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农村常见病治疗和预防常识——传染病防治
42916900000004

第4章 农村家庭常见传染病及其防治(2)

当易感者吸入麻疹患者鼻咽部分泌物或含有病毒的飞沫后,麻疹病毒在局部黏膜短期繁殖,同时有少量病毒侵入血液;此后病毒在远处器官的单核巨噬细胞系统中复制活跃,大约在感染后第5~7天,大量进入血液,此即为临床前驱期。在此时期,患儿全身组织如呼吸道上皮细胞和淋巴组织内均可找到病毒,并出现在鼻咽分泌物、尿及血液等分泌物和体液中,此时传染性最强。皮疹出现后,病毒复制即减少,到感染后第16天,仅尿内病毒尚能持续数日。出疹后第2天,血清内抗体几乎100%阳性,临床症状也开始明显改善。由于此时全身及局部免疫反应尚受抑制中,故部分病人常继发鼻窦炎、中耳炎和支气管肺炎。10%的患儿脑脊液中淋巴细胞明显增多,50%在病情高峰时有脑电图改变,但仅0.1%有脑炎的症状和体征,其出现常在急性起病数天后,此时血清中抗体已增高,且已找不到病毒,因此考虑为自身免疫性脑炎。

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在患麻疹之后若干年发生,曾提出病毒突变、病毒株特殊毒力或是第二个病毒感染促进慢性麻疹脑炎等发病机制,但都不能证实。最近研究发现麻疹病人系脑细胞的M蛋白合成过程中翻译受阻所造成。由于此蛋白是病毒装配所必需,M蛋白的缺乏使不完整的麻疹病毒聚集,它不能被抗体或免疫细胞清除,从而导致本病。

麻疹是全身性疾病,其病理改变可出现于全身各个系统,其中以网状内皮系统和呼吸系统最为明显。全身淋巴系统出现增生,在淋巴结、扁桃体、肝、脾和胸腺等处可见多核巨细胞。在皮肤、眼结合膜、鼻咽部、支气管、肠道黏膜特别是阑尾等处可见有单核细胞增生及围绕在毛细血管周围的多核巨细胞,淋巴样组织肥大。颊黏膜下层的微小分泌腺发炎,其病变内有浆液性渗出及内皮细胞增殖形成Koplik斑。

麻疹引起的间质性肺炎为Hecht巨细胞肺炎,而支气管肺炎则是继发的细菌感染。SSPE病变早期可见脑膜轻度炎症,全脑炎累及皮质和皮质下灰质及白质,在血管周围有浆细胞和淋巴细胞围绕,胶质细胞常增生。疾病后期有神经元退行性变、神经元缺失和髓鞘缺失,在神经元、星状细胞的核内可见核内包涵体。在电镜下,包涵体呈管状结构,是副粘病毒核衣壳的典型表现。这些损害在脑内分布不均匀,且在病程早、晚期的改变也不一致,故脑活检无诊断意义。

六、麻疹发病的四个周期

(1)潜伏期:一般为10~14天,亦有短至1周左右。在潜伏期内可有轻度体温上升。

(2)前驱期:也称发疹前期,一般为3~4天。这一期的主要表现类似上呼吸道感染症状:①发热,见于所有病例,多为中度以上发热;②咳嗽、流涕、流泪、咽部充血等卡他症状,以眼症状突出,结膜发炎、眼睑水肿、眼泪增多、畏光、下眼睑边缘有一条明显充血横线(Stimson线),对诊断麻疹极有帮助。③Koplik斑,在发疹前24~48小时出现,为直径约1.0mm灰白色小点,外有红色晕圈,开始仅见于对着下臼齿的颊黏膜上,但在一天内很快增多,可累及整个颊黏膜并蔓延至唇部黏膜,黏膜疹在皮疹出现后即逐渐消失可留有暗红色小点;④偶见皮肤荨麻疹,隐约斑疹或猩红热样皮疹,在出现典型皮疹时消失;⑤部分病例可有一些非特异症状,如全身不适、食欲减退、精神不振等。婴儿可有消化系统症状。

