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农村常见病治疗和预防常识——肾病防治
42915200000004

第4章 肾脏疾病的治疗和预防(2)

(1)尿液呈红色:每升尿内含血超过1毫升,尿液可呈洗肉水样,称为血尿。如尿液外观不明显,而离心沉淀后进行检查时每高倍视野平均3个以上红细胞则为镜下血尿。血尿见于肾结核、肾脏肿瘤、泌尿系结石、急慢性肾炎、膀胱炎等,也可见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等。

(2)尿液呈褐色:可见于黄疸胆红素尿,即尿中含有大量直接胆红素所致,也可见于服用大黄、核黄素等药物。

(3)尿液呈橘黄色:见于失水或高热,或直接尿胆素过多。

(4)尿色呈暗褐色、酱油色:见于酸性血尿、酸性血红蛋白尿,也可见于水杨酸、苯脂、间苯二酚中毒的尿液。

(5)尿液呈绿色:见于服用亚甲蓝、靛玉红后。胆红素尿放置过久,氧化为胆绿素时也可使尿液变绿。

(6)呈乳白色:见于乳糜尿、脓尿、含磷酸盐沉淀尿。

(7)呈蓝色:见于含美蓝的尿液。

(8)几乎无色:常见于糖尿病、尿崩症、肾脏萎缩、多囊肾等。

(9)尿液呈黑色:见于广泛性黑色素瘤、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等。

(10)尿味异常即是病兆:新鲜尿液具有特殊微弱芳香味,放置后的尿液可因尿素分解而产生氨臭味。新鲜尿液有氨臭味是慢性膀胱炎及尿潴留的表现;尿液有特殊的苹果味是糖尿病酮症的表现;尿带粪臭或腐臭味则可能是膀胱直肠瘘或膀胱阴道瘘;有机磷中毒患者的尿液呈蒜臭味等。

(11)排尿异常说明身体有病:尿频是病理性尿次增多,总想尿而又尿不多;有尿急症状的人说尿就立即得尿,常因迫不及待而致尿湿内裤;排尿时伴有疼痛的叫尿痛。三者同时存在的就叫膀胱刺激征。

它表示膀胱内有炎症、结石、肿瘤等疾病。假如排尿时需站立片刻才能排尿,或排尿时间延长,尿流变细,射距变短,或点滴而出,更严重时,需要用力或用手挤压下腹,尿液才能排出,这就是排尿费力,医学上叫“排尿困难”。见于前列腺增生、膀胱结石、尿道狭窄、脊髓病变、糖尿病合并症等。

四、隐匿性肾炎起初无明显症状

人们常说,肾炎患者必有眼肿、面肿,即所谓“肾炎面容”,这种“肾炎面容”就是肾炎的活招牌,人们一见便知。

而有些肾炎患者却像有用不完的劲,照照镜子,还是一副青春旺盛的面孔,故不自知。

肾炎确是常有水肿的表现,尤其是急性肾小球肾炎,以少尿、血尿、水肿和高血压为其起病的常见表现;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因长期丢失大量的蛋白质,使血浆蛋白下降,尤其是白蛋白减少,引起血浆中胶体渗透压下降,血浆里的水分向血管外移动,弥漫地渗透至所有组织中,其中也包括了皮肤层下的疏松组织,便是我们看到的“肾性水肿”了。

以水肿为表现的肾炎只是所有肾小球肾炎中的一部分,并非全部。只由于它症状突出,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就把肾炎与水肿画上了等号。其实,慢性肾炎的表现多种多样,有的水肿,有的贫血,有的少尿,有的多尿,有的高血压,有的肾脏功能正常,亦有的肾脏功能低下,还有一些毫无症状,称为隐匿性肾炎。故有的患者患了肾炎,自己还不知道。

五、肾脏病患者会出现腰痛

患者自觉腰部胀痛,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腰痛多持续存在,患者担心是否病情加重了,思想上顾虑重重。

腰痛可见于多种疾病,而肾脏病引起的腰痛性质多为酸痛或钝痛,原因如下:①肾包膜、肾盂和输尿管遭受刺激或使其张力增高,从而引起内脏神经痛。②肾脏或肾周围病变侵犯局部肌肉和皮肤时,则出现躯体神经痛。③肾脏病变时,由于肾包膜或肾盂的牵拉,或病变侵犯局部神经所致。④肾实质或肾周围化脓性炎症时,可出现内脏神经痛与躯体神经痛,在体检时,脊肋角,特别是肋腰点有压痛及叩击痛。

