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处世的艺术(智慧生存丛书)
4319100000020

第20章 做人要自律处世要有心(1)

遵守做人的规则

无规则难成方圆。比赛因为有了规则的约束,胜负的判定才会显得公平;交通因为有了规则的约束,马路上人车才会各行其道;买卖因为有了规则的约束,交易双方才会合作愉快。做人也有规则,遵守做人的规则。人才能更好地自律自制。才能实现完整的人格,才能实现对人生价值的追求。

有位林先生准备带着他的家人到海边旅游。前一天晚上,他召集孩子们说:"明天到海边去玩,我们先订一些注意事项,和分配工作的规则。"14岁的儿子安安嘟着嘴说:"爸爸真讨厌,一天到晚订什么规则,连到海边玩水,也要来这一套。"林先生的家庭会议,在儿女反对声浪中狼狈地结束。

第二天早上,全家人到了海边,当时有不少人在冲浪。孩子们到车子里拿泳衣,想要下海畅游一番。他们翻遍了行李箱,找不到泳衣。他们生气地对爸爸说:"你怎么忘了交代我们带泳衣出门呢?害我们不能尽兴的玩水。"悠闲地躺在沙滩上晒太阳的林先生慢条斯理地回答说:"我昨天的家庭会议,就是要提醒大家必备的东西,是你们拒绝我订注意事项,不喜欢我约束你们。"

从社会的各个方面来看,人人都必须遵循生活的规则。比如,在家庭里如果妈妈不定时煮饭,爸爸不肯安分工作,孩子不愿上学读书,家庭一定杂乱无章,毫无秩序可言。小至家庭,大到一个公司、一个国家,都必须共同遵守法规,彼此分工协作,守住分际,像机器上的大小零件组合,才能轮转不休。

给自己定出计划以及纪律。严格要求自己,看似委屈了自己,强迫自己放弃很多生活的乐趣,不能够随意地生活。但大家心里都明白:眼前的这种严格自律,正是养成良好习惯。克服种种惰性。从而享受高质量生活的前提。

以下是做人的经验之谈:

(1)放弃一些平时深深迷恋的事情;

(2)保持清醒的头脑,按理智判断行事;

(3)做情绪的主人,抑制感情的冲动;

(4)戒骄戒躁,发挥优势和长处;

(5)自我约束,专心致志是通向成功的必经之路。

自我控制是做人的根本

莎士比亚说,自我控制是人类与纯粹动物的根本区别,不能进行自我控制,就不会有真正的人。

自我控制是做人的根本。如果一个人任由冲动和激情支配,那么从这一刻开始,他也就完全放弃了做人的义务,后果将是危险的。所以就做人而言,自律很重要。

一家大百货公司受理顾客提出抱怨的柜台前许多女士大排长龙,争着向柜台后的那位年轻女郎诉说她们所遭遇的困难,以及这家公司不对的地方。在这些投诉的妇女中,有的十分愤怒且不讲理,有的甚至讲出很难听的话,柜台后的这位年轻女士一一接待了这些人,丝毫未表现出任何嫌恶。她脸上带着微笑,指导她们前往合适的部门,她的态度优雅而镇静。

站在这位女士背后的是另一个年轻女士,她在一些纸条上写下一些字,然后把纸条交给站在前面的那位女士。这些纸条很简要地记下妇女们抱怨的内容,但省略了这些妇女原有的尖酸而愤怒的语气。

原来,站在柜台后面、面带微笑聆听顾客抱怨的年轻女士耳朵失聪。她的助手通过纸条把所有必要的事实告诉她。

这家公司的经理对他的人事安排是这样解释的,他之所以挑选一名耳朵失聪的女士担任公司中最艰难而又最重要的一项工作,主要是因为他一直找不到其他具有足够自制力的人来担任这项工作。旁观者发现,柜台后面那位年轻女士脸上亲切的微笑,对这些愤怒的妇女们产生了良好的影响。她们来到她面前时,个个愤怒暴躁,但当她们离开时,个个温顺柔和,有些人离开时,脸上甚至露出羞怯的神情,因为这位年轻女士的"自制"使她们对自己的行为感到惭愧。

