾见左宗棠为如夫人洗脚,便笑着说:"替如夫人洗足。"左宗棠立即讽刺说:"赐同进士出身。"又有一次,曾国藩幽默地对左宗棠说:"季子才高,与吾意见常相左(季子是左宗棠的字)。"左宗棠也不示弱:"藩侯当国,问他经济又何曾!"一对一答之中,曾国藩言语比较温和,既抓住了左宗棠的个性特点,又指出了彼此的矛盾,但对此不发表任何议论。而左宗棠的言语,明显过于尖刻,且盛气凌人,大有不把曾国藩放在眼里、不可一世之态。可是,曾国藩没有怪罪他。

左宗棠识略过人,又好直言不讳。曾国藩第一次兵败投水未遂时,左宗棠前来探望曾国藩,见他奄奄一息,责备他说国事并未到不可收拾韵地步,何必速死,此乃不义之举。曾国藩怒目圆瞪,不发一言。后来,曾国藩在江西端州营中闾父逝世,立即返乡。左宗棠认为他舍军奔丧,是很不应该的,湖南官绅也哗然应和。第二天,曾国藩奉命率师援浙,路过长沙时,登门拜访并手书"敬胜怠,义胜欲;知其雄,守其雌"十二字为联,求得左宗棠的篆书,表示敬仰之意,使二人一度紧张的关系趋向缓和。由于曾国藩采取宽容的态度,用柔和的心态包容刚硬耿直的左宗棠,二人一直相处得融洽。

曾国藩曾写过一联:"养活一团春意思,撑起两根穷骨头。"这也是刚柔兼济。正是这种刚中有柔,柔中带刚的性格使曾国藩游刃于相互倾轧的清代官场之中。

成就人才,建功立业固然需要刚直,人与人相处,柔弱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要将原则性与灵活性统一结合起来,讲原则并不是不讲人情,也不是一讲原则性就否定灵活性。如果一个人只讲原则,不讲灵活,岂不成了一个无肉无血、无欲无情的机械人?只有把原则性与灵活性结合起来,刚中有柔,柔中有刚,才能在人生舞台上演绎出多姿多彩的喜剧。

不屈不挠是好汉

在人们的心目中,要想成为一个真正的男子汉,必须具备几个标准:身材如泰山般高大魁伟,胸怀要像大海般宽广,面色如和风细雨般温馨,双目要像日月般明亮,手有扭转乾坤之力,足如磐石砥柱之稳,心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般的谨慎,骨气纯静如冰清玉洁。如果能够锻炼成以上的这些方面,那就可以称为男子汉了。但并非真正要有泰山般的高大身材,大海般宽广的胸怀,而是说能锻炼出这气质、气概。总而言之,必须具有阳刚之气。

林则徐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位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他围绕"禁烟"展开的一系列斗争,构成了中华民族近代史上抵御、抗击外敌侵略的光辉一页。

作为封建时代的一名官僚,林则徐为什么会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能有如此双肩担天下的气节呢?主要是爱国主义作用的结果。据说他自幼就对岳飞等爱国英雄人物十分敬佩。而林则徐之所以能够达到这种救凰忘我的高度,原因就在予他自己所说的"无欲则刚"。

1839年3月,林则徐以钦差大臣的身份来到广州,亲手写了这样一副堂联: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无欲则刚"--杜绝私欲,才能刚正不阿,堂堂正正做人干事业。这就是他韵胸怀!

林则徐笔下的"欲",指的是利欲、权欲、官欲、名欲等等一切有碍于秉公执法、除弊兴利的私欲、邪欲。林刚徐主持禁烟活动,无愧于"无欲则刚"这四个掷地做金声的大字。他的一生也是这四个字的最好注脚。

他在湖广总督任上,在取缔鸦片贩子的同时,自家出钱配制大量"断瘾药丸",强迫吸食鸦片者服用,是因为他无利欲。

他在奏章上向道光皇帝力陈必须严惩官衙中那些不仅自己吸食而且"力能包庇贩卖之人"的官吏,而决不搞官官相护、为自己捞好处那一套,是因为他无官欲。

他奉命进京路经河北安肃县城时,驰禁派头子、炙手可热的天子近臣、直隶总督琦善从京师赶来,以禁烟会引起外国武装干涉相威胁,要他无启边衅。他却毫无惧色,毫不屈服,面对面据理力斥。这充分证明了他毫无迎奉权贵以保乌纱之欲。

他抵达广州后即查封烟馆,传讯十三洋行商人,并通过他们通告外商如数报明所存鸦片,限三日内悉数缴出,不得有丝毫偷藏,同时要具结保证"永不敢夹带鸦片,如有带来,一往查出,货尽没官,人即正法"。这是他绝无惧外媚外、贪生怕死之欲。

林则徐在一首诗中写道:"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袒露了他"无欲则刚"的博大胸怀。"无欲则刚"是林则徐留给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