六、蛋白尿的筛查

在临床工作中,我们经常遇到有的患者拿着化验单,着急地询问医生,自己的尿液中有蛋白,这是怎么回事?这时医生应该耐心地向患者作出满意的解释,劝其重视。正常人原尿中每日含有2~4克蛋白质,主要是白蛋白,但绝大部分已被肾小管重吸收了,因此,尿中蛋白质的排泄量极微。健康成人每日排泄尿蛋白仅40~80毫克,故常规定性检查为阴性。

蛋白尿与绝大多数的肾脏病有关,是诊断肾脏病时的一项客观指标。

七、出现蛋白尿的五种情况

正常人的尿液含极微量蛋白,常规检查尿蛋白呈阴性。

若实验室检查尿蛋白为阳性,那么尿中的蛋白含量便超过了正常范围,故而临床上出现了蛋白尿。蛋白尿的出现有下列五种情况。

(1)肾小球性蛋白尿:凡能引起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增加的各种肾小球疾病、肾血管病、肾淀粉样变,糖尿病肾病等,均可促进肾小球滤液中的蛋白增多,并超过了肾小管的重吸收能力,故出现了以白蛋白为主的蛋白尿。

(2)肾小管性蛋白尿:由于间质性肾炎、镇痛药肾脏病、慢性镉中毒引起的肾小管损伤及各种先天性代谢缺陷等疾病,引起肾小管功能缺陷,尽管肾小球滤出的蛋白质数量并未增加,但肾小管重吸收蛋白的能力下降,故尿中出现了蛋白。

(3)溢出性蛋白尿:血中有异常蛋白质,可经过肾小球滤出。由于溢出量过多,肾小管不能完全将其吸收,因而产生了蛋白尿。

(4)分泌性蛋白尿:肾脏组织本身可分泌含蛋白的物质进入尿中。正常情况下,肾小管分泌一种T-H蛋白,每日排出量为10~140毫克,在各种原因引起的蛋白尿中这种蛋白均会增加。另外,正常尿液中也含有少量免疫球蛋白,在肾小管一间质性炎症及肿瘤时,含蛋白的分泌物亦会进入尿中,由这些原因引起的蛋白尿,称为分泌性蛋白尿。

(5)组织蛋白尿:正常尿中只含有很少量的可溶性组织分解代谢产物,属于小分子量蛋白,这些蛋白在患病时可增加。

临床上所见的蛋白尿,主要是肾小球性蛋白尿和肾小管性蛋白尿,在具体病例中,往往可以存在上述两种以上的蛋白尿。

八、功能性蛋白尿

功能性蛋白尿,是指健康人的尿中出现了暂时性、轻度、良性的蛋白尿。这种蛋白尿通常发生于运动后或发热时,亦可发生于高温作业、过度寒冷、情绪紧张、交感神经高度兴奋等应激状态,可引起短暂的肾脏内血液循环变化,这可能是造成功能性蛋白尿的主要原因。也可由于体内某些因素使肾脏血管痉挛或充血,滤过膜通透性增加,因而导致了蛋白尿的发生。一旦诱发因素消失,蛋白尿也不再存在,这是功能性蛋白尿的主要特点。

剧烈的体力劳动或大量运动后,促使健康人的尿蛋白排泄增加,影响肾小管对蛋白质重吸收的能力,这种现象,临床上谓之运动性蛋白尿,多属于功能性的。运动性蛋白尿多见于青年,休息后可迅速消失。蛋白尿的程度与运动量、运动的强度及持续时间有密切关系。

功能性蛋白尿的主要成分以白蛋白为主。这种蛋白尿并不反映肾脏有实质性病变,因此,不能作为肾脏病看待。

但应注意与原有肾脏病由于运动、发热等诱因使尿蛋白量增加的情況相区别。

九、直立性蛋白尿

直立性蛋白尿又称体位性蛋白尿,是在直立位或腰部前突时出现的蛋白尿。其特点为清晨在卧位时尿蛋白排泄量正常,而起床活动后逐渐出现蛋白尿。长时间直立、行走或活动时,尿蛋白增多,但平卧休息后可转阴性。24小时尿蛋白含量一般少于1克。