我们不能不佩服上述这位经理的巧妙安排,但让人感动的还是那位耳朵失聪的姑娘,我们这些健全人也要像她那样,戴上一副"心理耳罩",有时候可以用来遮住自己的双耳。当不愿听到的那些无聊谈话时可以把两个耳朵"闭上",以免在听到之后徒增憎恨与愤怒。

生命十分短暂,有很多建设性的工作等待我们去做,因此,我们不必对说出我们所不喜欢听到的话语的每个人去进行"反击"。

不给自己找借口

自我控制、自我约束也就是要求我们按理智判断行事,克服追求一时情绪满足的本能愿望。一个真正具有自我约束的人,即使在情绪非常激动时,也能够做到这一点。

自由并非来自"做自己高兴做的事",或者采取一种不顾一切的态度。自己要战胜自己的情绪,证明自己有控制自己命运的能力,必须学会自控。如果任凭情绪支配自己的行动,那便使自己成了情绪的奴隶。一个人,没有比被自己的情绪所奴役更不自由的了。

我们每个人都在努力做使自己生活更有意义的事,并且在向着未来的目标奋进。但是,生活在现实的世界中,我们绝不应该采取仅使今天感到愉快的态度而丝毫不顾及明天可能发生的后果。我们的情绪大都容易倾向于获得暂时的满足,所以我们耍善于做好自我约束。但是须注意的是,那些提供大量暂时的满足的事,通常就是对我们长期的健康、快乐和成功最有害的事情。因此,在追求一种有意义的生活时,我们应当努力预测自己所从事的事情对将来可能产生的后果。

不可否认,人是有欲望和需求的,如果对欲望和需求不加以约束和克制,欲望就会自我膨胀。权力欲、名利欲、占有欲、贪欲,所有这些都是人生活在社会中,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产生的,也最能对人的情绪产生影响。道家所提倡的"清心寡欲"是对待欲望的一种方式,而还有一种方式,就是不加克制地任由欲望膨胀,其结果当然只会增加伤害的。

除了欲望,人还有惰性心理以及消极心态,这些都将影响到你的情绪。所有的成功者无不懂得自律。自律是修身立志成大事者必须具备的能力和条件。

从本质上讲,自律就是你被迫行动前,有勇气自动去做你必须做的事情。自律往往和你不愿做或懒于去做,但却不得不做的事情相联系。"律"既然为规范,当然是因为有的行为会越出这个规范。比如,刷牙洗脸是每天必须要做的事情,但是在有一天你回到家筋疲力尽,如果你倒头就睡,是在放纵自己的行为;如果你克服身体上的疲惫,坚持进行洗漱,这是你自律的表现。人们往往会遇到一些让自己讨厌或使行动受阻挠的事情,而在这种情况下,你就应该克服它对情绪的干扰,接受考验。

自律表现为两种:一是去做应该做而不愿或不想做的事情;二不做不能做、不应做而自己想做的事情。做到了这两点。问心无愧,坦坦荡荡。情绪也会变得光明而积极。

用了同样的努力,有人成功了,有人则失败了。他们可能都知道成功的途径,但他们之间有一个主要的不同,在于成功者总是约束自己,去做正确的事情,而不成功的人总是容忍让自己的感情占上风。正如有人所说:"我的预见很少出错,但我却常常做错事。"要具备自我约束的能力,必须不断地分析自己的行动可能带来的长期的最大利益的决定而行动,必须抑制人的感情的冲动。感情冲动地行事,是一种失去控制的危险生活。然而,我们却依旧凭感情冲动行事。例如:当一大群人朝着一个方向行走,而你的理智或常识告诉你那是一个错误的方向时,你自我约束的能力就受到严重的考验。这时也正是你必须运用自我约束的力量压倒你随大流时那种短暂的舒服感受的时候,要提醒自己,这个大流从长远看并不一定都正确。而战胜自己之后,你的情绪能力也将得到飞跃。

