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蚕蛾:又名家蚕蛾,为蚕蛾科动物,其蛹为蚕蛹。蚕沙、蚕蜕、蚕茧、白僵蚕均可作药。白僵蚕味咸、辛,性平,无毒;蚕茧味甘,性温,无毒;蚕蛹味甘。性平:蚕沙味甘、辛,性温,无毒。蚕蛹含高蛋白质、氨基酸、脂肪油,其中主要成分是不饱和脂肪酸、甘油酸、卵磷脂、甾醇、脂溶性维生素;蚕沙含有机物,包括蛋白质、叶绿素、植物生长素、组氨酸等。
蚕蛹具有降低血压、血脂的作用。高脂血症、高血压病患者取蚕蛹油炒食之,每日10克,连服有益。
(5)葫芦:又名蒲芦或扁蒲,属葫芦科一年生藤本植物。葫瓢有圆形、长形、束腰如葫芦状。药用瓢壳,中医处方名叫蒲壳。
其味甘,性平,无毒。干瓢中含葡萄糖及多缩戊糖,鲜葫芦含胡萝卜素、B族维生素、维生素C、脂肪、蛋白质等。葫芦为有效的利尿剂,能治水肿,消同鼓胀;种子有润肠消炎作用。高血压病(原发性高血压)、尿路结石、黄疸型肝炎患者,取鲜葫芦捣烂绞汁,以蜂蜜调服。每服1小茶杯,每日2次;或者点水服饮亦可,10日为1个疗程,久服有效;但须随时注意观察病情和症状的变化。
(6)灰条菜:又名黎,属藜科植物,初生嫩叶紫红色,后变绿色,嫩叶可食。茎、叶、种子均可入药。叶味甘,性平、微寒。
全草含挥发油,叶的脂质中68%系中性脂肪,种子含油554%~1488%。灰条能祛风解毒,但食后经日光照射,可导致“黎日光过敏性皮炎”。因高血压引起中风者,用藜全草阴干,每日15~18克水煎代茶饮,有预防和治疗作用,1日煎服2次,10日为1个疗程,无副作用,可持续服用,以观后效。
(7)灵芝:又称菌灵芝或木灵芝,为真菌类多孔菌科植物。是寄生于栎及其他阔叶树根部的蕈类,伞状,坚硬,木质菌盖似肾形或半圆形,紫褐色,有漆状光泽。全国各地均有分布。近几年来,各地均有人工培植,形态有变异,但疗效相同。古有五色灵芝之说,即分青芝、赤芝、紫芝等,成分与功效近似。灵芝味甘,性平、无毒,含麦角甾醇、有机酸、氨基葡萄糖、多糖类、树脂及甘露醇、脂肪酸、生物碱、香豆精、水溶性蛋白、多种酶类。动物实验证明,灵芝具有镇静、镇痛、抗衰老、保护肝脏、抗菌等奇效。以灵芝为主配以白术、田七、川芎等中药,能显著提高动物的存活率,并能帮助动物渡过放射病极期,而使血细胞较早地恢复,受照射动物服用灵芝后,可增进食欲,改善精神状态。正常人服用灵芝20克,即能降低心率。高血压病患者,取灵芝6克,甘草5克,水煎饮服。日服2次,10日为1个疗程,可持续服用一个时期。
(8)菊脑:又名菊花脑,或叫菊花郎,属菊科栽培植物。江苏南京一带农村做菜食。当地老百姓的房前屋后均有栽培,冬季分根,春季摘采其嫩苗炒炸做菜。其味甘,性平,无毒,含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B1、维生素C、黄酮、挥发油等。药效与野菊相近似,具有清热凉血,调中开胃,降低血压之功效。
凡由高血压病引起的头痛、目赤、心烦、口苦者,用鲜菊脑之嫩苗煮食,或取其全草及花煮汤饮用,剂量不拘,以自觉舒适为度,可持续服用,尤其夏秋季节,更宜常用。
(9)茼蒿:又名蓬蒿菜,属菊科植物。一般为野生,亦可人工栽培,九月下种,次春采食,茎叶肥嫩,微有蒿味,故名茼蒿。
花深黄色,状如小菊。唐孙思邈收载于《千金方》,流传至今,晓者甚广。其味甘、辛,性平,无毒,含挥发油、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磷、铁、钙等。具有清血、养心、润肺、除痰之功效。高血压性头昏脑涨,用鲜茼蒿200克,洗净切碎,捣烂取汁,温开水和服,每服1酒杯,每日服2次;或者取鲜苘蒿菜和鲜菊花脑各60克,煮汤服饮,每次1小茶杯,日服2次,可持续服用一个时期。
