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处世的艺术(智慧生存丛书)
4319100000016

第16章 处世社交的艺术(6)

日常生活中礼尚往来乃人之常情,同事间互送些小礼品无可厚非,但并非所有的礼物都宜通通收下,有时拒收同事的礼物也是必要的。比如收下一些可能影响工作大局而使对方得益的礼物,则有受贿之嫌。所以,千万要警惕送礼的陷阱。

如果认为送礼的人可能别有用心,应该拒收,实在推脱不过,也要尽快回送相同价值的礼品;实在不能受的,除退回礼物之外,还应该附以委婉的歉意。

所以,送礼是一门复杂的学问,何时该送,何时不该送,需要好好斟酌一番,如果送了不该送的礼,送给了不该送的人或者送了不该送的东西,这不仅达不到送礼的初衷,有时还会为自己惹来麻烦。送礼时,我们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根据情况灵活处理。

其实,一个人只要兢兢业业工作,诚心诚意待人,擦亮眼睛处事,有"礼"没"礼"都不是关键所在。

我们常常会有这样的感觉:出差或外出旅行时,最让人头痛的问题就是带什么礼物回来。由于经济条件所限,自然不可能给每一位认识的人都赠送礼物。此时你必须在如何赠礼上做出选择。

毫无疑问,赠送大伙儿一份薄礼,较之赠送几个人贵重的礼物,更是一种理想的选择。因为这样做缩小了获得礼物的人和未获得礼物的人在感受方面的差异。

如果无法给每一位同事送上一份礼物,那么你购买礼物时,就应该考虑到没有获得礼物的人的感受。如果购买高价的礼物送给某某人,此人和未获得礼物的人在感受方面的差异将凸显出来。这样的礼物,最好别送。

礼物赠送不当,有时还会招致未获得礼物者的反感,降低自己的人际指数。由于这种礼物只是形式上的东西而已,比起接受礼物者的高兴、未获得礼物者的不高兴更加强烈。你所送礼物的价值愈高,他们这种负面感受就会愈强烈。如果这项礼物微不足道,就不会引起未获礼物者的关注,也可以避免由此带来的麻烦。

对于上班族而言,礼物的赠送方法也是一门重要的学问。大多数人总是以上司为中心赠送礼物,其实这并不是恰当的方式,因为对于上司而言,部下出差时完成任务的质量远比送给他礼物更重要。

所以,不如将礼物赠送给平时无出差机会的同事。比方说,送给和这次出差相关却没有获得出差机会的同事。换句话说,你应该为会计、人事、总务等管理部门的人准备一份小礼物。

处理好这些事情,你才能左右逢源,不会因送礼惹来不必要的麻烦。

有个女孩叫小云,在一家报社工作。她是一个有心人,善于将小礼物的功效发挥到极致。每次出差回来,她总会给同事带一些当地的小玩意;哪位同事生病了,她会送上一张自制的卡片,上面歪歪扭扭地画着同事的卡通形象,很能逗人开心。逢年过节,发张电子贺卡更是不在话下。所以,小云也就成了报社里最受欢迎的女孩。

不要在你需要帮助的时候,才想起维持人际关系,急急忙忙地给别人送上厚礼,而应该在平日适时送上一份小礼物,这样更能让人感激。

拒绝的技巧

在人际交往中,有时会发生这样的情况:朋友请你帮个忙,可是你担心自己能力有限,恐怕无法做到,但碍于面子,不懂如何去拒绝,结果只好硬着头皮答应下来。最后费力不讨好,事情办砸了,朋友反而会责怪你。这真是"死要面子活受罪"。

其实,如果懂得巧妙地拒绝,不但不会让对方下不了台,还能给自己减少许多麻烦。明明自己不想做,或者明知自己做起来有困难,却仍然承诺,最后只会让自己陷入尴尬的境地。

朋友拜托你一件事情,如果自己没能力办好,最好不要轻易答允。因为如果你答允了,朋友就会抱着极大的希望等待好消息。你却不能给朋友好消息,这多让朋友失望呀!可是如果你直爽地说你办不了,朋友又会以为你不愿意帮忙,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怎么办呢?答案是应该用巧妙的方式暗示对方。

