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农村文化娱乐常识——曲艺
42931900000011

第11章 附录曲艺杂谈

一、曲艺丛谈

曲艺理论专著。作者赵景深,1982年出版。选辑了作者《大鼓研究》《弹词考证》《怎样写通俗文艺》3篇专著和50年来作者发表的《弹词选导言》《鼓词选序言》《抗战与弹词》《五十七勇士·序》《谈曲艺创作》《怎样写说唱》《谈明代成化本说唱词话》《话本小说概论序》等8篇文章。《大鼓研究》是作者于1937年将20世纪30年代发表的《说大鼓》一文扩展而成,对大鼓的类别、起源、体制、演唱作了系统的论述,兼论子弟书、快书、牌子曲、岔曲。其后,他所写关于大鼓历史、现状及其艺术特点的文章以及抗日战争初期写的一些宣传抗日的大鼓词也收入《曲艺丛坛》。《弹词考证》探索了《白蛇传》(《义妖传》)《三笑姻缘》《珍珠塔》《倭袍传》《双珠凤》《玉蜻蜓》等6篇弹词的故事渊源及其演变,并与各个时代、各种文艺形式(说唱、笔记小说、戏曲等)以及外国文学(希腊、印度等)相近内容的作品作了比较研究。《怎样写通俗文艺》内容有怎样写快板、相声、大鼓、弹词、小调、地方戏,阐明了这些曲艺形式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

《曲艺丛谈》还收入作者1949年以后写的一些短文,对新曲艺作品的创作,传统曲艺的改革整理和曲艺理论研究的新成果进行了分析和评价。

二、曲艺双簧

曲艺双簧——所谓曲艺双簧,其本身是曲艺相声,其表演则是双簧。电视播放导航《曲苑杂谈》中有电视相声,这是将对口相声的老唱片、录音配像。相声中提到的人物,由多人扮演,按电视剧场景拍摄,将相声中所学的语言对口型,合成电视片。听声是相声,看像是故事剧,实际是双簧。这种双簧后背录音中是二人,前脸化妆扮演很多人。电视相声就是曲艺双簧,因为它在曲艺范畴之内,其扮演超过了相声双簧,其相声台词又不够戏剧双簧的条件,只能叫曲艺双簧。这种双簧,远有常宝(小蘑菇)、常连安的《相面》,近有侯宝林的《三棒鼓》《空城计》等,再近的有马志明的《夜来麻将声》《纠纷》等。侯宝林的《空城计》正好与双簧创始人黄辅臣相反,是他儿子侯跃文前脸配像。

三、曲艺音乐

曲艺音乐:曲艺音乐或称说唱音乐。其音乐包括唱腔和伴奏部分,有说有唱,多以唱为主。我国的说唱音乐家有悠久的历史,明清以来有了更大的发展。由于各曲子种所操的方言不同,因此曲艺音乐不仅有多种子多样的曲调,又各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曲艺音乐大致可分为鼓词,弹词,道情,牌子曲和琴书五类。鼓词的演唱者边敲鼓边演唱,伴奏主要有三弦,四胡等,主要流传于北方,如京韵大鼓,梨花大鼓等。弹词的演唱者边弹小三弦琵琶边演唱,多流传在我国南方,如苏州弹词,长沙弹词等。道情的演唱者边敲渔鼓,简板边演唱,如陕北道情,湖南渔鼓等。牌子曲的演唱者手持手鼓,檀板,边奏边唱,伴奏乐器以三弦或琵琶为主,唱腔为不同内牌连缀而成,如单弦牌子曲,四川清音等。琴书类则以伴奏乐器为扬琴而得名,如山东琴书,北京琴书等。说唱音乐的特点除了说,噱,弹,唱结合外,还强调字音,语调与曲调的紧密结合,个别贴切种还稍带形体表演。

四、广东曲艺

广东曲艺有广义与狭义两种,广义的广东曲艺是指广东省内各个曲艺品种,如粤曲、木鱼歌、龙舟歌、南音、潮州歌、客家竹板歌、咸水歌等,实际指的是广州和岭南地区的说唱文学。狭义的广东曲艺单指粤曲演唱。

五、粤曲演唱

粤曲是由粤剧分支出来的,是广州方言区流行最广的一种大曲种,用广州方言演唱。粤曲盛行于广州、香港、澳门等地,并传播到东南亚、美洲华人聚居的地方。粤曲原为粤剧的曲调,后形成独立的剧种。它的音乐性强,曲调优美动听,注重声腔艺术,有独特的风格和地方特色。其唱腔属于皮黄系统的板腔体,梆子、二黄、牌子曲、小曲、歌谣构成其整体,同时亦吸收诸如龙舟、南音、木鱼、粤讴、板眼等民间说唱。粤曲的唱腔也由原沿用戏曲的小生、武生、小武、花旦、公脚、花脸、正旦、正生、老旦、丑生十大行当,归为大喉(男角高腔)、平喉(男角平腔)、子喉(女角专用腔)等三大主要喉腔。

