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农村常见病治疗和预防常识——肝炎病
42939700000001

第1章 肝脏与肝炎基础知识(1)

(第一节)肝脏的结构和功能

一、肝脏在人体中作用

肝脏好比人体内的一个巨大“化工厂”,在代谢、胆汁生成、解毒、凝血、免疫、热量产生及水与电解质调节中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代谢功能:①糖代谢。饮食中的淀粉和糖类消化后变成葡萄糖经肠道吸收后,肝脏就能将它合成肝糖元并贮存于肝脏;当劳动等情况需要时,肝细胞又能把肝糖元分解为葡萄糖供给机体利用。当血液中血糖浓度变化时,肝脏具有调节作用。②蛋白质代谢。肝脏是人体白蛋白唯一的合成器官;除球蛋白以外的球蛋白、酶蛋白以及血浆蛋白质的生成、维持及调节都要肝脏参与;氨基酸代谢如脱氨基反应、尿素合成及氨的处理均在肝脏内进行。③脂肪代谢。中性脂肪的合成和释放、脂肪酸分解、酮体生成与氧化、胆固醇与磷脂的合成、脂蛋白合成和运输均在肝内进行。④维生素代谢。许多维生素如A、B、C、D和K的合成与储存均与肝脏密切相关。肝脏明显受损时会出现维生素代谢异常,如继发维生素A缺乏时出现夜盲或皮肤干燥综合征。⑤激素代谢。肝脏参与激素的灭活。

当肝功长期损害时可出现性激素失调,往往有性欲减退,腋毛、阴毛稀少或脱落,阳痿、睾丸萎缩、月经失调以及肝掌及血管痣。

(2)胆汁生成和排泄: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和排泄,胆汁酸的生成和排泄都由肝脏承担。肝细胞制造、分泌的胆汁,经胆管输送到胆囊。正常情况下,每天肝脏制造800~1000毫升的胆汁。胆囊仅起浓缩和排放胆汁的功能,以帮助小肠内脂肪的消化和吸收。

(3)解毒作用:人体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一些有害废物及外来的毒物、毒素,包括药物的代谢和分解产物,均要在肝脏解毒。肝细胞对一切毒物通过氧化、还原、水解和结合等方式变为无害物质排放体外。

(4)免疫功能:肝脏是最大的网状内皮细胞吞噬系统。它能通过吞噬、隔离和消除、改造入侵和内生的各种抗原,因此与人体的免疫能力密切相关。

(5)血液凝固功能:几乎所有的凝血因子都由肝脏制造。

肝脏在人体凝血和抗凝两个系统的动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因此肝功破坏的严重程度常与凝血障碍的程度相平行。肝功衰竭者常死于出血。

(6)其他:肝脏参与人体血容量的调节、热量的产生和水及电解质的调节。如肝脏损害时对钠、钾、铁、铜、钙、镁、磷、锌等电解质调节失衡,尤其常见的是水钠在体内潴留,引起水肿。

二、肝脏的位置和解剖学特点

人的肝脏大部分位于腹腔右上部,小部分在左上部,是人体最大的重要实质性脏器,一般重1200~1600克。成年人肝脏的重量为体重的1/40~1/50;小儿肝脏的重量约占体重的1/20。正常肝脏外观呈红褐色,质软而脆。肝上界与膈穹的位置一致,约在右侧第五肋间(相当于叩诊的相对浊音界),肝脏有一定的活动度,可随体位的改变和呼吸而上下移动。肝下界一般不超出肋弓。正常情况下在肋缘下摸不到肝脏,而小儿多可在肋缘下触及。

肝脏被镰状韧带分为左、右两叶。右叶大而厚,左叶小而薄。按新的分叶方法将肝脏分为:左内叶,左外叶,右前叶,右后叶及尾状叶。肝脏下面有连成H形的两条纵行沟和一条横行沟。横行沟为肝门,是门静脉、肝动脉和肝管以及神经、淋巴管的出入处;右纵行沟前方为胆囊,后方为下腔静脉;左纵行沟前方为圆韧带,后方为静脉韧带及静脉导管的遗迹。