有一个公司的总经理,事业非常成功,在管理上很有办法。经常有人邀请他去做演讲。但是有一段时间,他因为劳累过度病倒了。为了更好地休整,他推掉了所有事务,打算去度假。但就在准备休假的前一天,他接到了一个朋友的电话,邀请他下周一做一场演讲。当时他找不到合适的理由来拒绝,于是只好说:"我查查日程表再回复你好吗?最近特别忙。"

放下电话,他左思右想,心里有了主意。便打电话给朋友说:"非常抱歉,我查了日程表后,下周一去参加一个在外地的会议,要到下周末才回来,恐怕不能去你那里做演讲了。这样吧,我回来就与你联系,到时候再谈演讲的事,你看怎么样?"

这个总经理没有直接拒绝对方,而是合理委婉地告诉他自己另有安排。这样做不仅可以照顾到对方的情绪,同时也给自己留有余地,保留了下次演讲的可能性。

这样既不会"得罪"朋友,也不会让自己陷入为难的境地。

此外,如果在规定的时间内无法完成任务,必须明确说出来:"时间太短了,恐怕很难完成任务。请再延长一些时间吧。"与其勉强接下工作任务,结果逾期无法完成,不如当时就拒绝,这样会给双方省去不必要的麻烦。

应该迅速判断自己能否完成别人委托的工作,如果不能满足对方的要求,应该及时向对方说明,好让对方有所准备。如果你实事求是地摆明理由,他也不会因为你的拒绝而耿耿于怀。明明知道自己不能完成任务还要接下工作的人,是无法获得信赖的。因为如此一来,必定把自己搞得忙碌不堪,最后必然产生不良后果,不是使自己精神崩溃,就是把事情办糟,什么也没做好。

如果一位同事让你帮他做一份难度很高的工作,没有时间限制,只要你帮助他完成就行。

你应该怎么办呢?答应下来吧,可能要连续几晚上加班才能完成,弄得疲惫不堪,影响本职工作;直接拒绝吧,对方会认为你不够意思。

这种事谁都有可能遇到,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影响人际关系。

有的人可能会直说道:"不行,我没时间!"这无疑会引起对方不愉快,甚至对你产生怨恨,还可能会在背后说你的坏话。

有的人会说:"你找某某去做吧,他在这方面比较在行。"表面上看你是在夸奖某某,但却是在推卸责任。这对你的人际关系也很不利。如果某某恰好是个斤斤计较的人,那你可就要倒霉了,日后可能会专门找你的茬,让你不得安生。

以上都不是最佳的拒绝理由,那么到底应该怎样婉转地拒绝别人不合理的请求呢?

秘诀一:认真倾听

当对方对你提出请求时,一定要认真倾听,这样对方会有一种被尊重的感觉。这样,当你拒绝时,对方更容易接受。

秘诀二:理智说"不"

对方说完自己的请求时,一定希望你给予帮助,即使你不能给予帮助,也要给对方一个明确的答复,说明不能相助的理由,然后理智地说"不",不能让对方产生误会。

秘诀三:给出建议

不管你的拒绝多有技巧,对方都会失望,这时你应该表现得积极一些,可以运用自己的人际关系,为对方提供一些有价值的意见或建议。

总之,只要你懂得委婉地表明自己的难处,真诚地关心别人的难处,对方一定会体谅你的苦衷,不会记恨你的拒绝。

淡泊谦让

朋友之间的交际和一般交际有所不同,朋友之间的交际虽然也有目的性,但是更应该坚持淡泊谦让的原则,不过分计较谁付出得多谁付出得少,这样才能把友谊经营得更牢固、更长远。