直立性蛋白尿可分为间歇性及持续性两种。间歇性蛋白尿常出现于生长发育迅速的青少年,一般多有循环系统不太稳定的表现,如体位性低血压及指端青紫。间歇性蛋白尿的预后是良好的。近年来发现少数持续性蛋白尿患者,存在轻微的肾小球病变,因此,持续性的直立性蛋白尿一般预后较差。

直立性蛋白尿确切的临床意义及发病机制至今尚有争论,一般认为它是良性的、暂时的状态,并无肾脏病变存在,这是符合多数人的实际情況,但也有一些是肾脏疾病的早期表现,不要忽视。因此,对有直立性蛋白尿的患者应作具体分析,认真检查。在平卧后尿蛋白检查阴性,才能考虑直立性蛋白尿,并且还要经过长期的临床观察,以明确有无肾脏疾病。

十、血尿与肾脏疾病

正常人尿中无红细胞,或偶有微量红细胞(每高倍视野0~1个)。12小时尿细胞计数(艾迪计数),红细胞少于50万个可认为正常。在剧烈运动、重体力劳动或久站之后,尿中可能出现一时性红细胞轻度增多,亦属正常。

尿中经常出现红细胞,并且红细胞数异常增多;尿中可能出现一时性红细胞;尿沉渣镜检,每高倍视野红细胞多于3个;12小时艾迪红细胞计数多于50个,或每小时尿红细胞计数多于6万个,则为血尿。轻者仅在光镜下查见红细胞数目增多,称为镜下血尿,重者呈肉眼血尿。

十一、发生血尿的原因

发生血尿的常见病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1)泌尿生殖系统疾病:临床上绝大多数血尿均见于此类疾病,包括有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膀胱炎、尿道炎、前列腺炎、肾结核、膀胱结核、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肾脏肿瘤、膀胱肿瘤、前列腺瘤、多囊肾、海绵肾、肾血管瘤等,以及化学药物引起的肾脏损害,均可出现血尿。

(2)尿路邻近组织疾病:如急性阑尾炎、急性输卵管炎、结肠憩室炎或邻近器官的肿瘤等,亦可引起血尿,以镜下血尿为多见。

(3)全身性疾病:见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敏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血友病等血液病;也可见于流行性脑膜炎、猩红热、流行性出血热、丝虫病等传染性疾病;又可见于充血性心力衰竭、高血压肾病等心血管疾病引起的肾梗死;更可见于结节性多动脉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结缔组织病,以及肾下垂、游走肾、变态反应等疾病。

(第三节)肾脏病的饮食治疗

一、按照身体的状况补充营养

饮食治疗法是治疗肾脏病的方法之一,自古即被证明为非常有效的方法,且备受重视。事实上,持续性地做适当的饮食治疗,能防止某一程度病症的进行和恶化。肾脏病包含有许多种的病状。由于症状和病情的差异,因此要先获得正确的知识以后,才能按照病状做适当的治疗。

饮食治疗法的基本原则,是尽量减少对食物摄取量的限制,当然,其中也有需要做极端限制的情形,但大致上皆需让患者平衡地摄取各种营养素,并适当补充多量的优良食品,尽量制造有意思的饮食生活。饮食治疗法也许需持续地实行一生,因此必须按照医生或营养师的指导,切实地施行。有些人无法自始至终地做好饮食治疗,由于每天都要实行这种严格的饮食限制,的确是极不易做的事,然而适当的饮食治疗法,却是很有效的治疗方法。

但是,饮食治疗法的主要目的,并不是专指限制某种食品而已,仍然可以接受有关食物的知识,并研究如何在限制内烹调出可口又均衡的营养食品,如此必能过着较有乐趣的饮食生活。

