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农村常见病治疗和预防常识——高血压病
42914500000002

第2章 高血压病的预防(2)

的同时,一直在考虑高血压病的预防问题。由于高血压病病因尚未完全明了,因此还不能完全有效地预防高血压病的发生,预防高血压病的措施和办法如下。

(1)树立积极向上的乐观主义精神,保持愉快的情绪,合理地参加生产劳动及文体活动,注意劳逸结合等。这些均有利于维护高级神经中枢的正常功能,对预防本病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2)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包括进行集体定期健康检查)和群众性的防病治病工作。对有高血压病家族史而本人血压曾有过升高记录者,应予以定期随访观察,以利于本病的早期防治。

(3)提倡每个医师在诊病时,将血压测定列为一项常规检查,这将有助于发现无症状的早期高血压病病人,并提供早期治疗的机会。

(4)低钠盐摄入,减轻体重,饮酒适度,适量运动,多食水果、蔬菜等非药物性措施,对预防血压升高有积极意义。可作为一级预防,特别适用于有发生高血压病的高危性的人群,如高血压病人后代、肥胖者和血压处于正常高限的人。

十一、患高血压病的老年人大便时应注意的问题老年人与年轻人不同的生理特点之一就是老年人血管弹性差,其收缩与舒张功能均减弱,合并动脉硬化的比例升高。因此对于老年人特别是患高血压病(原发性高血压)的老年患者,大便问题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当大便时,不论采取蹲式或坐式位,必须采取下蹲位,屈膝屈髋,使静脉受压,回心血量增加,动脉受压,外周血管阻力加大,以致血压升高。

如果大便不畅、费力,加大腹压和屏气的同时会给心脑血管带来过重负荷,增加了老年人特别是老年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发生意外的机会。因为血压升高会使脑血管在加重负荷的同时,受到高压力血流的冲击,当超过一定负荷即发生破裂出血,造成脑卒中;另一方面心脏工作负荷增加,需氧量亦增加。

容易发生心绞痛或心肌梗死;当心肌氧供应不充分时,心肌易诱导出不稳定性活动,发生心律失常,特别是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如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纤颤,使病人致死。

同时应该指出,老年人大便后站起来时,血液骤然下流,充盈腹腔内及下肢,使脑供血不足,造成血压下降、头晕、眼花,容易摔倒,发生意外。

因此大便后站立时应缓慢,切不可动作“过猛”采用坐式位大便可能会避免上述情况发生。当然保持大便通畅,多吃水果蔬菜、服用缓泻润肠药以防便秘,这也是预防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心脑血管意外的重要措施。

十二、高血压危象患者的自救方法

当高血压病患者出现上述症状后,且血压明显升高应立即卧床休息、吸氧,服用心痛定、降压乐、利血平等快速降压药,再采取安定镇静的措施。严禁服用氨茶碱、麻黄素等兴奋剂或血管扩张剂。同时呼叫救护车,尽快送就近医院诊治。

(第二节)日常检查

一、检查高血压病病人血中的肌氨酶酐含量的意义最近,美国学者发现,高血压患者如果血液中的肌氨酸酐含量超过标准,就极容易诱发心脏病或中风,而且,病变突然,病死率高。最值得注意的是年轻高血压病人的病死率亦高。肌氨酸酐是肌肉新陈代谢的产物,血液流经肾脏时,肌氨酸酐将被过滤出去,如果血中肌氨酸酐含量太多,则可能是肾功能不正常。

美国健康研究所自1973年开始追踪研究了1万多名高血压患者,结果显示,肌氨酸酐含量超过25毫克者,有50%以上的患者会在达到这种界限的8年内死亡。虽然迄今医学界仍无法解释肌氨酸酐与高血压患者早死的有关原因,但有人认为,肌氨酸酐含量过高是由于胆固醇含量过高及曾患心脏病等指标更能准确地预测死亡。

所以,美国医学界有不少人士都主张,高血压患者,每年至少要检查1次肌氨酸酐的含量。

二、血压维持在多少合适

抗高血压治疗的最终目标是降低心血管疾病和肾脏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那么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应该降到什么水平才会达到最好的状态呢?患者情况不问,降压的目标也会有所不同,可以简单概括为以下几点:(1)对老年高血压病人,血压应至少降至<187/120千帕(140/90毫米汞柱)。

(2)对伴有糖尿病的高血压病人,血压应降至<1796/113千帕(130/85毫米汞柱)。

(3)对中青年高血压病人,血压应降至“正常”〔1796/113千帕(120/85毫米汞柱)〕或“理想”〔1596/1064千帕(120/80毫米汞柱)〕水平。

(4)对伴有肾脏损害的高血压病人(21小时尿蛋白超过1克),血压应控制在1796/113千帕(130/85毫米汞柱)以下,最好降至<173/100千帕(125/75毫米汞柱)。

简言之降压目标就是无论青年、中年、老年血压均应控制在187/120千帕(140/90毫米汞柱)以下,糖尿病病人<1796/113千帕(130/85毫米汞柱),肾脏损害病人<173/100千帕(125/75毫米汞柱)。对于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患者,血压不宜降得过低,否则会影响脑组织的血流灌注,当病情稳定后,可逐步使血压平稳下降至理想水平。