(3)出疹期:多在发热后3~4天出现皮疹。体温可突然升高至40~40.5℃,皮疹开始为稀疏不规则的红色斑丘疹,疹间皮肤正常,始见于耳后、颈部、沿着发际边缘,24小时内向下发展,遍及面部、躯干及上肢,第3天皮疹累及下肢及足部,病情严重者皮疹常融合,皮肤水肿,面部浮肿变形。大部分皮疹压之褪色,但亦有出现瘀点者。全身有淋巴结肿大和脾肿大,并持续几周,肠系膜淋巴结肿可引起腹痛、腹泻和呕吐。阑尾黏膜的麻疹病理改变可引起阑尾炎症状。疾病极期特别是高热时常有谵妄、激惹及嗜睡状态,多为一过性,热退后消失,与以后中枢神经系统合并症无关。此期肺部有湿性啰音,X线检查可见肺纹理增多。

(4)恢复期:出疹3~4天后皮疹开始消退,消退顺序与出疹时相同;在无合并症发生的情况下,食欲、精神等其他症状也随之好转。疹退后,皮肤留有糠麸状脱屑及棕色色素沉着,7~10天痊愈。

七、水痘的防治

水痘是由水痘病毒引起的出疹性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多见于2~6岁幼儿,偶尔出现于成人及婴儿。主要通过空气飞沫经呼吸道传播,也可因接触患儿疱疹内的疱浆通过衣服、用具、玩具传染,传染性较强。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多见于冬春季节。

小儿传染上水痘病毒后,要经过2~3周的潜伏期后才出现症状。一般是先发烧1天,伴有头痛、厌食、哭闹、烦躁不安、全身不适或咳嗽,然后有皮疹出现,大多散布于头面部、躯干及腋下,发生在四肢、手掌、足底的很少,呈向心性分布。初起时皮肤出现米粒至豆子大小的鲜红色斑疹或斑丘疹,24小时内形成圆形或椭圆形水疱,周围有红晕,水疱极易破裂而溃烂。3~5天后,水疱渐渐干燥,先由中央萎缩,然后结痂,再经数天或2~3周,结痂完全脱落而痊愈,一般不留痕迹。发病时眼结膜、口腔与咽部黏膜、阴道黏膜皆可发生损害。病后可获得终身免疫。少数患儿抵抗力弱、免疫功能差,会出现出血性水泡和继发性细菌感染,可导致脑炎、肺炎、心肌炎或其他器官疾病。

水痘患儿的病情一般比较缓和,很少有并发症,无须特殊治疗,常可在7~10天内自然痊愈。但要精心护理,以防止感染。发热出疹期要卧床休息,给病儿多喝水,并供给营养丰富、容易消化的食物如牛奶、鸡蛋、水果、蔬菜等,忌吃辛辣鱼虾等食物;预防受凉感冒,特别不要吹风;常洗手洗脸,勤换衣,保持皮肤清洁;注意衣物和用具的清洁消毒,讲究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温湿度要适宜。剪短指甲,避免小儿抓伤皮疹而引起感染。如果瘙痒严重,可擦炉干石洗剂止痒,也可服用扑尔敏等药物;疱疹破溃可涂龙胆紫,已有感染可局部涂一些消炎软膏,必要时可服用黄连素、磺胺类药物;切忌使用肤轻松、强的松一类的软膏,以免造成全身性水痘。如出现持续高烧、咳嗽、头痛、胸痛或疱疹密集,色红赤,疱液混浊以及已经发生弥漫性脓疮、蜂窝组织炎或淋巴腺炎的患儿,则需送医院治疗。

为预防水痘传染,对患儿应隔离至皮疹全部结痂为止,对接触过水痘病人的孩子最好也要隔离观察3周,体弱者可在接触后4天内注射丙种球蛋白。流行期间尽量少带孩子去公共场所。