当然,除了饮食治疗法的实行以外,仍需定期接受医师的检查。

二、饮食治疗法的基准

医院内所采用的肾脏病食,是依其病状分类的,可分为肾脏病食Ⅰ度A、Ⅱ度A、Ⅲ度A,以及肾脏病食Ⅰ度B、Ⅱ度B、Ⅲ度B等。而肾脏病食Ⅰ度A至Ⅲ度A,主要是治疗急性肾炎和慢性肾炎时,所使用的饮食限制基准,乃为食盐和蛋白质摄取所限制。所谓Ⅰ度A,是用在急性肾炎的初期或慢性肾炎的恶化时,被认为是最严格的饮食限制法,由于患者完全不能食用味精、酱油等卤性食品。此外,一天的蛋白质摄取量是25克,水分则按无尿或乏尿的情形,有着不同程度的限制。所谓Ⅱ度A,是用于病状较Ⅰ度好转时,或是慢性肾炎的恶化期转为中等期时,一日可附加3克的食盐和50克的蛋白质,这种轻度的限制,又可称为“减盐食”。所谓Ⅲ度A,则是用于轻微的病症时,可说是最不严格的限制法。所限制的食物内容,只要是一般健康成人的三分之二即可。其一天的食盐附加量为6克,适用于较安定的肾炎患者,或是已进入恢复期,以及轻度妊娠中毒症的情形等。

肾脏病食Ⅰ度B至Ⅲ度B,则为肾病变性症候群的患者所使用的饮食限制法,目的是限制高蛋白质的摄取量。此外,由于患者会有浮肿的现象,因此必须按照浮肿的状态限制盐分。而对肾机能不全和做透析的患者,则应限制蛋白和食盐,但假如是急性的肾机能不全和透析的话,就必须再加上水分的限制。

三、有关营养素的基本知识

以下要说明有关饮食治疗法中的蛋白质、脂肪、糖质、维生素、水分、盐分等重要营养素的基本知识。

四、营养素和热量

凡是摄取食物至体内,而能成为营养成分的,就称为营养素。而糖、脂肪、蛋白质等三大营养,则为活动身体、保持体温时所需的热量,此外,蛋白质还能制造出身体的细胞组织。当热量不足时,体内的组织蛋白会产生热量,致使病状的复原受阻,因此必须注意在一定的范围内,摄取均衡的三大营养素。虽然年龄、性别、劳动的种类不同,但一般健康的成人对热量的平均需要量,男性为2200卡,女性为1800卡。为了维持生命和活动,就必须充分地摄取热量,由于当热量不足时,便会伤害身体的健康。

五、蛋白质

蛋白质是制血和组织的主要成分,能够维持体力、保温,并促进发育成长,而其每2克的热量则为4卡。除了糖和油脂以外,大部分的制品都包含有蛋白质的成分,但是其含量则依食品的种类而有所不同。优良的蛋白质,乃决定于制造蛋白质的氨基酸组合,而能由食品中直接摄取到的氨基酸只有8种,名为“必需氨基酸”。若要确保必需氨基酸的存在,则必须摄取含有优良蛋白质的食品,由于品质不好的蛋白质,不但无法在体内充分被利用,而且会造成不良的效果。因此,每日一定要从食品中摄取所需要的8种必需氨基酸。而含有多量优良蛋白质的食品,如蛋、牛奶、大豆等。此外,肾病变性症候群的患者,常会有蛋白质随尿液排出体外的情形发生,因此更需特别注意摄取充分的蛋白质。相反的,肾机能不全的患者,蛋白质代谢产生的废物则会存留在血液中,此时便需限制蛋白质的摄取量,以减轻肾脏的负担。当体内的蛋白质不足时,就会有无法继续维持生命的危险性,因此必须特别注意。

慢性肾衰患者应进食有高营养价值的优质蛋白质,但蛋白质的总摄入量要限制。而豆制品类食物属植物蛋白质,是低质量蛋白质,它含非必需氨基酸的量高,而生物效价较低,故应严格禁食。慢性肾衰患者的蛋白质摄入量应根据肌酐清除率来决定,而优质蛋白质在蛋白质总量中占50%~70%。急性肾炎患者应限制蛋白质的摄入,以减轻肾脏的负担。当病情好转后,可逐渐增加摄入蛋白质量,每日供给蛋白质30~40克即可。

对慢性肾炎患者蛋白质的供应量,一般应按正常需要量供给,成人每日每千克体重0.8~1克。并选用价值高的蛋白质,如蛋类、乳类、肉类等,以补偿排泄损失。

六、脂质(脂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