三、高血压病人要查血钾

临床发现病人血压高于正常人的血压值时,要进一步查明病因,是属原发性高血压还是断发性高血压。而血钾是鉴别高血压病因的一项重要检查方法,尤其是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病人,临床特点就是高血压和低血钾两大症群。因醛固酮分泌过多时,主要病理生理特点为尿中长期大量丢失钾、氯化物、镁,排钠减少,引起血清钾、镁及氯化物下降及钠、二氧化碳结合力、pH升高,出现低钾、低氯性碱中毒。一般血钾在3毫摩/升(3毫克当量/升)以下。在长期大量醛固酮的作用下,此种失钾与其他原因引起者不同,表现顽固而且不易纠正。由于钾大量丢失,细胞内、外液钾浓度均下降,特别是细胞外液浓度更低,神经、肌肉应激功能发生抑制,以致表现神经肌肉功能紊乱的临床症状,出现阵发性肌肉软弱和麻痹。血钾越低,肌病越重。当心肌受累则发生低钾心电图异常改变,出现心律失常。在长期大量失钾等情况下,肾小管上皮细胞功能严重紊乱,发生钾性肾及肾盂肾炎等并发症。

而高血压病人临床上经常应用利尿剂降压治疗,如双氢克尿塞、速尿等,造成失钾。因此,高血压病人要及时查血钾,若血钾偏低,应及时补钾,避免引起更多的并发症。

四、腹膜后充气造影的原因

腹膜后为一疏松的组织间隙,在此间隙充盈气体,能清晰显示出位于腹膜后的脏器及占位性病变,应摄取所需要的X线平片。

根据X线平片来分析、鉴别。肾上腺肿瘤、肾肿瘤、腹膜后肿瘤(如腹膜后嗜铬细胞瘤、神经纤维肉瘤)等。

此种检查方法对诊断腹膜后肿瘤、肾及肾上腺肿瘤有良好的对比效果,方法简单易行。

做腹膜后充气造影,一般无并发症,但病人常感腹胀、不适。

有颈部皮下气肿等,有时病人感到呼吸困难。对年老体弱、严重心血管疾患、高血压及呼吸功能不全者须禁用这种检查方法。近几年多用B型超声和计算机辅助的X线断层扫描代替此种检查方法。

五、肾上腺放射性核素照相的用途

肾上腺放射性核素照相是应用能被肾脏选择性分泌、浓缩和排泄的放射性药物,通过扫描或闪烁照相使肾脏显影,根据肾脏大小、位置、形态和功能情况来鉴别肾脏疾患。适用于肾占位病变、异位肾、先天性畸形、肾结核以及了解肾移植后肾功能及排异情况。

本检查的临床意义及判断标准:①正常形:肾外形呈椭圆形,内外侧显影清晰,内侧中间稍凹陷。左肾略高于右肾,肾门相当于第1、第2腰椎水平。放射性分布均匀、肾门区略稀疏。②占位性病变:肾外形扩大或失去正常形态,可见放射性缺损或密度减低区。见于肾肿瘤、肾脓肿及多囊肾。③肾位置异常或畸形肾:如马蹄肾、游走肾、盆腔肾等。④肾结核:可显示放射性缺损或整个肾脏不显影。⑤其他:可鉴别肾上腺皮质增生或肿瘤。

六、肾动脉血管造影的意义

1.方法

肾动脉造影分为导管法和选择性肾动脉造影两种,方法与步骤如下。

(1)导管法肾动脉造影:做股动脉直接穿刺或切开,将导管插入股动脉内,使其尖端达第12胸椎、第1腰椎平面。以高速度注入造影剂30~40毫升,并摄片,至少每秒摄1张,连续摄3~4张,于注射后15秒做肾实质摄片。徐徐拔出导管,同时压迫穿刺点并缝合动脉及皮肤切口。

(2)选择性肾动脉造影:与上法相同,但根据需要可将导管分别送入左、右肾动脉(相当于第1腰椎水平),并做选择性肾动脉造影,每侧注射60%~70%泛影葡胺5~12毫升;欲显示肾静脉时应注射造影剂20~25毫升,连续摄片要求同上。本法优点是病人反应较少,较安全,避免了主动脉其他分支与肾动脉的相互重叠,对侧肾也不受造影剂的影响;缺点为迷走血管及多源性动脉病变不易发现。

2.注意事项

(1)穿刺、插管应防止产生血肿、动脉炎及栓塞。造影后局部加压包扎24/小时。

(2)如已有广泛动脉硬化、糖尿病或过去有过血栓和二尖瓣病变者,插管时间不宜过长,手术后可静脉滴注肝素100~150毫克。

(3)造影剂浓度不可过浓,以免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横断性脊髓损害和低血压等并发症。

(4)选择性造影不能做高压注射,以免引起血管破裂。

(5)造影后应密切观察24小时,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发症。

禁忌证与并发症:碘过敏,肝、肾功能明显损害,主动脉高度硬化等,均为禁忌证。可能发生的并发症为:①大出血,见于动脉瘤和高血压等。②肾功能损害或暂时性抑制。③下肢截瘫。

④造影剂注入动脉外,引起疼痛。

3.临床意义

(1)有助于不明原因的血尿、肾血管疾病、迷走血管压迫输尿管的诊断和定位。

(2)有助于肾肿瘤与肾囊肿或肾上腺肿瘤与腹膜后肿瘤的定位和鉴别诊断。