水痘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儿童多见,传染性很强,主要传播途径为飞沫。其特点为皮疹先见于躯干,然后蔓延至面部,最后达四肢,呈多形性疹:斑疹,丘疹,水疱疹,痂疹。水痘患者应严格隔离,休息,吃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饮食。皮肤破损处用2%~5%NaHCO3湿敷,禁忌手抓,化脓处涂抹抗生素软膏。对免疫功能缺陷者进行抗病毒治疗。禁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八、霍乱防治综合知识

霍乱是因摄入霍乱弧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腹泻感染。通过粪—口直接污染或通过摄入受污染的水和食物发生传播。病情严重的霍乱,其特征是突发急性水性腹泻,可因严重脱水和肾衰竭导致死亡。其极短的潜伏期为2小时至5天,使疫情更可能具有暴发性,因为病例数可非常迅速地增多。感染霍乱者约有75%不出现任何症状。但是,病原体在他们的粪便中停留7~14天并通过排泄进入环境,有可能感染其他的人。霍乱是一种极为致命的疾病,儿童和成人都可患病。与其他腹泻病不同,该病可在数小时内造成健康成人死亡。营养不良的儿童或艾滋病毒感染者等免疫力较低者如果感染霍乱,死亡的风险更大。

在19世纪期间,霍乱多次从其在印度恒河三角洲的原始储藏地或起源地传播到世界其他地方,最后退缩到南亚。据记载,六次大流行在欧洲、非洲和美洲各地造成数百万人死亡。仍在持续的第七次大流行于1961年在南亚开始,并于1971年和1991年分别到达非洲和美洲。据现在认为,该病在许多国家已成为地方病,目前不能在环境中消灭引起霍乱的病原体。

两种血清组的霍乱弧菌——O1和O139,可引起该病暴发。主要宿主是人类以及常常与藻花(浮游生物)相关联的水源,例如咸腥的水和河口。近期研究表明,全球变暖可能会为霍乱弧菌创造有利环境并使脆弱地区的疾病发病率上升。霍乱弧菌O1造成世界范围内的大多数疫情。1992年首次在孟加拉国识别的血清组O139具有与O1相同的毒力因子,并产生类似的临床症状。目前,仅在东南亚和东亚发现存在O139,但尚不清楚霍乱弧菌O139是否会传播到其他地区。建议对此局势开展并加强谨慎的流行病学监测。O1和O139之外的其他霍乱弧菌菌株可引起轻度腹泻,但不会发展成流行病。

霍乱主要通过受污染的水和食物传播,与不适当的环境管理密切相关。没有或缺少安全的水和充分的环境卫生加上普遍较差的环境状况,是该病传播的主要原因。典型的高危地区包括不能获得基本基础设施的城周贫民居住区以及不能达到干净的水和环境卫生最低要求的国内流离失所者或难民营地。但是,必须强调,自然或人为灾难之后尸体引起霍乱流行的观念是错误的。尽管如此,灾难之后常常出现大量流言和恐慌。另一方面,灾难的后果,例如水和环境卫生系统遭受破坏或人群大规模转移到设施不充分和过分拥挤的营地,在病原体存在或传入的情况下可加大传播的风险。

自2005年以来,人们注意到在重新出现霍乱的同时,生活在不卫生条件下的脆弱人群人数日益增加。霍乱仍然是一项全球公共卫生威胁,也是社会发展的关键指标之一。该病在已达到最低卫生标准的国家中不再是一个问题,但它在几乎每个发展中国家仍然是一项威胁。2006年期间向世卫组织报告的霍乱病例数急剧上升,达到20世纪90年代末的水平。52个国家总共通报了236896起病例,包括6311例死亡,与2005年报告的病例数相比整体上升了79%。病例数上升是由于若干年未报告病例的国家中发生了若干起重大疫情。据估计,向世卫组织报告的病例只是一小部分——不足10%。因此,严重低估了真正的疾病负担。

在出现症状者中,80%的发病严重程度为轻度或中等程度。在剩余的病例中,10%~20%出现严重的水性腹泻,并伴有脱水迹象。如不予以治疗,多达1/2的病人可死亡。如得到适当治疗,死亡率应保持在1%以下。