三、肝脏的组织学特点和肝小叶的主要结构

肝脏表面有一薄层致密的结缔组织构成的被膜。被膜深入肝内形成网状支架,将肝实质分隔为许多具有相似形态和相同功能的基本单位,称为肝小叶。人类肝脏约有50万个肝小叶。肝小叶呈多角棱柱体,约1毫米×2毫米大小,小叶的中轴贯穿一条静脉,为中央静脉。肝细胞以中央静脉为中心呈放射状排列,形成肝细胞索。肝细胞索相互吻合成网,网眼间有窦状隙和血窦。肝细胞间的管状间隙形成毛细胆管。因此可以说:肝小叶是由肝细胞、毛细胆管、血窦和相当于毛细淋巴管的窦周隙(狄氏间隙)所组成。

肝细胞为多角形,直径为20~30微米。肝细胞核呈圆形,位于细胞的中央,其内有1个或多个核仁。电子显微镜下细胞浆内可显示各种细胞器和包涵物,如线粒体、高尔基体、溶酶体、内质网、糖元、脂滴和色素等。细胞核内有染色质,由螺旋结构的脱氧核糖核酸(DNA)和蛋白质组成。

四、肝脏部分切除后有再生的恢复能力

成人肝脏重达1500克左右,是腹腔中最大的器官,1分钟流经肝脏的血液量高达1000毫升以上。肝脏即使被割掉一半,或者受到严重伤害,残留的正常肝细胞仍能照常从事其工作。实验证明,把鼠肝切掉一半后,老鼠照常进食并且朝气蓬勃地活着,检查其肝功指标往往仍正常。若在人的肝脏内长了大小不等的多个瘤块,或癌已使肝脏变形,只要这些占位性病变不压迫汇管区,只要尚存300克以上的健康肝组织,患者饮食方面仍无明显症状,肝功也无太大障碍。经手术切除肝脏75%的老鼠于3周后便能恢复原状;同样情况的狗亦需3周;人类则需4个月左右。由此可见,肝脏具有其他器官无法比拟的旺盛的再生和恢复能力。

根据上述理论,手术切除肝癌的患者至今生存10年以上者已不乏其人,个别肝癌切除患者已健在20年。急性肝坏死实行换肝术后已有存活12年以上的报道。随着科技发展,应相信彻底征服病毒性肝炎和肝癌的日子是一定会到来的。

(第二节)肝炎的防治综述

一、肝炎是怎么回事

肝炎就是指肝脏发炎。许多病原微生物如病毒、细菌、真菌、立克次体、螺旋体及某些原虫和寄生虫的感染都可能引起肝脏发炎;各种毒物(如砒霜)、毒素(细菌的内、外毒素)和某些药物(如雷米封、消炎痛、氯丙嗪、氟烷等)的中毒都可引起中毒性肝炎。由药物中毒引起的有时也可称为药物性肝炎;由细菌引起的肝炎可称为细菌性肝炎;由病毒引起的肝炎,就称为病毒性肝炎。

但是通常人们所说的“肝炎”,指的是由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及庚型肝炎病毒所引起的病毒性肝炎。上述各型病毒的主要病变都在肝脏,都具有相类似的临床表现,也都具有传染性强、病程较长及危害性大的共性。可是在病原学、血清学、临床经过及预后、肝外损害等方面都有明显不同。从现在起我们就用甲型肝炎、乙型肝炎、丙型肝炎、丁型肝炎、戊型肝炎及庚型肝炎等习惯叫法,来进行以后的问答。

二、病毒性肝炎的种类

病毒性肝炎至少有7种。除1990年前已被世界公认的5种(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及戊型)肝炎外,近年又发现了己型和庚型肝炎。它们分别由甲型肝炎病毒(HAV)、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丁型肝炎病毒(HDV)、戊型肝炎病毒(HEV)、己型肝炎病毒(HFV)及庚型肝炎病毒(HGV)引起。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庚型肝炎病毒均已有确定的方法检测;己型肝炎病毒尚不能检测,临床上靠排除甲型至庚型肝炎后才可作诊断。

三、病毒性肝炎在临床上类型

7种病毒性肝炎在病原学、血清学以及临床经过、肝外器官损害等多方面均有所不同,但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己型、庚型肝炎的临床表现却颇相类似。因此,从临床症状和体征上对每一病例很难区别是哪种肝炎。