淡而不断

庄子说:"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真正的朋友,贵在知心。

有些朋友如影随形,看起来好像亲密无间,其实并不能心灵相通。深厚的友谊无需靠丰盛的宴席作为铺垫。为共同的事业、共同的目标一起奋斗的伙伴,彼此之间有着共同的追求,因此彼此有着深刻的理解。这种友情,顺境时能互相分享,患难时也能相依扶持。如果没有这种精神上的协调一致,即使时时相伴左右也是面和心不和。

有的人认为同事之间没有真正的友谊,其实同事为事业共同奋斗,即使个性、爱好不完全一致,也能建立起深厚的友谊。如果觉得性格志趣合得来就每天形影不离,合不来就慢慢疏远,这样只能在同事之间形成小团体,产生不和谐气氛。

朋友之间沟通的真谛在于心灵沟通。古语说,"君子以淡泊相亲,小人以利相亲"。所以,真正的朋友绝不是靠物质利益来维系的。只有小人之间才是为了眼前的利益而结交,这种所谓的朋友被称为"酒肉朋友",是靠不住的。一旦你有危难或者身处险境,这些酒肉朋友就一哄而散。

所以,朋友之间,交往的最高境界应该是"淡而不断"。不管相隔多么遥远,即使无法经常联系,但是心灵却是相通的,彼此之间仍然能够相互感应。

在生活节奏特别快的今天,每个人都为了各自的工作、事业、家庭而忙碌,可能很难和朋友相聚在一起。虽然如此,平时可以通个电话、发一封邮件联系一下。

为了维系友谊,有时也需要用点小技巧。比如给朋友来点意外惊喜,能使双方更加珍视友情。

下面是德国诗人海涅和他的朋友露易通过书信保持联系的一个小故事:

海涅有一次收到露易寄来的一个小包裹,拆开来一看,里面是一个大大的纸团,一张…张紧紧包着,他一张一张地拆开,最后总算看到最里面的一张很小的信纸,上面郑重其事地写着一句话:

亲爱的海涅:

最近我身体很好,胃口大开,请君勿念。

你的朋友露易

过了几个月,露易收到海涅寄来的一个很大很重的包裹。他不得不请人把包裹抬进屋里。打开一看,竟是一块大石头,并附着一张卡片,上面写道:

亲爱的露易:

得知你身体很好,我心上的大石头终于落了地!

今天特地寄上,望留作纪念。

你的海涅

这肯定会成为露易一生中最难忘的一封信。他给海涅的信有些"小题大做",而海涅的回信也生动形象,他用大石头比喻对朋友的担忧,以"石头落地"表示收到信后的放心和轻松。

他们这种超脱利益关系的交往,不仅体现了朋友之间的随和与坦诚,更让人感到朋友的相互关怀。

朋友问不可避免地会发生矛盾误会,这是很正常的。既然是朋友,发生矛盾或误会时就应该多加沟通,才能解决矛盾,消除误会。

以下三种方法,能够帮你有效地和朋友沟通。

打开天窗说亮话

当你和朋友之间发生不愉快时,坦白地说出内心的感受是有必要的。多说一些想法、期望和建议,少一些批评、指责、抱怨和攻击。因为发生矛盾时,双方都处于激动甚至愤怒之中,这时候需要的是冷静和互相谅解,而不是互相指责。

批评注意方式

朋友间发生矛盾时,更需要互相批评指正。但是有一点需要注意,批评的方式要易于接受。不要以教训的口吻来表达你的意见。不能仗着是朋友就无所顾忌,在大庭广众面前不顾朋友的面子,说出批评的话,让朋友下不来台。