在最近几十年中,预防霍乱的措施变化不大,主要包括向可能受影响的人群提供干净的水和适当的环境卫生。卫生教育和良好的食品卫生同样很重要。尤其应当提倡有条理地洗手。一旦发现疫情,通常的干预战略是通过确保及时获得治疗和控制疾病传播来减少死亡率。

多数病人(多达80%)可通过服用口服补液盐(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口服补液盐标准袋)得到适当处理。极严重脱水的病人通过静脉输液,最好是乳酸林格氏液,给予处理。严重病例可使用适当的抗生素以缩短腹泻时间,减少所需的补液溶液量并缩短弧菌排泄时间。使用抗生素对一个社区进行常规治疗,即“大规模药物预防”,对遏制霍乱传播没有作用并可通过增加抗菌素耐药性产生不良影响。为了确保及时获得治疗,在一切可行的情况下应当为受影响的人群就近建立霍乱治疗中心。

提供安全的水和环境卫生是一项巨大的挑战,但仍然是减少霍乱暴发影响的关键因素。建议的控制方法,包括标准化病例管理,已证明对降低病死率有效。综合监测数据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以便指导干预措施并使这些措施适应每一特定情况。此外,霍乱预防和控制不是仅应由卫生部门处理的问题。通常相关的其他部门涉及水、环境卫生、教育和宣传。应当采用综合性的多学科措施应对潜在的霍乱疫情。

世界卫生组织从未建议使用注射用霍乱疫苗,因为这种疫苗的保护效率较低,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高。市场上目前有一种获得国际使用许可证的口服霍乱疫苗,适用于旅行者。已证明这种疫苗安全有效(6个月之后在所有年龄组中的有效率达85%~90%,1年后在成人中下降至62%),可供两岁以上者使用。疫苗分两剂相隔10~15天溶于150毫升安全的水中服用。在大规模疫苗接种运动中为公共卫生目的使用这种疫苗是相对近期的事情。过去数年中,在世界卫生组织的支持下开展了若干免疫运动。

在2006年,世卫组织发布了在复杂突发事件中使用口服霍乱疫苗的正式建议。今天,没有一个国家需要霍乱疫苗接种证明作为入境条件,《国际疫苗接种证明》也不再有特定的一栏记录霍乱疫苗接种。以往经验清楚地显示,隔离措施和禁止人员与货物(特别是食品)的流动是不必要的。目前,世界卫生组织没有信息说明从受影响的国家通过贸易进口的食品与进口国中的霍乱暴发相关连。与进口食品相关的个别霍乱病例涉及个别旅行者携带的食物。因此,可以认为在良好生产操作规范之下生产的食品造成的霍乱传播风险是微不足道的。据此,世界卫生组织认为没有正当理由仅因为霍乱在一个国家流行或形成地方病就限制食品进口。

九、百日咳防治综合知识

如果家里的宝宝咳嗽非常厉害,尤其是痉挛性的咳嗽后有一种鸡鸣似的回声,你要想到你的宝宝极可能得了百日咳。

百日咳是由百日咳嗜血杆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此病的主要特征为阵发性痉挛性咳嗽,阵咳以后,常伴有像鸡鸣一样的回声。一般痉挛性咳嗽持续2~6周,以后症状慢慢减轻,大约要经过2~3个月,症状才会完全恢复。由于起病时症状较重,病程相对较长,所以早期积极治疗和疾病过程中良好的家庭护理将有助于患儿早日康复。

(1)得了百日咳的患儿应及早就诊,同时积极地抗感染处理,可以尽早地缓解症状,缩短病程。也可用高价百日咳免疫球蛋白协助治疗。民间常用鸡胆汁治疗百日咳,方法是:取新鲜鸡胆,刺破后取其胆汁拌适量食糖,搅成糊状后蒸熟分服。1岁以下病儿,2~3天取用1只;1~3岁,每天1只;3~5岁,每天2只。疗程4~5天。有较好的止咳效果。

(2)当患儿咳嗽时,百日咳嗜血杆菌可随咳出的飞沫而传染给他人,因此,患儿必须隔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