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专栏婆媳观宇宙(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短故事)
43028400000004

第4章 婆婆们都是马景涛?才不是!

今天我想以影视剧中的婆婆形象,来说说婆婆这个有趣的身份。婆媳观宇宙,希望管中窥豹,今天一起来谈谈文艺问题。

我们知道国产剧有一种传统,就是当剧情无法合理推动,又不甘于落入茫茫剧海的俗套中,那就开始撕破脸不管不顾,就地躺倒打滚撒泼,将不合理放至最大。正所谓事不够,气氛凑,撕破了脸使劲闹,就有机会成就另一种观赏性:狗血。

这种做法成功案例不少,拿经久不衰的琼瑶剧来说吧,比方《还珠格格》,基本上就是个两派争宠的故事。无论是皇后派,或者是格格派,双方都没有占据道德制高点。皇后派搞权谋,下黑手,小燕子一派也无非是如此,只是年轻人少不更事,手段上略干净一点。就这么个糊涂的斗争戏,是怎么成为每个暑假都重播的经典?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足够狗血,剧中大家随时就地撒泼打滚凑气氛。小燕子作为戏魂,有一种天然的特权,即是随时马景涛上身吼破嗓。当一个人率领一群人,随时精神病一般随时陷入癫狂,那么狗血的气氛就做到了,它也就形成了一种特别的风格。

要注意的是,狗血不是简单的劣质,两者有着微妙的区别。举个栗子,摇滚明星在演唱会上献唱,忽然某个地方唱破了音,唱走了调,结果他不掩饰不回避,顺势就完全吼破嗓,结果咧?非但没被发现走音,反而做出了一种非常潇洒的效果,被赞为真性情。狗血不是劣质的原理,因为它不是简单的自暴自弃,而是一种对瑕疵的巧妙掩饰。

掩饰这件事假如做得足够漂亮,就非但不会被发现,反而能成为了一种风格。知道这一点,就能理解婆媳剧里,为什么婆婆媳妇们总是忽然集体马景涛上身,不管不顾的咆哮起来。逼格高尚的观众们吐槽凶猛,丝毫不会影响到咆哮剧们一个个收视率爆棚,在最严苛的大妈观众那里找到市场。

有了这个前提,就要深入谈一下文艺问题了。生活中其实从来不乏狗血,谁的身边没几个怪咖?假如把“人人都是马景涛”的咆哮剧们,简单粗暴当做破罐子破摔的产物,那又会太对不起这类剧创作者们的良苦用心。说起来有点滑稽,但事实确实如此:狗血也是个技术活儿。

在《婆婆来了》里,农村婆婆就以出身论狗血,大战凤凰女媳妇五百回合。在《当婆婆遇上妈》里,斯文婆婆潘虹会和媳妇争执不下,气急败坏居然下手差点掐死媳妇。在《辣妈正传》里,婆婆奚美娟以冷静示弱的方式,回击强势的辣妈媳妇。就算是最新的《咱们结婚吧》,婆婆和岳母两位,比赛着歇斯底里,随时暴走。

狗血吗?当然。好看吗?当然。都是马景涛?才不是!

你以为婆婆们就是破罐子乱摔的演法?才不是!那些剧里的每位婆妈,都使出十分技术,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咆哮风格。比方《婆婆来了》,是个农村婆婆介入凤凰男和孔雀女家庭组合的故事,顾艳老师就把咆哮和粗鄙发挥到了极致,你很少看到如此一点就着的马景涛。在无数次的无理咆哮之后,婆婆完全建立了粗鄙不堪的形象,正因此,在此剧的结尾婆婆意外地做出了巨大牺牲,所产生的反差效果才最强。

在《辣妈正传》里,奚美娟老师就不是以往的气急败坏型婆婆,而是以一种冷静的矜持的演法来反击强势的孙俪。每一次婆婆奚美娟发动战争,她都会反其道而行之,以一种示弱的方式,平心和气地和媳妇纠缠。尽管基于婆婆的身份,绝大多数她仍是愚蠢的、不合理的那个人,但是在她的平和演法之下,媳妇孙俪总是被反衬到表现失礼。以示弱来反向思考做出表演,与强势的孙俪形成另一种斗争的平衡,你能想象奚老师在狗血两个字下,贡献出了什么样的智慧。《辣妈正传》的婆媳斗当然好看,但奚美娟老师的演法则更人让人叫绝。

再比方在《当婆婆遇上妈》里,婆婆潘虹把示弱和蛮横的平衡发挥到极致,充分运用自己的斯文气质,让“我也是为你们好”成为行为出发的根本,再与媳妇展开斗争。把一个故事里肤浅无趣的婆婆,演绎成成令人信服的形象,潘虹老师的表演功不可没。正是斯文和蛮横的平衡之下,当矛盾演化到不能刹车,婆婆痛下杀手差点掐死儿媳,这样“越界”的戏份才能有一个合理的动机,也更易让观众感到婆媳斗争激烈到匪夷所思。

再以最近热播的《咱们结婚吧》为例,徐松子和凯丽两位老师,也不像以往的家长们动辄气急败坏咆哮起来。在两位老师那里,每一次“咆哮”都不是无中生有直愣愣,而是精心酝酿下的狗血。细致的观众不妨观察一下两位老师精彩的演法,岳母凯丽的办法是急促的语气,配以偏执的眼神和零碎的小动作。凯丽的狗血,是深入挖掘了剧中角色“不得志演员”的身份,给人物以一种非常戏剧化的言行模式。婆、妈们才不都是马景涛千篇一律,凯丽老师就以身示范,深入挖掘角色的身份,就能找到独属的咆哮节奏。于是乎,在絮絮叨叨、略显浮夸的岳母那里,几乎每一场戏都自带狗血元素,十足精彩。

婆婆徐松子老师的狗血也很妙,她也能挖掘角色身份,把“爱说教爱管人”的老师身份放大,成为一个近乎变态的控制欲狂人。除此之外,徐松子更是懂得拿捏咆哮和急促的分寸,把自己打造成一位急脾气的老太太,与凯丽老师的表演相映成趣。在包括婆媳斗争在内的复杂家庭关系里,多数狗血的冲突都能合理的存在,正是徐松子和凯丽老师看似胡闹实则精心设计的表演。婆媳斗争,故事看似俗套重复,如何让剧情混乱的狗血故事变得好看,如何让不合理的狗血人物变得合理,正是婆婆演员们是平庸或是优秀的大问题。不服气的,不妨想想在《咱们结婚吧》里,只要有徐松子和凯丽老师两位在,剧情无论如何都不会冷场?

今天谈婆媳剧中的表演问题,是想由此谈一下文艺观,更是想给逼格高尚的读者们一个启示。那些被贬低为粗俗艺术的形式,之所以能经久不衰,深受喜爱,其本身是有一种成熟的技法存在。不要以一贯的印象,粗暴的做出一个武断的结论。我无意为婆媳剧的艺术地位讨一个说法,今天只就“婆婆们咆哮着”的表演,说一个粗浅却也值得深思到道理:你鄙视的,不是它们,往往正是自己。

结论是这样的,婆婆们并不是千篇一律的马景涛,一个个看似唬烂的剧集里,往往蕴藏着精心设计的狗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