(10)梧桐:又称青桐,属梧桐科落叶乔木。花在农历谷雨前开,形似小喇叭,种子如豆,称为梧桐子,可炒熟食用或榨油。
花、叶、种均可入药。其味甘,性平,无毒。梧桐子含脂肪油、蛋白质、非氮物质,并含咖啡因。油中含苹果酸,叶内含甜菜碱、胆碱、β-香树脂醇、β-香树脂醇乙酸等,皮含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等。据临床观察,具有镇静、降压、明日、平肝、补气养阴、乌发之功效。高血压者,取梧桐嫩叶30克,煎水代茶饮,日服1次,10日为1个疗程,可持续服用一个时期。
六、中药治疗高血压病
辨证施治是祖国医学诊治疾病的经典方法,对高血压病人也是因人而异,辨证施治。一般按下述办法进行分型治疗。
(1)肝阳上亢型:病人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晕、头胀,面红耳赤,心烦易怒,睡眠不宁,大便干结,舌红少苔,脉弦有力,治宜平肝潜阳。常用方剂为天麻钩藤饮加减、龙胆泻肝汤或高复1号加减。
天麻钩藤饮方剂为:天麻、钩藤、生石决明、山栀、黄芩、川牛膝、杜仲、益母草、桑寄生、夜交藤、朱茯神。该方剂中天麻、钩藤、石决明均有平肝息风之效,是为主药。
龙胆泻肝方剂为龙胆草、黄芩、杜仲、桑寄生、夜交藤、朱茯神等。
高复1号为一验方,由臭梧桐、罗布麻、野菊花、桑寄生、姜半夏等组成。
(2)肝肾阴虚型:病人主要表现为头晕耳鸣、腰酸腿软、手足心热、睡眠不宁等,舌质干红少苔,脉弦细。治宜滋阴养肝为主。
用六味地黄汤合并“一贯煎”加减,六味地黄汤组成方药为熟地、山萸肉、山药、泽泻、丹皮、茯苓,“一贯煎”组成为生地、北沙参、麦冬、当归、枸杞子、川楝子等。
(3)阴虚阳亢型:除具一般阳亢症状外,尚有眩晕耳鸣、失眠健忘、心悸等,舌质绛红而舌苔黄,脉弦细数。治以滋阴潜阳。
常用方剂为杞菊地黄汤或高复Ⅱ号加减。
杞菊地黄汤系在六味地黄汤基础上加枸杞子、菊花,兼有养阴平肝、滋水明目之作用。
高复Ⅱ号验方之组成为生地、白芍、桑寄生、肉苁蓉、牛膝、草决明、野菊花、黄芩、珍珠母、茯苓、泽泻、丹皮。
(4)阴阳两虚型:该型病人主要表现为四肢发凉无力,头痛耳鸣,腰酸腿软,阳痿遗精,舌淡苔白,脉沉。治宜育阴助阳。常用金匮肾气丸加减:干地黄、山药、山萸肉、泽泻、丹皮、肉桂、附子。方中附子、肉桂温补肾阳。其余六味系六味地黄丸,滋补肾阴。
由于具体病人千变万化,兼有夹杂症者颇为多见,应根据不同情况辨证施治,随证加减。一般上述几型兼内风者,可加潜降息风药;兼有血瘀者,加入活血化瘀之品如当归、川芎、红花等。
七、常用的中药制剂治疗高血压病
中医中药治疗高血压的方法很多,但由于历史条件和科学水平的限制,很多方法尚不能用现代科学加以阐明。另外,高血压必须长期服药,目前的中药煎剂煎者不便,病人不易长期坚持。
一些中药浸膏及冲剂含糖量大。药物含量太少,因此剂型亟待改进。
据研究,中草药中大约有近400种药物具有降压作用,但真正用于临床的只有数种。
汉防己甲素是中药汉防己中提取的降压生物碱之一,被公认为有效的降压药物。该药可静脉注射,不但应用方便、降压快,而且无血压突然下降过快引起心、脑、肾等主要脏器供血不足的副反应,故认为是对高血压急症一种安全有效的制剂,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该药之降压机制可能是直接扩张血管,抑制血管运动中枢或交感神经系统等。
目前应用于临床的单味中药尚有臭梧桐片、旱芹菜酊剂、野菊花片剂等。
复方制剂中,已证明复方罗布麻片、天麻钩藤饮、二仙汤等有肯定的降压效果,尤以复方罗布麻片应用最广。
