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类
(1)普通型一般有高热,病初可有一次惊厥,也可低热。大便脓血、黏冻或黏液,伴腹痛与里急后重。轻者或乳儿大便可以似一般腹泻。腹部体检可有左下腹压痛。
(2)中毒型多见于3~7岁小儿,中毒症状可先于肠道症状数小时,也有在较轻腹泻数日后突然变化者。一般高热在40℃以下,可有意识障碍与惊厥,面灰肢冷,脉数,血压正常或稍低;重者体温40℃以上,神志昏迷或浅昏迷,惊厥频发,可伴血压下降、发绀、皮肤花纹等严重循环衰竭或呼吸衰竭。
(3)慢性型多因初发治疗不彻底,或合并营养不良及肠道寄生虫病引起。有3种表现:①迁延型:症状持续2个月以上,或虽仅有肠道功能紊乱而大便反复培养阳性者。
②慢性型:急性发作,在症状时好时坏的漫长过程出现急性症状,大便培养得到与过去相同的菌型。
③慢性隐伏型:过去有痢疾病史,现已较长时期无临床症状,但乙状结肠镜检查肠黏膜有溃疡及增生病变或大便培养痢疾杆菌仍阳性。
二、中医分类及临床表现
(1)湿热痢大便夹有红白冻子,解得不通畅,肚子痛,肛门坠胀(里急后重),一天拉10余次,小便黄少,或有恶寒发热,口苦等。
(2)疫毒痢起病急,发高热。有时又冷得发抖,大便夹有红白冻子,腹痛厉害,一天大便数10次,有的拉血水、呕吐、口臭,不想吃东西,严重者嗜睡、昏迷、抽风、神志不清等。
(3)虚寒痢患痢时间较长,身体虚弱乏力,有时还畏寒,不想吃东西,大便拉白冻子,有的像鱼脑,有的夹有不消化的食物,稍有腹痛,严重者大便不知不觉滑脱出来。
三、治疗
痢疾的治疗分为一般疗法和对症疗法,患者应予胃肠道隔离(至症状消失,大便培养连续二次阴性为止)和卧床休息。饮食一般以流质或半流质为宜,忌食多渣多油或有刺激性的食物。恢复期中可按具体情况逐渐恢复正常饮食。有失水现象者可给予口服补液盐。如有呕吐等而不能由口摄入时,则可给予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盐水静脉滴注,注射量视失水程度而定,以保持水和电解质平衡。有酸中毒者,酌情给予碱性液体。对痉挛性腹痛可给予阿托品及腹部热敷,忌用显著抑制肠蠕动的药物,以免延长病程和排菌时间。这类药物虽可减轻肠痉挛和缓解腹泻,在一定程度上可减少肠壁分泌。但实际上腹泻是机体防御功能的一种表现,且可排除一定数量的致病菌和肠毒素,因此,不宜长期使用解痉剂或抑制肠蠕动的药物。特别对伴高热、毒血症或黏液脓血便患者,应避免使用,以免加重病情。婴幼儿也不宜使用此类药物。能够作用和影响肠道动力的药物有阿托品、颠茄合剂、哌替啶、可待因、吗啡、樟脑酊、苯乙哌啶和盐酸氯苯哌酰胺等。
四、预防
该病的预防应从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增进人体抵抗力三方面着手。
(1)早期发现患者和带菌者,及时隔离和彻底治疗,是控制菌病的重要措施从事饮食业、保育及水厂工作的人员,更需作较长期的追查,必要时暂调离工作岗位。
(2)切断传播途径搞好“三管一灭”即管好水、粪和饮食以及消灭苍蝇,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对饮食业、儿童机构工作人员定期检查带菌状态。一发现带菌者,应立即予以治疗并调离工作。
(3)保护易感人群可口服依莲菌株活菌苗,该菌无致病力,但有保护效果,保护率达85%~100%。国内已生产多价痢疾活菌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