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专栏密林深处(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短故事)
43022000000007

第7章 拖延

上完节目的雨夜,走在路上,忽然有一种百无聊赖的感觉袭来。冒着雨欢快地回家了,接着就病了,卧床两天,有些像赖学到小孩子的心情,又开始回顾红楼梦,回顾老剧。自然也没沾豆瓣。

再次打开豆瓣的时候,系统告诉我,我已经拖延了两天没有发表本应该发表的“周记”了,用的是红色的字体,有些惊心。也让我有些愧疚,尤其居然还注明有109位读者等着你的更新。(排版这会儿成了110位读者,真是对不住大家了。)

这当然是一次没有预设的拖延。

但,写写拖延这件事。这篇文字的存在,却是我预设之中的。我真不觉得拖延症是病。有人说,“早做晚做,都是要做的事情。为什么不早点做呢?”那人还一天吃三餐,早吃晚吃都是三餐,为什么不一起吃了算了呢?

作为一个曾经在建筑系就读的学生,交图的死线,一直都是一件非常神圣的事情。我们把赶图呢赶图呢挂在嘴上,死线就好像是我们的生命线一样。犹记得当年的水彩渲染作业,每个人都花了不知如何计数的时间在一幅作品上,不计日夜不计休息。时间可以成就作品,更可能毁掉作品。满怀着纠结心和打不死的小强一般的拗劲,也有人能够在交图日当天清晨撸起袖子决定重画一张。还打趣唱道“心若在,梦就在,只不过是从头再来……”

在我的心里,死线,就真的是一个线的概念。没有很多模糊的东西,要么站在线的后面,要么线的前面,第三种状态也不过是踩在线上。王石说,要登山,因为山在那里。而我们要赶图,是因为死线在那里。我对自己的要求是:在那之前,可能什么都没有,在那之后,必须什么都有了。按照朋友的话说就是,哪怕还有一天,你也要告诉自己来得及,来得及从无到有,来得及从有到好。和考试时候交卷不同,考试的试卷是每个人都要交的,制度规定如此。而交图,我却觉得理应容忍“未完成”,选择不交都是一个人的自由。不满意,不好,就不交,就是零分。但一脸倔强地说,因为没达到我对自己的要求,所以不交。可能也不是件能够嘲笑的事情。我尊重这样的人,这和不偏不倚却造一堆bull****比,至少有自己的标准和自知之明。(虽然现实中,其实bull****制造者往往足够自信自圆其说,并且结果不坏。)

当年我有一位极其有天才的女同学,性格言谈也是很传奇很犀利。她有一套言论,我竟觉得“好有道理,无法反驳”——我们大部分人只需要死线前一丢丢时间去完成所有任务,因为你根本不可能用足你所有的时间去达到一个更好一些的效果。那种我还有很多时间去完成的假象和美好感觉都是虚假的。其实你只会用死线前那一丢丢时间去做完所有事情。并且,不管糟糕的极限在哪里,比糟糕更糟又如何,一切都会过去。

我们很多时候非常迷恋时间带给我们的那种优裕的美好感觉。这种感受就仿佛,还是小学生的时候,那个没有课的周五下午。想想晚上,可以和爸妈在一起看会儿电视,做些自己想做的事情,和小伙伴在花园里捉一场迷藏。最重要是想想睡完一觉以后还有完整的双休日等待着自己。再多的作业啊都不算什么了。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和我一样有如此的童年记忆。但现在想起来,还为那种神秘的优裕感而着迷,因为好像长大以后,就很少有这样的感受了。

更多的时候觉得身后如百鬼夜行。刚想放纵下自己,就觉得背脊凉凉的。哈哈哈,有没有说得人毛骨悚然的?

怎奈也会有些时候,我们偏偏给自己创造了虚假的优裕感。仿佛是零摄氏度天气的被窝,每个人都贪恋温暖吧。这可能是拖延症的某种起源。什么?你说这就是懒。好吧,我也尊重你的看法。只是个人觉得,说一个“懒”字,太简单粗暴了,我不想这么评价。而且拿这个字去解释很多拖延症患者,可能并不公平来着。高效和天分就是需要在时间压迫下被激发,持续的时间也实在是需要药物维持似的,但在那些被激发的时刻就是那么酷炫和高能,不能不服。

拖延当然不是件值得推广赞美的事情。一般说的拖延是在死线前的拖延,一旦过线之后,就要付出些代价了。而人生有时候需要有一些奇特的教程来让人刷新一下面貌,改正些错误的。

说起拖延的代价,其实我头一个想到的,是我的学姐。这是个曾经误了洛杉矶飞上海飞机的女人。其实学姐看起来是个甚是稳当的人,完全不是那种吊儿郎当、不靠谱的类型。说起来,即使我也曾拖着行李箱在机场里撒腿狂奔(西雅图回费城某次),倒从没有真的误过飞机(还是国际航班)。我有些二且愣地问学姐:“那么后来呢?你怎么办了?”学姐之前倒是自嘲脸,听我说到这句,才是真不高兴了。“你说呢?再买张机票咯。”

就算是有钱,任性,也会为这样的事情感到憋屈吧。学姐还是个很传统的乖孩子。她说,后来她父上狠狠训斥了她,从此以后她赶飞机火车,都是起码提前半小时以上到。

坦白讲,其实旅行中的等待时间并不是最难受的。早些到,因而可以从从容容,这不是件坏事。(尤其是机场还有免税店可以给你逛逛的时候。)最坏的那种等待是,你并不知道自己能在这段时间里做到何种程度,漫无边际地挣扎、蹦跶,并且面对自己对自己最残酷的质疑。在死线之前,如果你提早完成了任务,那剩下的时间,也会是坐立不安和挣扎度过。如何把所有时间都用在把final products变得好一点,再好一点,似乎才是最难的事情。这需要时间管理,也需要恒心毅力,需要不知停歇地向前移动,哪怕是“挪动”。可惜的是,现实中的自己就好像一只四脚朝天的蛤蟆,不到最后时刻都舍不得翻过身子来往前蹿跳几下,写完这篇想想也是非常羞耻的事情。

我的新浪微博:weibo.com/favoritebl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