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专栏婆媳观宇宙(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短故事)
43028400000003

第3章 完美的孩子,是悲剧的根源

在婆媳剧里,要论最讨人厌排行榜,极品婆婆、矫情儿媳、事儿逼小姑子或者爱捅娄子的小叔子,都是有力竞争者。然而在极品中杀将出来,成为极品中的极品的人,十之八九还是儿子兼丈夫的那一位。

在我个人的婆媳剧观剧历史上,要论起最令我愤怒和鄙夷的人物,《当婆婆遇上妈》里的儿子兼丈夫陈大可(贾乃亮饰演),绝对排名靠前。陈大可其人坦然的无耻程度,配以演员贾乃亮小白脸的外形,堪称是一种毁灭三观的震憾存在。

我们知道,那些身陷“夹板气困局”中的儿子兼丈夫们,面对婆媳恶斗的局面,往往使出的最后绝招是和稀泥。而陈大可就更胜一筹,和稀泥这件事他都懒得来,他的策略只有一个:逃走。

这是一个没有一点担当的男人,在母亲面前,他唯命是从,在媳妇面前,他也唯命是从。当母亲和媳妇产生了冲突,他陷入了不知道唯谁的命是从的困局,于是只好每次都转身走人。等到婆媳两个战罢了,他在分别走到两人面前,继续唯命是从。

这是个几乎没有任何自我意识的,彻头彻尾的大卢瑟,但在某一集里,大卢瑟却不经意地展露出另一个身份:完美的孩子。

在某次婆媳发生激烈冲突之后,陈大可又一次拿出了屡试不爽的绝招:逃走。然而陈老师屌的地方在于,即便是离家出走这件事,他都能轻松自如地突破自己一再刷新的底线:住在酒店里张手跟他妈要参加同事婚礼的份子钱。就在陈老师愉快地跟大家吃吃喝喝之后,一位参加婚礼的高中女同学偶然间跑出来,劈头盖脸就赞美陈当年在学校是怎样的风云人物,言辞中流露出花痴般的崇拜。

是的,一无是处的陈老师曾经有另外一个形象:完美的孩子。

什么是完美的孩子。在我们儿时,自己或者同龄人,都会三不五时地听到家长的如此训话:“你怎么这么不学好,你怎么不学学人家某某某家的某某某?”是的,陈大可就是那个某某某家的某某某。在陈母那里,儿子当然是完美的孩子,他健康,漂亮,而且很“乖”,很“听话”。在其他家长那里,陈大可学习优秀又听话,会文艺爱体育,简直是校园里的风云人物,当然就是“某某某家的某某某”。但在家长们一致的赞美声里,我们能发现这位完美的孩子有一个隐患,即是他在这个驯服教育中长大之后,无法独立面对和解决自己的问题。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反之亦然,陈大可也有他的可怜之处。在年龄和经历的传统角度看,陈大可成家立业,算得上是个成年人,但是从行为处事看,他又像一个中国式教育下的可怜小孩。如果你仔细研究,就会发现陈大可和妻子的相处模式,和他与母亲的相处模式完全一样。陈大从来以妻子为最大,完全听从,与服从母亲一样。

在他的理解里,成为完美丈夫,和成为完美孩子的模式是一样的,就是很乖,很听话,你怎么要求我就怎么做。当他用“听话”的办法同时应对母亲和丈母娘时,问题很快就来了,她们有时候是矛盾的呀!这在“我只要听话一切就会运转自然”的陈大可那里,你能想象到是怎样让人苦恼的事情。

中国式教育有一则纲领:“我也是为你好”。这在陈大可的身上,体现得可谓淋漓尽致。陈母之所以能屡次粗暴地干涉陈大可的人生,最大的借口是“我也是为你好”,仿佛在这个借口之下,任何尊重和是非都能被轻易践踏。陈大可的历次人生重大决定,陈母都是绝对的主导者,与儿媳的斗争之源,正是陈母感到自己失去了对儿子“择偶”的控制。在婆媳斗争发展都最为激烈的阶段,陈母甚至痛下杀手要掐死儿媳,即便是如此严重的犯罪未遂事件,陈母也能以“我也是为了你好”糊弄过去。在剧中我们能发现,陈母咄咄逼人的前提,是陈大可的纵容,只要陈母亮出“我也是为你好”的借口,陈大可就能立马“乖儿子”上身,毫无底线地宽容和理解。

你当然能批评陈大可没有独立意识,或者大批“我也是为你好”只是陈母操控儿子的借口,但是中国式教育非但只有纲领,更有行而有效的实操法宝:恐吓。

在陈母与乖儿子陈大可的相处模式里,你会发现陈母会提供基于母爱的一切关怀和照顾,除此之外,陈母也是中国式教育里“恩威并施”方法的实践者。每一次当陈大可基于自我意识的启发,想要做出有悖于陈母意愿的决定时,陈母往往会以“分析利弊”的角度切入,暗中恐吓这么做的危险性。陈母的教育并不是只给棒棒糖,更有大棒作为后盾,一旦乖儿子违背了自己的意愿,那就极尽恐吓之能事。

举个例子,在择偶事件上,陈母不满意自己丧失控制权后,采取的应对手段满是威逼利诱。起初陈母提出在大城市生活的种种压力,让儿子产生动摇并回到自己身边。其次竟然安排婚后的儿子与局长之女相亲,在陈大可提出质疑之后,陈母以工作前途作为要挟,继续保持对儿子的绝对控制。在婆媳关系急转直下后,陈母将关系恶化的原因推给儿媳一家,不惜让儿子陷入家庭不幸以达到自己的控制目的。

再回到前文所提及的故事,陈大可离家出走之后又张手向母亲要钱,如此没尊严的事却做得坦然自在。不妨就此深究一下,不难发现,陈母对儿子的控制,是以“为你好”作为借口,有利诱,更以种种恶果相要挟。其结果是,陈大可成为了陈母眼里的乖儿子,绝对的服从。

婆媳观宇宙,在陈大可的身上,你看到的不只是婆媳斗争,更是一个宏大的命题,即是教育。陈大可的是很可恶,但他也很可怜,在他的整个成长过程中,他从未被教育成为一个拥有独立人格的人。反而,他的成长里满是唯母是从的服从教育,并且饱受恐吓和威胁。

中国式教育的惨例,不止在影视剧中,熟悉新闻的朋友不妨研究一下李某某案里,梦鸽老师的教育方式。如出一辙。研究婆媳关系,就是以此作为出发,去看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等等更多的问题,思考的越深入,就会越接近“人之为人”的根本,而这其中正是宇宙真理之所在。

今天的结论是,在“我也是为你好”的借口下,在老老实实做个乖儿子的恐吓下,陈大可们成为了一个个近乎完美的乖孩子。而这,也正是他们所有悲剧的源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