朋友有错可以批评,但是要讲究批评方式,只有注意批评方式,才能保证朋友间良好的沟通。否则,只会让事情恶化。

及时冷静情绪

与朋友发生矛盾时,最好的方法就是单独待一会儿,一个人冷静一下头脑。因为发生矛盾时,双方的情绪都不稳定,即使双方有沟通的意愿,可是带着情绪,沟通难以达到好的效果,说出来的话太主观、偏激,缺乏理性,这样不但不能解决矛盾,甚至可能使矛盾升级,最后激化到无法挽回的地步,令双方后悔莫及。

保持距离

与人交往不能过于亲近,因为一旦失去了距离,就容易产生出轻慢的举动,就会失去秉公办事的理性,好声望可能会慢慢消失。

最常用的物品往往是最不被珍惜的,虽然这种物品一般都是最实用的,可是接触多了,物品的缺点就会都暴露出来。人与人也是这样,而保持一定的距离则能够掩饰缺陷和减少摩擦。

因此,千万不要与任何人过于亲近。和上司过于亲近,同事和下属就会对你有看法,不利于你工作的开展;和下属过于亲近,就可能失去领导的尊严。

与人交往要保持适当的距离,不能靠得太近,也不能离得太远,要让双方有各自的空间。

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的试验:在一个有10个座位的会场中,把两个人安排在6号和10号座位上,然后观察后来的人进来后会坐在哪里。

结果发现,第一个人一般会选择8号座位,第二个人会选择3号或4号座位。这里,这些参加试验的人互相都不认识。心理学家得出结论:人们之间是有一定距离的。人们既不会坐得离陌生人太远,也不会坐得太近,以保持一定的距离为好。

也许你有这样的经历:当你和第一次见面的人紧挨着坐下,他可能会把身体往旁边移动一下,或者坐到另一个座位上。这让你觉得很尴尬。

他为什么会有这种举动呢?这是因为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一定的个人空间,当你不经意侵犯了别人的私人空间时,对方会觉得自己受到伤害,于是采取保护措施,开辟另外的私人空间。可是如果你离他太远也不行,他会觉得你看不起他,或者认为你不愿意和他交往。

所以,和陌生人交往时,要选择好两者之间的距离,一方面要尊重对方的私人空间,同时,又要让对方感受到你的友好态度,避免生疏。

一位心理学家也做过类似的试验:

在一个刚刚开门的大阅览室里,当第一位读者坐下阅读刊物时,心理学家走进去,紧挨着这位读者坐下,然后观察他有什么反应。

试验进行了80人次,结果证明:在空旷的阅览室里,没有一个被试者能够忍受一个陌生人紧挨自己坐下。当心理学家坐在他们身边时,绝大部分人会默默地坐到别处,有人则干脆问道:"你想干什么?"

这个实验说明每个人周围都有属于自己的私人空间,当这个私人空间被人触犯时就会感到不舒服、不安全,甚至因此而恼怒。

那么,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距离是如何界定的呢?美国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博士划分了四种距离:

亲密距离

这个距离就是我们平时说的"亲密无问",是人际交往中最小的间隔,其最近距离在15厘米范围之内,彼此间能够肌肤相处,耳鬓厮磨,能够感受到对方的体温、气味、气息。稍远的范围是15~44厘米之间,身体上的接触可表现为挽臂执手,勾肩搭背。只有情感密切的人才能达到如此距离。两个人之间能达到这种距离的,异性往往是爱人、恋人,同性往往是最好的朋友。

在人际交往中,如果距离不够接近或过于接近,都会引起对方的反感,遭到排斥。

朋友距离

朋友距离的近距离范围在46~76厘米之问,身体上没有其他亲密接触,刚好能相互握手,友好交谈。这是与熟人交往的空间,陌生人交往时如果进入这个距离,就会对对方构成侵犯。朋友距离的远距离范围是76~122厘米,任何朋友和熟人都可以自由地进入这个空间。不过,通常情况下,较为融洽的熟人之间交往时,保持的距离更靠近远距离范围的近距离(76厘米)一端,而不熟悉的人之间谈话,则更靠近远距离范围的远距离(12米)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