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专栏与孩子沟通须知道(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懂生活)
43017800000013

第13章 第十二集:孩子的闪光点在熠熠生辉,你看到了吗?

很多时候,我们的日常生活,既不是“春风得意马蹄疾”的幸运,也不是“屋漏偏逢连阴雨”的不顺,更多地是平平常常的普通生活。人的成长、发展、成功、闪光、顿悟、经验、体验等很多东西,是在不知不觉中完成的。因此,过好普普通通的每一天,我们有可能获得更全面更均衡的发展。

平平常常的生活,有什么可关注的呢?有什么亮色呢?有什么闪闪发光的东西吗?

有,当然有。

“一叶知秋”。

面对落叶,我最想做的,秋天的时候,拿一根长长的线,把一片片叶子串起来,能串多长就串多长,就像我的孩子,拉着一卷卫生纸从卧室拉到客厅,拉到厨房,拉到楼道,越是制止他,他拉得越快,拉得越是“咯咯咯”笑。

看着孩子那自由无拘的童趣,我干点什么呢?拉卫生纸?好像不可能了。那么,就让“趣味游戏”变变形吧,我拉树叶,拉一条长长的线串起来的树叶,从宿舍拉到食堂,拉到教室,拉到图书馆,拉到大门口……

你会问:“姐,你真拉了吗?!”想想,想想而已。

如果有孩子,我陪孩子拉。

有孩子真得很好。

成人世界里不能做的事情,有孩子在旁边,我们做起来顺利成章,理直气壮的。是不是?我觉得,不是我在带孩子,是孩子给了我那么多的机会,让被成人世界压抑和遮蔽了的东西又浮出了水面,它们已经潜伏很久了,有了孩子,它们才得以重见天日。

尊重孩子,发现孩子,学习孩子,也就是在成全自己。

我会捡起一片桃形的杨树叶,一片扇形的银杏叶,一片长圆的木槿叶,走着,感觉比抄着手走,比把手插口袋里,或比双手在腿边自由晃荡着,好多了。本来走路就是走路,现在,不仅仅是走路了,还有什么呢?有叶子,有形状,有颜色,有光泽,有童趣,有运动,弯腰,站起,转动叶子。

一阵秋风吹过,并不仅仅是鸿雁南翔和满目苍凉。因为,我看到,孩子,在风中追逐着那些飘飞的落叶。风快,他快;风慢,他慢。他踩得是自然的节奏,没有谁规范他那样做,他顺着自然的节奏在快乐地挪动脚步。

我的脚步为什么不可以欢快呢?当然可以。不管我穿的是运动鞋,还是高跟鞋,只要我想欢快,都能和孩子一样欢快起来。于是,我阅读和创作儿童文学,这就是我获得快乐的秘诀。

如果感兴趣,你不妨试试,和孩子一起,多读读孩子们的书,你会发现,天是水晶蓝的,就像孩子清纯的眼睛;水是清澈流动的,活泼欢快。我们的世界,不仅仅是风起云涌和凄风苦雨。

冬天,当学生和游人们,在各个园子里拥着落叶一起拍照的时候,我却想象着,拿起一个竹筢子,把校园里堆积的厚厚的落叶给扫起来,装进竹篓,背进院子,在太阳底下晒干了,把带着阳光味道的落叶收进柴草屋,堆得满满地。它们让烙出的葱花大饼外焦里嫩,让熬出的小米粥香浓可口。于是,金黄的落叶,把我带回了美好的童年。

那时候,天大,地大,就是柴草缺,于是,从初秋一直到深冬,我会背着竹花篓,拿着竹筢子,将杨树叶、柿子树叶、槐树叶或是榆树叶,扫得一堆一堆的,装进竹花篓里,背回家,晾在院子里,晒干了,运进柴草屋。

也会拿上一个三指钩,将殷实人家扔在路边的玉米根上的土疙瘩捣去,只剩下干干净净、乳黄透亮的玉米根,捣一个,扔篓子里一个。扔一堆了,往下摁踏实。再捣,再摁,直到玉米根在花篓里都冒尖了,再装,就要掉下来了。

于是,我蹲下去,把花篓的带子挎在双肩上,站起,半弯着腰快速往家走。那时候,我真地很都有成就感,那么多带着坚硬土疙瘩的玉米根,被我捣得松松软软顺顺溜溜的,我的一双手,真能干,我从捣玉米根中获得了心理上的满足。于是,我知道了,只有多做事情,才能有更多的成就感。

更大的成就感在于,回到家,我娘一个玉米根都不烧我的,而是将它们全都垛在邻居家房屋的后墙壁上,垛成一个高高的长方形的柴草垛,留着冬天烧。街坊邻居来串门或借东西时,他们看到柴草垛,都会一次次惊呼:“这么高的柴草垛,你们家的孩子,真勤快。”那时候,虽然我一句话都不说,至多腼腆地笑笑,因为我还不知道该如何答复大人们的夸赞。但直到今天,我都记得当时心里那股子喜悦和兴奋劲儿啊,估计那股劲头还会很有后劲,会一直在心里持续下去。

勤劳和用心,让我相信,不仅童年的柴草垛在一点点加宽和加高,它们还会无限地延伸在我的生命里,随着我的年龄延伸,随着我的经历延伸。

到现在,每当母亲心疼我夸赞我“从来不拾闲”,丈夫为了鼓励我多干家务惊叹“真是个勤快媳妇”,孩子舒舒服服地表扬我“妈妈,照顾得我真好”的时候,我知道,我没有任何的法宝,我的法宝就是童年时代那一座座“金色的柴草垛”,我能用一片片树叶,一个个玉米根,让我的家业和精神一日日富裕起来,那么,我同样可以靠我的双手再堆垛起更多更多的“柴草垛”,也许它们不再是树叶和玉米根了,但它们是一个家族的,流着相同的血脉,它们血脉里流淌的,是勤劳和用心。

昨天晚上,我还在千叮咛万嘱咐爱人:“千万别把孩子的画册弄丢了,孩子几年画的精品画作都装在那个牛皮纸袋里。”爱人说:“你已经说过一万遍了。”对,一万遍还不够,我还会继续叮嘱下去,因为,那些画作,见证了孩子的成长、进步、兴趣、美感和成绩,不要弄丢了。尤其是,精选出的每一幅画作,我都会给他签上名和作画日期,那里,也有我的一份心思。孩子平时看看,长大了看看。看看,想想,是不是能体会到点儿什么呢?

今天晚饭前,孩子在数粘在卧室墙上的小贴画,这个学期,他得了74张小贴画了,那么多不同质地、不同形状和色泽各异的小贴画“天女散花”般落在白色的墙壁上,一幅很美的画。

尤其是把小贴画粘在哪儿,都是他自己精心安排过的。希望那粘贴画的动作,那幅“天女散花图”,会留在他美好的童年里,成为他一生回味无穷的精神财富,就像我童年时代的“金色的柴草垛”,随着时光流逝,它们的光泽依然在熠熠闪烁。

生活中有很多东西在闪光,生命中有很多东西有色泽,就连岁月都不能让它们褪色。我们要用心发现它们,呵护它们,珍藏它们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