千万不要纵容自己,给自己找借口。对自己严格一点儿,时间长了,自律便成为一种习惯,一种生活方式,你的人格也因此变得更完美。

做人不要失去纯正之心

天地之所以成为天地,就是有了人;人之所以成为人,就是有了心。心的伟大无限,所以人的俸大也无限。人着想使自己伟大乃至于无限,就须存有这个心而不使它丢失。

什么是属于人本身固有的东西呢?固有的也就是内在的,像人的品性、性格和道德修养等,相对来说,外在的东西就像名利地位等,这对于人来说,就是属于附加的。人的品性、德性是不能少的,如果没有这些内在东西,那么他就是一个不完整的人,因而,要不断地努力,以加深和提高德性的修养。而声、色、名、利是外在的东西,这种不属于内在的,最好是尽量少追求为好,当然无需也不可能强加于内成为自身固有的东西。

朱熹说:"平庸人的心,不是存留就是丢失,而没有不存留也不丢失的事情。一会儿工夫,稍不提防,就会不自觉地沦丧。"人心之所以贵重,就是存养了这颗心,也就是安排了这颗心。心首先得有个安排,然后才能安排好自我人生。

安排好我这个世界,也就有"日暖风和草木幽"与"万顷波中得自由"的境界;才能有一种沐浴晨光,风拂舞动的心灵潇洒。否则就是"云月相同,溪山各异"、"一片芳心千万鳍,人间无个安排处"。

在儒家的主体思想中,"仁"占有重要的位置,然而孔子解释"仁"说:"人心就是仁。"因此说,天地为人所主宰,而人又为心所主宰。天地间以人为神,而人又以心为神。舍弃此心,宇宙便飘渺无处着落。

老子说:"不去看那些有欲望的东西,就能心怀不乱。"不去思念欲望则心静,澄清胸怀就神志清澈,虚空自己的胸怀就神志安宁。

心之所以不能灵明的人,就是受到欲望的干扰。所以孟子说:"养心最好的方法是寡欲。做人欲望太多的人,虽也存养心性,但成功的很少。做人欲望少的人,虽不去存养心性,成功的机会却多了。"寡欲全无,"本心"自然显现。没有欲望,心境清虚,德行高尚,对己能养心养性,对人则宽宏大量,对物会滋润仁养。《汉书·疏广传》中记载:后汉人疏广,博学多才,被汉宣帝立为太子太傅。皇太子学业有成后,疏广引身求退。辞官回乡后,疏广却日日与族人故旧宾客饮酒娱乐,不为子孙购置田产。有人不解,问其故,疏广说:"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他是说,如果儿孙有德行、有才干,那么,财富多了却会损害他奋力上进的志气;如果儿孙愚笨没有才干,那么财富多了只会增加他们的过失。而后至终没有给儿孙留下多少财产。

欲望是每个人都有的,如果强迫自己绝欲,那只会适得其反。疏广并非无欲,他同族人故旧宾客常饮酒娱乐,但他能寡欲,也就是限制自己的欲望,心境清虚,适可而止。他能在功成名就之时,全身引退,不再贪婪名利。他能以善事培养人,对儿孙不购置田产,让儿孙们自己拼搏创业,不留财产以免造成对儿孙的危害。这就是养心养身,又养人养天下万物,达到了以道义长存万世的境界,确实值得可敬可佩。孟子所以又告诫人们做人"不要失去本心本性","不要失去正心纯心"。本心丢失了,虽存在着人的形体,只不过是行尸走肉而已。