六、木鱼

木鱼即木鱼歌。是用广州方言演唱的说唱形式,也是粤剧、粤曲常用的曲牌之一。演唱时不必伴奏,只用一段刳空了的硬质木头敲击作声,以为节奏。这段木头称为“木鱼”这种演唱形式则称为“唱木鱼”或“唱木鱼书”。木鱼以四句为一小段,反复循环。每小段中的每句未字平仄安排均有严格限制。南音、龙舟、板眼等结构与它大体相同。

七、南音

南音是广东粤剧、粤剧常用的曲牌,它是在木鱼、龙舟的基础上吸收了苏州弹词(吴声)等曲种的曲调发展而成的。为了与广东以外的吴声区分,便以“南音”(南方的曲调)命名之。著名的南音代表作品有《客途秋恨》《沙田夜话》等。

八、龙舟

又称“龙舟歌”,也是一种用广州方言演唱的粤曲清唱形式,粤剧、粤曲常用的曲牌之一。其产生有两种说法:一是清乾隆年间,一位顺德的破落大户首创;二是清康熙年间,“天地会”等组织为开展宣传而编创。也有人认为:“龙舟”是由人们在端午节赛龙舟时向龙王爷口唱消灾纳福、驱邪保境的祝颂词演变而成;或由顺德一乞丐在乞食时的演唱逐渐发展而成。

其实,龙舟真正产生于民间。其唱词以七字句为基本,语言通俗生动,曲调简朴流畅,抒情叙事均直。龙舟作品题材多采自民间传说和地方掌故,长篇较少,短曲为多。龙舟这种适合自编自唱、随编随唱的曲种长期扎根于民间,并被粤剧、粤曲吸收作为曲牌使用,而得以保存了下来。

九、陕西曲艺

陕西曲艺目系指采用陕西各地方言土语为唱、白基准语音,以说唱故事为主体,用一定基本曲调或讲说节奏形式来表达某一主题内容的艺术形式。陕西曲艺目共含四个曲科、八个曲属、十三个曲种,其中曲牌体科含三个曲属:即丝弦清曲属、踏歌走唱属、劝善经韵属;综合体说唱科含三个曲属,即道情渔鼓属、丝竹清曲属、琴板说唱属;板腔体说唱科只有单一曲属即琴板主腔体属。韵白讲说科有韵白快板属。十三个曲种分别是:陕西曲子、榆林小曲、陕北二人台打坐腔、陕北说书、雒南静板书、陕西快书、韩城秧歌、陕南花鼓、关中劝善调、陕南孝歌、长安道情、镇巴渔鼓及神祭用途的长武道场。

十、岳池曲艺

四川省曲协接到中国曲艺家协会正式文件通知,同意授予四川省岳池县为“中国曲艺之乡”,这也是目前我国西部地区唯一的“中国曲艺之乡”。

近年来,岳池县提出了建设“农家文化名县”的奋斗目标,并将创建“中国曲艺之乡”列为建设农家文化名县的重要内容,县财政每年投入大笔资金支持曲艺事业发展,各部门和乡镇曲艺工作机构、人员、场地、经费等都有较好落实。与此同时,该县已初步建有曲艺特色乡镇6个、曲艺特色社区4个、曲艺特色学校1所。到2009年,该县还力争新发展曲艺社区10个、曲艺乡镇10个、曲艺学校10所,培育曲艺大户达到100户、曲艺表演人才达到1 000名。

几年前,四川省文联、省曲协的领导和专家到岳池调研,当得知岳池曲艺的良好发展状况时,不禁惊叹:岳池曲艺品种之繁,艺人之多,影响之广,实属全省罕见。后来,中国文联、中国曲艺家协会的领导和专家来到岳池就“中国曲艺之乡”申报工作进行验收时,也对岳池曲艺的保护和传承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岳池曲艺历史悠久,千百年来,勤劳聪慧的岳池人民在生活劳作的同时,自编自乐,创作一些群众喜闻乐见的曲艺节目,从自娱自乐到逐渐走入大众生活,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到如今,该县尚能创作和演出扬琴、竹琴、盘子、清音、古筝弹唱、荷叶、花鼓、车灯、连厢、金钱板、快板、评书、双簧、谐剧、方言、相声、相书(口技)、莲花落、三句半、曲剧等20余种形式的曲艺节目,有民间职业演出团体22个,除岳池曲协直管的民间艺术团留县承担各项宣传演出任务外,其余团体常年在外巡回演出,足迹踏遍全国各地。他们常常将曲艺与杂技、气功、木偶、皮影等艺术形式结合在一起,给当地的群众送去无尽的欢乐,丰富了当地的文化生活。除职业演出团队外,全县还有40多个乡镇、社区组建的业余文艺演出队坚持开展自娱自乐的曲艺演唱活动,参与者达2 000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