虽然中医中药治疗高血压的效果目前还不如西药降压药,但中药副反应少,如应用得当也能获得较好的效果,特别对1、2级(轻中度)高血压病人。
八、具有降压作用的常见中药
1石决明
通过镇静、扩张外周血管、增加利尿、调节钙代谢等途径而发挥降压作用。它主要含碳酸钙,还含有20多种氨基酸、胆素及壳角质等对人体有益的物质。多用于头昏目眩、目赤、便秘、烦躁、肝肾阴虚、肝阳上亢者。可与菊花、钩藤、生地等配伍。常规用量15~30克。
2丹参
味道微苦,可直接作用于小动脉壁使血管平滑肌松弛,降低外周阻力,扩张血管,减慢心率,还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因而可以扩张冠状动脉、抗心肌缺血和降低血压。主要含有丹参酮、异丹参酮、隐丹参酮、丹参酚及水溶性成分丹参素,还含有原儿茶醛、原儿茶酸,维生素E等。并具有较强的钙离子通道阻滞作用。常用于胸闷、头痛、舌暗等由瘀血阻滞表现的病人,常规用量5~15克。
3泽泻
味甘性寒,含有泽泻醇A、B2,挥发油,胆碱,卵磷脂,维生素B2以及大量钾盐。可以通过促进排钠,减少细胞外液容量,扩张外周血管等来降血压。属于利尿降压药。具有利水渗湿作用,适用于眩晕、肢肿、舌苔滑腻的病人。常用量5~10克。
4杜仲
味甘性温,主要含有杜仲胶、生物碱、树脂等对血管有扩张作用,可以降血压,亦有降血脂作用。可与枸杞子等配伍使用,降压效果好。具有温补作用,适用于眩晕伴腰酸腿软的病人,常用量10~15克,阴虚火旺者慎用。
5钩藤
具有平肝息风、镇静的功效。它含降压有效成分是钩藤碱、异钩藤碱、去氢钩藤碱、毛钩藤碱等。降压作用与钙离子拮抗有关,即抑制钙离子从细胞外进入细胞内,使外周血管扩张,血管阻力下降而降低血压。与西药中的钙离子拮抗降压药物相似,但无不良反应。它还能抑制神经节和神经末梢递质的释放、抑制血管内感受器从而降压。用钩藤30克水煎约十分钟每日早晚分服,有降压作用,且可缓解高血压头痛、头晕耳鸣、心悸等症状。适用于头目胀痛、眩晕、面赤、烦躁的病人,常用量10~15克。
6银杏叶
为银杏科落叶乔木植物银杏树的干燥叶,含莽草酸、白果双黄酮、异白果双黄酮、甾醇等成分。实验研究和临床证明,有降低血清胆固醇、扩张冠状动脉的作用。对治疗高血压、高脂血症及冠心病心绞痛有一定作用。单用或配川芎、红花。如银川红片,用量每日5~10克。
7玉米须
其降压主要是与扩张末梢血管及对抗。肾上腺素升压效应有关。
每日用干玉米须30克煎液当茶饮,3个月左右生效,且降压疗效巩固。玉米须还有利尿及消除高血压蛋白尿的作用。
8葛根
它含葛根素,通过阻断B-受体而降压。它同时还可改善脑血流量及基底动脉循环,冠状动脉血流量等。宜用于高血压伴冠心病及脑血流供应不足者。用葛根30~50克煎液,每日上下午分服,对改善高血压颈项强痛、头晕头痛、耳鸣、肢麻有效。但降压幅度不大,应与山楂、菊花、决明子同服。单独应用葛根也可选用愈风宁心片,一次5片,一日3次。
9罗布麻
有效成分为槲皮素,是通过抑制血管运动中枢扩张血管而降压的,还能降血脂、改善心功能、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对抗衰老亦有作用。对高血压的头痛头晕、失眠多梦有改善作用。
主要不良反应有腹胀、腹泻、恶心等。常用量为6~15克。
10黄连
所含黄连素可直接扩张血管、抗肾上腺素、抑制升压反应和血管运动中枢而降压;同时还可扩张血管改善肾血流量、抗高血压、降低血糖;故对伴有心肾疾病、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有效。
每日用30克煎服,最好与仙茅、当归、巴戟天、知母、黄柏配成汤药饮用。黄连性味苦寒,脾虚便溏者慎用。
11川芎
其味辛,性温。含有挥发油,生物碱、酚性物质、有机酸等。