根据7种病毒性肝炎在临床表现上的共性,常用于诊断的临床类型有:(1)急性黄疸型肝炎(少数可发展成为慢性重型肝炎)。

(2)急性无黄疸型肝炎(部分患者迁延不愈或反复发作,可发展为慢性,以乙型、丙型、丁型、庚型肝炎多见)。

(3)慢性肝炎(轻型、中型、重型)。包含1995年前主要从病理角度区分的慢性迁延性肝炎(CPH)和慢性活动性肝炎(CAH)。甲型、戊型肝炎一般不转为慢性。

(4)淤胆型肝炎。

(5)重型肝炎(急性、亚急性、慢性重型)。

四、肝炎的早期发现和预防

只要有肝病的一般知识,对肝炎有所警惕,充分注意以下几个方面,早期发现肝炎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1)近半个月至6个月内曾与肝炎患者密切接触,吃过半生不熟的海产贝类食物,或输过血、注射过血浆、白蛋白、人血或胎盘球蛋白等;或有过不洁性接触;用过消毒不严格的注射器,接受过针灸、文身、拔牙和手术等,即有被传染上肝炎的途径。

(2)近日来全身疲乏无力、不想吃东西、恶心、呕吐、厌油腻、腹胀、肝区痛、大便不调、尿黄似浓茶等;经休息后上述症状仍持续不好转,而又找不到其他原因时,就应考虑到患肝炎的可能性。如能及时去医院检查,发现肝肿大,尤其是黄疸,就应当高度怀疑有患肝炎的可能。

(3)有第(1)项接触史和第(2)项自觉症状体征者应迅速做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如已有巩膜、皮肤或黏膜黄染,马上可做尿三项检查。如发现尿中胆红素阳性(正常人尿中胆红素阴性),同时查出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时,患肝炎的可能性更大。对起病缓慢,症状轻微,可怀疑为无黄疸型肝炎,隐性感染或亚临床肝炎者,应定期进行实验室检查。

(4)进一步做肝炎病毒方面的抗原及抗体检查,以明确属于哪一种肝炎。当甲肝病毒抗体免疫球蛋白M(抗-

HAIgM)阳性时即可考虑为甲型肝炎;高滴度的抗乙肝核心抗体免疫球蛋白M(抗-HBcIgM)阳性伴有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时,可考虑为乙型肝炎。同样采用丙型、丁型、戊型、庚型肝炎特异性的诊断试剂盒进行检测,均可分别协助确定肝炎的病原。

五、有黄疸就是肝炎吗

有黄疸就是肝炎的说法是不正确的。由于:

(1)某些原因(先天性代谢酶和红细胞遗传性缺陷)以及理化、生物及免疫因素所致的体内红细胞破坏过多,发生贫血、溶血,使血内胆红素原料过剩,均可造成肝前性黄疸。

(2)由于结石和肝、胆、胰肿瘤以及其他炎症,致使胆道梗阻,胆汁不能排入小肠,就可造成肝后性黄疸。

(3)新生儿降生不久可因红细胞大量破坏,肝细胞对胆红素摄取障碍而出现生理性黄疸。还有先天性非溶血性吉尔伯特(Gilbert)病引起的黄疸和新生霉素引起的黄疸,都是肝细胞内胆红素结合障碍所造成。另外一些感染性疾病如败血症、肺炎及伤寒等,在少数情况下也可出现黄疸。严重心脏病患者心力衰竭时,肝脏长期淤血肿大,可以发生黄疸。各种原因造成的肝细胞损害,均可引起肝性黄疸。

由此可见,只要是血中间接胆红素或直接胆红素的浓度增高,都可以发生黄疸。肝炎仅是肝性黄疸的诱因之一。遇到黄疸患者,应根据具体情况,结合体征、实验室检查、肝活体组织检查、B超及CT、磁共振等理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找出黄疸的原因,千万不要一见黄疸就武断为肝炎。

六、肝炎患者肝区疼痛的原因

肝胆唇齿相连,均由腹腔神经丛交感支、迷走神经腹支和脊髓神经的膈神经支配。肝、胆组织中分布着许多内脏神经的感受器。肝脏一旦发生炎症或接受压力、温度或化学性刺激,就可形成冲动,传入大脑,产生疼痛、压痛甚至绞痛或针刺样、烧灼样感觉。肝包膜上的神经与膈神经相连,属脊髓感觉神经支配。急性肝炎患者由于肝脏充血、肿胀、渗出和肝细胞坏死,使肝脏外的包膜极度撑开,撑紧的肝包膜刺激神经后产生胀痛、钝痛、重压感或针刺样疼痛,体检时患者常诉有触压或叩击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