人心是万物的主宰

世界上最伟大的莫地于人,人身中最伟大的莫过于心。心,可以创造一切,亦可以毁灭一切;可以使我们上入天堂,亦可以使我们下入地狱。

西藏曾经有一位高僧,他每天打坐的时候,都要在面前放下一黑一白两堆小石子。用大师的话说,黑白石子代表自己的善恶两念。善念萌生时,他会拿一颗白石子放在一边;恶念萌生时,他会拿一颗黑石子放在另一边。最初,大师检点时发现,黑石子多,白石子少。每当这时,大师会扇自己的耳光,痛哭着自责道:"你在苦海里轮回,还不知悔过吗?"四十多年过去了,大师手下全部变成白石子了。最终,大师修成了菩提道。

向善之心,人皆有之。人性本是善良的,人能向善,人能为善。人能向善,人才能使自己趋于美好;人能为善,人的世界才能趋于美好。人心一善,一切的善也会随之而生;人心一恶,一切的恶也会随之而来。善恶的来源,始发于心灵。心灵圣洁,就使人生成为圣洁的人生;心灵恶毒。就使人生成为恶毒的人生。心灵高明,就使人生成为高明的人生;心灵鄙陋,就使人生成为鄙陋的人生。

世间既有善良、圣洁、高明的人,也有不善、恶毒、鄙陋、纵欲的人。沾染上恶性恶习,自然会失去本心。因此佛家说:"即心即佛","自心即佛"。

所以心在圣贤,豪杰,即成为圣贤豪杰;在盗贼小人即成为盗贼小人。想要怎样做人,全都在于自己的心怎样做。

一个人如果没有同情怜恤之心,不配做人;没有羞耻好恶之心,不配做人;没有推让谦虚之心,不配做人;没有明辨是非之心,不配做人。同情怜恤之心,是仁的开端;羞耻好恶之心,是义的开端,推让谦虚之心,是礼的开端;明辨是非之心,是智的开端。人掌握了这四个开端,就像身体有四肢一样。有这四个开端而自认为无能力的,是自暴自弃的人。

养心也就是培养仁、义、礼、智之心,并扩充它们,使之能虚能大。养心要虚要大,也就是说心地要虚空才能胸怀宽广,心地虚空必须舍弃过份的世俗物欲之念,不与世争,随遇而安。这样,心胸才能容忍别人,体恤别人。养心又要实要小。心地实在才没有胡乱狂妄的念头,对人对事实实在在,一丝不苟,又要小心谨慎,才能不败坏事情,走向成功。

使自己的心地清净而又伟大高明,乃是做人最大的使命。深究自己的心,而后发觉一切奇迹在于自己的创造。这样的心在我们身上,就像日照当头。在内培养圣洁无瑕的心灵,在外自然散发闪闪灿烂的光辉。

人是天地的心,心是万物的主宰。我们如果能随时随地观照此心,省察此心,操持此心,存养此心,不但使我们自己有主宰,天地也将有主宰。只要主宰确立了,其他方面不确立,它们也会自己确立。

经常进行自我反省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活在世上,谁都难免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和错误,谁都难免有丑陋的一面。罗曼·罗兰说:"在你要战胜外来的敌人之前,先得战胜你自己内在的敌人;你不必害怕沉沦与堕落,只请你能不断地自拔与更新。"会做人的人就是通过彻底反省来打败自己内心的敌人,打扫自己思想灵魂深处的污垢尘埃,减轻精神痛苦,净化自己的精神境界。

从前有一个人,每天要接见很多宾客,或者耍出去办很多事情。晚上,他总是欧灭灯火,一个人独自坐在书房反省自己:"今天使我敦品励行的人是谁?今天使我增加智慧的人是谁?今天使我浪费光阴的人是谁?今天使我贪图享受的人是谁?今天使我闯祸惹麻烦的人是谁?"这个人的意思是:做人也耍像傲生意那样,每天把账目弄得清清楚楚。如果赚了,继续努力;如、果亏了,赶快改弦更张,免得一败涂地。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随时检查自己,随时观照自己。王阳明说:"除山中贼易,除心中贼难。"佛家有"心为贼王"的说法,想除去这个作为心中贼念的一切悬念、杂念,这就,用曾子的三省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