可以扩张血管,降低血压,对头昏者,可以与天麻配伍。属活血化瘀药,适用于头痛,头晕等症。常用量3~10克。
12野菊花
其味苦辛,性微寒。主要含有多种挥发油,油中含有樟脑、樟烯、当归酸酯。有明显降压作用,其机制主要是通过对抗肾上腺素,扩张血管和抑制血管运动中枢。适用于头痛、眩晕、目赤等症,常用量10~15克。
九、新型的β-受体阻滞剂——卡维地洛
卡维地洛是第三代β-受体阻滞剂,属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不仅阻断心肌表面的β1、β2和α受体,而且不引起反射心动过速,同时阻滞血管仪受体而引起血管扩张,这些作用协同起来,还能消除血管扩张药肼苯哒嗪和钙离子拮抗剂伴有的不利影响。
此外卡维地洛还具有抗氧自由基和抗氧化损伤的作用,抑制平滑肌增生。
1、2级(轻、中度)高血压病人开始日服卡维地洛125毫克/天,后增至25毫克/天,最大量不超过50毫克/天。对心绞痛或充血性心力衰竭有明显疗效,对伴有肾功能不全和糖尿病病人较安全。卡维地洛的不良反应如头晕、头痛、支气管痉挛、疲劳、体位性低血压及皮疹低于2%,肝肾功能不全者宜减量慎用。
十、新的利尿降压药——吲达帕胺
吲达帕胺(寿比山)是具有钙拮抗作用的新型利尿降压药,兼有利尿、扩血管作用,对糖代谢、脂代谢有利,可逆转左心室肥厚、减少蛋白尿,不损害肾功能,降压效果确切。吲达帕胺常用量25毫克,每日1次。持续释放型吲达帕胺15毫克,疗效与之相似,后者更安全。可用于各类高血压病,尤其是伴有血脂异常或糖尿病的高血压,对老年高血压较安全。少数病人可发生低钠、低钾血症。
十一、新的降压药——咪唑受体抑制剂
咪唑受体抑制剂已用于临床,它是一类新型的中枢降压药,目前已研制出莫索尼定和利美尼定两种药,其结构和降压效果与经典的中枢降压药可乐定相似,但不良反应较轻。
咪唑受体抑制剂有降压、逆转心脏肥厚、阻断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利尿、利钠、防止肾小管萎缩及皮质的间质纤维化等作用,对睡眠时呼吸功能的抑制较可乐定轻,对血糖、甘油三酯无影响,并有抗肥胖作用,对胎儿、围生儿发育无影响。
利美尼定每次1毫克,每日1次。莫索尼定每次02毫克,每日1次或2次。可保持24小时血压稳定。不良反应较轻,主要是口干、头痛。
十二、肾性高血压的药物治疗
要解决肾性高血压的药物治疗问题,首先要弄清什么是肾性高血压及肾性高血压的发病机制。
所谓肾性高血压,是由肾脏疾病引起的高血压,属于症状性高血压中最常见的一种高血压。
当肾脏发生肾实质或肾血管病变时,由于肾脏缺血和缺氧,肾脏即分泌多种引起血压升高的物质,其中最主要的是肾小球旁器分泌的大量肾素。肾素是一种蛋白水解酶,进入血液循环后与肝脏中形成的血管紧张素原(α2-球蛋白)起作用,在氯化物激活酶的活化作用下,形成血管紧张素I(10肽)。血管紧张素I经肺循环,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的作用下形成血管紧张素Ⅱ(8肽)。血管紧张素Ⅱ又经过酶的作用脱去氨基端的天门冬氨酸转化为血管紧张素Ⅲ(7肽)。血管紧张素Ⅱ能使周围小动脉强烈收缩和心脏搏动加强,使血压升高,血管紧张素Ⅲ亦有轻度升血压作用。另外,血管紧张素Ⅱ、Ⅲ还能作用于肾上腺皮质球状带,促使醛固酮分泌增加,引起钠潴留和血容量增加,提高血管对儿茶酚胺及血管紧张素Ⅱ等激素的敏感性。血管紧张素Ⅱ使血压升高,而升高的血压反过来使动脉痉挛进一步加重,肾脏缺血缺氧亦加重,这样相互影响,使血压持续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